天天看點

4天3.7億,為什麼《灌籃高手》刷屏了?

文|歐陽

編|園長

“我們走吧,去稱霸全國。”從《灌籃高手》TV版動畫裡湘北衆人登上去往全國大賽的列車到現在,竟已過去20多年。

2021年以來,《灌籃高手》電影化的消息始終讓全球粉絲激動不已。原著作者井上雄彥每次在社交媒體上釋出相關資料,都會引起越來越多期待,電影于2022年12月日本上映,并在之後宣布引進國内,等了20多年的粉絲們終于在這個4月,等來了青春故事的續篇。

截至4月23日下午6點,上映四天的《灌籃高手》總票房達到了3.7億,各式各樣的相關熱搜在中文網際網路上刷屏。影院内外,人們為這部遲來的青春故事争論不休,聲讨屏攝、争論角色形象,到底是為情懷買單,還是将之視為一部電影作品,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的讨論主題。

4天3.7億,為什麼《灌籃高手》刷屏了?

《灌籃高手》到底幾分靠情懷?若要說電影的驚人票房,那必然是80後、90後們為了青春舊夢一手撐起,主打的就是一個情懷叙事;但若是從電影本身來看,新的畫風、新的視角,聽不到期待的經典配樂,沒等來高人氣角色的更多戲份,似乎這一切又在說:井上雄彥似乎并不想靠情懷來講故事。

不再年輕的觀衆們再次赴“運動男孩”的約,也給20多年前的自己說了聲再見。

《灌籃高手》的世紀影響力

《灌籃高手》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不僅是日本曆史上銷量最高的漫畫之一,被譽為《周刊少年Jump》全白金時代(20世紀90年代上半葉)台柱漫畫之一,更是給那個時候的亞洲掀起了一陣籃球風暴,實實在在地推動了亞洲籃球的發展。

一些年紀比較輕的朋友或許會震驚于《灌籃高手》這個IP的号召力。時隔近三十年,這部上個世紀的動畫以電影的方式重生,掀起的複古情懷熱潮仍然能夠卷起如此大的風浪。朋友圈裡、社交網絡上,觀衆們曬票根、憶往昔,青春的蟬鳴與籃球砸在地上的悶響跨越時空來到今天。

4月20日上映首日,二手交易平台轉轉官方發文,稱CEO決定請全公司員工去看《灌籃高手》,“熱血笨蛋”一般的海報上标紅的幾個大字“全國第一”,之後是小小的幾個字——“第一個全員都看過《灌籃高手》的公司”。現在80後玩起中二來,又有資本又對味兒,這也是無數粉絲的一個縮影。

在此之前,4月15日在北京大學邱德拔體育館舉辦的《灌籃高手》的首映禮就已經引起過許多關注,數千名觀衆齊聚體育館,仿佛真的來參加了全國大賽,陪着湘北征戰。這場首映禮引發了朋友圈刷屏,獨特的體驗喚醒了人們數十年前的記憶,《灌籃高手》的火熱從那時開始傳播。

4天3.7億,為什麼《灌籃高手》刷屏了?

《灌籃高手》跨世紀的影響力,終于再次被人們關注到。或許有不少人會提出疑問,為什麼這個IP能有如此強的情懷勢能,為什麼它在二十多年後的現在還是如此引人關注?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灌籃高手》擁有十分突出的内容表現力,其熱血澎湃又頗具教育意義的故事情節,與偏現實主義的細節與故事核心,以及分鏡、人物上的出彩,都讓它成為了那個時代漫畫中的佼佼者。同時,我們或許可以回到動畫和漫畫被引進内地的20世紀末、21世紀初,看看《灌籃高手》的動畫版在那時的處境。

《灌籃高手》原名為《SLAM DUNK》,于1990年開始在《周刊少年Jump》上刊登,在1996年結束連載。1993年,由東映動畫制作的《灌籃高手》TV版動畫在日本首播,多數資料顯示,該動畫在95年暑期被引入内地。在動畫化過程中,因為原著作者與制作方觀念差異過大,在劇情進行到湘北衆人前往全國大賽時便停止了合作,後續故事并沒有以TV動畫形式再與觀衆相見,想知道後面的發展,人們隻能通過漫畫,而漫畫版引進國内則是到了2004年。

4天3.7億,為什麼《灌籃高手》刷屏了?

這或許可以說是情懷的重要組成因素:缺憾。

在網際網路尚不發達的90年代,人們依靠電視獲得每日的娛樂體驗,在一個炎炎夏日裡,突然闖進一個關于籃球的熱血故事裡,人們必然希望能夠陪着這群和自己相近的青年人爬過眼前山丘。櫻木花道從籃球白癡到籃闆王,其實也不過才幾個月,卻仿佛重塑了自己,年少的觀衆們期待終點,可動畫留下的,隻有勉強挺進全國大賽後,站台上鬥志昂揚的歡呼。

之後的故事,等了許久也沒等到。許是多年後看了漫畫,又或者是從他人口中、早期簡陋的論壇裡,才知道最後的故事,但也沒有了卻那份期待。

與《灌籃高手》的火熱對應的,還有籃球運動在内地傳播與發展。

1989年,時任NBA總裁大衛·斯特恩帶着錄像帶來到北京,尋求與中央電視台進行轉播合作,幾年過後,轉播變為直播,籃球通過電視走入了越來越多的校園、家庭。乘着籃球的興起勢頭,1995年,CBA成立,更是進一步推動了國内群眾對籃球運動的熱情。另一邊,國家隊在94年男籃世錦賽、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都闖入八強,人們對籃球的期待和關注持續走高。

時代也給了《灌籃高手》機會,職業聯賽的成立與發展給了籃球關注度與商業化空間,人們喜歡上籃球,也喜歡上了《灌籃高手》。和一項運動一起改變無數人的,還有這部漫畫。

情懷吸金法?

在TV版《灌籃高手》裡,櫻木花道花了30日元買下一雙Air Jordan 6,作為他的第一雙戰靴登上球場。那或許是許多人第一次認識到AJ,也是不少人對AJ執念的來源,多年後再次看到複刻版,娛刺兒心中想的仍是一頭紅發的籃闆少年,這次電影版内地上映,也讓相關鞋款的價格在市場上被炒了起來,達到近幾年的新高。

這次《灌籃高手》電影版上線内地,其吸金程度更顯驚人。

最直接的電影票房層面,根據燈塔專業版App資料,《灌籃高手》打破了中國影史進口動畫預售票房紀錄,受調休影響,其首個周末的票房成績有所折扣,但周六拿下的1.27億票房仍是比較驚人,整體的票房走勢非常積極。

影院沒有錯過這次機會,為了吸引粉絲觀影,我們能看到各類周邊、衍生品與宣傳物料在影院門口陳列,在特殊場次,看電影也可以“應援”,影院購置派發周邊海報,影迷們舉着自制物料或官方周邊在影院門口打卡,Po上社交平台感慨青春不再。

4天3.7億,為什麼《灌籃高手》刷屏了?

而點進電影出品公司東映動畫的淘寶官方旗艦店,賣得最好的Q版小手辦擺件月銷近萬,高人氣角色的款式早已售罄,2000元一套的湘北手辦禮盒也月銷達400+。據了解,東映動畫旗艦店上架的T恤、休閑運動服套裝、檔案夾套裝等一天不到便已售完,早早下線了連結,似乎出品方還是小看了内地粉絲的購買欲,或者說小看了《灌籃高手》IP在内地的影響力。

但事實上,周邊衍生品等供應不足問題還是要放到當下市場的具體情況下來分析。曙光正現,但保守的傾向仍是主流。《灌籃高手》的電影周邊産品制作方為天岸創奇文化,總經理何文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次開發《灌籃高手》周邊投入了數百萬元,沒想到一兩天就賣空了,如果在疫情前,一部電影能長線放映一個月,這種體量的電影他們可能會投入千萬元來備貨。

從燈塔專業版App統計的《灌籃高手》購票使用者畫像來看,30歲以上的購票使用者占了總購票人數的60%以上,30-34歲占比最高,為總使用者的30%,且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可能不是社交媒體上玩轉話題的網際網路弄潮兒,但這些使用者的消費和表達都十分獨立,我們能注意到,針對電影的讨論始終以較為平和的氛圍進行,大家也因為情懷對創作有更多包容。

4天3.7億,為什麼《灌籃高手》刷屏了?

電影上映後,部分觀衆糾結于片中的晴子的形象與印象裡相去甚遠,相關話題登上熱搜,但很快,人們在讨論中,結合電影主視角為宮城良田的設定,得出了“情人眼裡出西施”的解釋,更是演繹出了“三井壽眼裡沒有女人”等梗,讓《灌籃高手》的相關讨論愈加豐富。

已經成熟的粉絲們既有購買能力,能花錢買上一份彌補青春的情緒價值,也能更全面地去了解創作者的表達,也就讓《灌籃高手》的商業空間和輿論空間都得到了釋放。

運動故事,也是青春故事

井上雄彥是懂青春的,他似乎一直保持着一種創作者的任性,就像其完結成謎、久未更新的另一部作品《浪客行》,人們也始終沒等到真正的結局。

2004年的12月,《灌籃高手》漫畫銷售突破1億冊之際,為了答謝讀者,井上雄彥決定在一所廢棄的中學,用粉筆在23塊黑闆上為《灌籃高手》補上一個結局,即最終章《十日後》。在艱難戰勝山王後,闆凳深度有限的湘北未能“稱霸全國”,湘北五虎或受傷療養,或去到國家集訓隊,或回到學校繼續鍛煉球技,勃勃的壯志未能得酬。

故事最後,櫻木花道回頭,說出那句,“因為我是天才”。

更“行為藝術”的是,《十日後》展出三日之後,井上雄彥将其一口氣全部擦掉,被畫上黑闆的故事化成灰落在地上,“十日之後”的青春不會再重演。

井上雄彥執拗地要讓湘北倒在全國大賽征途,不願聽從出版社和動畫組的建議,将故事改得更圓滿或更長,以換取更多收益,他甯願讓那趟列車不停往前駛去。

畢竟在他下定決心終止合作之前,東映動畫就已經在動畫劇情中加入了許多注水和原創環節,這一方面讓原本緊張的劇情失去原本的節奏,另一方面也将湘北烘托的過于強大,與井上雄彥的創作思路向左。

4天3.7億,為什麼《灌籃高手》刷屏了?

井上雄彥對自己的作品态度十分嚴謹,有了《灌籃高手》動畫化的不佳體驗後,他之後的作品《浪客行》一直沒有進行動畫化改編,且在察覺到自己難以保證接下來的作品品質時,選擇了停更。

這無疑是一種愛護自身作品,也是尊重粉絲群體的表現。其數十年來有限地開放《灌籃高手》版權合作,不過多消費IP情懷和價值,井上雄彥對作品、對粉絲嚴謹,如今粉絲也用票房和積極的讨論回應着作為創作者的他。

上映第四天,觀衆們的讨論開始更具深度、更有屬于成年人的思考。“《灌籃高手》是徹底的大人童話”,充滿遺憾的青春早被注定,這才是真實的籃球故事,也是注定不完美的青春故事。從這一角度,等到片尾字幕放完也沒響起的《直到世界的盡頭》與《好想大聲說愛你》等經典配樂,也是遺憾與不完美之一。

4天3.7億,為什麼《灌籃高手》刷屏了?

井上雄彥從一開始就沒有讓這個故事淪為打怪更新的套路番,他想講的,隻是一群稍微有點天賦的運動男孩故事。他一如既往地追求真實,甚至讓漫畫分鏡變得像實況轉播,追求的隻是這項運動的純粹。

在更廣闊的世界裡,湘北籃球隊成員們就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這種遺憾美學是青春的注腳,是井上雄彥帶給我們的真實青春。

現在,二十多年前追着電視機拍籃球的年輕人們都已經能坦然接受這種遺憾,他們更了解青春了,也就是在這部電影裡的某個瞬間,他們重新回到青春。

(本文圖源@電影灌籃高手)

參考文章:

[1]《 揭秘〈灌籃高手〉吸金大法 》  每經影視‍‍‍‍‍‍ 

[2]《 為什麼30年過去了,火的還是〈灌籃高手〉? 》 懶熊體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