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它們在海底沉睡了300年,如今正在上海驚豔

它們在海底沉睡了300年,如今正在上海驚豔

"儀器走進世界:'碗礁一号'沉船出水文物展"今天在中國海事博物館正式開幕,展覽彙聚了199件/套水文物,絕大多數清康西多年的民間窯爐瓷質精美,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文物最多、含量最豐富的"碗礁一号"沉船主題展覽。

壯麗的海洋不僅孕育了燦爛的海洋文明,也無情地吞噬了無數海員,"碗礁一号"沉船是衆多被海吞噬的商船之一,它永遠定在300多年前康熙繁榮的中國。考古學家從碗礁一号沉船中打撈出17000多件景德鎮瓷器,品種豐富,裝飾齊全,代表了清國中國窯瓷的最高境界,具有很高的曆史、科學、文化和藝術價值。

它們在海底沉睡了300年,如今正在上海驚豔

中國海事博物館和福州市博物館經過一年的精心籌備, 共同努力。展覽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碗礁邊沉船",從沉船、考古紀錄片、船體發現、出水瓷和遺址保護五個方面,展現沉船考古發現過程中釉紅、單色釉和彩瓷四個方面,展現沉船出水的精美瓷器, 第三單元"海上絲綢之路千帆賽跑",分為海上絲綢之路和瓷器銷售世界兩個方面,展示了沉船的路線,以及瓷器中蘊含的奇異元素。

它們在海底沉睡了300年,如今正在上海驚豔

本次展覽聚焦沉船與水文物,解讀瓷器曆史文化,交流文明了解,弘揚海絲綢永恒精神,共同貢獻博物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智慧和力量。展覽從今天持續到8月25日。

今天下午,"中國海博論壇"邀請了福州市博物館館長張振宇,帶來了題為"尋找海上絲綢之路與平潭的碗礁一号"的學術講座。同時,展會還将支援開發獨特的創意産品和教育活動,為觀衆帶來展會全方位的體驗。

主要展品

一、綠花四開光歌劇人物人物封面可以

高30.4厘米,高25.7厘米,蓋邊直徑12.2厘米,口徑10厘米,腹徑23.6厘米,腳徑14.5厘米

它們在海底沉睡了300年,如今正在上海驚豔

《碗礁一号》出水文物,雖然有很多瓷畫的人物圖,但人物圖最精美,圖文内容最翔實,屬于這片綠花四光戲曲人物封面水箱。

四盞打開的燈上畫着劃船的人物,亭子裡的休息人物和平台邊緣的釣魚人物。這些素描人物結合水上平台、青山水美,向世界展示民俗城市井人物休閑娛樂場景。

二、綠花幾何光花圖案蓋罐

它們在海底沉睡了300年,如今正在上海驚豔

水箱頂部有一個寶珠形的蓋扣,整個蓋罐上滿是精美的彩繪冰雕圖案,身上有若幹個三角形的開光,裡面畫着糾結的樹枝蓮花圖案,蓋面形成六瓣花形的開光,内畫上纏繞着花紋。

這個物品造型大方,裝飾精美,是碗礁之一的水瓷稀有物品。

三、綠色花朵綻放圖形花朵圖案

高 26.6, 口徑 13.5, 腳直徑 11.5 厘米

它們在海底沉睡了300年,如今正在上海驚豔

腹部塗有兩道菱形燈,開口燈上下塗有混合司庫古圖,中間繪有鮮花、圖亭圖。

兩盞開光間繪有牡丹、蓮花等花卉飾品。物體的造型奇特,構圖主題豐富,忙碌的寶波古圖案布局得體,鮮花為榮耀而戰,充滿活力。

四、綠色釉面紅色景觀人物圖案闆

高 2.4, 口徑 15.6, 腳直徑 8 厘米

它們在海底沉睡了300年,如今正在上海驚豔

釉料中的紅色是藍色花朵的裝飾方法,釉料中的紅色在清康熙年間更為穩定。

"碗礁一号"出釉的紅闆,其闆上畫有山水花圖案,局部樹梢點在釉面上呈紅色。以這種方式繪制的紅色花朵使整個物體在優雅的綠色花朵中增添了一點迷人和美麗。

五、五彩開光花盤

高 3.4, 口徑 21.5, 腳直徑 11.3 厘米

它們在海底沉睡了300年,如今正在上海驚豔

五顔六色的光花盤是一種在碗礁一号沉船中比較常見的瓷器。

這種瓷器在腹部部分裝飾有八盞開光燈,内部繪畫折疊花紋,内部部分闆塗折疊花朵;花卉裝飾品多為折疊花卉,花卉布局整齊,大多盛開,給人一種視覺美感。

六、外露醬釉内綠花碗

它們在海底沉睡了300年,如今正在上海驚豔

綠色花朵内部的外層醬釉,或外層醬釉内部的粉紅色出口瓷器,又稱"巴達維亞瓷器"。從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葉開始流行,瓷器上覆寫着一層或淺色或厚厚的鐵褐色釉料,這種釉料在中國明代開始使用,在歐洲稱為"牛奶咖啡色"或"枯葉色",在美洲直接稱為"褐釉瓷"。

七、綠花黃釉葫蘆瓶

身高 18.1,口徑 2.2,腹圍 25.7,腳直徑 4.3 厘米

它們在海底沉睡了300年,如今正在上海驚豔

葫蘆瓶是一種瓷器風格,模仿葫蘆的形狀。康熙時期已成為出口品種之一,在傳統的基礎上出現了三、四段的風格,而且在釉面顔色上也得到了創新,形成了與傳統品種截然不同的風格。

雙葫蘆形狀。口、頸為綠花,口沿醬釉,沿下三角形邊緣為錦緞,接着是香蕉葉花紋、三葉草蓮花瓣、金蓿蓮花三盛開、鑽石錦緞花六開光邊裝飾;葫蘆瓶是中國古代陶瓷的傳統造型,因其諧波"流感",它風靡一時,燃燒了世代。

八、微型瓷器

它們在海底沉睡了300年,如今正在上海驚豔

微瓷以各種瓶子為主,尺寸大多在10厘米左右,小巧玲珑,裝飾精美,"麻雀雖然小,但都是髒兮兮的",是這種微型瓷器的真實寫照,學者們認為它可能是"娃娃屋"配備的家具。在17世紀後期,荷蘭女士們追逐用微型家具,織物和瓷器裝飾房屋模型的時尚。這些玩具屋不是兒童玩具,而是為客人和朋友提供的昂貴展示。

九、藍色雛菊印花鑽石口闆

高 4.2, 口徑 21.1, 腳直徑 11.5 厘米

它們在海底沉睡了300年,如今正在上海驚豔

雛菊圖案,又稱"菊花圖案",也有學者認為描繪了地中海沿岸的一朵花,在當時的中東和歐洲被看作天堂般的花朵,是幸福的花朵。這種以開光為主要特征,并畫在瓷器上,所謂"克拉克瓷器",在16世紀後期傳入歐洲,并為歐洲人所喜愛,是明朝後期著名的出口瓷器品種。

"碗礁一号"有大量的雛菊闆,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宮、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荷蘭國家博物館都有類似的雛菊闆收藏,以及福建龍海半洋礁水域也有類似的物品。這塊藍花瓷闆的遺骸也在中東的巴林出土。

十、綠花盛開的人物圖案高腳蓋杯

鉗高 12.4, 杯子高度 9.8, 杯子直徑 6.6, 杯子腳直徑 4.7, 蓋子直徑 5.9 厘米

它們在海底沉睡了300年,如今正在上海驚豔

高腳杯,在元代很流行,它适用于蒙古人良好的騎行飲酒習俗,最初用于即飲,又稱"速飲杯",後來又稱目标杯,可放置水果。明清時期作為中國文化的傳統被繼承和延續。Bowl Reef 1出水時用高腳杯,都是按照歐洲習俗用蓋子,呈現出飽滿的海洋氣息,被認為是"高腳杯帶蓋,明顯露出異國情調"。

作者: 斯波森

編輯:王家璇

負責編輯:簡

文輝獨家手稿,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