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談摸魚式加班族

近年來網上一個詞很流行-“摸魚”,其實這個詞并不是現下新出現的網絡流行詞,而是出自成語“渾水摸魚”,隻不過是在詞意上發生了一些變化,衍生了“假性賣力工作,間歇性偷懶的行為”。而後出現了一個更有趣的網絡流行詞“摸魚式加班”,用來指那些上班不認真、邊做邊玩;下班後上司不走自己就不走,或者加班到很晚然後在上司及同僚所在社交網絡裡打加班标簽,讓上司覺得自己很賣力、很優秀的工作一族。

前兩天讀了一篇名為“摸魚式加班正在毀掉年輕人”的文章,閱讀之後心裡很不是滋味,結合自身工作的經曆,更是感慨萬千。畢業工作五年多,換了差不多四五個工作環境,細細回首這種形式主義的加班差不多在三個自身經曆的工作環境中都存在,從中小公司到巨頭企業好像誰都不甘落後。工作中在項目周期緊張、任務繁雜的時候間間歇性加班在所難免,但是一年四季不間斷的加班讓人難以了解。

很多時候,在我們正常下班時間下班的時候總是有人問你“哎,今天怎麼又不加班?”,“哎,你今天怎麼又走這麼早?”之類的問題。對于這種問題處于禮貌我一般會說“奧,最近項目不怎麼忙”,或者“家裡有點事,你們最近項目有比較忙嗎?”這類的回答,讓我驚訝的是其實經常問候别人這類問題的人其實是同一波人。透過自己的工作經曆和解讀他人的工作閱曆,我發現了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大多數上司希望下面的員工加班,而真正在職位晉升的時候卻很少讓常慣加班的員工上崗”,我佩服這些上司的同時也為這些“不卑不亢辛勤”勞作對的同學感到悲哀。之前和一幫同僚一起出去玩耍的時候,某個驢友看到一個大緻是“抱怨自己加班那麼多,年終獎卻不及眼中幾乎不加班同僚年終獎”的文章,當時大家就這個問題讨論時一個在某大型外企做中層管理的大哥的一段簡短的發言讓我印象深刻“如果隻用加班多少來衡量員工工作态度和成果的話,幾乎等同于用誰吃的多誰就越有價值來衡量人生的價值一樣可笑,當如此那麼任何一頭豬的生存價值都遠遠的高于任何一個人”。不排除外企為避免人權、加班造價不加班的企業文化對這位大哥的影響,我們也可以從中窺探上司者對于加班這件事的态度。

其實有過多年工作經驗的人都知道,大多數公司一個項目周期的工作節奏都是基本滿足成正态曲線分布的工作時長,這樣的分布會讓工作的節奏變得松弛有度。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其實大多數的公司的工作任務也是遵循着這個原則的,但是為什麼總是有很多的年輕人一年四季都處于工作的“忙碌”中呢,他們沒有時間看書學習、沒有時間交友聚會、沒有時間鍛煉身體。很多的人一年都沒有看完一本書;一年四季沒有去探望過年邁的直系親屬,沒有時間回家探望自己的生生父母;有的人都奔四了還沒有找到男女朋友;一年都沒有和自己的妻子對象有過一次浪漫的約會;一年都沒有帶自己的孩子做過一次親子活動…。太多的沒有讓人覺得他們就是工作狂魔,然而現實的情況真的是這樣嗎?這個問題值得每個工作的、年輕的我們去深思。在我工作經曆中就有一位夥伴,他悲觀沮喪,甚至對生活失去信心,快四十歲的人了還沒有結婚,因為沒有女朋友。我和他談心的時候他說之前自己工作太忙沒有時間戀愛,後面工作之餘擠下時間去相親去都以失敗而告終,因為他不會溝通,不懂浪漫;他懷疑他這輩子可能都會光棍到底了。我分析過他的人生經曆,快四十的人了,一直忙碌在工作中,在一家快速發展的上市公司待了13年卻還是個小組長,甚至跳槽去其他公司都不知道自己會做什麼,那我不經在想那些他所謂忙碌、奮鬥的時光裡,他都做了什麼?如此辛勤賣力卻沒有取得事業的成功,難道是上司眼瞎看不到嗎?共事的時候我觀察過他的工作方式,工作的時候邊做邊玩,娛樂的時候惦記着工作;帶領五六個人的小團隊經常到處撲火;年底團隊總結績效的時候常挨批評不被認可。我忍不住的想他是否總結過這些年他加的班都哪去了、熬得夜都哪去了、年輕的光陰都哪去了?真的在賣力工作、廢寝忘食的在奮鬥、放棄生活和健康的在做事業?

通過自然資源的配置設定原則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20%的人注定享受80%的資源;這不是神的旨意也不是上蒼的安排。抛開那些含着金鑰匙出生的人,我們解讀那些靠着自己奮鬥而走向成功的人,他們幾乎都是人格健全、身體康健、談吐不凡的人。而在看那些日夜勞累、加班加點工作卻始終缺乏成功機遇的人,我們不難發現他沒幾乎都存在巨大缺陷。不排除極少确實廢寝忘食努力工作的人因缺乏機遇而停滞不前,大多數的人之是以加班完全是外在的直覺因素造成的,比如做事方法不合理、受上司個人習慣影響、個人不會調節工作節奏、甚至有一部分完全就是偷奸耍滑。而這些主觀存在的因必然導緻客觀下不成功的果,而外在表現出來的就是形式主義的加班或者摸魚。企業在為員工安排工作的時候一定是根據其個人能力做了衡量後定量安排的,一個會制定目标、評估時量;懂得規劃時間、運用知識的人,絕對可以在目标的時間之内保質保量的完成上級下發下來的工作任務。而再根據項目運作的正态分布規律,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工作者一年中、一個季度中的周期中,自身花費在完成目标的時間也是成正态分布的,一個階段一半的時間應該是正常的工作八小時就可以完成目标,四分之一的時段是處于季度忙碌,需要适量加班才可以完成目标,而剩下的四分之一的時段我們其實是不用投入八小時就可以輕松完成工作任務的。而為什麼我們的的身邊總是有太多的人在每日每夜的加班呢,這其中極少數人是由于工作方法不對而不得不加班彌補自身不足帶來的額外時間消耗,其他的絕大多數都是懷揣着私人目的或渾濁的目标而進行的形式化的、表演性的、投機性的加班工作。

很難了解為什麼那麼多的年輕人浪費掉如此多的時間用來裝飾工作,畢竟工作隻是生活的一半,它是生活比不缺少的養分,也是個人走向成功、揚名立萬的途徑,但是絕不是生活的全部。一個成功的人,應該先是有生活的相對成功,讓後才會安心的、堂堂正正的去追求事業的成功,最後通過事業的功名來滋養生活的絕對輝煌。而不是花費美好的光陰去裝飾工作、愚弄他人的同時欺騙自己,最後承受華麗表演後現實的不幸和真實。個人覺得工作上我們應該懂得規劃任務、規劃時間、規劃自己,在目标的時間裡把事情做的漂亮了這才是能力,如果上司不懂得欣賞這種能力,那我覺得這個地方也就真的不适合一個确實想做事、想成功的人在此紮根了。而我們把工作之餘的時間再來做一些規劃,不時的讀寫書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定期的做些運動用于保持身體健康、和孩子做必要的溝通保持親密的親情關系、陪父母說說話、和女朋友來一場浪漫的約會、和朋友聚聚會…

我們無法保證我們擷取事業上的成功,我們能做的就是堂堂正正的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到更好,并以此擷取勞動帶來的回饋用于生活。但我們卻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向着我們期許的樣子來打點,不一定是富裕的,但一定是舒心的、健康的、美好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工作如此生活亦如此;人生如戲,也分戲内與戲外,戲内是表演,戲外才是真實的人生。是以拒絕表演吧,不要做那晦暗的摸魚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