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OA與BPM究竟有啥差別

       從本質上而言兩者都是工作流程,OA是原來在中國推廣Notes時針對中國的收發文而衍生出來的(目前在國外沒有OA之說),是以OA融合了一些基礎子產品,更像一個成熟套裝軟體,BPM是新一代标準BPMN2.0标準,更能适應業務流程管理部分,對于後續流程優化管理更好,靈活性比較強。舉例而言OA像日語,BPM像英語,初步接觸OA更容易入手,但是要深入比較困難,BPM入手比較難,但是一旦深入價值比較大,大家還是各有優缺點的。具體比較如下:

差異 BPM OA工作流
定位
定位

為業務的全局化開展與管理進行整合與分析支撐平台。

能夠支援跨組織、跨部門、跨系統、跨應用的流程建立、執行、統計分析,以及為管理決策提供營運流程優化的決策依據。同時,為確定業務流程的落地,業務流程包括對:

  1. 工作流
  2. 應用系統流(系統間內建)
  3. 決策流程
  4. 文檔流
的實作與支援。
解決辦公自動化的應用技術與解決方案。
實作
标準規範 符合國際BPMN 2.0規範 一般參考WFMC的自成體系規範,沒有标準
系統架構 完全基于SOA架構設計,低耦合性,易于擴充 自有體系,無法接軌國際标準,積重難返比較難于更新到新架構
使用SOA基礎架構的各個部件,如:
  1. 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企業服務總線;
  2. 提供行業标準的BPEL進行系統整合;
  3. 提供支援靈活定制的人工流程;
  4. 提供基于事件觸發到業務流程相應的技術架構;
  5. 提供對服務進行安全控制的服務管理。
驅動模式 流程驅動 文檔驅動
內建整合 能廣泛整合不同業務系統,比如:ERP、CRM、MES、EHR、财務系統等 獨立的産品包,缺少成熟的接口和內建執行個體
靈活性 強大的二次開發能力,豐富的向導,開發效率高,并且産品已有很多實用元件可直接使用 寫死的産品包,更改非常困難;而業務環境、行政規則的變化,人事的變動會帶來對流程的影響,要求流程平台具備快速搭建,靈活更改的特性
典型的流程模組化能力 提供了各種複雜的并行審批(固定和不固定審批者)、子流程、會簽審批(不固定參與人員的随機審批)、動态指定審批者等複雜模組化能力。 提供了相對複雜的并行審批、子流程等業務流程模組化功能;
管理
流程執行個體管理 對流程執行個體的操作(重新路郵、暫停、重起、取消、到期處理)提供标準的維護管理控制台。 對流程執行個體的操作(重新路由、暫停、重起、取消、到期處理),部分操作功能需要定制
流程分析和監控管理

提供了對業務流程進行監控、分析、模拟和優化能力。

支援在設計時及運作時,産出流程分析報表。流程分析報表的内容包括流程執行效率、流程占用資源、流程執行成本、流程瓶頸分析及流程路徑執行幾率等。

進而支援企業管理層對自身業務全流程進行統一的監控、管理、分析和優化。最終達到提升企業生産率并降低營運成本。

提供簡單分析和監控功能,功能有待增強
流程版本管理 提供可控制的管理方式 流程版本管理控制不夠清晰
開發
開發工具的能力 自帶BPM Studio內建開發環境、圖形化模組化和模拟環境,豐富的模組化元素,效率高。提供了多種與其他系統內建的方法及Adapter(J2EE、SAP Service、CORBA Service、Web Service、EJB、JNDI、COM / DCOM、.NET、XML、Database etc.)。對于資料庫表可提供快速原型頁面建立。 沒有開發工具,與其他系統平台內建的方法有限(Web Service)。
系統架構的擴充性 可部署在企業級應用伺服器上比如Weblogic上,該應用伺服器可以支援企業級架構應用 大部分部署在Tomcat等開源伺服器上,無法做到大型企業級部署,無法承擔大型應用
基于規則的流程設計能力 提供規則引擎服務,可進行靈活的業務流程模組化 有簡單的規則控制設計元件,沒有獨立的規則引擎

------本文來自九彩雲BPM,轉發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