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供應鍊管理與制造商、倉儲物流中心等,有效整合方法有哪些?

作者:洞鑒财經v

文|春盡安

編輯|文知遠

供應鍊管理,是為了最大限度的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降低供應鍊整體成本。

将供應鍊上的供應鍊、制造商、倉儲物流中心以及經銷商等進行有效地整合。

對原材料或産品的采購、生産、儲存、運輸以及銷售活動進行管理的方法。

供應鍊管理與制造商、倉儲物流中心等,有效整合方法有哪些?

一、相關概念

(一)供應鍊管理

供應鍊管理由計劃、采購、制造、配送以及銷售五大基本内容組成。

(1)計劃:任何一個供應鍊都需要一個合理計劃,或者說是一種政策,這個政策可以幫助管理所有的資源,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供應鍊管理與制造商、倉儲物流中心等,有效整合方法有哪些?

提前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使供應鍊能夠既有效又低成本地為客戶提供産品或服務。

計劃中應當還包括一系列的監控體系,以監控供應鍊是否正常運作,達到預期效果。

(2)采購:對提供産品原材料或産品的供應商,應當建立一種選擇方法,在滿足産品制造加工要求的同時,又能達到最低成本的目的;

在此基礎之上,與供應商共同協商建立一套合理的流程,規範定價、配送以及付款,并要運用相應的方法對整個流程進行監控,以及改善管理方法。

(3)制造:制造是制造型企業供應鍊中被關注最多的部分,許多企業都曾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來降低成本。

是以對于制造企業,對供應鍊上制造這個節點上的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應該重點關注産品的品質、産量和生産效率等。

供應鍊管理與制造商、倉儲物流中心等,有效整合方法有哪些?

(4)配送:配送,又被廣泛稱之為“物流”,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如此之快。

借助的是物流強大的推動力,物流是最終滿足客戶的需求,使客戶滿意的最後一步。

主要關注的名額有物流訂單的處理,訂單的實時監控以及運送過程中的貨物安全保障等。

(5)銷售:這是産品直接面向客戶的關鍵環節,銷售環節的管理主要關注的地方在于如何有效控制營銷成本。

包括廣告費用、銷售過程産生的費用以及退換貨産生的費用等。

(二)供應鍊成本

供應鍊成本是一個成本的集合,是從采購原材料或産品開始一直到銷售産品到消費者,這其中包括所有環節産生的成本,主要包括:

①采購環節産生的成本,包括訂貨成本、采購産品的成本;

供應鍊管理與制造商、倉儲物流中心等,有效整合方法有哪些?

②生産加工成本;

③倉儲成本,包括倉儲基地以及存貨的管理成本;

④其他管理成本;

⑤運輸成本,包括運輸途中發生的各類支出;

⑥營銷成本;

⑦供應鍊整合成本等。

根據各個企業所處的行業性質以及各自的營運模式,各企業的供應鍊成本組成有所不同。

有的企業的所存在的供應鍊成本,可能在另一個行業的另一家企業就不存在。

比如傳統生産企業中的生産成本,在電商企業中幾乎不存在,或者說隻占據極小的一部分。

對其供應鍊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電商企業主打的是線上交易,而不是生産自家産品銷售。

供應鍊管理與制造商、倉儲物流中心等,有效整合方法有哪些?

供應鍊成本可以說是對企業至關重要,因為其産生的根源就是供應鍊,而供應鍊又關系到企業的是否正常營運。

是以合理有效地對供應鍊成本進行控制對于企業來說關乎到企業生死存亡。

(三)成本控制有效性

成本控制有效性,反映的是企業對成本的控制水準,企業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方法、控制範圍的大小以及具體實施的情況等都将對有效性産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目前大多數企業都有針對本企業針對相對應的内控制度,如成本管理體系制度,并設有專門部門對其制度的實施進行監控;

利用目标成本法控制成本,以企業橫縱組織結構為基礎,将既定目标成本分解到各個層級、各個部門;

供應鍊管理與制造商、倉儲物流中心等,有效整合方法有哪些?

利用作業成本法,将企業各項活動分為各項作業,根據每個作業中心的實際情況對成本進行管理。

分析企業的供應鍊成本控制有效性,可以使企業更清晰的了解供應鍊的狀态,掌握企業供應鍊成本控制的效果。

及時發現供應鍊上各環節以及相關制度存在的問題,找出對其供應鍊影響比較重要的環節。

企業借此對這些環節提高重視,加大控制力度,降低供應鍊總成本,使供應鍊達到最優狀态。

供應鍊管理與制造商、倉儲物流中心等,有效整合方法有哪些?

二、供應鍊成本控制理論

供應鍊成本控制,又可稱為供應鍊成本管理,顧名思義就是對供應鍊上産生的成本進行合理有效控制。

保證企業在營運過程中産生的成本在合理的範圍之内,或者說在成本預算中的預估範圍之内。

供應鍊管理與制造商、倉儲物流中心等,有效整合方法有哪些?

其相關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四種理論:

(一)價值鍊理論

波特在1985年發表《競争優勢》一書,在書中他提出企業的戰略規劃,必須以價值鍊作為支撐。

價值鍊,就是一條創造價值的鍊條,鍊條上存在許多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活動。

價值鍊大體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存在于企業内部,将企業的内部活動劃分成多個小的單元子產品。

這些單元子產品有着一定的連貫性,為企業提供特有的價值,也會有助後續子產品創造價值。

每個機關子產品在創造價值的同時會産生相應的成本;

供應鍊管理與制造商、倉儲物流中心等,有效整合方法有哪些?

第二種存在于企業外部,企業需要内外部價值鍊的同時支撐,以維持企業的正常營運,同時也是維持整個行業的穩定。

在一條行業價值鍊上,任何企業都是十分重要的,産品原材料或産品的供應商構成上遊部分。

下遊部分則由經銷商和消費者組成,生産加工企業一般處在中遊部分。

價值鍊理論強調價值鍊上各環節之間的互相關系,如何合理對各環節進行成本控制顯得至關重要。

傳統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往往将重心放在企業内部,降低由企業内部産生的成本,比如在降低生産成本等。

供應鍊管理與制造商、倉儲物流中心等,有效整合方法有哪些?

價值鍊理論的提出,使成本管理的重心由企業内部擴散到組織邊界,縱觀整個價值鍊,對價值鍊整體進行成本管理,以獲得競争優勢。

(二)委托代理理論

波利和米恩斯在研究時發現,當一個企業的所有者掌握着企業的管理權時,潛藏着較大的隐患。

企業的經營管理往往是在所有者的主觀意願下進行,導緻企業在一些經營決策上得不到充分全面的意見,以緻決策失誤等問題。

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勢在必行,于是二人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論。

在委托代理理論的觀點中,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委托關系是伴随着生産力和企業規模的擴大而産生的。

生産力和規模的擴大,需要企業内部的部門以及員工分工更加細化和專門化。

供應鍊管理與制造商、倉儲物流中心等,有效整合方法有哪些?

這也将意味着企業所有者需要更加充實的知識儲備和充沛的精力。

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所有者在管理過程中分身乏力,不可能将精力分散到所有事情上。

企業需要更多的各領域專業人士,依靠他們的專業知識幫助所有者管理企業,并賦予相應的管理權力,此時企業所有者則是委托人。

用委托代理理論的思想來分析供應鍊關系,下遊企業成為委托方。

委托上遊企業提供原材料或産品在與上遊供應商的合作關系中,而上遊企業成為代理方,負責相應原材料或産品的供應。

雙方企業在合作時的委托代理關系中,存在着一筆交易成本。

是以企業必須與上下遊企業保持足夠好的合作關系,使代理成本盡可能最低。

(三)交易成本理論

交易成本理論是由科斯在1937年提出,理論基本思路是以節約成本為中心,分析各項交易,找出不同交易的特征。

供應鍊管理與制造商、倉儲物流中心等,有效整合方法有哪些?

随後根據這些交易的特征選擇對應的組織體制來協調這些交易,以達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

用交易成本理論的思想來分析供應鍊,交易成本主要以下幾部分組成的,分别是:

①尋找商品以及交易對象所産生的成本;

②在與交易對象議價過程中所産生的成本;

③對整個交易過程進行監管所産生的成本。

利用網絡實作資訊共享,企業之間能通過網絡快速尋找到欲進行交易的商品以及交易對象。

線上上進行議價活動,網際網路也能對整個交易過程進行實時監管,有利于降低了企業之間的交易成本。

(四)組織間成本管理理論

組織間成本管理理論起源于日本的豐田公司,這套理論的作用是為了幫助企業尋找更加有效的組織合作方式,協調是整個管理過程的基礎。

供應鍊管理與制造商、倉儲物流中心等,有效整合方法有哪些?

理論強調企業應必須與上遊供應商企業、下遊經銷商和消費者達到一定程度的協作水準。

企業之間能夠互相了解資源耗費情況,供應商能夠以最低的成本生産産品來滿足企業需求。

企業和消費者都能相應以最低的成本付出獲得想要的産品。

組織間成本管理主要通過三個途徑來幫助企業實作成本管理。

第一是使企業、顧客、供應商達到資訊共享,企業能夠以最低的成本付出來滿足顧客的需求;

第二是能夠幫助企業提高交易過程中的工作效率;

第三是為供應商提供資訊,降低産品的設計以及生産成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