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丹兵變、内戰,為何不斷?根源是什麼?又是英美惹的禍?

作者:康斯賽食品

大家好,歡迎關注認知金字塔。

當地時間4月15号上午,蘇丹首都爆發武裝沖突,交戰雙方為蘇丹快速支援部隊和蘇丹武裝部隊。

快速支援部隊本身是蘇丹武裝部隊的一部分,上司人是達加洛。之是以達加洛會以下犯上,根據當地媒體和消息人士的說,是因為達加洛與上司,也就是武裝部隊總司令布爾漢之間政見不合,不滿意快速支援部隊并入陸軍,以及對部分的人事安排不滿,是以才發動兵變沖突。

蘇丹兵變、内戰,為何不斷?根源是什麼?又是英美惹的禍?

布爾漢

實際上,軍事政變在蘇丹這個小國家,已經是家常便飯。從1956年獨立開始,一波接着一波,這些軍事沖突,都對蘇丹的經濟、政治、社會,産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而這一切的根源又要“歸功于”英國這根攪屎棍。

1881 年 ,蘇丹爆發馬赫迪起義。這場起義一共持續了17年,直到1889年被英國鎮壓。第二年,英國和埃及簽訂了共管蘇丹的協定,蘇丹自此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和印度一樣,英國在蘇丹也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政治上打壓新興力量,經濟上重北輕南、重農輕工。英國的統治,深度影響了蘇丹的政治生态,也為蘇丹獨立後頻繁的軍事政變埋下了禍根。

在經濟上,蘇丹的發展完全取決于英國的殖民利益。蘇丹的氣候和土壤,特别适合種植長絨棉,是以英國在蘇丹大力發展棉花産業,并主要集中在蘇丹北部地區,這就導緻蘇丹的南北發展水準差距巨大。

在政治上,英國為了鞏固在蘇丹的統治地位,積極扶持宗教領袖充當代理人,但與此同時,他又引入了議會民主制。既要獨裁,又想民主,這導緻每當議會制解決不了關系到社會民生的重大問題時,就會發生軍事政變。

1958 年,阿布德将軍發動了蘇丹獨立後的的第一次軍事政變,也是非洲大陸上的第一次。主要原因,是獨立後的兩年裡,由于烏瑪黨和民族聯合黨互相競争,導緻國家建設始終無法走上正軌,面對這種局面,蘇丹軍方開始介入。不過,這次政變,主謀并不是阿布德将軍,而是烏瑪黨的上司人,政府總理哈利勒。哈利勒在政變後表示:蘇丹不能實行民主,是以我決定,将國家的統治權交給軍隊。

蘇丹兵變、内戰,為何不斷?根源是什麼?又是英美惹的禍?

阿布德政變,是文官與武官聯盟,進而推翻原有宗教政黨的一種嘗試。隻是,劇情的反轉比最近的熱播電視劇《無間》還快,哈利勒很快被抛棄,軍方自己組建了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接着,那些宗教政黨非常識趣的支援軍政府,最終變成了軍方與傳統宗教政黨結盟。然而,由于他們拒絕承認南方的種族、宗教和文化特殊性,并在南方推行阿拉伯化和伊斯蘭化政策,導緻南北沖突進一步加深。于是,1963年,南方第一個武裝組織阿尼亞尼亞成立,目标是解放南蘇丹,并建立一個獨立的非洲主權國家。

當時的軍政府并沒有意願去推動社會和經濟的變革,再加上一些系利政策失誤、腐敗揮霍等問題,導緻蘇丹的經濟雪上加霜,一支伊斯蘭力量也開始在蘇丹社會蠢蠢欲動。1964年 ,伊斯蘭憲章陣線成立,上司人是喀土穆大學的法學院院長圖拉比。 在圖拉比的煽動下,大學生們紛紛走上街頭遊行抗議,并引發傷亡事故,随後工會等相繼發動罷工。從此以後,圖拉比上司的伊斯蘭力量開始崛起,并最終在25年後掌權,帶領蘇丹徹底走上伊斯蘭之路,這是後話。

這次浩大的群眾運動,最終導緻軍政府垮台,蘇丹開始重建議會政治。但是,蘇丹的老問題并沒有解決,是以新的政府依然沖突重重,意識形态紛争、宗教紛争、種族紛争、教派紛争、地區紛争等等,導緻政府幾乎癱瘓,同時也有了一點新變化,那就是以蘇丹共産黨為代表的新興力量開始崛起。

在這種情況下,1969 年 5 月 25 日 ,由尼邁裡上校上司的自由軍官組織,再次發動軍事政變,建立軍政府。自由軍官組織由一群思想激進的年輕軍官組成,在執政之前,他們的依靠就是蘇丹共産黨,目标是消除宗教的影響力。但是,1970年,在蘇聯的支援下,蘇丹共産黨發動政變,随後被鎮壓。軍方與左翼力量不再是同盟,傳統的宗教政黨再次乘虛而入,加入軍政府。

1972年,随着《亞的斯亞貝巴協定》的簽訂 ,蘇丹第一次南北内戰結束,尼邁裡總統也是以赢得了很高的聲望,并開始推動蘇丹的經濟發展。然而到70年代後期,蘇丹财政赤字嚴重,政府債務倍增。屋漏偏逢連夜雨,1983 年,蘇丹南北内戰再次打響,戰争的燒錢速度讓蘇丹經濟雪上加霜,再加上尼邁裡軍政府一系列不合時宜的經濟政策,最終引發了蘇丹的第二次軍事政變。

1985年4月,國防部長達哈蔔發動兵變,結束了尼邁裡16年的統治。不過,達哈蔔并沒有選擇自己統治,而是在第二年将政權移交給了文官政府,結果,年還沒過去就又被推翻了。

蘇丹兵變、内戰,為何不斷?根源是什麼?又是英美惹的禍?

圖拉比

1986年,蘇丹舉行議會選舉,前面提到的圖拉比上司的伊斯蘭民族陣線成為議會第三大政黨,僅次于烏瑪黨和民主聯合黨。之後,三大政黨圍繞一系列問題争鬥不休,與此同時,蘇丹政府軍被困在南方戰争不得自拔。内外交困之際,1989年,伊斯蘭民族陣線支援巴希爾準将奪取政權,并将蘇丹徹底帶入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時代。

巴希爾是蘇丹獨立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總統,但最終也沒等躲過被軍事政變的下場。2018 年12月18日,學生們走上街頭抗議面包價格漲了3倍,之後全社會開始積極跟進。群眾的抗議活動,很快就從周邊城市蔓延到首都。2019年2月,巴希爾下令鎮壓群眾的抗議活動,4月,蘇丹副總統兼國防部長伊本.奧夫發動政變,執政30年的巴希爾淪為前總統。

執政30年最終被推翻,其根源在于幾個方面。

首先是伊斯蘭主義的失敗。巴希爾是在圖拉比的伊斯蘭民族陣線的支援下奪權的,是以之後巴希爾就一直在推動蘇丹全社會的伊斯蘭化,甚至将南北戰争定義為宗教戰争。而且,由于支援伊斯蘭極端分子的恐怖活動,蘇丹與多國交惡。1993年,還被美國列入支援恐怖主義國家名單,并實施一系列的經濟制裁。是以,巴希爾沒有辦法解決政治伊斯蘭所面臨的發展困境。

第二個問題,是蘇丹經濟狀況的不斷惡化。獨立後,蘇丹先後發起了兩次工業化轉型,尤其是巴希爾基于石油和冶煉開啟的第二次工業化,使蘇丹不再單純的依賴農産品出口。而石油,也成了蘇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和經濟增長動力。

巨額的石油收入,是巴希爾政權服務民生的強大支撐,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面包、汽油以及電力都可以獲得補貼。但是,由于内戰導緻南蘇丹獨立,蘇丹一下子丢了近75%的石油産地、75% 的外彙收入和 45% 的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減少、物價上漲、貨币貶值,經濟的劇烈震蕩瞬間就引起來群眾的強烈不滿,尤其是大學生,紛紛喊出了“我們渴望低物價”“我們要推翻政府”等等激進口号。不過,事情發展到這裡也隻是喊喊口号,沒有真的想要推翻政府。直到2017 年,美國解除對蘇丹的制裁之後,蘇丹在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的建議下,實施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休克療法,這一針的效果立竿見影,第二年蘇丹的經濟就休克了,通貨膨脹率高達 68%,老百姓實在扛不住了,紛紛走上街頭。

蘇丹兵變、内戰,為何不斷?根源是什麼?又是英美惹的禍?

巴希爾

如果僅僅是普通老百姓,那麼情況或許還會好一些,關鍵是群眾的組織力量已經很壯大,這就是第三個根源。

以蘇丹專業人士協會為代表的群眾力量,是推動巴希爾倒台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個協會成立于2016年,雖然時間很短,但人很專業,會員機關包括教師協會、醫師協會、律師協會,甚至記者協會。而有了記者的加入,就占據了輿論和公共傳播的高地,有效動員了其他組織或個人。是以,日益激烈的抗議浪潮,促使奧夫發動軍事政變,并在巴希爾倒台後,建立軍事委員會。但因為奧夫是國防部長,又曾經是巴希爾的助手,這個身份不受待見,于是在政變完成後就被迫辭職,陸軍中将布爾漢接任軍事委員會主席,也就是蘇丹的現任上司人。

最後一個根源,是軍方的立場變了。老百姓反巴希爾的浪潮雖然很大,但不是核心因素,最關鍵的是蘇丹部分進階将領和普通官兵,也從最開始支援巴希爾轉向中立,甚至有部分人支援群眾抗議,與忠于巴希爾的情報機關及其個人扶持的準軍事組織交火。2019年2月,青年軍官們拒絕使用暴力對付抗議群眾,伊蔔希姆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以被稱為人民英雄。軍民皆反,這種情況也就根本不存在任何的回旋餘地。

現在,我們梳理清楚了蘇丹自建國以來發生的軍事政變,就可以總結一下原因了。

首先,政府沒有辦法解決經濟發展和國家統一的問題。從國家經濟發展的角度,蘇丹除了棉花就是石油。而内戰不僅消耗了大量有限的财力,還制約了國家在其他方面的投資。2005年,南北雙方簽署《全面和平協定》,2011 年,經過全民公投,南蘇丹正式獨立。這下連油田也被分走了一大半,以至于南北蘇丹的石油紛争到今天也沒有結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無論是國家組織還是個人,窮,就必然要鬧。

第一,國家能力不足,這主要是國家上司人的能力不足,包括文官政府的無能和軍人政府的偏執。他們沒有辦法通過國家計劃、政策和行動來實作改造社會的目标,始終延續着一些老掉牙的政策和發展模式。同時,政府内部又存在嚴重的權力鬥争,交織着黨派利益、宗教利益、部族利益等等,無法形成統一的目标和力量。

第三個問題,是社會力量的政治化。

蘇丹的社會發展并不發達,國内各種社會力量和集團都可以卷入政治、幹預政治,進而影響整個社會。比如,學生、勞工、農民和專業技術人員紛紛走進政治舞台,但問題是這些人并沒有能力執政。但軍人不一樣,無論是用暴力手段或者其他強制措施,軍人可以結束社會層面的混亂,并在某種意義上給群眾帶來新的希望。隻是希望破滅之後,才又開始周而複始。是以,軍事政變起到了社會減震器的作用。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宗教問題。

縱觀蘇丹軍事政變的曆程,伊斯蘭教始終是一個重要因素。從現在中東的情況我們就會很清楚,伊斯蘭教有強烈的參政欲望。在蘇丹也一樣,伊斯蘭教确實很想解決蘇丹的社會問題。但是,正如一位阿拉伯學者曾說的,巴希爾政權執政30年,最大貢獻就在于,他用事實證明了政治伊斯蘭不是“拯救阿拉伯世界的靈丹妙藥”。

蘇丹兵變、内戰,為何不斷?根源是什麼?又是英美惹的禍?

是以,基于這些了解,雖然我們還不知道這一次沖突的結果将如何,但有一點可以非常肯定,如果蘇丹無法找到适合這個國家的政治模式和發展道路,那麼,這次沖突隻能是最近一次,而不是最後一次。未來如何,我們也隻能拭目以待。視訊的最後,我們也為祖國積極的撤僑運動瘋狂點贊。

好啦,今天就聊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别忘了點贊關注支援,我們下期不見不散,謝謝大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