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作者:墨羽蝶化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譚政是新中國的開國大将之一,在革命道路上有着十分重大的貢獻,大家有知道他背後有怎樣的故事嗎?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革命之初,譚政的父親譚潤區本不同意兒子譚政參軍,參加革命,于是在得知已經是國小教員的譚政已經背着他辭去工作,準備參軍時。

父子二人大吵起來,在争吵中得知了譚潤區是陳赓的支援,才讓譚政決定參軍的,于是大怒的譚潤區去陳赓家找到陳赓的父親,責怪陳赓“勾”走了自己的兒子。

那麼譚政是如何從國小教員一步步成為了開國大将的呢?

那麼譚政的父親為何不想自己的兒子參加革命?譚政與陳赓革命之路到底如何,才讓兩人在28年後的同一天成為開國大将的?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譚政一波三折的傳奇人生

1955年,為了給在中國革命道路上做出巨大的貢獻的十位上司人授予大将軍銜,也就是咱們所說的開國大将,十位開國大将,每一位背後的故事都非常吸引人。

特别是譚政,因為他能被授予大将軍銜與其他大将都不同,譚政并不是靠在前線抗戰殺敵,而是唯一一個因為部隊政工業績突出而被授予開國大将的。

譚政的人生可以算得上是傳奇人生了,剛開始的譚政隻是一個普普通通在老家教學的國小教師。譚政是從東山學堂畢業的,由于東山學堂當時培養了出了許多優秀的革命者,譚政深受學堂的影響,義無反顧走上革命的道路。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譚政的父親就是害怕兒子畢業後參與革命,是以在譚政一畢業後就立馬在老家給他謀了一份老師的職業。在外人看來老師的職業地位又高又安穩,但是譚政卻越來越不開心,整日郁郁寡歡。

因為當初上東山學堂的時候,譚政的父親也并不支援,當時譚政不顧家人的反對也執意要上這所學校。

就是因為這所學校出了很多人才,譚政也一直都将他們視為自己人生中的榜樣,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為了革命而奮鬥。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而如今,譚政的生活和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馳。譚政不甘于就在家鄉當一名老師,安安穩穩的過完下半生。

他覺得自己的心中滿腹的偉大理想和抱負無處施展,經過再三的深思熟慮後,譚政選擇為了革命理想,辭去教師職務,報考黃埔軍校。

譚政的本名其實是叫譚世名,意思是“一世留名,光宗耀祖”,在當時這是有着封建色彩的名字,而且譚政也并不想要一世留名。

于是決心要投筆從戎,參加革命的他,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原本帶有封建色彩的名字改為了譚政,與封建社會徹底一刀兩斷。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從軍後的譚政在秋收起義時,遇到了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人——毛澤東,當時毛澤東雖然負傷,當時他的幾句話給當時士氣低落的隊伍很多的信心和能量。

那些話也讓譚政非常的吃驚,他默默的把毛澤東當時的那些話用筆記錄了下來。

後來,譚政經過羅榮桓的介紹結識了毛澤東。毛澤東和譚政那天聊了很多,得知譚政不僅跟自己是老鄉都是湖南湘潭的,而且還都是從東山學堂畢業的校友,讓二人一見如故。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譚政的出色的工作和對革命的堅定慢慢的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于是有一天毛澤東将譚政叫到自己的屋裡來,希望譚政能當自己的書記官。得到認可的譚政當然高興的同意了。

就這樣譚政從當時的國小教員一下子成為了毛澤東的首位秘書,協助毛澤東起草文稿、謄抄文章。

譚政也沒有辜負毛澤東的信任,他竭盡所能的工作,雖然跟在毛澤東身邊的時間不長,但得到了更多參與軍事工作的學習和曆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慢慢地譚政的文采和思想讓更多的人看到和認可。譚政在反圍剿中寫文章,鼓舞軍隊士氣,還撰寫了一份《報告》,因為反響巨大還被稱為“譚政報告”。

譚政就是通過自己的紙和筆寫了一篇篇具有曆史意義的文章,在革命的道路上用自己的能力,出色的完成了每一次的任務,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在全國解放後,譚政也并沒有停止對革命的熱情,他發現停止戰争後,士兵内的士氣都非常渙散,譚政非常重視這個問題,于是一直都在積極嘗試改變這個現狀。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譚政的一生是非常精彩的,從最開始的國小教師到參與革命再到成為開國大将,其實中間裡面一直都離不開一個人的功勞,那就是譚政的好朋友陳赓。

他們二人之間的淵源也是非常的深。

陳赓和譚政的兄弟情

陳赓比譚政大上3歲,兩個人的家鄉都是湖南湘西的,離得非常近,陳赓和譚政的的家族在當時都算得上比較有錢的,兩家人一直都有交集。

陳赓在小的時候就被播下了要為報效國家的種子。因為陳赓的家裡是将門之家,陳赓的祖父曾被稱為“武顯将軍”。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陳赓自幼就跟祖父習武,祖父總是會給小小年紀的陳赓看自己的身上因為打仗留下來的傷疤,并講自己的傷疤是為何而傷,講那個時候的故事。

那些抗戰殺敵的故事,讓陳赓無比崇拜自己的祖父,并且将其視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這也讓還是小孩子的陳赓就想要長大成為像祖父一樣的為國而戰的英雄。

本是習武之家的陳家,在陳赓父親陳紹純那代開始重視文學,陳紹純一心想要将陳家培養成書香世家,不要再打打殺殺的了,于是陳赓的父親把陳赓送讀七星橋初級國小。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因為陳家和譚家一直都有來往,于是陳紹純讓陳赓借住在了譚家。陳赓和譚政兩個人除了讀書,閑暇時刻也在一起玩耍,很快二人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與陳赓是習武之家不同,譚政的祖父是晚清的秀才,家裡本是書香世家,是以譚政的父親一心希望譚政能夠好好讀書,以後能夠成為教師,本本分分的教書育人。

二人從小生活的環境不同而是以導緻陳赓和譚政的性格也都相差很多,一個活潑好動,一個書生氣十足,而且也正是因為這樣導緻未來要走的路本然是截然不同的。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兩個人在讀書的時候相處三年,很快轉眼就到了要畢業的時候。陳赓的父親原本是希望陳赓讀讀書,将來能夠繼承家業。

但是陳赓自幼都受到祖父熏陶,一心想要成為精忠報國的英雄又怎麼會按照父親的安排繼承家業呢。

是以陳赓一直在尋找機會想要實作自己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在1916年陳赓偷偷離開家,報名參加湘軍,為了不讓父親找到他,還把自己的名字陳庶康改為陳赓。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當時其實陳赓的父親知道兒子從軍後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反對,反而對革命非常的支援,也正是因為有了父親的教育,讓陳赓既接受過祖父的國術能力教育,又接受了父輩的文學教育,讓陳赓能文能武,在革命的道路上一往無前。

譚政看到陳赓已經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去參軍報效祖國,而自己呢?要遵循父輩的意願一直被困在這個小山村裡嗎?

在與陳赓朝夕相處的這些日子裡,他聽過陳赓講過很多外面世界的故事,讓他對村外的生活很向往,他想要像陳赓和那些青年一樣為革命效力。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于是譚政下定決心想要走出去,去東山學堂讀書,去接觸接觸外面的世界,但是卻遭到了父親的強烈反對。

因為思想有些陳舊的父親覺得這種學校并不适合譚政上,也害怕譚政以後會選擇不回來教書。

無奈的譚政隻能把自己内心最真實的想法告訴陳赓,陳赓知道自己的好兄弟的想法,于是告訴譚政不要慌,他來想辦法讓譚政去上東山學生。

最後在陳赓父親和爺爺的幫助下,譚政如願以償的上了東山學堂。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進入東山學堂後的譚政仿佛過上了新的生活,知道了很多國内外的新聞,也接觸到了很多革命運動,譚政更是抑制不住自己骨子裡的熱血,于是參加了很多革命運動,還被同學推舉被學校學生自治會主席。

陳赓知道後也很為自己的好兄弟自豪,常寫信來鼓勵他參加這些革命運動,通過這些事例來磨砺自己。

譚政和陳赓本就是從小一起玩到大的好兄弟,但是有一件事讓二人的關系親上加親。那就是譚政和陳赓最疼愛的妹妹陳秋葵成親了。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譚政和秋葵本就是青梅竹馬,譚政到陳赓家玩的時候發現陳赓家的人都非常的随和,并且不古闆,陳赓的爺爺奶奶經常将秋葵也和譚政他們一起讀書玩耍。

一來二去,陳赓和秋葵産生了情愫,二人相戀,決定走入婚姻,讓陳家和譚家都高興不已,譚政和陳赓除了是好兄弟以外,陳赓也成為了譚政的大舅哥。

1926年,譚政雖然在學校了接收到了許多進步思想,但畢業後還是順應着父親安排的人生路線,在從東山學堂畢業後,回到家鄉當上了國小教師。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譚政的父親看着兒子有着穩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心裡别提多開心了,另一邊呢,陳赓當兵後又去讀了黃埔軍校,越來越堅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譚政在家裡整日郁郁寡歡。因為譚政心裡知道自己并不想當一名教師,他想要成為一名革命者。譚政把自己内心真實的想法告訴了妻子陳秋葵,陳秋葵非常支援。

得到了妻子的支援後,譚政立馬給陳赓寫信說明了自己的想法,想要參加革命。陳赓對于譚政敢于不顧家裡的反對也要參加革命的勇氣非常贊賞,支援譚政投筆從戎。

于是譚政瞞着父親報考了黃埔軍校,辭去了教師的工作。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這讓譚政的父親非常生氣,趕到陳家,怪陳赓把自己的兒子“拐”走了,雖然譚政的父親嘴上這麼說,但是他心裡知道這是譚政自己的想法。

陳赓考慮到譚政從小就不小舞刀弄槍,并不是從武的料,于是經陳赓引薦,先讓投身于國民革命的譚政擔任上士文書,這樣既能先過渡的曆練一下譚政,也能讓譚政發揮出他的文學特長。

從軍後的譚政并沒有辜負陳赓的推薦,他除了每天跟着軍隊下操場操練外,還格外認真的練習持槍等每個項目,為的就是能夠在有朝一日在真正的戰場上能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陳赓和譚政雖然沒有在同一個軍營,所處的位置也不一樣。但是二人都在為了革命、為了心中的理想一直在努力拼命着。

陳赓和譚政在同一天被授予開國大将

陳赓參與革命已經四十多年,面對的對手不計其數,經曆了數百次大大小小的戰争,他的軍事能力早已經非常強了。

同時譚政也用他自己的筆墨和政治能力一次次的為國家排憂解難,二人都在為革命發揮着自己的巨大的功效。

因為忙碌的革命事業二人幾乎沒有怎麼碰到過面了,直到長征開始後,在長征期間,二人算是兩名大将,為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長征中,陳赓擔任由軍委直接上司的紅軍幹部團團長。在陳赓的帶領下,這個團骁勇善戰。在我方陣地被敵人攻破時,陳赓還能憑借他的指揮能力,對敵人進行了連續的反擊,讓敵人節節敗退,最後奪回陣地。

而且陳赓還率先渡過了金沙江,為紅軍的勝利奠定了基礎,長征途中,周恩來重病,陳赓立馬組織擔架隊,擡着周恩來上路。

後來周恩來動情地說 :“東征時,你救過蔣介石,長征路上你又救了我。”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譚政在長征時期擔任的是一師政治部主任,為了突破敵人的封鎖線,譚政制定了戰略計劃,設定了關卡奇襲敵人,打了敵人錯手不妨。攻破敵人防線。

而且在接下來的幾次戰争中,都是譚政帶領的軍團打頭陣,并且都掃清了障礙。得到了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認可。

就這樣,譚政和陳赓帶領的軍隊都取得了優異的戰績,兩個人都在長征中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1955年9月27日,舉行了進階軍官授銜授勳典禮。毛澤東授予朱德等10人元帥軍銜; 周恩來授予粟裕等10人大将軍銜,陳赓、譚政同時被授予大将軍銜。

村民怪陳赓之父:“你兒子勾走我兒”,28年後兩兒同授開國大将銜

最後,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