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動駕駛 無人駕駛技術入門(四):無人車傳感器 IMU 深入剖析

轉自:https://www.d1ev.com/kol/65579

上一次的分享裡,我介紹了GPS的原理(三角定位)及特性(精度、頻率),同時也從無人車控制的角度,讨論了為什麼僅有GPS無法滿足無人車的定位要求。

為了能讓無人駕駛系統更高頻率地擷取定位資訊,就必須引入頻率更高的傳感器。這就是這一次内容的主角——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慣性測量單元。

下圖就是百度Apollo計劃推薦使用的IMU——NovAtel SPAN-IGM-A1。

自動駕駛 無人駕駛技術入門(四):無人車傳感器 IMU 深入剖析

圖檔出處:github.com

GPS得到的經緯度資訊作為輸入信号傳入IMU,IMU再通過序列槽線與控制器相連接配接,以此擷取更高頻率的定位結果。

IMU的原理

當我們晚上回到家,發現家裡停電時,眼睛在黑暗中什麼都看不見的情況下,隻能根據自己的經驗,極為謹慎地走小碎步,并不斷用手摸周圍的東西(比如冰箱),用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IMU的原理和黑暗中走小碎步很相似。

在黑暗中,由于自己對步長的估計和實際走的距離存在誤差,走的步數越來越多時,自己估計的位置與實際的位置相差會越來越遠。

就像下圖所示。

自動駕駛 無人駕駛技術入門(四):無人車傳感器 IMU 深入剖析

走第一步時,估計位置(黑人所在位置)與實際位置(白人所在位置)還比較接近;但随着步數增多,估計位置與實際位置的差别越來越大。

圖中的小人隻朝一個方向移動,是一維的。根據此方法推廣到三維,就是慣性測量單元的原理。

學術上的語言是:以牛頓力學定律為基礎,通過測量載體在慣性參考系的加速度,将它對時間進行積分,且把它變換到導航坐标系中,就能夠得到在導航坐标系中的速度、偏航角和位置等資訊。

IMU的特性

小到每天使用的手機,大到飛彈、宇宙飛船都會使用到IMU,差別在于成本和精度。

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對IMU的精度有不同的要求。精度高,也意味着成本高。

IMU的精度、價格和使用場景,如下圖所示。

自動駕駛 無人駕駛技術入門(四):無人車傳感器 IMU 深入剖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普通的消費級電子産品所使用到的IMU都是低精度且十分廉價的IMU,這種IMU普遍應用于手機、運動手表中。常用于記錄行走的步數。

而無人駕駛所使用到的IMU,價格從幾百塊到幾萬塊不等,取決于此無人駕駛汽車對定位精度的要求。

精度更高的IMU會用于飛彈或航天飛機。就以飛彈為例,從飛彈發射到擊中目标,宇航級的IMU可以達到極高精度的推算,誤差甚至可以小于一米。

除了精度和成本的特性外,IMU還有兩個十分關鍵的特性。其一是更新頻率高,工作頻率可以達到100Hz以上。其二是短時間内的推算精度高,不會有太大的誤差。

在上次有關GPS的分享中,我們提到GPS的定位頻率隻有10Hz,而IMU的兩個特性剛好可以彌補GPS的劣勢,和GPS組成定位的黃金搭檔。

黃金搭檔:GPS + IMU

回到最開始的故事。晚上回到家,發現家裡停電時,眼睛在黑暗中什麼都看不見的情況下,隻能根據自己的經驗,極為謹慎地走小碎步,并不斷用手摸周圍的東西(比如冰箱),用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在這個過程中,GPS的作用就類似于摸到的東西之後對自己的位置進行的修正,IMU的作用就類似于小碎步,不對地對自己的位置進行推算。

不斷的修正和不斷的推算,就能保證自己的定位相對穩定。如下圖所示。

自動駕駛 無人駕駛技術入門(四):無人車傳感器 IMU 深入剖析

在無人駕駛系統中,GPS的更新頻率一般為10Hz,IMU的更新頻率一般為100Hz。

兩個傳感器共同工作時,可以給出頻率100Hz的定位輸出。下圖是兩傳感器資料融合的原理圖。

自動駕駛 無人駕駛技術入門(四):無人車傳感器 IMU 深入剖析

跑在控制器上的軟體對資訊的處理流程在時間次元上類似下圖。在0~100ms的周期中,使用IMU進行9次位置的估計,待新的GPS定位資料進來時,則進行修正,以此實作高頻率的定位結果輸出。

自動駕駛 無人駕駛技術入門(四):無人車傳感器 IMU 深入剖析

就這樣,GPS與IMU便相輔相成地實作了無人車的穩定定位。

有了100Hz的穩定定位,無人車在處理路徑跟随問題時,就能像下圖一樣,保持極高頻率的定位和控制。每走一小步,便重新進行方向盤轉角的計算,進而控制無人車沿着既定的軌道行駛。

自動駕駛 無人駕駛技術入門(四):無人車傳感器 IMU 深入剖析

小結

上面的分享用生活中簡單的例子介紹了IMU的基本原理,并對IMU的特性(精度、成本、頻率)進行了讨論,最後探讨了GPS如何與IMU配合完成無人車的定位功能。

解決了無人車的第一大問題“我在哪”,之後就要開始讨論“我要去哪”和“我怎麼去”的問題。

是以,在接下來的分享中,我會着重介紹感覺相關的傳感器(相機、雷射雷達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