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始明搶了?小米公司53億資産被印度當機,官方:永不歸還

作者:吾心心

印度終于露出真面目,開始明搶了。

路透社最新報道,小米(印度)公司要求歸還被當機的555.127億盧比(約48.06億人民币)資産申述案,被當地法院駁回。據悉,這筆款項被印當局直接從小米賬戶裡劃走,基本上是拿不回來了。

消息一出,瞬間刷屏了國内科技圈。印度沒收的48億是什麼概念?要知道小米印度的财報中,年淨利從未超過5億,這番操作可謂是國家級“殺豬盤”。

開始明搶了?小米公司53億資産被印度當機,官方:永不歸還

一、小米遇“殺豬盤”:赴印建廠10年,倒貼53億

小米早在2014年就已進軍印度市場,在将近10年時間裡,開了7座工廠、每年創造2萬多個就業崗位。

但從财報來看,小米在印度的盈利情況并不佳,最高一年的利潤僅3.5億人民币。此次一口氣被沒收48億,再算上去年一筆“莫須有”的5.6億人民币的罰款,小米超53億的資産都進了印度的腰包,幾乎是10年白幹。

而印方給出的判決理由,更是撕掉了最後一層“遮羞布”。當地法院認為,小米印度以假冒支付專利費的名義,向三家境外實體公司非法彙款555億盧比,違反了印度外彙管理法規定,是以将這筆資金扣押。

開始明搶了?小米公司53億資産被印度當機,官方:永不歸還

小米印度當時澄清說,小米手機的研發采用了高通晶片和一些專利授權,被扣押資金中80%是彙給高通的特許專利費,這是合理合法的。

但官方的回複是:印度小米和中國小米沒關系。言下之意是,小米手機在中國研發,印度隻負責制造和銷售,憑什麼要交專利費。

明眼人都知道,就算是印度生産的小米手機也是使用了同樣的專利技術,一樣要交專利費。印方又怎麼可能不懂這個道理,不過是“揣着明白裝糊塗”。

正如網友辣評:他明明可以搶,還非要給你一紙判決。

二、外企掀起“離印潮”,已有2738家撤走

當初印度為了挖中國制造業的牆腳,開出了各種誘人的條件。他們不僅允許外資在印企業持股比例超75%,還開放了綠色通道和各種優惠政策。在誘惑下,蘋果、三星、小米等企業紛紛将産業線轉移至印度。

開始明搶了?小米公司53億資産被印度當機,官方:永不歸還

随着外資在國内紮根,企業産業鍊、市場逐漸建立起來,他們就露出了真面目。

印度搬出了《外彙管理法》,開始以各種“理由”向外企圈錢。在近10年時間内,印度曾罰過三星2.07億美元,給微軟開過70億盧比罰單,諾基亞也沒逃過,交了208億盧比罰款。

如此行徑為人不恥,不少外企撤離印度,回到了營商環境更為寬容的中國。資料顯示,自2014年到2021年,關閉在印子公司或辦事處的跨國公司達2783家。

開始明搶了?小米公司53億資産被印度當機,官方:永不歸還

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國際品牌,比如三星投資229億重返西安建廠;截至今年5月,福特已放棄在印的汽車、電動車生産業務,轉頭和甯德時代握手合作。甚至還有日本腦生命領域的老牌企業biogen,瞄準風口轉而向中國投資。

國内生科市場起步較晚,日本手握腦神經衰老領域的領先技術,一直以天價收割國内消費人群。上述日企旗下的腦營養補劑“腦怡維”,京JD東官網顯示價格不菲,但仍然拿下千萬細分市場佔有率。

能讓消費者甘願為其買單,其實離不開“腦怡維”獨特的技術優勢。查閱資料可知,和一般的同品相比,該品核心物質采用了一種“特殊構型”,能夠在營養腦細胞的同時,剝奪神經毒性的生産,讓大腦快速進入修複狀态,恢複記憶力。

如今腦怡維賽道正處風口,如果我們能以“市場換技術”,通過合作破除技術壁壘,不僅國人能有更多的選擇對抗衰老,還能反哺海外,搶占全球市場。

可見,唯有踏實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真正吸引優秀的外資企業紮根。

三、提高警惕,拒做他人“提款機”

雖然印度對歐美、日韓都下過手,但從整體來看,他們還是最喜歡針對中國企業。統計資料顯示,印給出的反傾銷目錄中,中企數量最高,次數超過200。截至目前,在印被封禁的中國APP已累計414款。

開始明搶了?小米公司53億資産被印度當機,官方:永不歸還

這兩年,印度一直叫嚣要成為新的“世界工廠”,暗地裡也得到不少大國的幫助,中國企業要走出去的同時,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成為他人的“提款機”。

這裡就不得不佩服蘋果總裁庫克的眼光了,當年中國企業紮堆跑去印度時,他自2016年後就揮别印度市場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