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型魚當中的“大力士”,家鄉有這種魚算是有福了黃尾鲴的食性特點釣黃尾的裝備介紹黃尾鲴的作釣思路

作者:柯南釣魚

黃尾鲴因肉質鮮美,個體小但力氣大的特點深受野釣愛好者的喜愛,可由于黃尾特有的嘴型導緻很多時候我們釣不到。久而久之大家對這種力氣很大的小魚失去了垂釣興趣,今天分享一下我們在野外如何垂釣黃尾鲴!

<h1 class="pgc-h-arrow-right">黃尾鲴的食性特點</h1>

小型魚當中的“大力士”,家鄉有這種魚算是有福了黃尾鲴的食性特點釣黃尾的裝備介紹黃尾鲴的作釣思路

野生黃尾鲴的食物來源主要是藻類及搖蚊幼蟲(紅蟲)等,是以黃尾會聚集在結構密集之處。我們垂釣時需要特别注意此點,除此以外黃尾鲴遊速較快并伴随着群體活動,這意味着如果我們連續釣獲3~5條那麼水下可能會存在小範圍的黃尾群。

下面給大家總結幾點黃尾鲴習性特點:

(一)黃尾鲴喜濃:黃尾喜歡味道濃郁的餌料但對味型并不太挑剔,是以可以選擇專門釣黃尾的餌料如果沒有其他種類也可以代替。

解析:很久以前我專程前往金海湖垂釣黃尾鲴時就發現,隻要餌料味型比較大那麼不管你是濃香、腥香、腥味都會釣獲黃尾鲴,是以單純說黃尾喜歡某種味型我覺得不是非常科學。

(二)黃尾鲴喜動:當我們使用紅蟲作釣時會發現,每次浮漂即将到位或下落行程當中都會給下頓信号反而到位之後卻沒有吃口信号。

解析:黃尾鲴并不是非常兇猛,但非常貪食。由于其食物營養價值不高故此需要大量進食才能夠達到魚體的能量需要。是以黃尾鲴相對于其他魚種來說更加貪食,對動态的食物會更感興趣。

(三)黃尾鲴的刮食特性:上面說到黃尾鲴的主要食物是藻類,為此它們進化出可以刮掉石頭上藻類特有的唇部。

解析:黃尾鲴的嘴很小而且上嘴唇較突出,這是很多釣魚人能夠錨到但釣不到的主要原因。

(四)黃尾鲴喜高溫:垂釣黃尾最好的季節是6月~9月之間,溫度越高活躍性也就越大同時攝食量也會随之增大。

解析:并不是說黃尾在其他月份釣不到,而是在天氣最熱時最容易釣獲而已。

總結:黃尾鲴跟其他魚種最大的差別并不是食性而是覓食特點,其唇部的特有嘴型是導緻我們垂釣時大多都是錨到而非正口的主要原因。

<h1 class="pgc-h-arrow-right">釣黃尾的裝備介紹</h1>

小型魚當中的“大力士”,家鄉有這種魚算是有福了黃尾鲴的食性特點釣黃尾的裝備介紹黃尾鲴的作釣思路

黃尾鲴的嘴又小又靠下,故此我們在垂釣時需要釣鈍一些同時需要使用小鈎來作釣,這就給釣魚人提出了一個很大的挑戰:小鈎、細線、力氣大!釣黃尾鲴主要是在魚鈎跟子線的選擇上,其他裝備都跟平時一緻!

(一)袖鈎建議使用4号~~~6号:很多人都說黃尾鲴的嘴小應該使用2号~3号的袖鈎,可實際上黃尾鲴可以完全無障礙的吸入6号的袖鈎。之是以很多人覺得黃尾鲴吃不進去的原因是調的太靈了,魚還沒吃進去隻是用嘴的前端碰觸到就被你擡竿了。

(二)海夕鈎建議使用5号~~7号:海夕鈎的優勢是吸入性會優于袖鈎,但由于其鈎門較窄在魚逃竄時可能會出現跑魚現象。

(三)不建議使用伊勢尼跟新關東,原因是單鈎的重量太大。

上面說完了魚鈎的建議下面聊聊子線,子線相對來說就容易許多了。感覺自己技術過硬的可以使用0.4的子線,如果覺得含糊的可以使用0.6的子線,再不濟0.8的子線也就是極限了。這裡主要提一個問題就是子線的長度,我建議子線的長度在25CM左右最低不要低于20公分。

<h1 class="pgc-h-arrow-right">黃尾鲴的作釣思路</h1>

小型魚當中的“大力士”,家鄉有這種魚算是有福了黃尾鲴的食性特點釣黃尾的裝備介紹黃尾鲴的作釣思路

很多人都說黃尾鲴吃窩子需要打窩來誘魚,不過我認為黃尾鲴前期不需要很大的窩子,反而後期的補窩尤為重要。黃尾鲴為了獲得更多的食物需要巡遊很長的路途前去覓食,一旦它們尋找到某個地方有食物會優先瘋狂的覓食可一旦食物短缺後又會開始繼續巡遊覓食。是以一旦我們開始中獲黃尾後要及時補窩,以確定窩點内持續有窩料。下面給大家總結幾點垂釣黃尾鲴的作釣思路吧。

(一)黃尾鲴獨特的嘴型造成想要正口釣獲它需要讓子線處于彎曲狀态,這樣浮漂才能有效地過濾掉雜亂魚口進而保證我們的中魚率。

(二)初春時我們使用紅蟲垂釣黃尾鲴需要勤抛竿,同時時不時挑逗一下來刺激魚的覓食欲望。

(三)黃尾鲴非常喜歡截口,是以從餌料入水後就要時刻注意浮漂是否有異常漂相如有加速,下頓,不到位停止,上頂都可以擡竿。

(四)黃尾鲴嘴相對比較小,我們不管是拉餌還是搓餌一定要注意餌團的大小。

(五)黃尾鲴習慣前往結構處覓食,水下有石頭堆、枯樹枝等能夠生長青苔的地方都是垂釣黃尾鲴不錯的場所。

(六)黃尾的漂相跟我們垂釣鲫魚時非常像唯一不同的就是陰漂,釣黃尾時如果出現陰漂其實也可能是魚覓食的信号等待浮漂完全沒入水中後提竿即可!

思路總結:黃尾鲴别看整體個頭要比鲫魚大,但魚嘴卻比鲫魚要小很多。這就會迫使釣魚人采用小鈎細線來作釣,再加垂釣環境多為石頭底的結構處,同時黃尾鲴還喜歡半水截口,那麼就需要我們釣魚人對浮漂信号的把握非常紮實才行。

總結:别看黃尾鲴在許多湖庫當中都有身影,但想要釣獲卻并不容易。任何一點的失誤都可能造成跑魚,這并不是我們釣魚人學藝不精而是這種魚特有的唇部構造引起的。别看它屬于中小型魚,可力氣卻比鲫魚大很多,有過垂釣體驗的釣友都會覺得非常爽。釣魚本就沒什麼理論可言,合理應用對症下藥才是我們釣魚人最應該做的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