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作者:上海釋出

市綠化市容局介紹,立體綠化是高密度城市多元度拓展生态空間的重要增長點,已納入上海市生态空間規劃以及公園城市名額體系,助力建設“生态之城”,打造公園城市。“十四五”期間,全市将新增立體綠化200公頃。作為市委、市政府多年來持續推進的一項重點工作,2023年立體綠化建設目标為40公頃。詳見↓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立體綠化,顧名思義,就是“立”起來的綠化。綠化“立”在建(構)築物頂部,形成屋頂綠化;“立”在垂直立面上,形成垂直綠化;“立”在建(構)築物邊緣上,形成沿口綠化;“立”在棚架上,形成棚架綠化。這是目前上海立體綠化的四種主要類型。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展葉後的爬山虎生機勃勃

蓬勃的季節,綠意在牆上也蔓延開來……

“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着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葉聖陶筆下的爬山虎,在申城不少建築上都能看到。種植爬山虎,給建築“披上”綠衣,這可能是立體綠化最原始、最簡單的方式之一。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某機關屋頂綠化航拍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某機關屋頂綠化局部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2021年迎“七一”高架沿口綠化與首排建築垂直綠化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棚架綠化是炎炎夏日的清涼一角

從社會自發建設到政府推動引導

從科研先行示範到全市面上推廣

從綠化美化到節能降碳實踐

在社會發展和城市變遷中,一部分社會自建的垂直綠化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曆史保護建築、老廠房……依附于牆體的爬山虎葉落葉茂,從嫩綠到泛紅,随四季輪回,成為一個街區特别的記憶符号;一牆之隔的居民區和學校,共享爬藤月季的一簇簇繁花,聯結着鄰裡情。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同樂坊(由原弄堂小工廠改建)“綠牆”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居民區與學校之間的雙面“花牆”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永嘉路太原路口“網綠”大樓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上海華亭飯店、海倫飯店等一些高端公共建築開始建屋頂綠化,科研機關在道路周邊圍牆上進行垂直綠化示範。90年代末,在普陀、原閘北等區的示範作用下,垂直綠化在全市推廣,并在闵行、徐彙等部分區域形成規模效應。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真北支路垂直綠化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龍吳路中央隔離帶垂直綠化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龍華東路沿線垂直綠化

随着高架橋的興起,上海開始利用市政設施做示範性的沿口綠化和橋柱綠化。21世紀初,靜安、黃浦、長甯等區開展立體綠化示範點建設,并在全區推廣。2008年奧運會、2010年世博會、2014年亞信峰會等重大活動的帶動,以及法規、政策、規劃、技術等頂層推動,截至2022年底,上海立體綠化總量累計逾550公頃。如今,不僅中心城區,崇明等郊區乃至臨港均立足實際,走出了區域立體綠化發展特色。立體綠化的建設意義早已突破了單純的綠化範疇,從見縫插綠到營建“花牆”、“花帶”,是滿足市民群衆日益增長對優美生态環境需要的一種呼應,從單一攀爬種植到作為八大零碳技術之一應用在世博零碳館、與建築共生共融,是一場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生态實踐。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百裡花帶”(延安高架路段)

具有社會化屬性的立體綠化

需要社會共建

與城市發展同行

與市民群衆共享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實施載體多元化

曆史上屋頂綠化在上海立體綠化總量的建設比重較大,最高約占70%;而這幾年垂直綠化建設也如雨後春筍般突進,2022年建設比重上升至50%。因實施載體具有産權多元化特點,立體綠化的建設有賴于業主意識和社會共識,在推進過程中得到了相關部門、社會機關以及社群、屬地街鎮的支援。綠委辦工作機制、林長制實施以及“美麗街區”、“美麗家園”建立等多重機制促動下,豐富的建(構)築物載體成就了多形式、多層次的立體綠化,提高了城市生态飽和度。

變電站、體育場圍網、公共廁所、工地圍牆、立體停車庫……這些城市建(構)築物的灰暗面,逐漸“靓”起來。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重慶南路變電站外牆綠化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體育場圍網綠化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西藏南路西淩家宅路公廁外牆綠化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天潼路工地圍牆垂直綠化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立體停車庫上的立體綠化

有條件實施屋頂綠化的機關,不再滿足于單種立體綠化形式、廊架、女兒牆、防護圍欄……整全套的齊活兒。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某機關屋頂綠化同步實施防護欄垂直綠化

申城多處口袋公園,可見牆體構築物上“+立體綠化”,而于上,再“+文化”、“+藝術”等等,疊加效應讓老百姓對生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感受度。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同福花園中的“花牆”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街面化親和程度越來越高

垂直綠化在街面化的效果表達上,可謂非常友好,沿街可依附實施的建(構)物載體很多,但要講究“需求導向,因地制宜”。近年來,建在老百姓身邊的街頭“綠牆”、“花牆”、“花帶”更多了。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某機關沿街門衛室“綠房子”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仙霞西路“花帶”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從成本投入角度來看,無外乎兩種形式。一種是“經濟适用型”。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種植爬山虎、絡石、淩霄、金銀花等攀援爬藤植物,并将預制網片裝配在牆面或輔以其他方式用于牽引,簡潔且生态效應好。另一種是“精裝型”。植物應用更加廣泛,色彩構圖更為豐富。大尺度的外灘花牆将“繡花功夫”淋漓盡緻地展現在上海地标區域,其實,越來越多的“繡花功夫”也彰顯在老百姓看得見的地方。如位于七莘路中誼路東南角的景觀“花牆”,緊鄰七寶古鎮,采用了綠雕、牆繪、景觀燈光等表現手法,展現了一幅古鎮沿河景觀剪影。又如位于膠州路康定路口的創意牆,緊鄰居民區,是經曆了踩點選址、征詢業主意向、協調多方意見、反複打磨設計方案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後,在街道和居民的大力支援以及綠化部門專業指導下,成功落地的一個立體綠化精細化案例。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2020年外灘“花牆”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七莘路中誼路景觀“花牆”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膠州路康定路“一葉知秋”創意“綠牆”

在開放的街區,無論街坊鄰裡,還是路人甲乙,擡頭見綠、周邊圍綠、共享生态是何等幸福!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與城市更新同頻共振

城市更新背景下,曆史和現代的交融、時尚與複古的碰撞、空間場景的内涵拓展和創新,立體綠化伴随着區域空間更新、建築更新,以不同姿态呈現。張園,從威海路入口進,途徑幾十米長的過道,對景即是石庫門建築,過道兩側鑲嵌着鏡面裝飾的“花牆”,圍合而成的空間尺度雖小卻時尚大氣,經植物柔化後,為傳遞舊時裡弄的溫情暖意拉開序幕。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張園入口綠化景觀

思南公館,滿鋪的爬山虎綠牆,極富生命力;子產品式“花牆”畫龍點睛,帶給遊客“一方花壇瞬間‘立’起來”的既視感;窗陽台的垂吊綠化,增添優雅與柔和。多形式的立體綠化依偎着曆史建築,處處展現着“建築可閱讀,街區可漫步”。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思南公館爬山虎“綠牆”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思南公館子產品式“花牆”

“綠之丘”,原為煙草倉庫,大體量的絡石多層次地覆寫整幢建築,垂直綠化的植物用材和施工工藝與濃郁工業風建築搭配在一起,多了幾分自然和溫馨。伴随季節變化和小氣候影響,葉色也變幻着,給建築增添了幾分“魔力”。坐落楊浦濱江,外有生态“綠衣”,内有“新時代上海網際網路企業黨建創新實踐基地”的紅色基因,奏響的是“紅、綠、藍”和諧交織的時代樂章。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綠之丘”春景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綠之丘”冬景

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立體綠化,你知道哪些?

多面多元發展,厚植生态底色。在社會關聯的向心力驅動下,立體綠化這把“多面手”将發揮更大潛能,助推公園城市建設,增進民生福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