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作者:澎湃新聞

記者 溫偉

"廣闊的白色區域,連魚都沒有,很安靜,特别可怕。

9月2日,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副研究員、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副研究員李元超描述了他在海底 www.thepaper.cn 所看到的景象。

珊瑚礁被稱為"海洋雨林",為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滋生地,被認為是最敏感的生态系統之一。

2020年8月,幾個地方的研究人員和環保人士在海南島西北水域發現了大面積的珊瑚白化,有學者稱,這種白化的規模和白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此外,雷州半島西部和廣西彭州島也發生過大規模的珊瑚白化。

珊瑚白化意味着在珊瑚中喂養它們的共生藻類離開或死亡。如果白化嚴重,珊瑚最終将因缺乏營養供應而死亡,這反過來又會導緻珊瑚礁退化甚至消失。

李元超介紹,通過監測判斷,海南島西北部海域附近珊瑚死亡率超過86%,不到20%的珊瑚仍保留着水獺,有恢複的可能。但由于最近海水溫度很高,珊瑚存活的機會幾乎很小。

值得注意的是,受白化影響的大多數珊瑚最初都是抗性物種。

一些研究人員推測,許多地方大規模珊瑚白化的直接原因是南中國海的海水太熱 - 接近或高于30攝氏度。海上持續的高溫與今年的厄爾尼諾事件和北部灣地區台風數量少密切相關。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9月3日20:00,南中國海未來24小時氣溫預報。國家海洋環境預測中心官方網站地圖

據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稱,8月初,海南島西北部和雷州半島西部的海熱上升,珊瑚白化警報達到最高水準。

9月4日,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預測,未來一周南海海平均氣溫将比去年同期高出約0.6攝氏度。

事實上,全球氣候變化和頻繁的人為幹擾一直是珊瑚礁面臨的重要挑戰。近年來,世界各地的珊瑚白化頻率越來越高,保護珊瑚礁的努力也變得更加緊迫。

這可以說是北部灣曆史上最嚴重的白化事件

8月初,李元超在海南島西北部的臨高海參與一個項目調研,水下拍攝了大面積珊瑚白化,現場甚至讓他感到"恐怖",白茫茫的面積,連魚都沒有,安靜。

雖然珊瑚原來并不亮,但"至少有一點顔色",現在"除了白色,什麼都沒有,"李說。

珊瑚的多彩顔色是由體内不同種類的昆蟲藻類的顔色決定的,它們與珊瑚共存是互利的:珊瑚代謝為它們提供了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氮和磷,藻類通過光合作用補充珊瑚。

當溫度和鹽分等環境因素發生異常變化時,藻類可能會離開珊瑚或直接死亡,此時珊瑚會出現白色,俗稱漂白。如果環境在短期内得到改善,藻類有可能恢複珊瑚生長,珊瑚礁生态系統有可能逐漸恢複正常功能。相反,珊瑚可能會死亡甚至退化。

李元超估計,白化事件造成林高海約86%的珊瑚死亡,局部白化率為100%,剩餘的珊瑚很可能因為保留的水獺而逐漸恢複:"但自8月以來氣溫一直在上升,我估計它們都死了。"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在海南島附近的公海,研究人員估計86%的珊瑚瀕臨滅絕。李元超人物

李元超是海南省海洋水産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平衡海洋學會珊瑚礁分會會員。

他說,與該國其他珊瑚礁相比,公海的珊瑚以塊狀沿海珊瑚為主。這種珊瑚礁形成的珊瑚礁的特點是生物多樣性相對較低,對水溫和水質的耐受性較高。

海南大學海洋學院教授李秀寶對目前在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表示驚訝和遺憾。

李秀寶說,他從未聽說過該地區出現大規模的珊瑚白化。由于公海的珊瑚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高緯度地區,嚴重白化的機會"應該非常小",因為它們應該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較小。

據李元超介紹,經過多次證明,海南泸州、廣西泸州島7-8月也出現了大面積白化病。

9月3日晚,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長期從事珊瑚礁研究、保護研究員的王欣證明,雖然廣西鵬州島附近的珊瑚白化水準不如海南,但所有珊瑚物種都已白化。珊瑚礁珊瑚是由珊瑚礁組成的珊瑚物種,雖然珊瑚礁隻占珊瑚總數的一小部分,但地理分布最大,是珊瑚礁生态系統的架構建構者。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盾形陀螺珊瑚在廣西彭州島附近的水域中漂白。王鑫為圖檔

甚至再往北,深圳附近的白化病比往年更嚴重。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護志願者聯合會主任白曉軒表示,深圳地區隻有零星的珊瑚白化,但該地區仍處于高風險白化預警之下。

李先生說,大規模的珊瑚白化可能是北部灣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根據公開資料,珊瑚礁僅占世界海洋的千分之二,但世界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生活在其中,是以被稱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不僅如此,珊瑚礁還可以減少海浪對岸堤的侵蝕,起到保護海岸線的作用,還具有帶動潛水旅遊等重要經濟價值。

自5月底以來,南中國海的海水溫度一直高于往年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珊瑚熱圖,8月初海南島西北部和雷州半島西部的每周熱值接近或高于16,珊瑚白化警告達到最高水準。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2020年8月8日,海南島西北部和雷州半島西部珊瑚周熱值超過最大值16。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NOAA) 網站

李元超介紹,數值4以下表示水溫正常,超過4表示溫度高,但珊瑚可以忍受,超過8就會開始白化預警,而此時公海已經達到16甚至17。對應實際水溫,往年的水溫一般為26、27°C,今年的水溫接近或超過30°C,李元超了解到,甚至有研究人員發現,水面以下20米以上的地區的水溫高達30攝氏度。

根據國家海洋環境預測中心官方網站的資料,自今年5月23日以來,南海海域氣溫的每周預報比去年同期的平均水準高出0.2-0.5攝氏度。8月底,氣溫預計将比去年同期的平均水準高出約0.6攝氏度。

李元超分析,造成海平面高溫的首要原因首先是今年的厄爾尼諾天氣現象。這種氣候會使熱帶太平洋海域溫度異常變暖,也會引起全球氣候變化。

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資料顯示,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地區已經形成了厄爾尼諾事件(強度較弱)。

然而,這種微弱的厄爾尼諾現象出乎意料地造成了溫水的積聚。2020年6月,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冰在中國氣象局新聞釋出會上表示,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是1951年以來最弱的厄爾尼諾現象,但它沒有遵循"卡片"的方式,形成了一個奇怪的機制,主要為西部的溫水中心。赤道風在2019年底爆發後,刺激了季節性開爾文波,進而引發赤道太平洋中部溫水的積累,造成弱"非典型溫水事件"。

有趣的是,根據周冰的說法,厄爾尼諾現象僅在國内和美國的商業體系中得到認可,更多的國家沒有宣布厄爾尼諾現象。

除了厄爾尼諾氣候的影響,李元超還指出,今年的台風不僅來得晚,之後一代還直接向北,沒有直接進入北部灣,也無法為海域提供降溫機會。

為什麼今年的台風來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晚?中國科學院曾公開解釋,自今年夏初以來,西太平洋亞熱帶高壓強,南風,台風産生以下的主要下沉氣流,對流較弱,同時,南半球跨赤道氣流較弱,也減弱了對流發展,而西太平洋亞壓則因離赤道太近, 很難為台風産生提供必要的地面偏轉力。是以,今年8月之前的台風産生和登陸較少。

此外,研究表明,北部灣缺乏上升流,其洋流形态也容易在海南島西北方向形成閉環,進而降低水交換速度,這是導緻北部海灣地區長期高溫的潛在因素。

李秀寶說,仍然很難确定海溫過高背後的所有原因,但缺乏足夠的台風和上升應該是這次大規模珊瑚白化不容忽視的原因。一個證據是,海南島東部和南部的珊瑚受益于夏季上升的緩沖和冷卻。

保護珊瑚的時間不多了

李秀寶認為,對于已經在世界各地流傳了二十多年的白化事件,公衆不必驚慌:"但問題本身非常嚴重,說明以前不是問題,現在是問題,應該不斷做的就是保護它。"

李秀寶介紹,已經出現了三次世界級規模的美白,第一次是在1997年,第二次是在2010年,第三次是自2015年以來,至今還沒有完全停止。三次白化比一次更嚴重,并且發生得更頻繁,這意味着珊瑚白化已成為一種主要趨勢,為人類保護珊瑚留下了越來越多的時間。

就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澳洲大堡礁而言,大堡礁近年來經曆了嚴重的退化趨勢。2020年4月,澳洲研究人員宣布,3月底在大堡礁的北部和中部地區發現了大規模的白化病,特别是在南部。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由于海水溫度變化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白化,全球變暖仍然是珊瑚的主要威脅。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海底柏樹珊瑚的健康生長

"隻是溫室氣體太多了,目前世界非常重視,但很難解決,與當地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一個國家或地區很難采取非常有效的措施。"李秀寶說。

他說,減少漁業活動和人為幹擾,使生态系統更加平衡,将更容易做到,特别是在國内。由于國内珊瑚礁位于世界珊瑚礁分布的北部邊緣,遠離赤道,氣候變化的直接影響往往不如沿海開發和開發導緻水質差和生态系統失衡的影響那麼大。

例如,過度捕撈海洋生物,包括珊瑚礁生态系統中的功能性生物,可導緻食草生物量大幅減少,導緻海藻擴散,藻類和珊瑚争奪生境,并最終導緻生态系統嚴重失衡;如果顆粒物繼續積聚在珊瑚表面,可能會導緻珊瑚窒息而死。随着水質惡化和生态系統變得不平衡,還有可能爆發一種名為長棘輪海星的生物,這種生物大量食用珊瑚,導緻它們大量死亡。

不僅如此,李秀寶和李元超都提到,水質條件和生态系統平衡也可能影響珊瑚對溫度等氣候的耐受性。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珊瑚的健康生長

李元超建議,海洋利用開發應免除,必須适當開發,并盡量采用輪流機制,如開發利用的地點或時間有規律地變化。他說,這一做法實際上已被納入一些國内方案,但在執行和保護的初衷之間仍然存在差距,公衆的看法仍然需要改變。

李元超收集了少量沒有死亡的珊瑚,并要求海南大學嘗試用脫體培養的昆蟲黃藻感染珊瑚,以便兩者能夠重新生活并再次生長。但他并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如果野外的溫度持續上升,能節省多少錢?"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跟蹤和監控。"

截至撰寫本文時,國家海洋預報站釋出了9月4日的最新預報,顯示南海的海面溫度比去年同期的平均水準高出0.7攝氏度,比上周高出0.1攝氏度。

負責編輯:唐玉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