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去年你看過最好的南韓電影是哪部?

有人可能會提名《分手的決心》。

入圍戛納,讓湯唯在南韓拿下雙料影後,但這部電影并沒有太過驚豔,更非樸贊郁生涯的巅峰。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再往前2021年,最佳韓影要算《摩加迪沙》。

代表南韓入圍奧斯卡,故事好看是好看,卻還是略顯煽情和套路,豆瓣也剛剛過了8分。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我們期待中,像《寄生蟲》那樣大放異彩的爆款,始終沒有到來。

是疫情的沖擊?

還是南韓電影在為下一次爆發蓄力?

就在我們覺得南韓電影全面回歸的時候,今年的消息卻是,不僅爆款難以複制了,就連南韓電影都将要消失。

這并不是危言聳聽。

就在今年3月份,拍出《國際市場》《海雲台》的南韓導演尹濟均在接受采訪時稱,南韓電影正在面臨系統系危機。

市場變小,風險變大。

前景不堪設想。

其實我在這業界工作

擔心的不是現在 是未來

直到明年上半年還有一些值得上映的新冠期間拍攝的電影

但是今年開始 直到現在

南韓裡面投資電影的投資者們幾乎已經沒有了,這就是現實

明年下半年開始:

“每個月究竟會有幾部韓影上映呢?會不會有韓影呢?”

這是非常灰暗冷清的狀況

韓影的未來比大家想得更加不明亮

這是對于未來感到憂慮的我的想法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 微網誌@看韓影

南韓電影真的已經完全無米下鍋了嗎?

為什麼短短幾年間就有如此天翻地覆的轉變?

我們不得不重新開始審視。

那個被我們羨慕為“什麼都敢拍”的創作環境。

那個異軍突起的亞洲電影領頭羊。

南韓電影,别來無恙?

01

先來看看尹濟均說的,今年的南韓本土電影是否真的瀕臨絕迹。

根據“南韓電影資料庫”所統計的實時票房排名顯示:

在過去一周内,南韓院線票房前三的熱門電影,有且隻有一部為本土制造。

而這部叫《籃闆球》的青春片,不僅排名遭《疾速追殺4》《鈴芽之旅》吊打。

票房落差,更是呈現數倍的差距。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你大可以說這是偶然。

但偶然可以解釋孤例,卻解釋不了現象。

就拿去年和今年這兩年的韓影總成績來說。

2022年,南韓總産出108部本土制作的電影,包括院線與流媒體。

看起來不少對不對?

但其中隻有8部盈利。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 來源:微網誌@看韓影

資料總是直覺又殘忍。

你看這張表。

雖然馬東錫的出現“打”出了南韓商業片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但除了《犯罪都市2》這樣一騎絕塵——票房幾乎為剩下作品總和的爆款之外。

《分手的決心》《掮客》獎項拿到手軟,但首映人數、總票房都隻是及格水準。

是南韓人已經不看電影了嗎?

那倒也不。

《阿凡達:水之道》《壯志淩雲2》《奇異博士2》《侏羅紀世界3》的票房都異常火爆:

對,全是好萊塢。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過去,那個民族情節高漲,全力支援國産的南韓電影市場,已經換了模樣。

1999年。

南韓第一部大片《生死諜變》上映後,分分鐘用660萬的票房破了《泰坦尼克号》417萬的記錄。

緊接着,《實尾島》《太極旗飄揚》誕生,本土觀影人數分别超過一千萬。

要知道千禧年初那會,南韓人口才4800多萬。

這意味着什麼?

代表每四個南韓人,就有一個被主旋律電影吸引,并走到電影院掏錢觀看。

——但如今呢。

在外來片的傾軋下,本土電影沒有票房,後續就很難拉到投資;

而沒有投資的韓影市場,也就談不上什麼為愛發電,為藝術發電。

南韓本土電影眼瞧着上映後收不回本,便迅速将版權賣給流媒體平台,能撈一點是一點。

這并不是什麼冷門操作,就連入圍金棕榈的《分手的決心》,也逃不脫這樣的命運。

到了今年,情況甚至更糟。

如果說去年還有八部作品盈利,還能靠“神馬東錫”獨占鳌頭。

那麼今年從開年到現在,南韓上映的二十部本土電影,無一幸免,全部撲街。

盈利率,0%。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如果你對韓影的印象還停留在去年的金棕榈,四年前的奧斯卡,乃至于走出國界的湯唯身上。

你所看見,所仰望的南韓電影,可能已經走到了它短期内無法超越的制高點。

02

就在南韓電影無人問津的時候。

韓劇,掀起一輪輪高潮。

比如前不久大家最愛的反派樸妍珍,aka“打勞工的網際網路嘴替”。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2015年,Netflix空降南韓。

五年間,在南韓内容方面的支出約為7億美元,用于授權片源與制作約八十部南韓電影和電視劇。

而到了前年,這個數字漲到了一年5億美元。

就像金銀姬的那句名言: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作為全球頂尖流媒體,Netflix的出現幾乎完美契合了韓劇韓影的發展需求。

尺度無限制、演員随便挑;

内容不幹預、經費不封頂。

搭配好的劇本好的演員,出爆款幾乎是分分鐘的事。

2019年,《王國》火遍全球;

2021年,《鱿魚遊戲》創下了全球收視第一記錄;

今年的《黑暗榮耀》也碾壓了同期非英語類劇集,位列全球第一。

相比起電影的慘淡經營。

給Netflix拍劇旱澇保收,創作自由,難道不香嗎?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 資料顯示,Netflix 五年來在南韓投資産生了5.6兆韓元(約42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去年的艾美獎。

當李政宰通過《鱿魚遊戲》以首位非英語劇集演員的身份拿下視帝、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男演員,以及美國評論家選擇電視獎最佳男主角之後。

目前豆瓣上他來年唯一确定出演的作品,有且隻有《鱿魚遊戲2》。

其片酬也随之曝光。

從第一季的三億韓元,直接暴漲到十億韓元。

登頂南韓演員片酬榜首。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 導演官宣第二季李政宰出演

欲望的閘口由此被打開。

當别人都成為了氪金玩家,你還甘願繼續做NPC嗎?

而且要知道。

演員通過流媒體得到的不僅僅是天價片酬,還有本土電影無法企及的全球影響力。

不信你看。

李政宰之後,南韓那幫忠武路演員紛紛“下海”。

哪怕特效雞肋,哪怕劇情降智(很多人不也吐槽過《鱿魚》)。

但無論是劇集還是網大,這兩年都有前仆後繼的南韓演員紛紛加盟,生怕趕不上這趟撈金的快車。

就拿南韓忠武路那一批能扛票房的演員來說:

有剛從Disney+下場的崔岷植,順道提拔了剛剛走紅的孫錫久;

“三駕馬車”薛景求接棒Netflix,準備和金喜愛一起轉戰小熒幕;

黃政民搭檔戛納影後全度妍,主演動作網大《殺死福順》;

視後金惠秀正在籌備Netflix的《少年法庭2》;

全智賢确定參演《王國第三季》;

劉亞仁雖然吸毒,卻也加盟《首爾大作戰》《末日愚者》;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更别說馬東錫。

作為去年唯一能扛票房的标志性人物,他也随大流投入了資本的懷抱。

不但靠奈飛的爛片拿下了今年的網播第一。

還在《永恒組2》後确定好與派拉蒙合作,翻拍自己的成名作《惡人傳》。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這些作品品質如何,大家心知肚明。

有幾部能上九分,有幾部超越《鱿魚》,又有幾部能幫助演員們突破自身演技生涯天花闆?

沒有,都沒有。

但不用扛票房,不用拉贊助,沒有市場壓力,這就足夠吸引人。

以往一部電影/電視劇的資金隻能扛住一位大牌演員片酬的情況也不見了。

再離譜的劇情也有成本試錯,再多的大腕也能齊聚一堂。

回頭瞅瞅在泡沫中遊泳的南韓電影。

擱你,你會怎麼選?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 《蘇利南》:河正宇、黃政民、樸海秀、張震、秋瓷炫

或許有人疑惑。

南韓演員出走就算了,那其他人呢?

的确。

如果隻是演員的缺席,對南韓電影重創還不至此。

但問題是,後疫情時代的南韓電影,幾乎是整個行業都被連根拔起。

演員們都跑去賺錢不說。

就連那些代表了南韓門面的大導演們,也紛紛離場:

奉俊昊在英國拍攝《米奇7号》,合作的演員是羅伯特·帕丁森。

樸贊郁在美國執導《同情者》,合作的演員是小羅伯特·唐尼。

李滄東呢,剛從法國拍了個人紀錄片回來;

就連開頭提過的尹濟均,他的下一個項目也是去美國拍攝K-POP……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所有人的腳步。

都奔向一個“看似南韓”,卻“不再南韓”的未來。

03

如果把南韓電影比作一棵樹。

出走的電影人們像流失的水土,票房像青黃不接的枝葉。

那麼現在所剩下的。

便隻有中間那截咚咚作響,一剖開,發現早已蛀空的軀殼。

什麼意思呢?

Sir舉個例子。

最近唯二兩部民族主義片,一部《幽靈》,一部《閑山》。

前者翻拍自《風聲》,把原版的劇本殺改成了抗日神片,喜提豆瓣4.7。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而後者呢。

哪怕是南韓曾經最拿手的海戰題材,現在也淪為了愛國口号的背景闆。

要知道,南韓電影可是靠主旋律發家的。

Sir舉個例子。

2004年的《太極旗飄揚》,曾有過這樣一個橋段。

朝韓戰争結束幾十年後,人們打掃戰場的遺址,從土裡刨出士兵們的骨骸。

一具……兩具……三具。

頭骨們排得整整齊齊,遺物也貼上編号。

邊上記者們長槍短跑,閃光燈不斷,遠遠看去,像一個展覽。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那麼這部電影是為紀念士兵們集體犧牲的壯舉嗎?

并不。

因為雖說片名為“太極旗”,主角卻是一對兄弟。

哥哥想讓弟弟免役。

為了一枚勳章不得已沖上前線拼命殺人,最後瘋魔到連自己的兄弟也認不出。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而弟弟呢?

他不了解為什麼自己的哥哥如此貪求功名利祿,隻想要結束戰争,逃離戰場。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說到底,那時候的人們根本就不明白為什麼要打仗,為什麼要同類相殘。

因為哪怕最後成為了戰争英雄,也逃不過注定成為傀儡的命運。

就像電影中那個一閃而過的鏡頭。

一隻口琴。

一隻深埋在土裡的口琴。

可能任何血漿噴濺、肢體橫飛的景象,都不會比它更讓你痛恨戰争的存在。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最好的戰争電影,必定是反戰的。

說到底。

南韓電影不是不懂,不是不會。

但你再看今年這兩部電影,便能明顯感受到差距的所在。

間諜一打十,子彈滿天飛。

空有一個抗日的殼,卻少了對人的特寫,對反思的特寫。

更别說感受不到那股深埋在南韓人骨子裡對民族傷痛的恨意與遺憾。

哪怕是自己曾經最拿手的題材。

到頭來,也不過是消費曾經的自己。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 間諜網大《幽靈》、韓版“李雲龍”《閑山》

南韓電影當然不會滅亡。

但就如今的電影/劇市場來看,你很難承認這是我們所熟悉的“南韓制造”。

當演員們外出撈金,導演們跑遍全球。

好像“南韓制造”成為了一種可以被兜售的廠牌。

好像隻要加入熟悉的面孔與符号,便就能速成一個可複制的爆款。

情緒當然可以說來就來。

但那樣的逢場作戲,又怎樣與曾經的青筋暴露相比?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 《蘇利南》vs《恐怖直播》

抨擊制度,諷刺系統不是沒有。

但為了抓眼球而硬上價值,遠比從内心散發出來的反抗要虛弱太多。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 《地獄公使》vs《辯護人》

而那些曾在南韓電影宛如定海神針一般的演員。

往往一人的功力,便能帶動整部作品的情緒。

但現在呢?

好像誰來演都一樣,再沒有“非他不可”的獨一無二了。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 《殺死福順》vs《薄荷糖》

說到底,當你越強調一樣東西的時候,往往越容易畫地為牢。

當同樣的意像重複太多次便成了口号,再沒有了那股最原始的沖擊,最本真的抓力。

因為觀衆不僅看膩了,也識破了。

當表達本身不為表達,而是為了什麼别的所圖的時候。

那麼再強大的表達,也不過是一種過時的表演。

——最後。

再說點别的。

《鱿魚遊戲》的導演黃東赫先前表示,自己的續作會在明年上線。

期待之餘。

Sir卻不免又想到,那個耐人尋味的結局。

當成奇勳作為全場最大的赢家,拿走那天降橫财的456億之後。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染發。

将自己一頭自然卷的黑發,拉直漂色,染成一頭紮眼的紅發。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原因好像很簡單。

他看見發廊貼的海報,為了更體面地去見自己的女兒和前妻。

在“南韓家庭負債比率大幅上升”的旁白聲中,選擇了一種讓自己看起來煥然一新的發色。

他以為這樣。

就會顯得自己從此與當下南韓灰暗墜落的大環境區分開來,從此跻身上流。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但實際上呢?

在其他人眼中,他也不過是系統的傀儡,一個被選擇的炮灰。

外貌的改變不但扭轉不了事實。

滑稽的紅發,更顯得他是一個純粹的笑話。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這一刻他才終于明白。

真正的赢家,永遠都是那些站在面具之後的人,而不是自己。

看了劇的人都知道,他赢了比賽,或多或少都是運氣。

但他不管。

他以為自己已經赢過遊戲,了解遊戲,便有了二度獲勝,甚至是更改叢林法則的實力。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曾經秒殺660萬票房,如今影後湯唯都救不了,南韓電影正在血崩

他想重新進入遊戲,取得更大的勝利。

一雪前恥也好,改變規則也好。

反正總要證明自己的價值,總不甘心就這麼離場。

恍惚間,他總覺得前方應該有更大的獎勵,在等待着自己。

哪怕勝利已成過去式。

哪怕遊戲更新,哪怕玩家重新整理。

但這些赢過還想赢的人,他們卻停不下來,再也回不了頭了。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穿Prada的南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