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著名作家張愛玲完成了耗時25年創作的短篇小說《色戒》。這個發生在抗日戰争時期上海的故事,講述了女大學生王佳芝為色誘漢奸"易先生"而最終淪陷的悲劇。
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充滿了人性的掙紮與沖突。多年後,這個引人深思的故事吸引了導演李安的目光。當時的李安剛拍完《卧虎藏龍》,正忙于籌拍一部關于汪精衛的民國題材電影。
起初,他因為工作繁忙,并沒有特别在意這個劇本。然而,當他抽空閱讀完原著後,卻被深深打動,以至于寝食難安。李安發現,《色戒》中有許多元素正是他一直在追求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
這種契合感讓他無法釋懷。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李安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這部戲,我來拍。然而,《色戒》的誕生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最初,李安計劃邀請著名導演姜文擔任監制。抱着期待,他将劇本交給了姜文。但出乎意料的是,姜文隻是随手翻了幾頁,就直言不諱地說:"這都是些女人家的東西,咱了解不了。
作為一個喜歡拍攝悲壯豪邁、充滿男人荷爾蒙氣息的北方"硬漢",姜文對這種你侬我侬、談情說愛的故事顯然不感興趣。
更何況,這還是一部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沒有絲毫猶豫,姜文果斷拒絕了這個機會。姜文的拒絕無疑給項目蒙上了一層陰影,但這并沒有動搖李安的決心。
他深知《色戒》的價值,堅信這個故事值得被搬上大銀幕。帶着這份執着,李安開始了艱難而漫長的籌備工作,為這部注定不平凡的電影鋪平道路。
确定拍攝《色戒》後,李安面臨的首要挑戰是選角。對于女主角王佳芝,李安決定采取海選的方式。
很快,報名者絡繹不絕,其中不乏章子怡、舒淇、周迅、大S等知名演員,也有像湯唯這樣渴望一舉成名的新人。李安最初鐘情的人選是舒淇。
然而,舒淇對劇中的大尺度表演始終有所顧慮。她坦言,自己好不容易穿上的衣服,不願意再輕易脫下。這種猶豫讓李安不得不另尋他人。
媒體最看好的是章子怡。作為"國際章",她在李安的《卧虎藏龍》中表現出色,而且身材也非常适合穿旗袍。章子怡本人也渴望出演這個角色,深知它能帶來的影響力。
然而,李安經過再三考慮,覺得章子怡的形象過于精明,面部五官太過硬朗,難以展現王佳芝為除掉漢奸而獻身的純真。
周迅和大S因年齡稍長而被排除在外。李安認為她們在影視圈多年的曆練已經磨去了那種純欲的眼神,難以讓觀衆産生心靈共鳴。
期間,劉亦菲也傳出參與競選的消息。但她提出的"床戲必須替身"的要求與李安追求真實自然的原則相悖,是以被婉拒。
就在這時,27歲的湯唯脫穎而出。盡管隻有一部不溫不火的《警花燕子》作品,但她的表現讓李安眼前一亮。當湯唯穿上旗袍的那一刻,她的氣質、舉止投足間的神韻完美诠釋了"王佳芝"這個角色。
最關鍵的是,湯唯對這個角色充滿渴望,願意為之付出一切。她深知,這樣的機會可遇不可求,于是決定铤而走險。男主角"易先生"的選擇同樣經曆了一番波折。
李安最初的理想人選是張藝謀。作為曾憑借《老井》獲得東京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的實力派,張藝謀無疑是個合适的人選。
但在仔細研究劇本後,張藝謀婉拒了邀請,讓李安頗感遺憾。随後,曾出演過張愛玲小說改編電影《半生緣》的葛優主動請纓,表示想要嘗試這個特務頭子的角色。
然而,當梁朝偉也表示有興趣時,局面再次發生變化。李安被梁朝偉眼神中那種深邃的"老奸巨猾"所打動,認為他更适合這個角色。
最終,在多方面比較後,李安標明了梁朝偉出演"易先生"。就這樣,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湯唯和梁朝偉最終勝出,成為了《色戒》的主演。
這個選角過程不僅展現了李安對角色的嚴格把控,也為這部注定轟動一時的電影奠定了基礎。《色戒》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湯唯和梁朝偉之間的"三段大戲"。
這三場戲不僅展現了王佳芝和易先生之間感情的遞進,更是整個故事的關鍵轉折點,每一個動作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
第一場戲發生在王佳芝與易先生相隔三年後的重逢。王佳芝有目的地接近易先生,并刻意挑逗他。這一幕中,易先生的荷爾蒙被激發,從背後抱住了王佳芝,開始了"詠鵝"。
這是兩人的相識,也埋下了後續情節的伏筆。第二場戲的背景更加複雜。此時,易先生已經察覺到王佳芝的真實目的,卻選擇不揭穿。
而王佳芝仍以為自己成功獲得了易先生的信任。這場戲展現了兩人的相知,他們之間的互動已經有了感情的成分,不再僅僅是任務和戲碼。
第三場戲是整部電影的高潮。王佳芝夾在邝裕民和易先生之間左右為難,隻想盡快完成任務,結束這段畸形的關系。而易先生似乎已經放松了警惕,當王佳芝用毛巾蓋住他的臉時,他沒有拒絕。
這一刻充滿了張力和沖突,是他們感情的最終宿命。為了追求真實,李安在拍攝這些場景時采取了特殊的措施。每當有激情戲的片段,他隻留下梁朝偉、湯唯、自己和攝影師四人在現場,其他人一律離開。
這種做法無疑給演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也保證了表演的真實性和私密性。關于是否"假戲真做"的争議一直存在。在一次采訪中,梁朝偉坦言:"在身體互相接觸的時候,确實有點假戲真做!"湯唯則以更加坦然的态度回應:"電影裡,我們隻是做了男女生孩子都會做的事情罷了。"
這些回應既暗示了表演的投入程度,也反映了演員們對藝術的了解和追求。這三場戲的拍攝過程對所有參與者來說都是一次艱難的考驗。
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李安,回想起來也不禁感歎:"現在我都不敢再去看它,簡直像走地獄一般。"這句話生動地描述了拍攝過程的艱辛和壓力。
然而,正是這種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才成就了《色戒》的經典地位。這三場戲不僅僅是肉體的展示,更是人性、欲望和政治的複雜交織。
它們深刻地展現了王佳芝從有目的的接近,到淪為對方掌中的玩物,再到最後的徹底淪陷的心理變化過程。通過這"三段大戲",李安不僅呈現了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更揭示了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複雜性和沖突性。
這也是《色戒》能夠引發觀衆深思,成為經典的重要原因之一。《色戒》上映後,立即在影壇掀起軒然大波。
這部備受矚目的作品一舉斬獲第四十四屆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等12項大獎。
這樣的成績無疑是對電影藝術價值的高度認可,各種榮譽紛至沓來,讓整個制作團隊倍感欣慰。然而,伴随着榮譽而來的,是席卷而來的巨大争議。
由于影片尺度過大,湯唯在中國大陸遭遇了全面封殺。這對于一個正處于上升期的年輕演員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不僅如此,湯唯的私人生活也受到了影響。她的男友田雨選擇與她分手,多個代言合同被迫終止。一時間,湯唯陷入了事業和感情的雙重低谷。
面對這種情況,"毒舌"金星曾公開為湯唯鳴不平。她尖銳地指出:"色戒也不是她一個人演的,你們有本事去封殺李安、封殺梁朝偉啊,為什麼封殺我們湯唯啊。
"金星認為,觀衆隻是在看電影,卻未必真正了解電影的深層含義和藝術價值。這種雙重境遇讓湯唯陷入了艱難的處境。
她為藝術付出了巨大代價,卻在事業上遭受重創。但與小說中王佳芝的悲慘結局相比,湯唯至少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正如有人所說:"《色戒》殺死了'王佳芝',但也将'複活'湯唯。這一事件也引發了人們對藝術與道德、表演與現實之間關系的深入思考。
它揭示了在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一部優秀的藝術作品可能面臨的困境和挑戰。同時,它也凸顯了公衆對藝術的了解和接受程度與藝術家追求的理想之間存在的鴻溝。
盡管争議不斷,但《色戒》的藝術成就是不容否認的。它不僅是湯唯演藝生涯的一個重要裡程碑,也是中國電影史上一個值得銘記的作品。
這部電影所引發的讨論和反思,将在很長一段時間内繼續影響着中國電影界和觀衆。盡管争議不斷,《色戒》的藝術價值卻是不容忽視的。
這部電影遠不止是一部"限制級"作品,更是一部深刻探讨人性、欲望和政治的傑作。它打破了許多傳統觀念,挑戰了觀衆的審美和道德底線,引發了人們對戰争、愛情、道德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對于演員來說,《色戒》是一次重大挑戰,也是一次難得的成長機會。盡管湯唯在短期内遭遇了事業危機,但這個角色也讓她在演藝圈留下了深刻印記。
她的勇氣和付出,雖然帶來了暫時的困境,卻也為她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于梁朝偉來說,"易先生"這個角色則進一步展現了他作為實力派演員的魅力,豐富了他的銀幕形象。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色戒》對整個電影行業産生了深遠影響。它展示了中國電影在題材選擇和表現手法上的突破,為後來的創作者開辟了新的可能性。
同時,它也引發了關于電影分級制度的讨論,推動了人們對電影審查制度的反思。正如一句名言所說:"将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經典作品往往在質疑和争議中涅槃重生。《色戒》作為一部耗費李安全部心血的作品,如今回味起來,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它不僅僅是一個關于色與戒的故事,更是一面映照人性和社會的鏡子。每次重溫《色戒》,觀衆都能品味出更多的人生感悟。
這正是經典之是以成為經典的原因。它超越了時代的局限,觸及了人性的本質,讓人們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深入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色戒》的成功證明,一部真正優秀的電影,其價值不應該僅僅用票房或争議來衡量,而應該看它能否引發觀衆的思考,能否在電影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在這個意義上,《色戒》無疑是成功的,它将永遠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座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