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私企有多少人能工作到退休?

你好,我是可樂

在上一篇文章中 概念解讀

這個問題有2個關鍵字:私企和退休

那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私企

私營企業,指由自然人投資設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營利性經濟組織,通俗一點就是生産資料歸私人所有。

退休

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勞動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工作崗位。

法定退休年齡

不管私企還是國企,我國的法定退休年齡都是:男性60周歲;女性幹部55周歲、勞工50周歲。但是不同地區、工種會有細微差别。

企業發展史

一個人從30歲工作到60歲退休,那他需要在私企工作30年,假如一個私企在中國都沒有30年的發展史,又何來退休一說呢?

是以要想探讨在私企有多少人能工作到退休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要了解私企在我國發展了多少年?

Q:在我國私企是什麼時候開始存在的?

實際上它一直存在,隻是有沒有被認可,有沒有發展壯大而已。

可以說,我國的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民營經濟發展史,衆所周知,改革開放前我國是一個封閉自守的經濟體,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民營公司的合法性此時才被确立了下來。

1981年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政策,到1987年疊代為“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民營經濟的力量不斷壯大,也是這一年,雇勞工數才被徹底放開。

到了1988年,民營企業用勞工數曆史上第一次超越國企人數。

關于民營企業發展史的内容,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去看吳曉波的《激蕩三十年》這本書,比較詳細地描述了當年那段刻骨銘心的曆史。很多我們現在覺得再正常不過的東西,在當時真的是披荊斬棘才換來的。

比如這本書開頭寫的:

事境變遷讓人恍如隔世,1983年以前,投機倒把是一個很嚴重的罪名,你騎着自行車從這個村到另一個村,如果後座的框裡裝了3隻以上的雞鴨,就算是投機倒把,要被抓去批鬥,嚴重的還要坐牢。

收~

總結一下,改革開放初期私企的合法性得到了認可,但其真正發展壯大要80年代以後。是以說我國企業的發展時間還是挺短的。

企業平均壽命

我們剛知道了私企是自改革開放開始被真正認可,迄今43年,那一個企業真的就能存活43年嗎?

世界水準

美國《财富》雜志分析,大多數企業的壽命都很短:

美國大概有62%企業的平均壽命不超過5年,而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一般不超過7年,大企業不足40年,一般的跨國公司平均壽命為10~12年,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壽命在40年到42年,隻有2%的企業能存活50年。
日本企業平均壽命是12.5年,大企業平均壽命可長達58年

我國情況

中國企業平均壽命是7至8年,中小企業在3年左右。

在私企有多少人能工作到退休?

參考:http://www.gov.cn/xinwen/2019-06/25/5402948/files/f59aaafc00da4c848a322ac89fdec1e5.pdf

可以看出企業平均壽命也沒那麼長。

私企比例

2019年11月27日,國家統計局釋出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報告顯示,2018年末,全國私營企業1561.4萬個,比2013年末增加1001萬個,增長178.6%,占全部企業法人機關的比重由68.3%提高到84.1%。

2019年底,城鎮工商登記注冊的私營企業和個體就業人數為26258.2萬人,非私營機關就業人員數為17162萬人。

雖然私企發展曆程短,平均壽命也沒那麼長,但從私企數量的比例和就業人數上看,它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問題。

企業從業人員平均年齡

《中國人力資本報告 2020》顯示,1985-2018年間,中國勞動力人口(包括學生)的平均年齡從32.2歲上升到了38.4歲。

從中國勞動統計年鑒中可以看到,就業人員年齡在35~39歲的人數較多。

在私企有多少人能工作到退休?

參考:http://www.mohrss.gov.cn/ImportedImageFile/27110316153762520791.pdf

退休年齡

世界各國退休年齡

中國法定退休年齡前面已經提到了,男性60周歲;女性幹部55周歲、勞工50周歲。

與中國同為開發中國家的印度,法定退休年齡為60歲。鄰國日本法定退休年齡為65歲,并且還将進一步延長,65歲以上就業人口還在持續上升,主要原因我們都懂得,老齡化太嚴重,65歲以上老人占比28.7%(對比我國最新釋出的人口普查資料,這個數字是13.5%)。

在私企有多少人能工作到退休?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2019年世界各國人均預期壽命,日本第一83.7歲,中國76.1歲,排名53。這是世衛組織統計的,我們自己的說法是, “十三五”期間,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

在私企有多少人能工作到退休?

在世界水準上來看,我們的退休年齡不是最大,我們的預期壽命顯然也不如發達國家那麼高,這兩個數字貌似是成正比的關系。也就是預期壽命越高的國家,退休年齡也會相應增加(比如日本)。

但不能光看這兩個資料,還要對比下工作時長。

關于延遲退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漸進式的退休年齡”。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的要求,既要借鑒國際通行做法和經驗,更要綜合考慮人均預期壽命提高、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勞動力結構變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逐漸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世界各國在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上,基本上都會把延遲退休最為一個手段。

是以總結一下,我們面臨的是這樣一個局面:私企發展年限不長,企業平均壽命不高,私企數量還比較龐大,從業人員平均年齡35歲左右,60歲退休,還将逐漸延遲退休。

回到問題本身

在了解了這麼多的背景内容後,終于可以來聊聊今天的話題:在私企有多少人可以工作到退休?

得考慮:

1、 這個企業能不能存活到你退休

2、 企業的福利待遇能不能一直滿足你的需求,否則你自己也會不停地跳槽

3、 你能不能勝任工作,否則公司也不會養閑人。

首先從私企在我國發展史上看,80年代才開始登上曆史舞台,距今40年,假如一個年輕人30歲加入一家私企工作,那麼今天應該已經退休了。

問題是真的有私企能存活40年這麼久的嗎,是以我們研究了企業平均壽命,發現我國企業的平均壽命是7~8年,中小企業更慘,3年左右。舉幾個栗子,頭部的網際網路公司,騰訊1998年成立,23年,阿裡1999年成立,22年,位元組2012年成立,9年。

這說明我們還是可以在私企工作到退休的,兩個方法,一個是看準一家如騰訊般存活年限較久的公司,幹到退休;另一個方法是在中小企業裡不停跳槽,工作到它倒閉就去下一家,再到他倒閉,以此類推,直至退休。

這裡又會出現一個bug,20幾歲,我有跳槽的資本,40~50歲跳去其他公司,企業真的會要我嗎?

企業雇傭一個人,會因他的年齡偏大而不雇傭他嗎?肯定存在這種問題,職場歧視不可否認,但不能因為職場歧視就放棄自己,怨天尤人,努力提升個人能力,不是為了公司,而是為了自己。

其實我們前面一直說的退休,都是指法定退休年齡,也就是你在企業裡幹到60歲就行了,你還想再幹幾年,是不行的,實際上交社保滿15年,然後到了法定退休年齡,就可以領取終身俸了。

也就是30歲進入私企工作,到45歲不工作,等到60歲,就可以領終身俸了。

在私企做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不管是中高層,還是普通員工,肯定都有,而沒有在法定年齡從私企退休的,也不少。

是以,這裡給大家提供一種新的職業規劃道路:把你的職業規劃分為前15年,和後15年。

比如前15年激進,後15年平穩;或者前15年試水,後15年探索。都取決于你自己的想法了。

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以适應這個社會的規則。

同時推薦一部安妮·海瑟薇主演的電影:實習生,以前看覺得很勵志,現在再看,這分明是在講述退休後再就業的問題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