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春之城》:用勵志之歌,點燃年輕人心中的奮鬥之火

2023年4月23日刊 | 總第3214期

青春勵志奮鬥劇《青春之城》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中。

《青春之城》拍的是一群奮鬥者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鵬城”,也就是現實中的深圳。深圳是一座科技之城、未來之城、創新之城,也是一座青春之城。劇中的“鵬城”,正如現實中的深圳一般,承載着大衆的夢想。

《青春之城》:用勵志之歌,點燃年輕人心中的奮鬥之火

《青春之城》拍的不是改革開放時期,而是宕開一筆,将鏡頭對準了新世紀第二個10年。前者是風口,隻要抓住機會,财富自由不是問題;後者是關鍵,金融危機之後實體經濟愈加不振,隻有大堅毅、大智慧者才能劈波斬浪。

可以說,主創放棄了爽劇的玩法,選擇了一條更加沉穩的現實主義的道路。這種用心,也被觀衆看在眼裡。自4月12日開播以來,《青春之城》連續五天跻身酷雲資料黃金時段電視劇直播關注度TOP1。

藝恩資料顯示,《青春之城》的使用者畫像誠如其名,這部劇的年輕觀衆占比高達90%,其中18-24歲觀衆最多,占到了40%,25-29歲觀衆占比19%。

這是一部以群像破題的奮鬥劇,故事在夏末(秦海璐 飾)、方遠艦(林雨申)、蔣楠楠(熱依紮 飾)等人之間兜兜轉轉,不沉下心來踏踏實實看上幾集,很難窺得其中三昧;這是一部描摹了時代飛速向前發展之際,傳統制造業向高新産業關鍵轉型的勵志劇;這更是一部不講口号、不主題先行的接地氣主旋律劇。

好一幅奮鬥“浮世繪”

《青春之城》是一部講人的作品。它拍出了一群奮鬥者從無到有、從0到1的過程。人物戲往往難拍得很,須将那些瑣碎乏味的日常片段,轉換成節奏明快有力的戲劇沖突,一旦勁洩了就無趣了。于這點來說,《青春之城》成功了。

《青春之城》寫了老中青三代奮鬥者的故事。一代是改革開放之初奔赴“鵬城”的先行者,他們親曆了小漁村變身大都市,如今多已功成名就;一代是抓住科創機遇的弄潮兒,他們大多自海外留學歸來,意圖幹出一番新事業;更年輕的一代,是初出茅廬不怕虎的牛犢,他們不迷信權威,有自己的想法與思路。

《青春之城》:用勵志之歌,點燃年輕人心中的奮鬥之火

比起功成名就退隐江湖的師兄潘岩,夏末的運氣要差得多,明明已經在“鵬城”闖出一片天,卻總是左右為難,訂單被取消,外債追不回;但比起那些破産清算的工廠老闆,她的運氣又好得多,起碼還有一群踏實肯幹的手下,不離不棄。

夏末的身上,有着最純粹的情感湧動。她踐行的是“不抛棄、不放棄”原則,隻要自己餓不死,就不會舍棄那群同自己出生入死的老夥計,發不出工資,欠着的利息都要按本市最高利率給。但她又是極度理性的化身,郭磊為自己出頭打傷人,面對惡劣的百萬訛詐,她咬緊牙關不妥協,一心要走法律程式。

《青春之城》:用勵志之歌,點燃年輕人心中的奮鬥之火

這個角色,是大衆對中國企業家的最好想象。正是因為有了這群人,“鵬城”乃至中國才能從貧瘠、草莽邁向活力、繁榮。

聶鋅(黃維德 飾)是夏末最得力的助手。他是她高薪挖來的科研人才,卻最終被她特有的氣質打動。作為研究者,他希望得到無限的資金支援;但作為她背後的男人,他不願意永遠受其保護。是以當夏末提出開發大規模儲能技術時,他以長時間的沉默表明了反對意見。先過幾天安穩日子,不瞎折騰不好嗎?

在方遠艦身上,展現出一種人性與神性的雜糅。如果說,造雙足機器人,是身為人對于“女娲造人”的窺探;那麼,變賣家産也不願放棄初衷、甚至連商業融資都百般不甘,則是他身上神性的輝煌閃耀。用他的話說,“我是一個過了河的卒子,隻會進不會退。”不,他絕不是莽撞的卒子,反倒是睿智的将軍。如果他隻會埋頭向前,就不會早早财務自由,也不會有那麼多人願與他同進退。

《青春之城》:用勵志之歌,點燃年輕人心中的奮鬥之火

陸路(蔣雪鳴 飾)則是方遠艦的另一種“可能”。方遠艦沒有窮過,陸路則沒有富過。都是搞機器人,别人開豪車,自家卻蝸居在廠房,任誰都不太甘心。陸路是更現實的方遠艦,方遠艦是更理想主義的陸路。如果兩人的家庭互換,或許會做出一樣的選擇。當一個沒有退路的人有了退路,猶豫是必然的。

還有蔣楠楠、崔江北(朱雨辰 飾)這一對。他們前期戲份不多,屬于服務型角色。但缺了他們,就像齒輪缺了潤滑,誰都玩不轉。方遠艦找幫手需要他們,夏末要澄清抹黑需要他們,就連理工男找對象這事,也要他們開聯誼會。

其他的角色也各有特色,味道十足。孟夢(黃米依 飾)和卓烨(孫陽 飾)是為整頓職場而來,魏知遠(楊新鳴 飾)謙卑的背後,是年齡帶來的無助和乏力,張楓(韓立 飾)喝酒喝到吐的場景,不知是多少青年奮鬥者的縮影…透過這些或白描或側寫的角色,《青春之城》的戲劇真實與現實真實就熨帖了。

《青春之城》:用勵志之歌,點燃年輕人心中的奮鬥之火

寫透人情知冷暖辛酸

沒有幾個人想在一部影視劇中看到繁瑣的公式和計算過程,也沒幾個人會在影視劇中學習專業理論和擷取指導,更不會有幾個人通過虛構的故事去研究行業最新的技術變革和未來暢想。即使是一部創業劇,共情也比科普來得重要。

青春奮鬥劇最能夠傳遞給觀衆的是奮進精神和堅定意志,前者是“流水争先”的勇氣,後者是“滔滔不絕”的能力。《青春之城》于這一點完成度很高。

前10集中,讓人難忘的情節很多。我記憶最深刻的,莫過于夏末求助無門時的兩難困境。兩難困境,最能反映人的複雜性。好的創作者,會于此境況之中寫出人的搖擺不定和猶豫不決。縱然夏末身經百戰,但在“斷尾求生”和“勉力保全”之間仍然下不了決心。即使身邊所有人都在勸她,公司撐不住了,放棄老員工是最理想的選擇。即使她自己也知道,商業是最不能感情用事的。

《青春之城》:用勵志之歌,點燃年輕人心中的奮鬥之火

但她還是感情用事了。她去了工廠,一次又一次。那一刻,我不知道她在想什麼,但她一定有過忍痛下狠手的念頭。可這種念頭,在看到李工長,看到埋頭苦幹的勞工時,打消了。在看到她的那一刻,李工長想必做好了接受壞消息的準備,但夏末什麼都沒說。沒錢,就先發基本生活費;效益差,就先把生産線減一減。她不同意投資人提出的要求,絕不放棄同生共死二十年的老員工。

想必有很多觀衆,看到此處時會忍不住淚流滿面。疫情三年,破産企業不計其數,但能像夏末這樣做到“不抛棄不放棄”的公司上司,實在是太少了。

陸路和宮妙這對可憐鴛鴦,我也忍不住提一嘴。雖然與陸路同為男性,但我了解宮妙的選擇。她為陸路出的是一道單選題,選我還是選機器人?看劇的時候,很多彈幕不了解:為什麼非逼他做選擇呢?但很多時候,現實就是這麼苦痛。作為旁觀者,隻看到了宮妙“無理取鬧”,卻不曾想到,她已經忍了多年。

《青春之城》:用勵志之歌,點燃年輕人心中的奮鬥之火

看到20集,陸路仍然沒有迎來成功。甚至,他自己都開始尋找起變現之路。彈幕的很多人開始了解了宮妙,堅持做雙足機器人,真的值得嗎?沒有人知道。誕生一個天才創意并不困難,難的是如何找準正确的路并走下去。谷歌、微軟、以及亞馬遜,都不是最早産生創意的公司,但最終隻有他們走向了成功。

這裡我要誇一句編劇。他寫的不是爽文。雖然陸路不是男主角,但作為主角的合夥人,故事發展到多半,不說功成名就,也該财富自由了。但彈幕最初預想的“宮妙哭着回頭”的打臉事件沒有出現,反倒是陸路看到宮妙有了新歡,大發雷霆。然而,這本就是真實的現實生活,不是誰的聲音大誰就能赢。

還有崔江北和銀行上司的對話,也讓人印象深刻。崔江北說,政府已經給了政策支援,銀行不應該大力相助嗎?銀行說,盡力了,但沒辦法。知識産權作為一種無形資産抵押,已經突破了現有的金融資産規則。這番談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都說服不了誰。作為看客,隻能幹着急,判斷不了對錯。

《青春之城》:用勵志之歌,點燃年輕人心中的奮鬥之火

像這般有嚼頭的情節,劇中不在少數。主創真的用心了,演員真的演活了,觀衆也真的看到了眼裡。劇中“鵬城”原型深圳的本地報刊《深圳特區報》,就特意采寫了正在這座“年輕之城”奮鬥的深圳人的觀劇感受。有人表示,在劇中看到自己未來的樣子;也有人表示,這部劇拍的正是自己的真實生活;還有的觀衆在夏末和方遠艦身上,看到了深圳(“鵬城”)人的堅韌和頑強。

還有哪些深度思考

最終,還有一些由《青春之城》激起的深度思考想要聊一聊。

第一,為什麼制造業一定要轉型?因為制造業出現了危機。

金融危機後,國際制成品市場總體表現蕭條,價格水準相對低迷。三農學者溫鐵軍在《居危思危》中寫道,2009-2013年間,中國制造業的進口價格上漲64%,出口價格僅上漲了19%。基于此,基礎制造業實體經濟利潤空間攤薄到寥寥無幾。于是我們看到,昔日以基礎制造業發家的“鵬城”,開始出現了市場危機。

昔日的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代加工工廠,但這個身份不可能永遠保持。早年的“四小龍”能騰飛,就是抓住了成為代工廠的機遇。爾後,這個機遇來到内地,來到了“鵬城”(深圳)。經濟一旦起勢,材料成本與人工成本就必然要上漲。你瞧,卓父(鞏漢林 飾)看到方遠艦的騎士聯盟頗有聲色,都要漲一波房租。

《青春之城》:用勵志之歌,點燃年輕人心中的奮鬥之火

第二,為什麼一定要發展高新技術?因為高新技術沒有人肯賣給你。

很多時候,買東西不是要看自己有多少錢,而是對方賣什麼貨。人家明明有最新型号的産品,偏偏要賣給你上一代型号。别人卡脖子的滋味,我們國家嘗過很多次,不好受。夏末和方遠艦也一嘗再嘗,是以他們下定決心,哪怕變賣家産,也要突破外國人設定的技術壁壘。人有我有還不夠,必須要人無我有。

第三,為什麼初創公司每每“九死一生”?因為有扯後腿的,還有堅持不住的。連方遠艦這般雄才大略的人物,也會被現實磨平了棱角,賣車、賣房子換錢,更何況是我等普通人?記得劇中有個情節,投資人要買方遠艦的專利産權,出資四千萬。方連猶豫都沒猶豫,直接拒絕了。換成陸路,會如此幹脆嗎?

《青春之城》:用勵志之歌,點燃年輕人心中的奮鬥之火

《西遊記》裡,豬八戒動不動散夥分行李。搭夥合作的團隊裡,必然少不了豬八戒這樣的角色。四千萬的巨款擺在面前,“豬八戒”會不會變成大多數?

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很容易被熱血沖昏了頭腦,也很容易被現實壓彎脊梁。現實與夢想之間,有時候隻隔着一層紗,但也有時候,隔着的是一道天塹。夏末與方遠艦的故事,或許能為正在奮鬥的青年人提供某些撫慰與建議。

船至中程,戲正酣暢。如今,《青春之城》播出20集,我們接着看戲。

【文/馬二】

《青春之城》:用勵志之歌,點燃年輕人心中的奮鬥之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