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候鳥提前回深啦!“先頭部隊”蒙古沙鸻現身深圳人才公園

作者:光明網

夏天過後,深圳仍在散播夏日的炎熱。8月24日1400時,經過短暫的大雨,天空明朗,微風不時吹過,深圳人才公園的湖面閃耀着璀璨的光芒,映襯着公園一側高樓大廈的玻璃幕牆。在這個繁忙城市的一個角落裡,候鳥的"第一部隊",一群蒙古沙蛾,正在悠閑地度過溫暖舒适的中途休息。14時30分,30多隻蒙古沙蛾和少量的林達斯、藍腳蛞蝓和金色斑點聚集在湖的岩石海灘上。在兩個小時的觀察中,記者成功拍攝了兩隻戴着R4和Y8旗的蒙古沙蛾。

候鳥提前回深啦!“先頭部隊”蒙古沙鸻現身深圳人才公園

蒙古沙蛾戴着R4旗幟。

候鳥提前回深啦!“先頭部隊”蒙古沙鸻現身深圳人才公園

蒙古沙蛾戴着Y8旗。

8月21日,深圳市觀鳥協會會員"肯特"在深圳人才公園記錄了此前于今年4月25日在深圳錄制的戴着T6旗的蒙古沙蛾。通過檢查鳥環記錄,蒙古圍裙于2018年11月在香港麻埔作為幼鴿佩戴。8月22日,深圳鳥友在深圳人才公園錄制了戴着R4腳旗的蒙古沙蛾,此前已于今年5月8日錄制。

根據肯特的說法,水鳥腳旗,也被稱為環,是由澳洲環境署推出的多國腳旗系統,它将東亞水鳥遷徙路線劃分為34個不同的腳旗。自該計劃于1990年啟動以來,已有超過10萬隻懸挂旗幟的水鳥沿着東亞遷徙路線飛行。"腳旗的放置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水鳥的遷徙模式,并反映其栖息地的變化。在深圳觀察到的大多數旗幟都來自香港的上白黃環,澳洲的單橙色和單黃色環也可以在候鳥過境期間觀察到。肯特說。

候鳥提前回深啦!“先頭部隊”蒙古沙鸻現身深圳人才公園

深圳人才公園的岩石。

候鳥提前回深啦!“先頭部隊”蒙古沙鸻現身深圳人才公園

紅腳戴着A1旗幟。網友"老鯉魚"合影

據了解,蒙古沙蛾為深圳是一種過境遷徙候鳥,主要在中亞至東北亞繁殖,在東南亞和澳洲冬季,一年經深圳兩次。在8月24日下午的兩小時觀察中,記者記錄了34隻蒙古沙蛾,1隻钹,2隻綠腳和5個金點。當天16時30分左右,深圳鳥友"老鯉魚"(網名)在深圳人才公園附近的沙河口附近,記錄了一隻戴着A1環的紅腳蜻蜓。

"這些候鳥的到來正式拉開了深圳2021候鳥季節的序幕。與往年相比,今年深圳的候鳥季節提前了。肯特說。

深圳市觀鳥協會秘書長"PT"(網名)告訴記者,環形記錄需要更多公衆參與,如果公衆發現帶有旗幟的水鳥,請注意記錄它們的顔色搭配,鳥類品種名稱,日期,數量并盡量拍照。"您可以在小程式'本地觀鳥'中查詢并上傳環記錄,并将其上傳到水鳥環和旗幟傳回站。"PT說。

PT提醒市民在賞識候鳥時要照顧好環境,不要喂食。

擴充閱讀

蒙古沙:體長約20厘米,很像鐵喙沙,常與群混雜,但體短小,嘴又短又薄。在遷徙季節,在中國南方沿海發現了幾個亞種。繁殖于中亞至東北亞,向南移至非洲、印度、東南亞、馬來西亞和澳洲等海岸。遷徙經過中國東部,少數鳥類在中國南部沿海越冬。研究證明,它的壽命至少為10年。

深圳十大觀鳥地點

深圳灣公園

廣東内福田自然保護區

華僑城市濕地公園

廬山風景區

花園山風景區

洪湖公園

筆架山地公園

中山公園

福田紅樹林生态公園

大鵬農業中心

深圳晚報記者 李景川實習生李曉軒

這些照片由深圳晚報記者李景川拍攝,除了他們的簽名

來源:深圳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