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驚人發現!亞洲金絲猴祖先可能是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

作者:雲南網
驚人發現!亞洲金絲猴祖先可能是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

亞洲金絲猴的祖先可能早在640萬年前,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姬雪平提供了地圖。

驚人發現!亞洲金絲猴祖先可能是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

雲南新聞(記者 蔡厚友)9月2日,來自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記者獲悉,2020年8月7日和8月28日,國際人類學權威期刊《人類進化雜志》以"廣泛分布(在歐亞大陸)最東端代表的中新石器時代猴---中國昭通發現的中猴和"東亞最古老的帶骨疣豬"為題。同期,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共同主持的昭通近期對古代猿類群的研究成果在網上發表。結果表明,亞洲金絲猴的祖先可能是640萬年前的昭通猴。

猴子是學術界記錄的最早的靈長類動物化石之一,160多年前在希臘雅典附近的Pikermi地區被發現,後來在歐洲,西亞和南亞的地層中發現,如伊朗,阿富汗,俄羅斯,巴基斯坦,以及8200-7.1百萬年前,使其成為地理上分布最廣泛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化石之一。

2009年和2010年發現的昭通猴化石标本是該物種到達歐亞大陸的最東方傾向的化石記錄,也是東亞首次發現該屬。新發現的猴子是一隻雌性個體,體重約7.26-7.11公斤,與昭通古猿的年齡大緻相同。這是歐亞大陸上猴子和古代猿類共存的兩個已知地點之一,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即這兩種靈長類動物可能分别使用森林和開闊的林地,或者在鑲嵌着"修補"草原的環境中,以避免食物競争和滅絕。

詳細的解剖特征比較和定量分析表明,在昭通發現的中國猴子與在歐洲發現的中國猴子是同一物種。700萬年來,由于東南歐的持續幹旱,以及東亞由于青藏高原的崛起和亞洲季風氣候的形成,對熱帶亞熱帶森林的環境影響一直很緩慢,直到300-400萬年前,環境開始向幹燥和寒冷的方向迅速惡化, 進而保護了适合新特夫拉古代物種生存和新物種形成的環境。多學科綜合研究表明,昭通水庫大壩距今650萬-600萬年前,森林茂密,林地開闊,湖邊草原間有片狀水源環境,夏季相對溫暖濕潤,冬季相對幹燥寒冷,但季節變化程度相對較弱。由于它們運動功能的可變性,歐洲的中國猴子可以适應各種緯度、溫度和降雨環境,以及果實、葉子和堅果、種子等顆粒狀的各種食物,使其能夠沿着南部森林走廊遷徙,到東亞南部的森林"避難所"(昭通)生存, 并最終進化成部分或全部現存的亞洲疣豬,更可能是現存金絲猴最原始的祖先。

驚人發現!亞洲金絲猴祖先可能是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
驚人發現!亞洲金絲猴祖先可能是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

上世紀末,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研究機構此前的一些形态學研究推測,亞洲金絲猴的祖先應該是與中國猴相似的古代靈長類動物,但古生物學家尚未找到化石證據支援它們。2012年,一項分子生物學研究得出結論,金絲猴最早的祖先應該是在670萬至730萬年前從中國雲南的猴類動物進化而來的。在昭通水庫大壩發現的化石證明了這一推論。未來的研究團隊還将尋找更多生命後期的進化"缺失循環",以進一步追蹤亞洲環境變化與生物進化的耦合。

該研究由雲南古物與考古研究所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共同主持,由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兼合著者Nina G. Jablongski教授,Dionisios Youlatos教授上司,并由希臘亞裡士多德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實體研究所進行。 哈佛大學、克利夫蘭自然曆史博物館、亞利桑那大學、雲南大學、西北大學、西澳大學、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昭通市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朝陽區博物館等機構的學者參加了此次調研。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戰略試點(B級)、美國自然科學基金、賓夕法尼亞大學、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美國貝爾馬研究所、昭通市人民政府、朝陽區共同出資。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昭通市太平辦事處水庫水庫群落中發現了5000多塊古代大象骨骼、古猿頭骨等哺乳動物和植物化石,600萬年前曾被稱為"避難所",引起國内外轟動和關注。為什麼安第斯山脈中部的猿猴在600萬年後神秘地消失了?為什麼在沒有古代猿類的情況下,非洲擁有亞洲最早的人類?為什麼池塘水壩裡那麼多古脊椎動物這麼大?為什麼大量鳥類化石被集中儲存下來是罕見的......盡管在水庫大壩化石遺址上古生物學研究成果豐碩,但今天池塘大壩的古生物學化石群仍然留下了許多有待解決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