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0年度世界十大人類起源研究新認知”揭曉 雲南昭通中猴化石研究成果入選

作者:意檀香研究

1月4日,來自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記者獲悉,國際權威研究機構的《史密森尼學會》雜志和網站釋出了該機構評選的"2020年世界十大人類起源研究新認識",(中國昭通)發現猴化石顯示,古代靈長類動物也在進行遠距離遷徙。

“2020年度世界十大人類起源研究新認知”揭曉 雲南昭通中猴化石研究成果入選

史密森尼研究所選擇的螢幕截圖

2020年8月7日和8月28日,國際權威人類學期刊《人類進化雜志》分别以《東亞最古老的疣豬猴》和《中國猴子在中國的發現,在歐亞大陸廣泛分布的中國猴子的最東端代表》和《中國中猴的發現》線上發表了兩篇論文。這是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共同主持的昭通新近古代猿類動物群研究的最新成果。

“2020年度世界十大人類起源研究新認知”揭曉 雲南昭通中猴化石研究成果入選

昭通水庫大壩發現的金絲猴祖先地圖、中國猴及其生态修複

結果表明,亞洲金絲猴的祖先可能是640萬年前的昭通猴。雲南省文物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紀學平說,這隻猴子是學術界記錄的第一批靈長類動物化石之一,于160多年前在希臘雅典附近的皮克米地區被發現。它在伊朗,阿富汗,俄羅斯和巴基斯坦被發現,是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化石中最廣泛分布的代表之一。當今亞洲的疣豬很可能是該物種的後代(尤其是最有可能的祖先金絲猴),它們繼續占據着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居住的高度季節性和極端栖息地。這一發現與人類的進化直接相關,是以對于幫助我們了解現在未被滅絕的靈長類動物如何在世界各地生存,繁榮和遷徙非常重要。

“2020年度世界十大人類起源研究新認知”揭曉 雲南昭通中猴化石研究成果入選

昭通水庫大壩出土的中國猴化石

昭通猴的化石标本于2009年和2010年被發現,這是該物種首次到達歐亞大陸的最東部,也是第一次在東亞發現。新發現的猴子是一隻雌性個體,體重7.26至7.11公斤,與古代猿類的年齡大緻相同。這是歐亞大陸猴子和古代猿類共存的兩個已知地點之一,反映了這兩種靈長類動物可能由于行為和飲食行為的差異而滅絕,并且分别通過使用森林和開闊的林地或鑲嵌着"斑塊狀"草原的環境來避免食物競争。彭德裡猴是最早的代表性猴子物種之一,廣泛分布在歐洲和西亞,從820萬年前到710萬年前,也零星分布在南亞。詳細的解剖學特征比較和定量分析表明,昭通發現的中國猴子與歐洲發現的中國猴子是同一物種。

“2020年度世界十大人類起源研究新認知”揭曉 雲南昭通中猴化石研究成果入選

金絲猴現在出生了

多學科綜合研究表明,昭通水庫大壩650萬—600萬年前森林茂密,湖邊有開闊的林地和"斑塊狀"草原等靜态水環境,夏季相對溫暖潮濕,冬季相對幹燥和寒冷,但季節變化程度相對較弱。由于它們的移動功能的可變性,歐洲猕猴可以适應各種緯度、溫度和降雨環境,以及果實、樹葉和堅果、種子等顆粒狀食物的多樣性,使其能夠沿着南部森林走廊長途遷徙到東亞南部的森林,"避難所"(Zhaotong)生存, 并最終進化成部分或全部現存的亞洲疣豬,更可能是現存金絲猴最原始的祖先。(陳健,中央電視台記者,總台)

(編輯:孫樹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