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作者:中國漁業報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中國水産學會外來水生生物防控科學傳播專家團隊

引言

外來水生生物的科學利用極大地促進了全球漁業和經濟發展,但盲目引種和不規範養殖、丢棄、放生等原因所導緻的部分外來水生生物的入侵,又對全球糧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大陸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危害和威脅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逾2000億元。國家高度重視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确提出了“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今年中央一号檔案明确提出“嚴厲打擊非法引入外來物種行為,實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種防控攻堅行動,加強‘異寵’交易與放生規範管理”。外來水生生物作為一個獨特的類群,由于其特殊的生境類型和生活史特征,一直都是外來水生生物研究的盲區,但是外來水生生物又随着各種途徑進入大衆的生産和生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生物類群。在做好源頭預防、普查摸底、預警監測、精準治理和科學利用的同時,有效防範外來水生生物入侵,亟需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提升社會公衆防範意識,從每一個人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共同建構抵禦外來物種入侵的“鋼鐵長城”。

本文全面梳理了外來水生生物定義和入侵現狀,介紹了典型外來水生生物及危害,分析了外來水生生物的來源,并提出了防範外來水生生物入侵的建議措施,以期為社會大衆了解外來入侵水生生物相關知識、積極參與相關防控工作提供參考。

01

外來水生生物的基本定義和範圍

外來水生生物,是指在特定水生生态系統内無天然分布,經自然或人為途徑傳入的物種,包括該物種所有可能存活和繁殖的部分。按照來源不同,外來水生生物可分為3個大類:一是不同大陸間的外來水生生物;二是同一大陸不同流域間的外來物種;三是同一個流域不同生态系統的外來物種。在管理上,一般分為兩類,來自國外的統稱為國外外來物種,來自國内流域間和流域内的統稱為區域外來物種,《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針對的就是來自于國外的外來物種。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1-1 來自于美洲大陸的雲斑鮰(喻燚 提供)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1-2 從額爾齊斯河進入雅魯藏布江的外來物種—丁鱥(喻燚 提供)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1-3從長江下遊進入長江上遊的外來物種—麥穗魚 (沈禹羲 提供)

外來入侵水生生物,是指在傳入地定殖并對生态系統、生境、物種帶來威脅或者危害,影響大陸生态環境,損害農林牧漁業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的外來水生生物。

并不是所有的外來水生生物都是有害的,形成入侵的外來水生生物隻是其中很小一個部分。外來非入侵的水生生物包括:(1)養殖的外來水生生物;(2)暫存的外來水生生物;(3)歸化的外來水生生物。

02

大陸外來水生生物入侵現狀

大陸幅員遼闊,生境和氣候類型複雜多樣,不同流域和海區的外來水生生物的來源、種類構成、資源量、擴散範圍、入侵現狀和危害程度均存在一定的差異。

2.1海南島諸河

海南島地處熱帶區域,島上密布河流、其中以南渡江、萬泉河和昌化江最為典型。3條大河已記錄淡水魚類有130多種,其中外來魚類就占36種,齊氏羅非魚、豹紋翼甲鲇、雲斑尖塘鳢、尼羅羅非魚、低眼巨無齒、黑點道森鲃、布氏羅非魚等多個種類已建立了種群并成了優勢種。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2-1 黑點道森鲃(李高俊 提供)

2.2珠江水系

珠江是大陸第三大河,也是大陸外來水生生物入侵嚴重的河流之一,幾乎整個流域都受到了外來水生物種的威脅。目前,有記錄的國外外來種就超過50種,除了已經形成入侵的福壽螺、紅耳彩龜(巴西龜)、齊氏羅非魚、條紋鲮脂鯉(巴西鲷)、豹紋翼甲鲇(清道夫)、食蚊魚、鳳眼蓮、大薸、空心蓮子草等種類,麥瑞加拉鲮、露斯塔野鲮、革胡子鲇等多種外來魚類也都形成了規模不小的自然種群。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2-2 珠江流域捕獲的魚類(大部分為外來種)(顧黨恩 提供)

2.3長江水系

長江是大陸第一大河,根據2017-2021年間在重點斷面實際采集到外來魚類有30種。主要為雜交鲟、斑點叉尾鮰、梭鲈、羅非魚等養殖逃逸品種,也包括錦鯉等觀賞魚類。以三峽庫區外來魚類的分布比較密集,包括史氏鲟、尼羅羅非魚、露斯塔野鲮、錦鯉、須鲫、短蓋肥脂鯉、下口鲇等,已有28種外來魚類在庫區建立穩定群落,占該庫區魚類種類數的19%。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2-3 岷江上遊的美洲紅點鲑(喻燚 提供)

2.4福建沿海諸河

福建省位于大陸南方沿海,幾乎所有水生環境都有外來水生物種的分布。其中以齊氏羅非魚最為常見,廣泛分布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庫、城市水道和河口地區;尼羅羅非魚、伽利略羅非魚、馬那瓜麗體魚也在多種水體有大量分布;莫三鼻克羅非魚、食蚊魚、福壽螺,革胡子鲇、克氏原螯蝦,麥瑞加拉鯪、紅耳彩龜、清道夫、革胡子鲇、眼斑拟石首魚等多種外來水生動物常有發現。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2-4 2022年在福建福州采集到的伽利略羅非魚(林永晟 提供)

2.5浙江沿海諸河

浙江省位于大陸東南沿海,省内外來魚類主要為齊氏羅非魚、太陽魚(藍鰓太陽魚、綠太陽魚及一些雜交品種)、尼羅羅非魚、馬那瓜麗體魚(花身副麗魚)、大口黑鲈、斑點叉尾鮰、短頭梭鲃、麥瑞加拉鲮等養殖逃逸物種及食蚊魚,在自然流域中也發現過鳄雀鳝、多鳍魚等觀賞引入的魚類。此外,克氏原螯蝦、福壽螺、美國牛蛙及紅耳彩龜也是調查中常見的外來水生物種。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2-5 瓯江流域捕獲的太陽魚(周佳俊 提供)

2.6台灣島諸河

台灣島東臨太平洋,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調查結果顯示,由于近年觀賞水族業迅速發展,外來魚種入侵台灣島溪流河川的問題相當嚴重,如花鳉科的孔雀花鳉、食蚊魚、劍尾魚等胎生鳉魚在台灣日益常見。而慈鲷科的巴西珠母麗魚、雙冠麗魚及多種羅非魚占據了多數河川中、下遊緩水域及湖泊等地。除此之外,尚有大口黑鲈、線鳢、小盾鳢、雲斑尖塘鳢、蟾胡子鲇及虹鳟等肉食性物種。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2-6巴西珠母麗魚為台灣北部地區的常見的優勢外來入侵物種,圖為一對正在護幼的巴西珠母麗魚。(莊維誠 供圖)

2.7黃河水系

依據曆史資料整理和野外調查資料,黃河流域共記錄有外來魚類68種,其中,國外外來物種34種,區域外來物種34種。上遊共記錄國外外來魚類丁鱥、東方歐鳊、白鲫、德國鏡鯉等19種;中遊有大西洋鲑、美洲紅點鲑、食蚊魚、俄羅斯鲟等14種;下遊曾記錄歐洲鳗鲡、莫三鼻克羅非魚、尼羅羅非魚、大口黑鲈等28種。另外在黃河河口區域還記錄有作為養殖對象引進的犬齒牙鲆、漠斑牙鲆、塞内加爾鳎等海洋性物種。在黃河流域記錄國内的34種區域外來魚類,主要來自長江、珠江、黑龍江水系以及其他水系(額爾齊斯河、淮河等水系)。

圖2-7 池沼公魚(王曉梅 提供)

2.8東北水系

東北地區外來水生生物包括國外外來物種、區域外來物種和改良種共計20種,其中國外外來物種11種,分别為巴西紅耳龜、大口黑鲈(加州鲈)、短頭梭鲃(大鱗鲃)、德國鏡鯉、虹鳟、莫三鼻克羅非魚、尼羅羅非魚、食蚊魚、匙吻鲟、亞洲公魚和雜交鲟,其中虹鳟分布範圍相對較廣;區域外來物種5種,分别為河鲈、湖拟鯉、梭鲈、太湖新銀魚和團頭鲂,其中團頭鲂分布範圍相對較廣;改良種4種,分别為彭澤鲫、日本錦鯉、台灣大鱗副泥鳅和異育銀鲫。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2-8 梭鲈 (徐浩然 提供)

2.9西北水系

西北地區的外來魚類主要包括從華中地區引進的青魚、草魚、鲢、鳙、鯉、鲫、鳊等經濟魚類,以及随着目标種被無意引進的小雜魚如真吻鰕虎魚、䱗、麥穗魚等。

除此之外,西北地區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量引進以虹鳟魚為主的鲑鳟魚類。由于養殖逃逸、棄養等情況的發生,導緻以虹鳟魚為主的鲑鳟魚類擴散到西北地區的自然水體中,不僅僅能威脅到土著魚類的幼年體,甚至對成體也造成不小的威脅。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2-9采自甘肅省的虹鳟魚 (謝昊洋 提供)

2.10青藏高原水系

外來魚類是目前威脅青藏高原水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嚴峻的區域集中在濕地和水庫,如拉魯濕地、茶巴朗濕地、直孔水庫、加查水庫及黃河上遊青海段部分水電工程庫區等。入侵物種以鲫、鯉、泥鳅、大鱗副泥鳅、丁鱥、洛氏鱥、鲇、棒花魚、麥穗魚、小黃䱂魚、中華青鳉、虹鳟、史氏鲟和雜交鲟等廣溫性和冷水性魚類以及美洲牛蛙(拉魯濕地)、巴西龜(拉薩河及其附屬濕地)、羅非魚(雅魯藏布江墨脫段)等全球性的入侵物種為主。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2-10 2021年9月西藏拉魯濕地的漁獲物(283尾全為外來魚類)(劉飛 提供)

2.11淮河水系

淮河位于中國東部,發源于河南省,介于長江與黃河之間,是中國七大河之一。流域内外來水生動物主要有克氏原螯蝦、福壽螺、美洲牛蛙、斑點叉尾鮰、匙吻鲟等。主要入侵水生植物為大薸和鳳眼蓮。這兩種植物在淮河史灌河段大量出現,阻塞河道,并且嚴重影響了水下生物的生長。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2-11 淮河史灌河段出現大量的大薸和鳳眼蓮(田媛 提供)

2.12黃海

黃海已報道的海洋外來物種已有至少30種,其中包括鍊狀亞曆山大藻等外來赤潮生物7種,日本海帶、裙帶菜等外來養殖藻類2種;海灣扇貝、蝦夷扇貝、長牡蛎、太平洋海神蛤等外來養殖軟體動物5種;日本對蝦、凡納濱對蝦等外來養殖節肢動物2種,蝦夷馬糞海膽等外來養殖棘皮動物1種;大菱鲆、漠斑牙鲆、條斑星鲽、眼斑拟石首魚等外來養殖魚類9種;還有大米草、互花米草等多種外來水生植物。近年來亦有其它的外來物種在黃海海區被發現。如引進養殖的原産于美國東海岸的薪蛤(硬殼蛤),同産于美國東海岸的條紋鋸鮨;随着全球海洋航運,遠渡重洋而來定居後,現在已開展養殖的紫贻貝。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2-12 互花米草 (曾曉起 提供)

2.13東海

由于養殖逃逸、放生、壓艙水等原因,東海海域也面臨着外來水生物種入侵的風險。目前,已發現的外來水生物種包括鍊狀亞曆山大藻等外來赤潮生物10種,巨藻、裙帶菜等外來養殖藻類2種;紫贻貝、硬殼蛤、墨西哥扇貝、沙贻貝、長牡蛎、太平洋海神蛤等外來養殖軟體動物6種;象牙藤壺、日本對蝦、凡納濱對蝦等外來養殖節肢動物5種;紅鳍東方鲀、眼斑拟石首魚等外來養殖魚類9種;還有大米草、互花米草等多種外來水生植物。其中對東海海域的生态環境和經濟活動産生較大影響的典型外來水生生物主要有眼斑拟石首魚、紫贻貝等。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2-13眼斑拟石首魚(莊平 提供)

2.14南海

目前,已有近90個外來種被引入到南海。其中,美國紅魚和隆頭鹦哥魚等類32種,沙篩貝和指甲履螺等軟體動物23種;微小亞曆山大藻和波羅的海原甲藻等藻類17種。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2-14 南美白對蝦 (李昂 提供)

2.15渤海

目前渤海灣海域共發現17種外來浮遊植物,除中華盒形藻外,其餘16種均屬于赤潮生物。此外,養殖品種的引進也是渤海海洋物種的一個重要傳入途徑,如南美白對蝦(凡納濱對蝦)、細角濱對蝦、日本囊對蝦、海灣扇貝、蝦夷扇貝、條斑星鲽、裙帶菜、海帶、硬殼蛤、紫贻貝、大菱鲆等。通過船底攜帶和壓艙水攜帶進入渤海海域物種的有大米草、互花米草、狐米草、利氏才女蟲、鑿貝才女蟲等。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2-15 條斑星鲽 (拍攝者:喬延龍)

03

典型外來水生生物及危害

3.1淡水魚類

3.1.1齊氏羅非魚

齊氏羅非魚,已在大陸華南地區的主要水系形成入侵,是目前大陸危害最大的羅非魚種類,也是擴散範圍最廣、擴散速度最快、存量規模最大的種類。2022年被列入《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3-1 齊氏羅非魚(陳熹賢 提供)

3.1.2食蚊魚

食蚊魚是全球最具威脅的100種入侵生物之一。目前,食蚊魚已成為大陸分布最廣泛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對本土無脊椎動物、魚類、兩栖類的生存均構成了嚴重威脅。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3-2 食蚊魚 (顧黨恩 提供)

3.2海洋魚類

3.2.1眼斑拟石首魚

眼斑拟石首魚,俗名美國紅魚。原産于美國東海岸及墨西哥灣沿岸。由于養殖逃逸和不科學放生行為,導緻眼斑拟石首魚已在大陸沿岸近海多地被發現,并且極可能已經形成了野生種群。

3.2.3多紋錢蝶魚

多紋錢蝶魚,又稱銀鼓魚。目前在大陸東南沿海地區形成了規模化養殖,因管理方式粗放、防護意識不強,大量多紋錢蝶魚通過逃逸和随意放生等途徑進入自然海域,随後迅速适應環境,形成自然種群。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3-3海南市場上出售的養殖多紋錢蝶魚(李昂 提供)

3.2.3大菱鲆

大菱鲆,俗稱多寶魚,原産于大西洋東側歐洲沿岸。在大規模養殖背景下,養殖過程中的逃逸及人為淘汰、不科學放生等現象導緻了大菱鲆向自然水域擴散,目前大菱鲆在黃、渤海水域已存在一定數量。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3-4青島市場上出售的養殖大菱鲆 (李昂 提供)

3.3甲殼類

3.3.1克氏原螯蝦

克氏原螯蝦俗稱小龍蝦,原産于北美洲墨西哥灣沿岸平原的淡水水系。現已擴散至大陸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區和新疆的部分區域,目前在雲南和貴州等地風險較大。在養殖的過程中要加強防範,避免養殖逃逸。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3-5 克氏原螯蝦 A:雄性背面 B:雄性腹面 C:雌性背面 D:雌性腹面 (徐智威 攝)

3.4兩栖爬行類

3.4.1美洲牛蛙

美洲牛蛙又名北美牛蛙,簡稱牛蛙,原産于北美洲和墨西哥等地,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100種惡性外來入侵物種”,也是大陸公布的首批16種最具威脅入侵種内唯一一種陸生脊椎動物。目前,牛蛙已在50多個國家建立了野外繁殖種群,是入侵範圍最廣的外來兩栖動物。大陸北京以南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養殖,在四川、雲南和浙江東部等多地均有大量自然種群報道,已被納入《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3-6 牛蛙捕食小龍蝦(劉宣 提供)

3.4.3紅耳彩龜

紅耳龜又稱巴西龜、巴西彩龜、紅耳彩龜、麻将龜等。原産美國中南部至墨西哥北部,作為觀賞動物被廣泛引種,目前已入侵世界各大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100種惡性外來入侵物種”,同時也在2022年被列入《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3-7 紅耳龜成體(劉宣 提供)

3.4.4大鳄龜

大鳄龜又稱真鳄龜,隸屬于爬行綱,龜鼈目,鳄龜科,大鳄龜屬,原産于美洲。大鳄龜生性兇猛,具有較強的攻擊性,不僅能通過競争性替代影響本土龜類的生存,也通過捕食作用嚴重威脅本土水生生物的生存,是有名的“淡水生态殺手”。由于人為放生等行為,大鳄龜和他的近親在自然水域日趨常見,2022年被列入《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3-8 大鳄龜 (沈禹羲 顧黨恩 提供)

3.5軟體動物類、棘皮動物、頭足類組

3.5.1福壽螺

福壽螺,原産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最初作為一種食用經濟動物被引入大陸。是世界100種惡性外來入侵物種之一。2003年,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為首批入侵中國的16種外來物種之一,2022年被列入《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3-9 福壽螺(徐猛 房苗 提供)

3.5.2斑紋小贻貝

斑紋小贻貝别名美洲贻貝、黑贻貝、熱帶贻貝。原産于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委内瑞拉帕裡亞灣到阿根廷。之後随着國際航運貿易,擴散到了大陸的南部沿海。目前引起強大的适應能力和群居生活的特性,該種已造成了吊籠養殖的相關海産減産;嚴重擠占相同生态位的本土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灘塗潮間帶和朝下帶形成礁床,影響底層的氧氣交換導緻底内生物缺氧死亡。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3-10被斑紋小贻貝密封的養殖吊籠(馬培振 提供)

3.6水生植物類

3.6.1鳳眼蓮

鳳眼蓮(水葫蘆),原産于南美洲。在大陸南方大部分地區有自然發生分布,其中分布廣泛、嚴重危害的有浙江、福建、台灣、雲南、廣東、海南。2022年被列入《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3-11 鳳眼蓮 (宋振 提供)

3.6.2空心蓮子草

空心蓮子草,原産于南美洲的巴西、烏拉圭、阿根廷等國。國内分布于雲南、四川、貴州、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江蘇、上海、湖南、湖北、安徽等23個省市。2022年被列入《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3-12空心蓮子草(宋振 提供)

3.7觀賞魚類

3.7.1鳄雀鳝

鳄雀鳝,原産于北美,為肉食性魚類,食譜較廣,該魚個體大,可通過捕食作用影響本土物種的生存,進入養殖水域也會影響漁業生産。2022年被列入《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3-13 鳄雀鳝(汪學傑 提供)

3.7.2豹紋翼甲鲇

豹紋翼甲鲇,起源于南美洲,目前在亞洲的多個國家均有發生。目前在廣東、廣西部分地區已形成嚴重的危害,在一些河段可占漁獲物的30%以上,個别水庫,已占魚類生物總量的50%以上。2022年被列入《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3-14 豹紋翼甲鲇

3.7.3青斑德州麗魚

青斑德州麗魚,原分布于北美洲,作為觀賞魚引進大陸,商品名一般為德州豹,也有稱德克薩斯魚、藍點麗魚、金錢豹等。該魚食性非常廣,偏向肉食,由于成體體型較大,其進食量較大,會搶奪原生魚類的食物并捕食題型較小的原生魚類或其餘原生魚類稚魚。同時其性情兇猛,較為強壯且具有強烈的領地意識,潛在風險較大。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3-15 青斑德州麗魚 (李闵政 提供)

04

外來水生生物的來源

引入是外來物種入侵過程第一步,也是一個土著種轉換成外來物種的過程,大部分外來水生生物的這一過程是通過人類活動來實作的。

本章節重點介紹養殖引種、觀賞引種和壓艙水3種典型的外來物種引入途徑。

4.1養殖引種

大陸從國外引進用于水産養殖的種類很多,僅魚類已知來源的就在65種以上,從國外引進的其他種類包括克氏原螯蝦、羅氏沼蝦、紅螯螯蝦、太平洋牡蛎、海灣扇貝、巨藻、異枝麒麟菜、日本真海帶等等。這些外來物種不少物種都已形成新的養殖産業。但是,由于缺少長期、系統、科學的基礎統計資料,使得在外來物種疫病的預測、預報、疫區劃分、制訂應急計劃等方面存在許多困難。同時,對于引入種在養殖上得管理和防逃逸工作一直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4-1 引進的養殖魚類-膨腹海馬(王曉梅 提供)

4.2觀賞漁業引種

大陸市場可見的淡水觀賞魚有500種左右,海水觀賞魚150種左右,其中90%以上是外來物種。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大陸陸續引進各種觀賞魚,其中主要是淡水熱帶觀賞魚。目前大多數淡水觀賞魚在大陸已能人工繁殖并形成生産規模,滿足國内消費需求,但仍有一部分需要進口。觀賞魚進入大陸的管道主要是正式通過海關進口、非正式管道進入、邊境貿易進入。目前非正式管道所占的比例很小。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4-2 觀賞魚市場随處可見的外來物種 (顧黨恩 拍攝)

4.3壓艙水

随着國際跨洋貿易的發展,船舶壓載水引發的生物入侵危害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大陸,通過船舶壓載水入境的外來生物主要是一些會引發赤潮的藻類等微生物,如新月圓柱藻、洞刺角刺藻、方格直鍊藻等。這些外來赤潮生物可對海域原有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統的穩定性構成極大的威脅。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4-3 一些可能會随船舶壓載水船舶的微生物及生物幼體(邱甯 提供)

05

釋放和逃離,從可控水體進入自然水體等不可控水體

5.1放生

人類有意的放生行為,是外來水生生物從可控水體進入不可控水體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導緻外來水生生物入侵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們生活水準的提供和部分宗教觀念的盛行,在部分地區放生已形成了不小的規模,形成了有組織的放生行動,更有甚者形成了相關的産業,極大地促進了外來水生生物向自然水域的快速擴散和蔓延。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5-1 珠江邊的放生行為 (顧黨恩 提供)

5.2丢棄

丢棄是導緻外來水生生物進入自然半自然水體的另一個重要途徑。常見的包括:(1)養殖觀賞動物丢棄,如失控的丢棄行為導緻了鳄雀鳝在全國呈現“多點開花”的狀态;(2)養殖水産動物丢棄,包括棄養的種類,如被養殖所淘汰的福壽螺,以及清塘時随尾水排放的南美白對蝦等養殖個體;(3)捕撈丢棄,如被漁民捕獲後丢棄到河道中的清道夫。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5-2 漁民捕獲的豹紋翼甲鲶(清道夫)(顧黨恩 提供)

5.3不科學增殖放流

盡管早在2009年原農業部就頒布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但是由于部分實施者對外來物種的認識不足,放流區域外來物種的行為在不同地方一直存在,也很容易在一些官方媒體的報道上見到。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5-3 頒布于2009年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

5.4養殖逃逸

養殖逃逸是指養殖過程中由于養殖設施裝置破損或人為操作不當導緻養殖個體逃離既定養殖水體的現象。随着養殖規模與引種力度的不斷增加,養殖逃逸引發的生物入侵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造成養殖逃逸的原因主要包括各種自然災害、未加裝防逃逸設施以及養殖網具和防逃設施的破壞或老化。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5-4老化破損的攔網和無防逃設施的塘埂(拍攝者:羅思)

06

防範外來水生生物入侵,我們能做什麼

6.1海關等部門要做好源頭預防

海關是防範外來物種入侵,守護國門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線”。針對外來物種入侵,海關的職責包括開展境外風險預警,實施口岸檢疫監管,物種鑒定溯源以及檢疫處理等。近年來,全國海關持續開展如“國門綠盾”、跨境電商寄遞“異寵”綜合治理等專項行動,加強對入境貨物、運輸工具、寄遞物、旅客行李、跨境電商、邊民互市等管道外來入侵物種的口岸檢疫監管,對非法引進、攜帶、寄遞、走私外來物種等違法行為進行打擊清理,同時對内加強部門合作,形成執法合力。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6-1防控外來物種,海關在行動

6.2科研監測機構要做好風險評估

通過早期預警從源頭上阻止高風險外來物種進入自然水域也是是降低防控成本的有效手段。外來水生生物入侵,主要分為引入、逃逸、建群、擴散、産生危害五個階段,風險評估的作用是在其入侵過程中識别其逃逸、攜帶和傳播病原體、對生态環境和社會經濟産生影響的風險,掌握具體的風險資訊,采用适當的方法進行管理,以減輕外來物種的潛在危害。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6-2 現在和未來氣候變化情景下外來觀賞魚在珠江下遊和湄南河流域入侵風險評估結果(韋慧 提供)

6.3科研監測機構要加強監測

随着全球各區域外來物種入侵數量的急劇上升和其負面影響的不斷擴大,人們已經意識到加強入侵物種的早期識别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态系統安全至關重要。鑒于eDNA技術在入侵物種早期識别方面的優勢,将eDNA技術與傳統監測方法結合,建立健全的應急防控機制與反應體系是未來外來物種監管與防控工作的一個發展趨勢。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6-3珠江水産研究所科研人員在開展環境DNA取樣(舒璐 提供)

6.4政府相關部門要組織開展滅除

通過長期監測,掌握外來水生生物的分布和擴散規律,在外來水生生物集中暴發區域和危害嚴重區域開展針對性的捕撈和滅除活動,降低外來物種入侵的危害。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6-4政府部門組織的集中滅除行動 (賈濤 提供)

6.5政府相關部門做好放生和棄養的引導

組織相關科研、推廣和教學機關,開展外來水生物種防控科普教育,使社會公衆深刻認識到外來入侵生物的嚴重危害,引導社會公衆捐贈棄養的外來水生生物,将其制成标本進行宣傳展示。同時引導社會公衆科學規範開展水生生物放生活動或參與政府相關部門組織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6-5 廣西壯族自治區組織開展外來入侵水生動物科普宣傳活動 (覃烨 提供)

6.6社會公衆和相關從業者要遵守法律法規和管理要求

(1)遵守《生物安全法》、《刑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規定,不擅自引進、釋放或者丢棄外來物種。

(2)遵守《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等的規定,科學合理養殖,不在開放水域養殖、投放外來物種或者其他非本地物種種質資源。

(3)遵守增殖放流(放生)的相關政策法規,不能放流(放生)外來種、選育種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安全要求的物種,開展規模性放流活動要向漁業主管部門報備,并且放流苗種應來源于合規管道。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6-6常州一位市民放生革胡子鲇的行為在2023年2月受到了法律的審判(圖檔來源于網絡)

6.7全社會積極參與

防控外來水生物種,不是那麼遙遠,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參與,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貢獻。比如,不放生、放流或者丢棄外來水生物種;盡量不購買和養殖外來入侵水生物種作為寵物;在野外發現外來水生物種,或者不願再飼養外來水生物種,我們可以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者移交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和相關科研院校;還可以主動報告身邊發現的外來物種,為外來物種治理提供線索。如果人人都能夠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就能真正築立起外來物種入侵防控的“長城”,打赢這場外來物種入侵阻擊戰。

防控外來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圖6-7 積極參與抓捕非洲大蝸牛的小朋友

07

團隊介紹

中國水産學會“外來水生生物防控科學傳播專家團隊”成立于2023年2月24日。團隊的宗旨是科學普及外來水生生物的知識,提升公衆對外來水生生物識别能力和風險防控意識。該文章由團隊所有成員和有關專家共同完成。

作者:顧黨恩,羅剛,黃宏坤,蔣宏斌,王虹人,郤禹,李昂,張弛,劉宣,王舉昊,宋振,汪學傑,賈濤,胡隐昌,莊平,張國良,史海濤,楊剛,史東傑,孫硯勝,錢洪波,胡金有,喻燚,沈禹羲,張芹,李高俊,蔡杏偉,吳金明,林永晟,周佳俊,莊維誠,趙亞輝,陳秋菊,李雷,唐富江,魯萬橋,謝昊洋,劉飛,田媛,陳熹賢,餘梵冬,劉春龍,喬劉鑫,姜巨峰,李成久,徐浩然,陳寶雄,張馳,王宇晨,吳昊昊,鄭斯迪,石功鵬陽,黃皓晨,崔瑞娜、顧世民、闫卓,杜元寶,徐猛,房苗,韋舒健,王曉梅,邱甯,羅思,蒲靜,楊彬,韋慧,舒璐,史海濤,邢迎春,劉凱,吳閃閃,王忠輝,郭傳波,李鴻,覃烨,陳偉強,段國慶,周波,梁祥,姜盟,丁兆宸,丁少雄,劉攀,孫凱,劉楓凝,王浩展,劉澤道,陳江源,陳奕銘,羅騰達,潘賢輝,周康奇,蘇良霞,張旭,李文傑,田輝伍,鄭小東,馬培振,陳子越,梁彬蘭,劉毅,曾曉起,黃宇,吳海峰,趙鑫彤,葛紅星,賈棟,張希,袁至立,王伊,王淑紅,王欽,劉飛,熊小琴,張嶽,馬濤,王旭,趙美玉,陳聖燦,鄭天倫,方民傑,問思恩。(按文章中出現順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