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作者:中国渔业报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中国水产学会外来水生生物防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

引言

外来水生生物的科学利用极大地促进了全球渔业和经济发展,但盲目引种和不规范养殖、丢弃、放生等原因所导致的部分外来水生生物的入侵,又对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大陆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危害和威胁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2000亿元。国家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外来水生生物作为一个独特的类群,由于其特殊的生境类型和生活史特征,一直都是外来水生生物研究的盲区,但是外来水生生物又随着各种途径进入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生物类群。在做好源头预防、普查摸底、预警监测、精准治理和科学利用的同时,有效防范外来水生生物入侵,亟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提升社会公众防范意识,从每一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构建抵御外来物种入侵的“钢铁长城”。

本文全面梳理了外来水生生物定义和入侵现状,介绍了典型外来水生生物及危害,分析了外来水生生物的来源,并提出了防范外来水生生物入侵的建议措施,以期为社会大众了解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相关知识、积极参与相关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01

外来水生生物的基本定义和范围

外来水生生物,是指在特定水生生态系统内无天然分布,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传入的物种,包括该物种所有可能存活和繁殖的部分。按照来源不同,外来水生生物可分为3个大类:一是不同大陆间的外来水生生物;二是同一大陆不同流域间的外来物种;三是同一个流域不同生态系统的外来物种。在管理上,一般分为两类,来自国外的统称为国外外来物种,来自国内流域间和流域内的统称为区域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针对的就是来自于国外的外来物种。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1-1 来自于美洲大陆的云斑鮰(喻燚 提供)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1-2 从额尔齐斯河进入雅鲁藏布江的外来物种—丁鱥(喻燚 提供)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1-3从长江下游进入长江上游的外来物种—麦穗鱼 (沈禹羲 提供)

外来入侵水生生物,是指在传入地定殖并对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带来威胁或者危害,影响大陆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外来水生生物。

并不是所有的外来水生生物都是有害的,形成入侵的外来水生生物只是其中很小一个部分。外来非入侵的水生生物包括:(1)养殖的外来水生生物;(2)暂存的外来水生生物;(3)归化的外来水生生物。

02

大陆外来水生生物入侵现状

大陆幅员辽阔,生境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同流域和海区的外来水生生物的来源、种类构成、资源量、扩散范围、入侵现状和危害程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2.1海南岛诸河

海南岛地处热带区域,岛上密布河流、其中以南渡江、万泉河和昌化江最为典型。3条大河已记录淡水鱼类有130多种,其中外来鱼类就占36种,齐氏罗非鱼、豹纹翼甲鲇、云斑尖塘鳢、尼罗罗非鱼、低眼巨无齿、黑点道森鲃、布氏罗非鱼等多个种类已建立了种群并成了优势种。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2-1 黑点道森鲃(李高俊 提供)

2.2珠江水系

珠江是大陆第三大河,也是大陆外来水生生物入侵严重的河流之一,几乎整个流域都受到了外来水生物种的威胁。目前,有记录的国外外来种就超过50种,除了已经形成入侵的福寿螺、红耳彩龟(巴西龟)、齐氏罗非鱼、条纹鲮脂鲤(巴西鲷)、豹纹翼甲鲇(清道夫)、食蚊鱼、凤眼莲、大薸、空心莲子草等种类,麦瑞加拉鲮、露斯塔野鲮、革胡子鲇等多种外来鱼类也都形成了规模不小的自然种群。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2-2 珠江流域捕获的鱼类(大部分为外来种)(顾党恩 提供)

2.3长江水系

长江是大陆第一大河,根据2017-2021年间在重点断面实际采集到外来鱼类有30种。主要为杂交鲟、斑点叉尾鮰、梭鲈、罗非鱼等养殖逃逸品种,也包括锦鲤等观赏鱼类。以三峡库区外来鱼类的分布比较密集,包括史氏鲟、尼罗罗非鱼、露斯塔野鲮、锦鲤、须鲫、短盖肥脂鲤、下口鲇等,已有28种外来鱼类在库区建立稳定群落,占该库区鱼类种类数的19%。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2-3 岷江上游的美洲红点鲑(喻燚 提供)

2.4福建沿海诸河

福建省位于大陆南方沿海,几乎所有水生环境都有外来水生物种的分布。其中以齐氏罗非鱼最为常见,广泛分布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库、城市水道和河口地区;尼罗罗非鱼、伽利略罗非鱼、马那瓜丽体鱼也在多种水体有大量分布;莫桑比克罗非鱼、食蚊鱼、福寿螺,革胡子鲇、克氏原螯虾,麦瑞加拉鯪、红耳彩龟、清道夫、革胡子鲇、眼斑拟石首鱼等多种外来水生动物常有发现。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2-4 2022年在福建福州采集到的伽利略罗非鱼(林永晟 提供)

2.5浙江沿海诸河

浙江省位于大陆东南沿海,省内外来鱼类主要为齐氏罗非鱼、太阳鱼(蓝鳃太阳鱼、绿太阳鱼及一些杂交品种)、尼罗罗非鱼、马那瓜丽体鱼(花身副丽鱼)、大口黑鲈、斑点叉尾鮰、短头梭鲃、麦瑞加拉鲮等养殖逃逸物种及食蚊鱼,在自然流域中也发现过鳄雀鳝、多鳍鱼等观赏引入的鱼类。此外,克氏原螯虾、福寿螺、美国牛蛙及红耳彩龟也是调查中常见的外来水生物种。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2-5 瓯江流域捕获的太阳鱼(周佳俊 提供)

2.6台湾岛诸河

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近年观赏水族业迅速发展,外来鱼种入侵台湾岛溪流河川的问题相当严重,如花鳉科的孔雀花鳉、食蚊鱼、剑尾鱼等胎生鳉鱼在台湾日益常见。而慈鲷科的巴西珠母丽鱼、双冠丽鱼及多种罗非鱼占据了多数河川中、下游缓水域及湖泊等地。除此之外,尚有大口黑鲈、线鳢、小盾鳢、云斑尖塘鳢、蟾胡子鲇及虹鳟等肉食性物种。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2-6巴西珠母丽鱼为台湾北部地区的常见的优势外来入侵物种,图为一对正在护幼的巴西珠母丽鱼。(庄维诚 供图)

2.7黄河水系

依据历史资料整理和野外调查数据,黄河流域共记录有外来鱼类68种,其中,国外外来物种34种,区域外来物种34种。上游共记录国外外来鱼类丁鱥、东方欧鳊、白鲫、德国镜鲤等19种;中游有大西洋鲑、美洲红点鲑、食蚊鱼、俄罗斯鲟等14种;下游曾记录欧洲鳗鲡、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大口黑鲈等28种。另外在黄河河口区域还记录有作为养殖对象引进的犬齿牙鲆、漠斑牙鲆、塞内加尔鳎等海洋性物种。在黄河流域记录国内的34种区域外来鱼类,主要来自长江、珠江、黑龙江水系以及其他水系(额尔齐斯河、淮河等水系)。

图2-7 池沼公鱼(王晓梅 提供)

2.8东北水系

东北地区外来水生生物包括国外外来物种、区域外来物种和改良种共计20种,其中国外外来物种11种,分别为巴西红耳龟、大口黑鲈(加州鲈)、短头梭鲃(大鳞鲃)、德国镜鲤、虹鳟、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食蚊鱼、匙吻鲟、亚洲公鱼和杂交鲟,其中虹鳟分布范围相对较广;区域外来物种5种,分别为河鲈、湖拟鲤、梭鲈、太湖新银鱼和团头鲂,其中团头鲂分布范围相对较广;改良种4种,分别为彭泽鲫、日本锦鲤、台湾大鳞副泥鳅和异育银鲫。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2-8 梭鲈 (徐浩然 提供)

2.9西北水系

西北地区的外来鱼类主要包括从华中地区引进的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等经济鱼类,以及随着目标种被无意引进的小杂鱼如真吻鰕虎鱼、䱗、麦穗鱼等。

除此之外,西北地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引进以虹鳟鱼为主的鲑鳟鱼类。由于养殖逃逸、弃养等情况的发生,导致以虹鳟鱼为主的鲑鳟鱼类扩散到西北地区的自然水体中,不仅仅能威胁到土著鱼类的幼年体,甚至对成体也造成不小的威胁。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2-9采自甘肃省的虹鳟鱼 (谢昊洋 提供)

2.10青藏高原水系

外来鱼类是目前威胁青藏高原水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最严峻的区域集中在湿地和水库,如拉鲁湿地、茶巴朗湿地、直孔水库、加查水库及黄河上游青海段部分水电工程库区等。入侵物种以鲫、鲤、泥鳅、大鳞副泥鳅、丁鱥、洛氏鱥、鲇、棒花鱼、麦穗鱼、小黄䱂鱼、中华青鳉、虹鳟、史氏鲟和杂交鲟等广温性和冷水性鱼类以及美洲牛蛙(拉鲁湿地)、巴西龟(拉萨河及其附属湿地)、罗非鱼(雅鲁藏布江墨脱段)等全球性的入侵物种为主。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2-10 2021年9月西藏拉鲁湿地的渔获物(283尾全为外来鱼类)(刘飞 提供)

2.11淮河水系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发源于河南省,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流域内外来水生动物主要有克氏原螯虾、福寿螺、美洲牛蛙、斑点叉尾鮰、匙吻鲟等。主要入侵水生植物为大薸和凤眼莲。这两种植物在淮河史灌河段大量出现,阻塞河道,并且严重影响了水下生物的生长。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2-11 淮河史灌河段出现大量的大薸和凤眼莲(田媛 提供)

2.12黄海

黄海已报道的海洋外来物种已有至少30种,其中包括链状亚历山大藻等外来赤潮生物7种,日本海带、裙带菜等外来养殖藻类2种;海湾扇贝、虾夷扇贝、长牡蛎、太平洋海神蛤等外来养殖软体动物5种;日本对虾、凡纳滨对虾等外来养殖节肢动物2种,虾夷马粪海胆等外来养殖棘皮动物1种;大菱鲆、漠斑牙鲆、条斑星鲽、眼斑拟石首鱼等外来养殖鱼类9种;还有大米草、互花米草等多种外来水生植物。近年来亦有其它的外来物种在黄海海区被发现。如引进养殖的原产于美国东海岸的薪蛤(硬壳蛤),同产于美国东海岸的条纹锯鮨;随着全球海洋航运,远渡重洋而来定居后,现在已开展养殖的紫贻贝。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2-12 互花米草 (曾晓起 提供)

2.13东海

由于养殖逃逸、放生、压舱水等原因,东海海域也面临着外来水生物种入侵的风险。目前,已发现的外来水生物种包括链状亚历山大藻等外来赤潮生物10种,巨藻、裙带菜等外来养殖藻类2种;紫贻贝、硬壳蛤、墨西哥扇贝、沙贻贝、长牡蛎、太平洋海神蛤等外来养殖软体动物6种;象牙藤壶、日本对虾、凡纳滨对虾等外来养殖节肢动物5种;红鳍东方鲀、眼斑拟石首鱼等外来养殖鱼类9种;还有大米草、互花米草等多种外来水生植物。其中对东海海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较大影响的典型外来水生生物主要有眼斑拟石首鱼、紫贻贝等。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2-13眼斑拟石首鱼(庄平 提供)

2.14南海

目前,已有近90个外来种被引入到南海。其中,美国红鱼和隆头鹦哥鱼等类32种,沙筛贝和指甲履螺等软体动物23种;微小亚历山大藻和波罗的海原甲藻等藻类17种。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2-14 南美白对虾 (李昂 提供)

2.15渤海

目前渤海湾海域共发现17种外来浮游植物,除中华盒形藻外,其余16种均属于赤潮生物。此外,养殖品种的引进也是渤海海洋物种的一个重要传入途径,如南美白对虾(凡纳滨对虾)、细角滨对虾、日本囊对虾、海湾扇贝、虾夷扇贝、条斑星鲽、裙带菜、海带、硬壳蛤、紫贻贝、大菱鲆等。通过船底携带和压舱水携带进入渤海海域物种的有大米草、互花米草、狐米草、利氏才女虫、凿贝才女虫等。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2-15 条斑星鲽 (拍摄者:乔延龙)

03

典型外来水生生物及危害

3.1淡水鱼类

3.1.1齐氏罗非鱼

齐氏罗非鱼,已在大陆华南地区的主要水系形成入侵,是目前大陆危害最大的罗非鱼种类,也是扩散范围最广、扩散速度最快、存量规模最大的种类。2022年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3-1 齐氏罗非鱼(陈熹贤 提供)

3.1.2食蚊鱼

食蚊鱼是全球最具威胁的100种入侵生物之一。目前,食蚊鱼已成为大陆分布最广泛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本土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的生存均构成了严重威胁。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3-2 食蚊鱼 (顾党恩 提供)

3.2海洋鱼类

3.2.1眼斑拟石首鱼

眼斑拟石首鱼,俗名美国红鱼。原产于美国东海岸及墨西哥湾沿岸。由于养殖逃逸和不科学放生行为,导致眼斑拟石首鱼已在大陆沿岸近海多地被发现,并且极可能已经形成了野生种群。

3.2.3多纹钱蝶鱼

多纹钱蝶鱼,又称银鼓鱼。目前在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规模化养殖,因管理方式粗放、防护意识不强,大量多纹钱蝶鱼通过逃逸和随意放生等途径进入自然海域,随后迅速适应环境,形成自然种群。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3-3海南市场上出售的养殖多纹钱蝶鱼(李昂 提供)

3.2.3大菱鲆

大菱鲆,俗称多宝鱼,原产于大西洋东侧欧洲沿岸。在大规模养殖背景下,养殖过程中的逃逸及人为淘汰、不科学放生等现象导致了大菱鲆向自然水域扩散,目前大菱鲆在黄、渤海水域已存在一定数量。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3-4青岛市场上出售的养殖大菱鲆 (李昂 提供)

3.3甲壳类

3.3.1克氏原螯虾

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的淡水水系。现已扩散至大陆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和新疆的部分区域,目前在云南和贵州等地风险较大。在养殖的过程中要加强防范,避免养殖逃逸。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3-5 克氏原螯虾 A:雄性背面 B:雄性腹面 C:雌性背面 D:雌性腹面 (徐智威 摄)

3.4两栖爬行类

3.4.1美洲牛蛙

美洲牛蛙又名北美牛蛙,简称牛蛙,原产于北美洲和墨西哥等地,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也是大陆公布的首批16种最具威胁入侵种内唯一一种陆生脊椎动物。目前,牛蛙已在50多个国家建立了野外繁殖种群,是入侵范围最广的外来两栖动物。大陆北京以南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养殖,在四川、云南和浙江东部等多地均有大量自然种群报道,已被纳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3-6 牛蛙捕食小龙虾(刘宣 提供)

3.4.3红耳彩龟

红耳龟又称巴西龟、巴西彩龟、红耳彩龟、麻将龟等。原产美国中南部至墨西哥北部,作为观赏动物被广泛引种,目前已入侵世界各大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同时也在2022年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3-7 红耳龟成体(刘宣 提供)

3.4.4大鳄龟

大鳄龟又称真鳄龟,隶属于爬行纲,龟鳖目,鳄龟科,大鳄龟属,原产于美洲。大鳄龟生性凶猛,具有较强的攻击性,不仅能通过竞争性替代影响本土龟类的生存,也通过捕食作用严重威胁本土水生生物的生存,是有名的“淡水生态杀手”。由于人为放生等行为,大鳄龟和他的近亲在自然水域日趋常见,2022年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3-8 大鳄龟 (沈禹羲 顾党恩 提供)

3.5软体动物类、棘皮动物、头足类组

3.5.1福寿螺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最初作为一种食用经济动物被引入大陆。是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2003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外来物种之一,2022年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3-9 福寿螺(徐猛 房苗 提供)

3.5.2斑纹小贻贝

斑纹小贻贝别名美洲贻贝、黑贻贝、热带贻贝。原产于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委内瑞拉帕里亚湾到阿根廷。之后随着国际航运贸易,扩散到了大陆的南部沿海。目前引起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群居生活的特性,该种已造成了吊笼养殖的相关海产减产;严重挤占相同生态位的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在滩涂潮间带和朝下带形成礁床,影响底层的氧气交换导致底内生物缺氧死亡。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3-10被斑纹小贻贝密封的养殖吊笼(马培振 提供)

3.6水生植物类

3.6.1凤眼莲

凤眼莲(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在大陆南方大部分地区有自然发生分布,其中分布广泛、严重危害的有浙江、福建、台湾、云南、广东、海南。2022年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3-11 凤眼莲 (宋振 提供)

3.6.2空心莲子草

空心莲子草,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乌拉圭、阿根廷等国。国内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江苏、上海、湖南、湖北、安徽等23个省市。2022年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3-12空心莲子草(宋振 提供)

3.7观赏鱼类

3.7.1鳄雀鳝

鳄雀鳝,原产于北美,为肉食性鱼类,食谱较广,该鱼个体大,可通过捕食作用影响本土物种的生存,进入养殖水域也会影响渔业生产。2022年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3-13 鳄雀鳝(汪学杰 提供)

3.7.2豹纹翼甲鲇

豹纹翼甲鲇,起源于南美洲,目前在亚洲的多个国家均有发生。目前在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已形成严重的危害,在一些河段可占渔获物的30%以上,个别水库,已占鱼类生物总量的50%以上。2022年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3-14 豹纹翼甲鲇

3.7.3青斑德州丽鱼

青斑德州丽鱼,原分布于北美洲,作为观赏鱼引进大陆,商品名一般为德州豹,也有称德克萨斯鱼、蓝点丽鱼、金钱豹等。该鱼食性非常广,偏向肉食,由于成体体型较大,其进食量较大,会抢夺原生鱼类的食物并捕食题型较小的原生鱼类或其余原生鱼类稚鱼。同时其性情凶猛,较为强壮且具有强烈的领地意识,潜在风险较大。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3-15 青斑德州丽鱼 (李闵政 提供)

04

外来水生生物的来源

引入是外来物种入侵过程第一步,也是一个土著种转换成外来物种的过程,大部分外来水生生物的这一过程是通过人类活动来实现的。

本章节重点介绍养殖引种、观赏引种和压舱水3种典型的外来物种引入途径。

4.1养殖引种

大陆从国外引进用于水产养殖的种类很多,仅鱼类已知来源的就在65种以上,从国外引进的其他种类包括克氏原螯虾、罗氏沼虾、红螯螯虾、太平洋牡蛎、海湾扇贝、巨藻、异枝麒麟菜、日本真海带等等。这些外来物种不少物种都已形成新的养殖产业。但是,由于缺少长期、系统、科学的基础统计数据,使得在外来物种疫病的预测、预报、疫区划分、制订应急计划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同时,对于引入种在养殖上得管理和防逃逸工作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4-1 引进的养殖鱼类-膨腹海马(王晓梅 提供)

4.2观赏渔业引种

大陆市场可见的淡水观赏鱼有500种左右,海水观赏鱼150种左右,其中90%以上是外来物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陆陆续引进各种观赏鱼,其中主要是淡水热带观赏鱼。目前大多数淡水观赏鱼在大陆已能人工繁殖并形成生产规模,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但仍有一部分需要进口。观赏鱼进入大陆的渠道主要是正式通过海关进口、非正式渠道进入、边境贸易进入。目前非正式渠道所占的比例很小。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4-2 观赏鱼市场随处可见的外来物种 (顾党恩 拍摄)

4.3压舱水

随着国际跨洋贸易的发展,船舶压载水引发的生物入侵危害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大陆,通过船舶压载水入境的外来生物主要是一些会引发赤潮的藻类等微生物,如新月圆柱藻、洞刺角刺藻、方格直链藻等。这些外来赤潮生物可对海域原有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4-3 一些可能会随船舶压载水船舶的微生物及生物幼体(邱宁 提供)

05

释放和逃离,从可控水体进入自然水体等不可控水体

5.1放生

人类有意的放生行为,是外来水生生物从可控水体进入不可控水体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导致外来水生生物入侵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供和部分宗教观念的盛行,在部分地区放生已形成了不小的规模,形成了有组织的放生行动,更有甚者形成了相关的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外来水生生物向自然水域的快速扩散和蔓延。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5-1 珠江边的放生行为 (顾党恩 提供)

5.2丢弃

丢弃是导致外来水生生物进入自然半自然水体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常见的包括:(1)养殖观赏动物丢弃,如失控的丢弃行为导致了鳄雀鳝在全国呈现“多点开花”的状态;(2)养殖水产动物丢弃,包括弃养的种类,如被养殖所淘汰的福寿螺,以及清塘时随尾水排放的南美白对虾等养殖个体;(3)捕捞丢弃,如被渔民捕获后丢弃到河道中的清道夫。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5-2 渔民捕获的豹纹翼甲鲶(清道夫)(顾党恩 提供)

5.3不科学增殖放流

尽管早在2009年原农业部就颁布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但是由于部分实施者对外来物种的认识不足,放流区域外来物种的行为在不同地方一直存在,也很容易在一些官方媒体的报道上见到。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5-3 颁布于2009年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

5.4养殖逃逸

养殖逃逸是指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设施设备破损或人为操作不当导致养殖个体逃离既定养殖水体的现象。随着养殖规模与引种力度的不断增加,养殖逃逸引发的生物入侵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造成养殖逃逸的原因主要包括各种自然灾害、未加装防逃逸设施以及养殖网具和防逃设施的破坏或老化。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5-4老化破损的拦网和无防逃设施的塘埂(拍摄者:罗思)

06

防范外来水生生物入侵,我们能做什么

6.1海关等部门要做好源头预防

海关是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守护国门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针对外来物种入侵,海关的职责包括开展境外风险预警,实施口岸检疫监管,物种鉴定溯源以及检疫处理等。近年来,全国海关持续开展如“国门绿盾”、跨境电商寄递“异宠”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加强对入境货物、运输工具、寄递物、旅客行李、跨境电商、边民互市等渠道外来入侵物种的口岸检疫监管,对非法引进、携带、寄递、走私外来物种等违法行为进行打击清理,同时对内加强部门合作,形成执法合力。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6-1防控外来物种,海关在行动

6.2科研监测机构要做好风险评估

通过早期预警从源头上阻止高风险外来物种进入自然水域也是是降低防控成本的有效手段。外来水生生物入侵,主要分为引入、逃逸、建群、扩散、产生危害五个阶段,风险评估的作用是在其入侵过程中识别其逃逸、携带和传播病原体、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风险,掌握具体的风险信息,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管理,以减轻外来物种的潜在危害。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6-2 现在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外来观赏鱼在珠江下游和湄南河流域入侵风险评估结果(韦慧 提供)

6.3科研监测机构要加强监测

随着全球各区域外来物种入侵数量的急剧上升和其负面影响的不断扩大,人们已经意识到加强入侵物种的早期识别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至关重要。鉴于eDNA技术在入侵物种早期识别方面的优势,将eDNA技术与传统监测方法结合,建立健全的应急防控机制与反应体系是未来外来物种监管与防控工作的一个发展趋势。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6-3珠江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开展环境DNA取样(舒璐 提供)

6.4政府相关部门要组织开展灭除

通过长期监测,掌握外来水生生物的分布和扩散规律,在外来水生生物集中暴发区域和危害严重区域开展针对性的捕捞和灭除活动,降低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6-4政府部门组织的集中灭除行动 (贾涛 提供)

6.5政府相关部门做好放生和弃养的引导

组织相关科研、推广和教学单位,开展外来水生物种防控科普教育,使社会公众深刻认识到外来入侵生物的严重危害,引导社会公众捐赠弃养的外来水生生物,将其制成标本进行宣传展示。同时引导社会公众科学规范开展水生生物放生活动或参与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6-5 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开展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科普宣传活动 (覃烨 提供)

6.6社会公众和相关从业者要遵守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

(1)遵守《生物安全法》、《刑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规定,不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

(2)遵守《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的规定,科学合理养殖,不在开放水域养殖、投放外来物种或者其他非本地物种种质资源。

(3)遵守增殖放流(放生)的相关政策法规,不能放流(放生)外来种、选育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安全要求的物种,开展规模性放流活动要向渔业主管部门报备,并且放流苗种应来源于合规渠道。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6-6常州一位市民放生革胡子鲇的行为在2023年2月受到了法律的审判(图片来源于网络)

6.7全社会积极参与

防控外来水生物种,不是那么遥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不放生、放流或者丢弃外来水生物种;尽量不购买和养殖外来入侵水生物种作为宠物;在野外发现外来水生物种,或者不愿再饲养外来水生物种,我们可以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移交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和相关科研院校;还可以主动报告身边发现的外来物种,为外来物种治理提供线索。如果人人都能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就能真正筑立起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的“长城”,打赢这场外来物种入侵阻击战。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6-7 积极参与抓捕非洲大蜗牛的小朋友

07

团队介绍

中国水产学会“外来水生生物防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成立于2023年2月24日。团队的宗旨是科学普及外来水生生物的知识,提升公众对外来水生生物识别能力和风险防控意识。该文章由团队所有成员和有关专家共同完成。

作者:顾党恩,罗刚,黄宏坤,蒋宏斌,王虹人,郤禹,李昂,张弛,刘宣,王举昊,宋振,汪学杰,贾涛,胡隐昌,庄平,张国良,史海涛,杨刚,史东杰,孙砚胜,钱洪波,胡金有,喻燚,沈禹羲,张芹,李高俊,蔡杏伟,吴金明,林永晟,周佳俊,庄维诚,赵亚辉,陈秋菊,李雷,唐富江,鲁万桥,谢昊洋,刘飞,田媛,陈熹贤,余梵冬,刘春龙,乔刘鑫,姜巨峰,李成久,徐浩然,陈宝雄,张驰,王宇晨,吴昊昊,郑斯迪,石功鹏阳,黄皓晨,崔瑞娜、顾世民、闫卓,杜元宝,徐猛,房苗,韦舒健,王晓梅,邱宁,罗思,蒲静,杨彬,韦慧,舒璐,史海涛,邢迎春,刘凯,吴闪闪,王忠辉,郭传波,李鸿,覃烨,陈伟强,段国庆,周波,梁祥,姜盟,丁兆宸,丁少雄,刘攀,孙凯,刘枫凝,王浩展,刘泽道,陈江源,陈奕铭,罗腾达,潘贤辉,周康奇,苏良霞,张旭,李文杰,田辉伍,郑小东,马培振,陈子越,梁彬兰,刘毅,曾晓起,黄宇,吴海峰,赵鑫彤,葛红星,贾栋,张希,袁至立,王伊,王淑红,王钦,刘飞,熊小琴,张岳,马涛,王旭,赵美玉,陈圣灿,郑天伦,方民杰,问思恩。(按文章中出现顺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