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京和成龍代表兩種“中華英雄”|長江評論

作者:長江日報

楊玉澤,《長江日報》評論員

剛剛落下帷幕的第六屆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圍繞吳京和成龍展開話題:吳靖憑借《戰狼》系列、《流浪地球》、《長金湖》等大片總票房突破200億元,成為中國電影票房第一部。成龍在電影周上感歎道:"我花了幾十年的演技才籌集到超過200億美元的票房,而吳京隻用了四部戲就做到了。"

吳靖的四部電影超過了成龍長達數十年的票房,這顯然是衡量藝術票房的尺度,其中一些是片面的。對于内地觀衆來說,成龍以香港電影明星的身份出現,是以對《醉拳》中的黃飛鴻和《紅盤區》中的香港警察馬漢強的形象印象深刻。相比之下,吳京的電影以宏大的場景為特征,其人物在動作上并不像成龍那樣技術娴熟。成龍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藝術成就不易超越。

吳靜和成龍是典型的兩種"中國英雄":成龍扮演一些"中國功夫"俠義,這些俠義人物主要針對一些壞人,如敵人買謀殺,街頭惡霸;

成龍的時代和吳靜的時代似乎相去甚遠,成龍的"中國英雄"一般都是孤獨的英雄,通過單槍匹馬和正義;成龍電影的時代大多是民族弱小精虛的時代,吳京的電影國是一個崛起的大國,是當代的中國。

電影是時代精神的反映。中國在吳靖的電影中正在崛起,正義正在向我們走來。如果成龍電影中的人隻能從自己的祝福中尋求正義,依靠騎士精神和忠誠,那麼吳京電影中的人物就已經回到了祖國,捍衛了國家安全和利益。

吳京依靠四部電影走過成龍幾十年的票房之路,充分展示了一個新時代已經拉開了帷幕。國家強,人民富,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無法與成龍時代相提并論,這也是吳京電影迅速收獲回報的原因。觀衆喜歡吳京的電影,因為他的電影和他飾演的人物弘揚民族精神。今天,民族英雄主義叙事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而不是像黃飛鴻這樣的江湖騎士精神。

編輯:丁偉

欲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請下載下傳"大武漢"用戶端在各大應用市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