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巾帼不讓須眉—陳香梅

巾帼不讓須眉—陳香梅

陳香梅的祖籍是廣州,在北京出生,成年後又到廣州嶺南大學念書。她喜愛文學,英文很好。

很多女孩都豔羨童話裡那個幸福的公主,然後抱怨自己家世不夠好,相貌不夠美。其實,再好的美貌與家世也不一定成就女人的幸福,女人始終要靠自己,否則就算命運給了你一手好牌,你可能照樣全盤皆輸。陳香梅沒有過人的家世和美貌,她的長處在于自己的膽魄和學識。

陳家共有六個女孩,陳香梅排行老二。

一碗水難端平,子女多的家庭裡,老大和老幺總是更容易得到關注,而中間的往往被忽視。幼年的陳香梅就處在那個尴尬的位置,直到成年。

七七事變爆發之後,陳香梅舉家從北京流亡到香港。當時陳香梅的父親遠在美國任職,家中沒有男子漢,一群婦孺老小,隻能寄人籬下。不久,她的母親又因病去世了。

陳香梅此時隻有十六歲,大姐不到二十歲,最小的妹妹才大歲。在六個姐妹中,她是最有見解和最有能力的,自然成了家庭的主心骨。

巾帼不讓須眉—陳香梅

香港淪陷後,日寇的鐵蹄四處踐踏,六姐妹寄讀在聖保羅女書院,經常受到日軍的騷擾和搶劫,日無安甯。更糟糕的是,戰亂讓她們與父親失聯了。

目睹了日本侵略的兇殘,陳香梅果斷下了決心,她要帶着姐妹們離開香港,逃到内地去。

陳香梅幾經周折,托人弄到離港通行證。

如果說做這個決定是出于她的魄力和膽大,那麼,一路的逃亡則真正考驗了這個早熟的少女。

陳家六姐妹先坐船到了澳門。

出發前,陳香梅把母親留下來的珠寶遺物縫在棉衣裡,或放在挖有洞的書本裡,作為日後的經濟來源。

過海關時,面對日本海關人員的搜身,年幼的陳香瓣雖然吓出一身冷汗,但還是鎮定地應對,最終成功地保住了家産。

巾帼不讓須眉—陳香梅

逃難的人太多,六姐妹拿着行李待在甲闆上,不敢移動分毫。因為隻要一走開,立刻就會被人搶去位置。

原本三個鐘頭的行程,郵船開了三天三夜才到達。

從澳門到廣州灣的路也不好走,她們沒有選擇水路,因為常常有日本人攔截輪船。陳香梅帶着姐妹,跟着逃亡的人步行,一路躲轟炸、穿越封鎖線,在土匪區出入。

陳香梅後來回憶:"走着走着,不時有人突然倒下,沿途都有草草築起的新墳。"

沒有經曆過戰亂的人,大概永遠也了解不了那種生死邊緣的感覺,那不是電影裡随着音樂緩緩出場的鏡頭,也不是曆史書上生硬的幾個形容詞。

戰亂讓陳香梅從錦衣玉食的少女成長為心性堅韌的巾帼。六姐妹足足走了十五天,到達了廣州灣的赤坎市。

當地擠滿了難民,人太多,幾乎所有客店都挂出了"客滿"的招牌。幾番周折之後,陳香梅和姐姐在赤坎西關樓附近租了簡易的平房。

悶熱的空氣裡帶着一股腐爛的氣息,那是垃圾和人的異味,住宿環境奇差無比,陳香梅顧不上計較,她需要安頓姐妹們的生活。

巾帼不讓須眉—陳香梅

因為市場物資奇缺,大家隻能出高價購買,而她們身邊沒有那麼多的現錢。

陳香梅想到了變賣珠寶。她和大姐拿着一套鑽石項鍊和戒指、一對鑽石玉镯去變賣,遇到了一位外地商人。

對方謊稱要驗貨,鑒定是真的之後才付款。到底是年紀小,沒什麼經驗,陳香梅和姐姐答應了,将珠寶全部交給他。

第二天,當陳香梅找上對方居住的旅館時,那個黑心的商人早就溜之大吉了。

這從天而降的橫禍無疑是雪上加霜,讓她們姐妹的生活更加艱苦。

故事還沒結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