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巾帼不让须眉—陈香梅

巾帼不让须眉—陈香梅

陈香梅的祖籍是广州,在北京出生,成年后又到广州岭南大学念书。她喜爱文学,英文很好。

很多女孩都艳羡童话里那个幸福的公主,然后抱怨自己家世不够好,相貌不够美。其实,再好的美貌与家世也不一定成就女人的幸福,女人始终要靠自己,否则就算命运给了你一手好牌,你可能照样全盘皆输。陈香梅没有过人的家世和美貌,她的长处在于自己的胆魄和学识。

陈家共有六个女孩,陈香梅排行老二。

一碗水难端平,子女多的家庭里,老大和老幺总是更容易得到关注,而中间的往往被忽视。幼年的陈香梅就处在那个尴尬的位置,直到成年。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陈香梅举家从北京流亡到香港。当时陈香梅的父亲远在美国任职,家中没有男子汉,一群妇孺老小,只能寄人篱下。不久,她的母亲又因病去世了。

陈香梅此时只有十六岁,大姐不到二十岁,最小的妹妹才大岁。在六个姐妹中,她是最有见解和最有能力的,自然成了家庭的主心骨。

巾帼不让须眉—陈香梅

香港沦陷后,日寇的铁蹄四处践踏,六姐妹寄读在圣保罗女书院,经常受到日军的骚扰和抢劫,日无安宁。更糟糕的是,战乱让她们与父亲失联了。

目睹了日本侵略的凶残,陈香梅果断下了决心,她要带着姐妹们离开香港,逃到内地去。

陈香梅几经周折,托人弄到离港通行证。

如果说做这个决定是出于她的魄力和胆大,那么,一路的逃亡则真正考验了这个早熟的少女。

陈家六姐妹先坐船到了澳门。

出发前,陈香梅把母亲留下来的珠宝遗物缝在棉衣里,或放在挖有洞的书本里,作为日后的经济来源。

过海关时,面对日本海关人员的搜身,年幼的陈香瓣虽然吓出一身冷汗,但还是镇定地应对,最终成功地保住了家产。

巾帼不让须眉—陈香梅

逃难的人太多,六姐妹拿着行李待在甲板上,不敢移动分毫。因为只要一走开,立刻就会被人抢去位置。

原本三个钟头的行程,邮船开了三天三夜才到达。

从澳门到广州湾的路也不好走,她们没有选择水路,因为常常有日本人拦截轮船。陈香梅带着姐妹,跟着逃亡的人步行,一路躲轰炸、穿越封锁线,在土匪区出入。

陈香梅后来回忆:"走着走着,不时有人突然倒下,沿途都有草草筑起的新坟。"

没有经历过战乱的人,大概永远也理解不了那种生死边缘的感觉,那不是电影里随着音乐缓缓出场的镜头,也不是历史书上生硬的几个形容词。

战乱让陈香梅从锦衣玉食的少女成长为心性坚韧的巾帼。六姐妹足足走了十五天,到达了广州湾的赤坎市。

当地挤满了难民,人太多,几乎所有客店都挂出了"客满"的招牌。几番周折之后,陈香梅和姐姐在赤坎西关楼附近租了简易的平房。

闷热的空气里带着一股腐烂的气息,那是垃圾和人的异味,住宿环境奇差无比,陈香梅顾不上计较,她需要安顿姐妹们的生活。

巾帼不让须眉—陈香梅

因为市场物资奇缺,大家只能出高价购买,而她们身边没有那么多的现钱。

陈香梅想到了变卖珠宝。她和大姐拿着一套钻石项链和戒指、一对钻石玉镯去变卖,遇到了一位外地商人。

对方谎称要验货,鉴定是真的之后才付款。到底是年纪小,没什么经验,陈香梅和姐姐答应了,将珠宝全部交给他。

第二天,当陈香梅找上对方居住的旅馆时,那个黑心的商人早就溜之大吉了。

这从天而降的横祸无疑是雪上加霜,让她们姐妹的生活更加艰苦。

故事还没结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