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說60多年前的青山區地位和現在的光谷差不多?具體原因如下

目前,武漢青山很少有外國人來上班,因為這個地方是重化工業,代表企業是武岡,勞工比較固定,有"鋼一代"、"鋼二代"......這樣一來,青山的老齡化現在是武漢中部最高的,而光谷是武漢年輕人人數最多的,但不是在1950年代和1990年代,當時青山有很多年輕人,充滿希望。

為何說60多年前的青山區地位和現在的光谷差不多?具體原因如下

寶武鋼鐵集團

讓我們先說說武岡和青山的曆史。青山是因武岡而專門設立的,設立時間僅次于武漢的三個鎮,如果有四個鎮,青山就是武漢的"第四鎮"。

武岡始建于1955年,1958年9月13日竣工投産,在武岡建成之時,至今已有63年。

從建成之日起到20世紀90年代,武岡是大家眼中的"香味"。從微創可知,武岡勞工的福利是很多的,是80、90後津津樂道的話題,夏天有無盡的鹽蘇打水,紅豆綠豆冰吧,冬天有無盡的果實。

為何說60多年前的青山區地位和現在的光谷差不多?具體原因如下

空中紅鋼城

那一年,武鋼勞工基本不用買用品,過去的國有企業和現在不一樣了,那麼就是"機關經營的社會",武岡有自己的醫院、學校等,直到20世紀90年代還劃分了福利房。

從宏觀上看,武岡有很多亮點。武岡曾經是青山的"大"國有企業機關,提供了12萬個就業崗位,曾經貢獻了武漢20%的國稅收入,可以說武岡十幾個"打噴嚏",青山就會"冷"。

從50年代末到90年代之前,30多年來,武岡從不缺少年輕人,想排隊,是以很多人羨慕武鋼的孩子可以繼承父親的生意,做"鋼二代",當建設第二條路的自行車大軍和武岡自己的"藍條",占了整條路, 在那個時代沒有幾輛車的情況下,這樣的圖檔就不提款式了。

為何說60多年前的青山區地位和現在的光谷差不多?具體原因如下

青山

可以說,當時,青山區在武漢人眼中和現在一樣的光谷、光谷高薪崗位,都是新興産業,網際網路、光電等很多大企業,還有消防通信、華為軍工學院、小米二總部等等。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沒有千日好,就沒有年輕人",沒有永遠輝煌的産業,就沒有永遠輝煌的企業,武鋼作為一家獨立的國有企業的曆史早已結束,那些過去的事件留在了幾代人的記憶中。

2015年前後,武岡的傳統産業和制造業受到自身産能過剩和新興産業的影響越來越大,被迫走上了裁員之路,當時網車興起,是以很多下崗職工向左右開網。

許多1990年代以後進入武岡的勞工都有自己的故事。在行業走下坡路,他們處在風之時代,很多人選擇早點離開,進入市場化的浪潮,有些人還在堅持,武鋼你有什麼自己的故事?歡迎大家來留言讨論,那些經曆過自己人生經曆的人更感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