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絡基礎知識——協定分層與OSI參考模型1、協定的分層:2、OSI參考模型:3、OSI參考模型中各個分層的作用:

1、協定的分層:

OSI模型将通信協定中必要的功能分為7層。通過這些分層,使得那些比較複雜的網絡協定更加簡單化。

在這一模型中,每個分層都接收由它下一層所提供的特定服務,并且負責為自己的上一層提供特定的服務。上下層之間進行互動所遵循的約定叫做“接口”。同一層之間的互動所遵循的約定叫做“協定”。

分層可以将每個分層獨立使用,即使系統中某些分層發生變化,也不會波及整個系統。而分層的劣勢,可能就在于過分子產品化、使處理變得更加沉重以及每個子產品都不得不實作相似的處理邏輯等問題。

網絡基礎知識——協定分層與OSI參考模型1、協定的分層:2、OSI參考模型:3、OSI參考模型中各個分層的作用:

2、OSI參考模型:

OSI參考模型将這樣一個複雜的協定整理并分為了易于了解的7個分層:

網絡基礎知識——協定分層與OSI參考模型1、協定的分層:2、OSI參考模型:3、OSI參考模型中各個分層的作用:

許多通信協定,都對應OSI參考模型7個分層中的某層。通過這一點,可以大緻了解該協定在整個通信功能中的位置和作用。

雖然要仔細閱讀相應的規範說明書才能了解協定的具體内容,但是對于其大緻的作用可以通過其對應的OSI模型層來找到方向。這也是為什麼在學習每一種協定之前,首先要學習OSI模型。

OSI協定以OSI參考模型為基礎界定了每個階層的協定和每個階層之間之間接口相關的标準。

3、OSI參考模型中各個分層的作用:

應用層:

為應用程式提供服務并規定應用程式中通信相關的細節。包括檔案傳輸、電子郵件、遠端登入(虛拟終端)等協定。

表示層:

将應用處理的資訊轉換為适合網絡傳輸的格式,或将來自下一層的資料轉換為上層能夠處理的格式。是以它主要負責資料格式的轉換。具體來說,就是将裝置固有的資料格式轉換為網絡标準傳輸格式。不同裝置對同一比特流解釋的結果可能會不同。是以,使它們保持一緻是這一層的主要作用。

會話層:

負責建立和斷開通信連接配接(資料流動的邏輯通路),以及資料的分割等資料傳輸相關的管理。

傳輸層:

起着可靠傳輸的作用。隻在通信雙方節點上進行處理,而無需在路由器上處理。

網絡層:

将資料傳輸到目标位址。目标位址可以是多個網絡通過路由器連接配接而成的某一個位址。是以這一層主要負責尋址和路由選擇。

資料鍊路層:

負責實體層面上互連的、節點之間的通信傳輸。将0、1序列劃分為具有意義的資料幀傳送給對端(資料幀的生成與接收)。

實體層:

負責0、1比特流(0、1序列)與電壓的高低、光的閃滅之間的互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