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絡基礎知識——計算機與網絡發展的7個階段1、批處理:2、分時系統:3、計算機之間的通信:4、計算機網絡的産生:5、網際網路的普及:6、以網際網路技術為中心的時代:7、從“單純建立連接配接”到“安全建立連接配接”:8、手握金剛鑽的TCP/IP:

1、批處理:

為了能讓更多的人使用計算機,出現了批處理(Batch Processing)系統。所謂批處理,是指事先将使用者程式和資料裝入卡帶或錄音帶,并由計算機按照一定的順序讀取,使使用者所要執行的這些程式和資料能夠一并批量得到處理的方式。具體過程如下圖:

網絡基礎知識——計算機與網絡發展的7個階段1、批處理:2、分時系統:3、計算機之間的通信:4、計算機網絡的産生:5、網際網路的普及:6、以網際網路技術為中心的時代:7、從“單純建立連接配接”到“安全建立連接配接”:8、手握金剛鑽的TCP/IP:

當時這種計算機價格昂貴體積巨大,無法在一般的辦公場所中使用。是以,通常放置于專門進行計算機管理與運維的計算機中心。而使用者除了事先将程式和資料裝入卡帶或錄音帶送到這樣的中心運作之外别無選擇。

2、分時系統:

繼批處理系統之後,20世紀60年代出現了分時系統(TSS,Time Sharing System)。它是指多個終端與同一個計算機進行連接配接,允許多個使用者同時使用一台計算機的系統。當時計算機造價非常昂貴,而分時系統的産生則實作了“一人一機”的目的,讓使用者感覺就好像“完全是自己在使用一台計算機一樣”。這也展現了分時系統的一個重要特性——獨占性(分時系統的重要特性包括多路性、獨占性、互動性和及時性)。如下圖所示:

網絡基礎知識——計算機與網絡發展的7個階段1、批處理:2、分時系統:3、計算機之間的通信:4、計算機網絡的産生:5、網際網路的普及:6、以網際網路技術為中心的時代:7、從“單純建立連接配接”到“安全建立連接配接”:8、手握金剛鑽的TCP/IP:

此外,分時系統還促進了想BASIC這樣能夠與計算機實作互動的程式設計語言的發展。

分時系統中每個終端與計算機之間使用通信線路連接配接形成一個星形結構。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網絡(通信)與計算機之間的關系逐漸浮出水面。小型機也随即産生,辦公場所與工廠也逐漸引入計算機。

3、計算機之間的通信:

到了20世紀70年代,計算機性能有了飛速發展,體積也趨于小型化,同時價格急劇下降。于是計算機開始走進企業用于處理日常事務。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人們開始研究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通信的技術。

在計算機間的通信技術誕生之前,想要将一台計算機中的資料轉移到另一台計算機中是相當繁瑣的。那時,得将資料儲存到錄音帶、軟碟等外部存儲媒體中,再将這些媒體送到目的計算機才能實作資料轉儲。然而有了計算機間的通信技術(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由通信線路連接配接),人們能夠很輕松地即時讀取另一台計算機中的資料,進而極大地縮短了傳送資料的時間。

從此,計算機的發展又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曆史階段。在這一階段計算機更側重于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架構更靈活的系統,且操作比以往更加人性化。

4、計算機網絡的産生:

到了20世紀80年代,一種能夠互連多種計算機的網絡随之誕生。它能夠讓各式各樣的計算機互相連接配接,從大型的超級計算機或主機到小型的個人電腦。

計算機的發展與普及使人們對網絡不在陌生。其中視窗系統的發明,更是拉近了人們與網絡之間的距離,使使用者更加體會到了網絡的便捷之處。有了視窗系統,使用者不僅可以同時執行多個程式,還能在這些程式之間自由地切換作業。

5、網際網路的普及:

進入20世紀90年代,那些專注于資訊處理的公司和大學已為每一位員工或研究人員配置設定了一台計算機,形成了“一人一機”的環境。然而這種環境的搭建不僅成本不菲,在使用過程當中也會遇到很多新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後來人們打響了”瘦身“(個人電腦與UNIX工作站從性能上已不亞于一台主機。再加上個人電腦與UNIX工作站本身的網絡功能不斷提高,利用這些裝置搭建一個網絡要比大型主機建構網絡更有優勢,主要展現在兩個方面: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由此也引發了一個旨在降低網絡架構成本的新趨勢。這一趨勢被人們稱為瘦身)與”多供應商連接配接“(異構型計算機之間的連接配接)這兩個口号的原因。其目的在于通過連接配接不同廠商的計算機建立一個成本更低的網絡環境。而連接配接異構型計算機的通信網絡技術就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網際網路技術。

與此同時,諸如電子郵件、網際網路等資訊傳播方式如雨後春筍般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使得網際網路從大到整個公司範圍小到每個家庭内部,都得以廣泛普及。

面對這樣一種趨勢,各家廠商不僅力圖保證自家産品的網際網路性,還着力于讓自己的網絡技術不斷與網際網路技術相容。

6、以網際網路技術為中心的時代:

網際網路的普及和發展着實對通信領域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許多發展道路各不相同的網絡技術也都正在向網際網路靠攏。例如,曾經一直作為通信基礎設施、支撐通信網絡的電話網,随着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其地位也随着時間的推移為IP(Internet Protocol)網取代,而IP網本身就是網際網路技術的産物。通過IP網,人們不僅可以實作電話通信、電視播放,還能實作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建立網際網路。并且,能夠聯網的裝置也不僅限于單純的計算機,而是擴充到了手機、家用電器、遊戲機等許多其他産品。

7、從“單純建立連接配接”到“安全建立連接配接”:

網際網路的便捷性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負面問題。計算機病毒的侵害、資訊洩露、網絡欺詐等利用網際網路的犯罪行為也日益增多。

在網際網路普及的初期,人們更關注單純的連接配接性,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建立網際網路連接配接為最終目的。然而現在,人們已不再滿足于“單純建立連接配接”,而是更為追求“安全建立連接配接”的目标。

8、手握金剛鑽的TCP/IP:

網際網路是由許多獨立發展的網絡通信技術融合而成。能夠使它們之間不斷融合并實作統一的正是TCP/IP技術。

年代 内容
20世紀50年代 批處理時代
20世紀60年代 分時系統時代
20世紀70年代 計算機間通信時代
20世紀80年代 計算機網絡時代
20世紀90年代 網際網路普及時代
2000年 以網際網路為中心的時代
2010年 無論何時何地一切皆TCP/IP的網絡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