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用過,或者參與過大病籌款平台的服務。
小雷翻了一下,發現國内最早做籌款平台的是輕松籌。
在該業務走通後,後面也陸陸續續出現了各種籌款平台,比如咱們都很熟悉的水滴籌和無憂籌。
上面還是我們叫得出名字的,還有不少小平台,沒做多久就入不敷出,繼而關停服務。

圖源:凱度集團
至于這類大病籌款平台是不是真的有用,答案是肯定的。
這幾年來,大病籌款平台在官方監管下越來越規範,不少大病患者都會選擇在這些平台上發起募捐。
就拿水滴籌來說,它在大病籌款領域屬于大哥中的大哥,知名度和使用者認可度都比較高。
截止2022年3月底,就有4.03億愛心人士,通過水滴籌向近250萬名大病患者募捐了超過509億元款項。
考慮到那幾年水滴籌不收取手續費,咱們粗略算個數,相當于每位患者能拿到兩萬多塊錢。
圖源:手機截圖
總的來說,這類平台确實有效補充了醫療保障體系,實實在在幫助了不少患者。
當然,在大病籌款平台發展這幾年來,争議和問題也從未停過。
舊賬咱就不翻了,今天小雷就看到個很離譜的事。
籌款1萬抽走八千,吸血鬼直呼内行
前兩天呢,1818黃金眼報道了一個新聞,曾被授予“見義勇為積極分子”的陳大哥,本應好人一生平安。
沒曾想到,自家兒子卻确診了白血病。
雖然現在有醫保、商業保險和醫療救助等管道,但在重大疾病面前,這些幫助還是不太夠看的...
思來想去,陳大哥最終想到了大病籌款平台。
這種籌款方式簡單粗暴,還能通過社交平台反傳播分享,一般都能很快籌到治病需要的款項。
圖源:微網誌@1818黃金眼
後來籌款進展還算順利,陳大哥很快就通過大病籌款平台籌到1萬塊錢。
正當他以為能緩解燃眉之急時,發現這賬面上的一萬塊錢,實際到手隻有2000元...
嗯?那還有8000塊錢去哪了?
1818黃金眼問了當事人才知道,原來是有中間人拿了陳大哥的手機,把8000塊錢轉到了自己賬戶上。
圖源:1818黃金眼
好吧...看到這裡,小雷就知道大概發生了啥事兒。
這其實是“職業籌款人”來做中介,把當事人的真實疾病資訊整合後,發到籌款平台籌款。
等籌款完成後,職業籌款人就會以“我幫了你做推廣和籌款”為由,抽取一部分手續費。
職業籌款人伴随着籌款平台的發展而出現,很難直接定性為作惡或者行善。
但如果是合理抽取手續費,哪怕是抽個10%,當事人都不至于當場破防...
現在倒好,這老哥化身大容量抽濕機,直接把80%的“水”抽沒了,讓人家2000塊錢怎麼治病?
圖源:1818黃金眼
當然,有小夥伴可能很納悶,為什麼陳大哥會把籌款這件事,交給職業籌款人來做,自己發上平台不好嗎?
其實,還是資訊差的問題。
陳大哥是典型的“下沉市場使用者”,對網際網路産品沒啥了解,也不懂得寫文案,不知道該如何利用網際網路來求助。
這時候,專門搞地推的職業籌款人就在醫院找上他了。
人家直接問他:“你是不是缺錢,我可以幫你籌款,不過要收億點手續費”。
圖源:1818黃金眼
實在沒有其他籌錢管道的陳大哥,隻能硬着頭皮答應了。
籌款過程中,平台要求提供的病人資訊和履歷啥的,都由那位職業籌款人幫忙搞定。
于是就有了後面籌款人抽取手續費的操作。
籌款人抽點手續費可以了解,畢竟也付出了人力和時間,但他直接拿走80%,真就和搶劫沒啥差別...
可是陳大哥又能咋辦呢?他也不懂這是什麼套路。
在他的視角裡,即使隻有2000塊錢,也是一筆很關鍵的救命錢。
圖源:1818黃金眼
但如果再換個角度,你是捐款者之一,然後你看到自己捐的錢被職業捐款人拿走80%,還願意捐嗎。
大機率不會吧...
說白了,網友們很願意盡綿薄之力幫助真正有困難的人。
而不是那些啥事沒有,借着患者資訊來抽取高額手續費的職業籌款人。
圖源:知乎
至于平台和職業籌款人有啥關聯,小雷去摸索了一番,我發現大多數情況下,職業籌款人都是獨立幹活的,和平台沒啥關系。
他們既薅捐款者的羊毛,也薅受捐者的羊毛。
由于成本低還還暴利,甚至衍生出一系列代籌業務,宣稱日賺1000+,還表示有手就行。
圖源:中國經濟報
與“黑中介”高額手續費相反的是,主流那幾個籌款平台現在基本都不咋抽水。
比如水滴籌目前隻抽取3%服務費,本次涉事平台輕松籌更是0服務費,籌款能100%放進當事人的錢袋子。
圖源:輕松籌官網
So,現在網絡籌款存在的問題,就顯而易見了。
不是籌款平台收費高,也不是患者真實資訊難以證明,而是職業籌款人實在太泛濫。
他們很清楚,很多老百姓對大病籌款平台了解不多,是以跑到線下醫院尋找目标群體。
醫院患者那麼多,多走幾趟,總能逮住到人來做代籌款的生意,利用患者資訊和網友愛心牟利。
圖源:1818黃金眼
那職業籌款人是不是得一刀切呢?
這個真不少說,對于很多下沉城市的群衆來說,是職業籌款人替他們找到了新的大病籌款管道。
如果讓患者或家人自己來開通籌款,文案、申請流程和推廣都是難以越過的門檻。
此時職業籌款人出手幫忙搞好一系列流程,對受捐人來說也有好處。
但核心就在于,行業内目前沒有對這類中介進行明确規定。
收多收少都是職業籌款人自己說了算,倘若收費太高,無疑是在收割捐款者的愛心。
籌款平台能做點啥?
對于職業籌款人收取高額手續費的行為,小雷覺得平台還是有能力來阻止的。
而且平台本身也有義務來阻止這類黑灰産行為。
因為從這次事件的官方回應來看,那位籌款人老哥,就是平台内部的人。
可不是小雷瞎說啊,平台的道歉聲明就出現了“開除”和“顧問”等字眼,懂的都懂。
圖源:1818黃金眼
是以呢,平台可以先做好内部管理,既然主打0服務費,就應該把這一價值觀傳達給内部員工。
是公益就别急着商業化,收費了就别标榜公益,這個道理很容易捋明白叭。
至于來自第三方的代籌款組織,限制他們發揮最好的方法還是多宣傳,讓廣大群衆知道平台服務費的比例和用途。
隻有真正消除資訊差,才能讓患者獲得真正的籌款幫助,捐款者也不用提心吊膽,擔心捐款被“偷”,形成良性循環。
圖源:知乎@水滴籌
好在現在大病籌款平台的營收模式還算透明,簡單來說就是幫保險公司介紹客戶,再從中收取傭金。
籌款業務本身雖然不盈利,但它流量大,平台會在裡面引導使用者開通保險,實作流量變現。
圖源:水滴籌
除了這部分收入,籌款平台基本就靠收取3%左右的手續費過活了。
綜合來看啊,籌款這塊業務本身做不到收支平衡,多半得靠其他業務補貼。
不過,目前網絡籌款的覆寫率和流量還能再往上提。
畢竟還是年輕人知道得多,下沉市場的中老年人有待挖掘。
圖源:凱度集團
從籌款業務中挖掘更多流量,再把流量變成保險公司的客戶,公司收入肯定還能增長。
隻是這門商業化生意,靠的還是捐款者的愛心來驅動,這就有點尬了。
再善良的舉動,一旦被加上KPI名額,多半躲不過黑灰産行為的滲透。
就像平台内部的地推顧問,都會私自收取高額手續費...
總之,網絡籌款領域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很多規則需要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