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路修了,錢多了,日子啪一下變好了!

進入萬港村,一條幹淨整潔的瀝青路,路上有兩柱整齊的太陽能路燈和垃圾分類專用垃圾桶。

"過去村子是泥濘的路,下雨的時候,總會踩到一腳泥濘。自特遣隊到達以來,主幹道已經修好了,安裝了路燈,晚上特别明亮,還建了一個休閑廣場,大家晚上去那裡散步,然後回家。現年87歲的石凱成是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萬港村的一名村民,對于在村子裡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他來說,"脫貧"這個詞才是他身邊發生的真正變化。

路修了,錢多了,日子啪一下變好了!

忻州區萬港村風光

2015年以來,武昌區扶貧辦協調,23個貧困村先後駐紮了3人以上的村專責小組,先後遴選了550多名優秀幹部,因地制宜,開展定向救助。

先富建路,村子看起來很新

"在村子雜草叢生之前,池塘不安全,路也不容易走。萬康村的村民石繼華回憶說,"村裡的垃圾沒有統一的聚落,散落在各處。"

2015年,武昌區人大、武昌區市政府、武昌華中市管委會派駐萬港村扶貧工作組。在各級機關的指導和協助下,建設了7.42公裡的村灣路,修繕了路邊池塘,安裝了60盞太陽能路燈,安裝了現代化移動廁所4個,建設了村民休閑廣場,改善和豐富了村民的文化娛樂生活。

路修了,錢多了,日子啪一下變好了!

萬康村, 新島

"現在生活條件很好,平時自己種菜吃。石開成說,現在路很順利,去的地方都很友善,閑暇的時候他也會出去聽戲,和周邊周邊聊天,拉回家。基礎設施正在逐漸改善,村民的福祉繼續改善。

武昌區人大機關萬港村一書記洪亮介紹,現在萬港村實作了灣灣通道水泥路,住戶有垃圾桶,群組有垃圾場池,清潔人員,自來水通達住戶。

随着經濟的發展,目前萬港村的通水率為100%,主幹道硬化率為100%,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農村合作醫療覆寫率為100%,有線電視寬帶覆寫率為100%。

扶貧扶貧,定點幫助特困家庭

音樂産業首先"和平地生活"。曹寶華是忻州區草崗村的一戶貧困戶。他曾經住的房子破舊不堪,床是用一堆石頭和木闆做的。此外,房子裡唯一的家具是幾把破椅子。整個房子都有一個燈泡,當它打開時不會亮起。

針對這種情況,村扶貧專責小組出資幫助他進行房屋翻新、加強維護、擴建廚房、加建床、櫥櫃等家具,并在家中安裝了明亮的燈光,使整個房屋煥然一新。同時,團隊成員将曹寶華的妻子帶到武漢的一家醫院進行殘疾鑒定,鑒定為智力殘疾,為他們的殘疾津貼,并為他們的全家人提供低保險。

路修了,錢多了,日子啪一下變好了!

曹寶華,忻州區草崗村村民

"我們從村裡集體扶貧行業拿出部分資金,給他提供了一份公益工作。曹港村武昌區紀委一書記郭興煌表示,目前,保險費低、傷殘補貼、公益崗位收入加上國家為其家庭購買健康保險,曹寶華家庭每年可獲得4萬元補貼。

馬文秀是新洲區黃岡村的一名村民,她的丈夫蔡金文有一些聽力問題,隻有第一個靠中文他靠看圖紙自學成才,為家庭承擔工程補貼。婆婆偶爾用手縫衣服,收入微薄。全家有自我努力,鞏固扶貧成就和小康的雄心壯志和決心。

根據家人的情況,扶貧隊在黃岡村的配對,幫她聯系武昌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沈祖珂,教馬文秀做豆絲技術。

"我以前從未做過豆類,但他們教會我要有耐心。馬文秀在沈祖珂的悉心指導下。扶貧工作隊向中共武昌區委統戰部報告,部上司高度重視研究,決定向貧困的馬文秀家捐贈磨粉、電餅、封口機等1萬多元裝置。

現在她可以在家裡撒豆子了。"現在豆絲已經走上正軌,我希望能盡快幫助我的家人分享一些。現在馬文秀一家,對黨的好政策表示衷心的感謝,滿懷希望的過上小康生活同時堅定決心。

路修了,錢多了,日子啪一下變好了!

馬文秀一家三口,忻州區黃岡村

黃岡村武昌區委統一部一書記金龍介紹,黃岡村的扶貧工作圍繞"扶智"和"扶智"展開。該村有11戶貧困戶,另外2戶65歲以上家庭按照政策失能,其餘9戶都是按照自己的努力脫貧。

根據各戶實際情況,專責小組積極支援"村民外出打工,鼓勵窮人學習技能,鼓勵通過學校實作阻隔代貧困,支援貧困戶發展産業"等措施,鞏固扶貧攻堅成效,圍繞全面小康的目标, 住戶有信心,戶家安排,都相信有黨的好政策,隻要精神不落魄,方法總是比較困難。

工業為核能,讓人們收拾行裝

2017年,武漢推進"三鄉工程"、"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推進鄉村振興",朱春平當時作為"能人回村",回到新島區長塘村,承包了100畝蝦田。

"起初養蝦的水很清澈,但成本太高了。科技論證提高後,朱春平轉為稻田對蝦養殖模式。以稻田為主,小龍蝦在不減少糧食産量的情況下在稻田養殖,起到水稻與龍蝦共生互利的作用。

經過測試,現在小龍蝦易于繁殖,産量高,飼料成本低,經濟效益高,也不用擔心營銷。"今天的收益是2017年的兩倍,"朱說。"

路修了,錢多了,日子啪一下變好了!

忻州區長塘村菊花基地

"創新扶貧機制,助推行業發展。武昌區委組織部、區站區辦事處、長塘村總工會聯合扶貧工作隊組長季水超指着村委會門口醒目的紅色橫幅說,為了讓村民在家工作,村裡開發12畝的菊花種植基地,可以帶動15個貧困戶就業, 2019年全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5萬元。

"全身都是瓜子,根果可以下藥。當甜瓜在春天種植時,它們可以在秋天收獲。甜瓜皮、甜瓜籽、瓜根可以下藥,瓜子可以作為休閑食品油炸。看不起眼的瓜是忻州區徐貴村的主要産業。

村扶貧專責小組加大宣傳力度,擴大甜瓜種植基地,提高甜瓜生産能力。同時,龍秋瓜峪文化節,參加武昌區農貿集市,擴大徐桂村瓜玉品牌的影響力。

路修了,錢多了,日子啪一下變好了!

徐桂村鳄梨醬基地

徐歸村武昌區委宣傳部一書記孫志祥表示,徐桂村将于2017年開始發展鳄梨醬産業,2019年年産值近400萬,将帶動100戶貧困戶到附近打工。

精準扶貧,為産業脫貧開辟新思路

給一個人一條魚,不如給一個人一條魚。2016年,忻州區雷桃樹村開始在龍崗山建設油茶基地,優先就業貧困戶,實作家門口就業,增加經濟收入。

路修了,錢多了,日子啪一下變好了!

刁州區雷桃樹村油茶基油茶花

村民陶林波今年70歲,他的家人已經種了幾英畝的田地。閑暇時,他會去油茶基地幫忙除草、農藥,做一些衛生和清潔工作,每年可以增加近萬元的收入。

路修了,錢多了,日子啪一下變好了!

油茶果實在忻州區雷桃樹村

武昌區政協機關雷桃樹村一書記寶平介紹,2017年通過轉讓土地種植油茶近200畝,村集體和村民可拿到租金3.9萬元。2017年9月,雷道樹村建設了一座100千瓦的光伏電站,年收入約13萬元,成為該村集體經濟的最大支柱。

2019年12月,忻州區武昌區、李圍村探索産業扶貧新路徑——打造"公司、貧困戶、物流、網際網路"模式,成立武餘農業有限公司,開展工業扶貧冷庫項目,配套裝置及冷藏車3輛、150畝蔬菜種植基地建設和20畝鋼菜棚。

荔安村武昌區政法委一書記李洪祥表示,武餘農業有限公司已成為該村集體經濟的主要收入來源,帶動了麗安村15個貧困戶發展産業,每戶可增加收入1萬元。

武昌區政府辦公室(扶貧辦)副主任王剛介紹,五年來,武昌區已确定53家同行幫扶機關,先後派出優秀幹部550餘人,累計投入助力資金6000多萬元,募集社會捐款3億餘元。23個貧困村已經建立了68個扶貧項目,包括蔬菜種植、水産養殖、森林果花、光伏發電等,全部實施,每年将為村集體募集資金360萬元。

此外,武昌區針對農村道路、安全飲用水建設、

大力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重點實施路網覆寫、村通等27個項目。

下一步,武昌區将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防止返貧,集中精力,克服困難。

路修了,錢多了,日子啪一下變好了!
路修了,錢多了,日子啪一下變好了!
路修了,錢多了,日子啪一下變好了!
路修了,錢多了,日子啪一下變好了!
路修了,錢多了,日子啪一下變好了!
路修了,錢多了,日子啪一下變好了!
路修了,錢多了,日子啪一下變好了!
路修了,錢多了,日子啪一下變好了!

圖形、文本、視訊|武昌區委宣傳部 武昌區政府辦公室(扶貧辦)

湖北省新浪市武昌區媒體中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