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台州報3月23日台州新聞位于省江嶼現代農業産業園,由台州市江嶼區勝澳鎮"新農"會長孫飛投資建設的種米生産項目已正式投入試運作,總投資1000萬元,項目建成,可形成日産2噸胚芽米的生産能力, 填補周邊地區種米生産空白。

2011年大學畢業的孫飛放棄了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決定以"新農"的身份回國,他在台州成立了漢土植保專業合作社,先後轉移了1130多畝的當地及周邊土地,通過生态輪作、稻鴨混養, 稻田魚混養,普通農田已成為"生态田地""高效田地",與傳統養殖相比,畝養殖增加了2000多元。為了進一步提高水稻種植效率,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孫飛開始了種米加工項目的研究,并确定了租用園區标準廠房投資建設加工項目的方案。該計劃由"新農戶"聯誼會推薦,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關注和認可,除了對廠房租賃、項目水電支援等方面的優惠待遇外,聯誼會還牽頭提供"小店兩家"服務,安排專人跟蹤項目牌照辦理情況, 項目宣傳推廣環節,促進項目的快速建設,快速生産。
在江蘇省江嶼現代農業産業園(深高鎮),像孫飛這樣文化教育程度高、創業有志、對"三農"工作熱情高的"新農民"正在湧現。"新農民"聯誼會是沈高鎮為"新農民"團體設立的一個專門的交流平台,有更多非黨員和新經濟組織成員。基于傳統農業更新換代,聯誼會以"友誼、服務、交流、發展"為宗旨,注重引導20多個"新農民"會員開展技術推廣、資訊釋出、平台互動等活動,為"新農民"享受有錢人的夢想開辟舞台。
"新農戶"代表、無黨派知識分子石洋辭任,回到家鄉,建立了種植面積200多畝的家庭農場,緻力于回歸自然生态栽培,杜絕農藥、化肥的施用。石陽農場創新生産的"蚊帳大米",通過SGS歐盟檢測,走向國際市場,其經濟效益是傳統種植效益的兩倍多。聯誼會及時組織交流觀察活動,引導全鎮家庭農場和新農民到石羊農場參觀學習,拓展水稻産業發展空間。據統計,全鎮"新農戶"土地種植面積超過14000畝,占全鎮耕地總面積的90%以上,還湧現出"蚊帳水稻"、"中國土"魚米等市場認可度高的水稻品牌近10家。
2018年,安徽男孩張帥來到位于神澳河核心區的農業園區服務中心,擔任台州農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技術總監,通過線上平台銷售江餘當地水稻、葡萄、雞蛋、魚圓等農産品,銷售一路紅,尤其是在疫情期間, 線上銷售更受歡迎。聯誼會抓住這一生動案例,積極啟動"電商"人才培養計劃,依托我鎮農業電商有限公司開展鎮網上銷售人才孵化工作,到現在,該鎮"新農民"已有孫志祥、孫飛、丁乾軍等10餘人"摸網"成功,成為當地農産品網上銷售的新"人才"。去年,該鎮當地農産品上網年銷售額已超過3000萬元。(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