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給大家講一個世界文化名人的故事,這個名人很可能是史上最讓人遺憾的拖延症患者。
大家都知道《蒙娜麗莎》,法國盧浮宮的鎮館之寶,它的作者也同樣有名,是人類曆史上最著名的天才之一達·芬奇。
達·芬奇不僅是一個不世出的天才,還是一個全才,他的一生涉足建築、藝術、工程、數學等多個領域,而且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就是這樣一個無論從智商還是精力,都遠超常人的天才,卻一生都飽受拖延症的困擾。
他的一生,由于注意力過于分散,涉及領域過于廣博,導緻很多事都半途而廢。就算最終完成的作品,也是幾經拖延。比如衆所周知的《蒙娜麗莎》,他畫了四年;《最後的晚餐》,他畫了三年。而且,在其他的科學研究方面,也有大部分項目都停留在計劃和草稿中,沒有徹底完成。這種拖延的習慣讓他飽受折磨,在一本筆記中,他惆怅地抱怨自己:告訴我,告訴我,我到底有哪件事情是完成了的?可見拖延症造成的挫敗感,就算是天才和偉人也不能幸免。
其實說到拖延症,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比如明明第二天就要交作業,還非得玩會兒遊戲再說,明明第二天有事要早起,晚上還非得追個劇再說。别驚訝,那個人說不定就是你我,這種情況真的非常普遍,而且也确确實實影響了很多人的生活。
下面就跟随我,看看你是否患有拖延症。
如果有,那麼又該如何調整,讓自己成為一個行動高效、心理積極的人。
首先
說說拖延症的幾種主要分類和症狀
1.期限性拖延
這種拖延症幾乎普遍存在于大多數都市人群中。比如大一同學剛開始面臨的是各種簽到,各種作業,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有截止時間,但我們的作業又有多少人按照計劃一點點完成了呢?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時間充裕的時候就玩玩手機,等到最後期限的時候,才會焦灼不安,任務理所當然地就被推遲了。
2.自設障礙拖延症
大家在學習和工作中,肯定遇到過這樣一種人,随時随地都在抱怨——抱怨老師不公、學校條件太差;抱怨同僚難以相處、上司不近人情。總而言之,這類人為了推遲完成任務,能憑空想象出無數種創意十足的困難,然後心安理得地推遲學習和工作任務。
3.分心拖延
每天早上打開電腦,明明想着處理完一件事,結果突然彈出來一個新聞八卦。你能怎麼辦?你也很絕望啊,不點又忍不住。好吧,順手點進去,你追得津津有味,而時間卻在一點點流逝。是以說,分心拖延,幾乎普遍存在于我們每個人身上。
網絡時代資訊爆炸,每時每刻都在吞噬我們的時間,讓我們的學習和工作變得困難重重,效率低下,嚴重影響後續發展。後果雖然嚴重,但也必須得明确一點這種拖延并不是心理疾病,可如果我說讓靠意志力戰勝誘惑,那明顯言不由衷,戰勝這種拖延症,需要更科學的方式,這就是下面要講到的 ⬇
終結拖延症的三種方法
1.強制監管執行
這是最簡單粗暴但卻又是最有效的方法,幾乎沒有之一!例如現在大一同學可以做到早上5:40起床,學長學姐卻不可以,為什麼呢,因為大一有早操。是以說在有外力強制監管執行的時候,拖延症就不會犯了。
2.可視化提醒
這是一個成本非常低的方法,例如,你需要上網查找有關軍事理論課程的相關資料,那就找一張便簽,寫上軍事理論并貼到電腦旁邊,這樣面對王者,吃雞等,也不可避免地看到提醒自己的小紙條,時時刻刻提醒你去幹正事。
3.兩分鐘法則
當很多事情堆積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會很有壓力,心情煩躁,然後陷入拖延,兩分鐘法則專門用來處理這種情況。先非常簡單地衡量一下,這件事情如果要做的話,能不能快速地在兩分鐘之内搞定?如果能,就立刻去做。你會發現兩分鐘能做的事情還真不少,當你把這些“兩分鐘”級别的事項都做完了以後,會發現整個人都清爽了不少!心情不那麼煩躁了,也不那麼容易拖延了。
這三種方法,大家記住了嗎?
衷心祝願大家擺脫拖延症的束縛,
戰拖成功,用實踐證明一萬小時定律。

山東建築大學心理中心
圖文排版 | 潘海甯
圖文素材 | 郝燦書
責任編輯 | 周秀豔 桑肖
不當你的世界 隻作你的肩膀
○
建大心晴
○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