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演員被“天選”,神助還是枷鎖?

文 | 尢尢

在最近的劇集市場上,《長月燼明》幾乎是整合觀衆娛樂時間的存在。這部劇裡,除了吸引眼球的敦煌美學以及戲劇張力之外,落在演員們身上的關注點也不少。其中,羅雲熙“天選古人”的特質就再次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讨論。

其實,不少演員都有着自己擅長的某種形象或者某類題材,而且在契合度的加持下,也很容易得到觀衆們的認可,久而久之對于這類角色手拿把掐的成熟度越高,與其綁定程度也就越深,仿佛成了新時代語境下,另一種意義上的“特型演員”。

演員被“天選”,神助還是枷鎖?

他們或因自身氣質與人物角色之間有着命定的貼合感,或因過往形象太過經典而在選角上養成“慣性思維”,但無論哪種都讓他們比其他同行多了一份工作保障。

不過,“天選”二字雖然對于演員們來說可以看作是一種無上的褒獎,但有時候也會化身為一種無形的戲路禁锢,如何在對自己的“特型”優勢抱有正确認知的基礎上,發掘更多的“天選”可能,是個難題。

01

氣質獨特,不愁角色

所謂“天選”,意味着演員與角色之間的契合度,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存在着外力包裝所不能及的一面。比如,吳磊身上自帶的“運動系年下少年感”。

相信不少網友在看《愛情而已》的時候都會和星番産生同樣的感受,那就是真的會為吳磊飾演的宋三川“18:18”的心結攥拳捏汗,為他羽轉網的重拾自信而感動落淚。即便沒親自體驗過羽毛球、網球這些運動,也會在吳磊的揮汗如雨中輕松get,“啊~原來競技體育裡散發出來的青春荷爾蒙是這種味道!”

演員被“天選”,神助還是枷鎖?

在劇裡,吳磊飾演的宋三川會為自己随口說出的單押而激動,會因為藏不住喜歡而不自覺地“敏感狗狗眼”,這才是兼具理想化與生活感的典型年下。隻能說,平日裡熱衷騎行、爬山等多項運動的他,的确帶點本色出演。

這部劇的女主梁友安的扮演者周雨彤也是個“神人”,她強就強在能将社畜身上“面容精緻、精神疲憊”的精髓一分不差地傳遞到觀衆面前。無論是面對毫無熱愛的工作時“眼裡沒光”的日常狀态,還是應對大事小情與各種突發時“下意識的焦灼”與“不得不的鎮定”,都讓不少觀衆在這個角色身上看到了自己被社會毒打多年後留下的影子。

演員被“天選”,神助還是枷鎖?

這與周雨彤本身“核心穩定”且“略喪略努力”的潛在氣質有着很大的關系。而且在具體的表演過程中,她也将自己觀察到的,“人家是真的不穿高跟鞋上班,因為真的太累了”等細節落到了實處,讓整體演技更加一份真實感。不得不說,《愛情而已》是懂選角的。

像吳磊、周雨彤這種靠着與生俱來的特質而在特定角色類型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還有在“bking”與“熱血少年”中都遊刃有餘的王鶴棣,以及靠着淩厲的骨相與清淡的氣質而成為網友心中首選“惡女”的周也。

演員被“天選”,神助還是枷鎖?
演員被“天選”,神助還是枷鎖?

相比之下,王鶴棣算是在《流星花園》和《蒼蘭訣》等作品裡充分展現了自己的獨特魅力。但演完《少年的你》之後的周也,卻沒繼續堅持這條“惡女”之路。所具特質屬性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演員們的形象選擇。畢竟像“惡女”這類可能會對上升期小花的戲路帶來一定負面影響的标簽,遠比一個出彩的人設所帶來的誘惑要重得多。

02

經典形象養成“慣性思維”

某些氣質做不到天生,那就在角色裡積累。比如接連在《狂飙》《他是誰》裡飾演警察的張譯,便在一部又一部的刑偵片、軍旅劇裡,靠着沉澱的演技為自己塑造了一幅可靠、耐糙的“成長系”軍警形象,這也讓他得以在類型片裡大放異彩。一如網友感慨,“一看張譯演警察,這懸疑味兒就來了”,這正是經典角色養成“慣性思維”的展現。

演員被“天選”,神助還是枷鎖?

其實在同不少演員們聊天的過程中會發現,“當你有了一個塑造的還不錯的角色後,會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反反複複接到類似的人設和形象提議”。這種“慣性思維”給演員戲路和選角工作帶來的影響,在這個凡事都追求實績的當下已是普遍現象。

就這樣,因為憑借經典角色養成了演技穩定性和觀衆認可度,不少演員也“被動地”走上了“特型”道路。比如在一部又一部“姐弟戀”題材裡無限循環的秦岚,反複落入“渣男”陷阱、正在奮力出走的李澤鋒,以及靠着《香蜜沉沉燼如霜》中的潤玉一角而被稱為“天選古人”的羅雲熙皆是如此。

演員被“天選”,神助還是枷鎖?

但對于羅雲熙來說,他在“香蜜”之後的幾年裡,也為拓展戲路、展現除古裝之外的更多可能性做出了不少嘗試,但無論是現代戲裡的霸總角色還是科研人員、消防員,帶給他的關注增幅都不敵大家心中的白月光潤玉。

眼下《長月燼明》的走紅,更是印證了他的古裝形象在觀衆心中的地位與号召力。雖然羅雲熙後續還儲備了一部現代劇《愛情遇上達爾文》,但更多人還是傾向于把押寶的重點放在他即将進組的新古裝《顔心記》,以及不知何時才能與大家見面的《皓衣行》。

演員被“天選”,神助還是枷鎖?

另外,還有靠着《狂飙》再次坐實自己“反派形象”的張頌文,也在自己的特型之路上持續輸出。不過,《狂飙》這部戲在放大他對于反派角色的精彩演繹的同時,也讓戲外的網友開始考古,為他塑造了另一種“真誠”“勤懇”“溫暖”的反差人設,這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為他之後的戲路提供更多可能。可見,經典熒幕形象也非完全難以突破,隻要自身經曆足夠豐富,總有另一種“人格”能被觀衆看見。

03

下一波“特型”發酵中

當然,在獨特氣質和經典形象之外,還有因為功能屬性而化身另一種“特型”的例子。比如陳都靈、孟子義這類,自身粉絲流量不大,通常隻能以大劇女二的身份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承擔着戲裡催化劇情、美化視覺,戲外“豔壓集火”等多重功能的演員。

演員被“天選”,神助還是枷鎖?

還有從劇集内容的角度出發,在各種作品裡負責笑點擔當的昌隆、劉冠麟等,也算是功能性特型的代表。不過在前段時間《他是誰》和《回響》這兩部懸疑劇裡,一向以“吉吉國王”自黑逗趣兒的劉冠麟,也憑借相對嚴肅懸疑的角色形象,突破性地為自己開辟了搞笑之外的其他可能。

演員被“天選”,神助還是枷鎖?

其實娛樂圈不僅從橫向來看是個圈,縱向來看也不斷鍊。随着前一波特型演員的養成結束,取得代之的是下一波的迅速上位、崛起。比如,在早些年的軍旅題材裡,張譯、段奕宏、谷智鑫等演員占據着絕對的觀衆視野,而現在随着他們的戲路轉型或個人規劃不同,這一題材已經由黃景瑜、歐豪等新一代的硬漢小生占坑補位,甚至成為肖戰、楊洋等流量小生們向着主旋律轉型的跳闆。

演員被“天選”,神助還是枷鎖?

在這個過程中,依舊有人憑借老天爺賞飯吃的“與生俱來”而得到特定角色類型的青睐,比如一貫在古裝劇裡演繹靈動型女主人設的楊超越,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身的活潑氣質。一個鮮明的特質同樣有助于新人迅速搶占高地,比如憑借《于我而言危險的他》《婚事》等劇,讓自己的“腹黑”特點小有熱度的樊治欣,便在兩部戲裡為自己打造了比較典型的瘋批男主形象,完成角色累積。

演員被“天選”,神助還是枷鎖?

其實對已經冒出頭的新生代演員們加以觀察便會發現,他們想要先在一條賽道上站牢站穩,無外乎前面提到的幾種路徑,這樣一來用不了多久就會走上屬于自己的“特型”戲路。這的确會為他們形成固定閱聽人、找到自己擅長的表演方式而提供幫助,但同樣也會讓他們面臨着戲路收窄這一經典難題。不過,像張譯、張頌文等前輩們已經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破局之法,至于如何化為自己所用,就看各自的本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