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程式員的自我修煉(一):打通任督二脈程式員的自我修煉(一):打通任督二脈

程式員的自我修煉(一):打通任督二脈

文章目錄

  • 程式員的自我修煉(一):打通任督二脈
    • 前言
    • 思想的力量
      • 黃金圈法則
      • 軟技能
    • 劍的力量
      • 驅動力3.0
      • 十步學習法
      • 整體性學習方法
      • 費曼學習法
      • 富爸窮爸爸爸
    • 結語

前言

世界上有兩種力量,一種是思想,一種是劍。

還記得《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嗎?光明頂上力挽狂瀾,救明教于水火之中的俠之大者~

教主之是以那麼厲害,除了基因優良,父母、義父、師公、外公教導有方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九陽神功”這一絕技(bug)——内功深厚,外功學習起來就進步神速。要不然,也不會在山洞裡練就乾坤大挪移,更不會在光明頂上現學少林龍爪手以打敗少林空性大師,自然也不會在武當山大殿迅速領悟太極劍真谛:“全忘了”…

這樣看來,張教主不但宅心仁厚,而且武功一流,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個學習高手啊!而對我們來說,需要注意的是,這bug似的學習能力,正是來自于——九陽神功,一門不重招式,提升内力的秘籍;

回到現實生活,我們沒有主角的光環(講真,我認為做個普通人還是蠻好的,教主長大後是享福了,但是小時候也是吃了不少苦的),但是我們卻可以找到自己的“九陽神功”。

這就是,這篇,或者說接下來一系列相關部落格的核心:程式員的自我修練;别笑,修煉,我們是認真的!一份“九陽神功”,請查收:

程式員的自我修煉(一):打通任督二脈程式員的自我修煉(一):打通任督二脈

思想的力量

黃金圈法則

程式員的自我修煉(一):打通任督二脈程式員的自我修煉(一):打通任督二脈

《從“為什麼”開始》 的作者西蒙·斯涅克發現了一種思維方式,世界上最簡單的法則,蘋果公司的成功之道,著名的喬布斯思考模式----黃金圈法則。

一般的大衆思維,都是從做什麼開始,然後如何做,最後才問為什麼,從外向内思考。

而喬布斯的思維方式——黃金圈法則,卻直指問題核心,從為什麼開始,然後是如何做,最後才是做什麼,這是内向思考。

所謂黃金圈法則,就是從問題本身下手,先從問題本身入手,會讓你的思維邏輯簡單,直接,犀利。

黃金圈法則,是一種思維方式;我們知道,軟體工程領域裡有“NABCD”、“5WH”的産品需求分析方法;在商業模式分析中,我們也強調“痛點”,以前雖然知道這些方法和方式,但是從未将它們聯系起來,直到了解了“黃金圈法則”——這些都是黃金圈思維方法在具體領域的實際應用啊!

從具體的方法,到“思維法則”,是一個從現象到本質,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這和面向對象程式設計的核心思想不是不謀而合嗎?大道三千,殊途同歸啊!

Why是初心,是目标。“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人生就像射箭,如果沒有找到靶心,每天就算拉再多的弓,又有什麼用?”;沒有Why,就像樹失去了吸收營養的根,就像船迷失了要歸去的港灣;人生苦短,怎麼浪費?

How是途徑,是方法。“原則必須直,但是方法可以彎”,講的是How的靈活性。How是為了實作Why,是一種戰略上的規劃和行動,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也。

What是How的具體實施,或者說How的成功。它是How在落地後所産生的結果,也是我們為了Why所做的具體努力;

When、Who、Where等都是不可忽略的要素,但是它們往往和具體的場景相關,是擷取What的重要因素,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講的是When;“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X一樣的隊友”,講的是Who;“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講的是Where;

是以,為知識和道理找一個架構——思維的架構,做起事來才能更加有條理,更加有控制感,結果自然也會更好;

舉個栗子吧,光說不練假把式嘛!

  1. Why:成為CSDN部落格專家;
  2. How:提高通路量、粉絲量、點贊量;
  3. What:持續輸出高品質博文,如實戰類blog、經驗類blog、知識介紹類blog;(這個真的有哦!)
  4. When:現在;
  5. Who:當然是自己啦;
  6. Where:額,總不能為了獲得CSDN部落格專家稱号,去部落格園寫blog吧;

當然,針對每一個具體的點,我們都能對其再次進行黃金圈法則,比如What、When、Who各個點裡,我們都能再來一次Why,以達到更細粒度的思考;

是不是很像遞歸?遞歸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沒錯,是退出條件,總不能無限遞歸下去吧,否則就等着棧溢出錯誤吧~

軟技能

程式員的自我修煉(一):打通任督二脈程式員的自我修煉(一):打通任督二脈

《軟技能:代碼之外的生存指南 》是一本真正從“人”(而非技術也非管理)的角度關注軟體開發人員自身發展的書。實不相瞞,這本書應該是前年雙十一入手的,今年才讀完,因為一直感覺時機還不成熟(偷懶,沒底,菜);

你會發現,這是一本關于程式員的書,但是通篇沒有一行代碼,連一個變量都沒有;但是書中内容确實和程式員息息相關:作為程式員,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如何進行自我營銷,為什麼要寫blog,以及如何做到終身學習,提高生産率,甚至提到了健身、理财和戀愛的重要性!

我在購買了紙質書後又購買了電子書,因為實在舍不得在紙質書上勾勾畫畫:有用的觀點太多了!又不忍心把每一頁都畫的花裡胡哨,是以就讀電子書了;

全書從職業、自我營銷、學習、生成力、理财、健身、精神等七個方面介紹“代碼之外的生存指南 ”;使我最受啟發的是職業、自我營銷、學習和生産力部分;

“雖然事業是老闆的,但是職業生涯的的确确是自己的”——這比“福報”、“做兄弟”不知高到哪裡去了;今天是個開心的日子,咱不知道什麼“996”,也不知道什麼“ICU”;

它我第一次認識到,原來自己走的每一步,都是職業生涯的一部分,那怎麼好意思劃水摸魚呢?咱得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負責啊。于是再次滿血複活,沖向bug;

為什麼寫blog?是遊戲不好玩,還是劇不好刷?這就涉及到自我營銷啦:推銷你自己;為什麼要推銷自己呢?當然是擴大影響力了,為啥擴大影響力呢?當然是為了職業生涯呗,當然也是為了奉獻社群,為社群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寫blog隻是推銷自己的一種手段,公衆号、出書、出視訊教程都是可選的路徑;

學習部分則不得不提“十步學習法”了,而這在後面有專門的介紹,這裡就不啰嗦啦;另外,程式員終身學習,這一特點,實在是讓人又恨又愛,不過,有了自己的“九陽神功”,還擔心學不會、學不動嗎?不存在的,好吧!

生産力中,最重要的算是“番茄工作法”了;和作者剛開始的想法一樣,以為“番茄工作法”隻是簡單地幫你專注而已,實際上這隻是最基本的用法,番茄工作法的妙用在于統計和安排。統計的是一天到底可以完成幾個番茄,以便對自己的工作效率加以客觀的評價;安排則是為了有條理地進行工作:對于這項任務,該配置設定幾個番茄呢?而安排的一大好處在于“意志力”的節約。

提到意志力,就不得不提《自控力》這本書啦。作者認為每個人每天的意志力是有限的,我們每做一個決定,就會使用一些意志力,當我們的意志力用完的時候,就就就失去了“自控力”;而補充自控力的一個有效手段就是:睡覺(五行缺覺的我表示十一分地認同);

提到專注,就不得不提心流,:心流是一種全身心投入、忘我的狀态,此時精神熵最低;精神熵描述了一個人精神的混亂程度;心流呢,就是這種精神熵很低的狀态,對外就表現為全身心投入,忘我了;想必大家都知道居裡夫人讀書的故事吧;顯然,那時居裡夫人就進入了“心流”狀态;話說,武俠小說中的閉關修煉是不是就是一種心流呢?

不過,NilXuan也隻是略讀了這兩本書的一小部分,還沒有洞悉它們的全貌,也就沒有在思維導圖中列出;或許是火候還不到吧;

以上,《軟技能》從長遠的、多元的角度對軟體開發人員賴以生存的“軟技能”進行介紹,對于個人的發展來說,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

NilXuan認為,黃金圈法則和“軟技能”就像“九陽神功一樣,是程式員長久、可持續性發展的“内功”,是“打通任督二脈”的法寶——提升自我認知和思考水準;

劍的力量

驅動力3.0

程式員的自我修煉(一):打通任督二脈程式員的自我修煉(一):打通任督二脈

這是一本十分有影響力的書,至少對于我是這樣的:更新驅動系統!

帶來最大的改變就是自主意識的誕生,我不再依賴外界的獎勵——包括考試成績,這一幾乎決定我命運軌迹的“獎勵”,我開始如何思考真正地實作“自我驅動”。當我的學習不再依賴考試、不再受獎學金的驅動後,我意識到,終身學習,也不是那麼難,甚至那一刻才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而不是因學習所産生的“副産品”而快樂。

《驅動力》算得上目前對我影響最大的三本書之一了,另外兩本是《齊天傳》和《悟空傳》,說它們成為我人生觀的一部分,也不為過。而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自我和自由。想來很有趣,三本書裡,兩本都是小說,還是網絡小說;

回到主題,《驅動力3.0》描述了三種驅動系統:

  1. 驅動力1.0,是驅動力最基礎的形态,也稱為生物性驅動。即飲食,飲水,生存繁衍的需求。驅動力1.0來自我們的生物屬性,這一點,我們和其他動物并無差别;
  2. 驅動力2.0,是驅動力的中級形态,屬于外在動機。它的核心是獎勵和懲罰。當你的行為符合環境要求時,你将得到獎勵;反之,當你的行為違背環境要求時,你将受到懲罰。多多少少有一點利用天性中“趨利避害”的意思;
  3. 驅動力3.0,是驅動力的進階形态,屬于内在動機。它的核心是自主、專精和目的。它基于這樣的理論:我們有主導自己的人生,學習并創造新事物,通過自己以及我們的世界,将事情做得更好的内在需求;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部落客「Nil Xuan」的原創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權協定,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及本聲明。

    原文連結:https://blog.csdn.net/slx3320612540/article/details/102712368

    (雖然,來自自己的文章,還是标明下出處吧~ 尊重版權,從自己做起~)

裝備驅動力3.0系統,能為你帶來什麼呢?還記得[黃金圈法則](# 黃金圈法則)嗎?它将更好滴解釋Why?

當你的行動的原因不再是外在獎勵和懲罰時,你會找到關于為何行動,即Why的更好的答案。這就是驅動力3.0:它給了你掌握自己命運的機會,而不是被外界所左右。這需要勇氣,但是找到自己的感覺,真的不錯!

要詳細了解驅動力3.0,當然是拜讀原作啦(網上也有電子資源),要大概了解一下的話,可以看看我的這篇部落格,然後決定是否更新驅動力3.0!

總之,驅動力3.0系統,你值得擁用!

十步學習法

程式員的自我修煉(一):打通任督二脈程式員的自我修煉(一):打通任督二脈

十步學習法,來源于《軟技能》中的學習方法;它将學習分為兩個階段,并且強調“實踐”的重要性;

第一階段:

  1. 了解全局;
  2. 确定範圍;
  3. 定義目标;
  4. 尋找資源;
  5. 建立學習計劃;
  6. 篩選資源;

第二階段:

  1. 開始學習,淺嘗辄止;
  2. 動手操作,邊玩邊學;
  3. 全面掌握,學以緻用;
  4. 樂為人師,融會貫通;

其中,第一階段,隻做一次;第二階段,則需要循環往複;

第一階段,隻做一次,并不是因為不重要,相反,它确定了整個學習過程的基調和方向,很重要;

第二階段,螺旋式上升,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其中第十步更是要“為人師”。你會發現,接下來提到的兩種學習方法它們雖各有所異,但是都強調實踐和輸出;

十步學習法的特點在于,定界!确定學習内容,确定學習對象,然後展開學習;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曆,要學習HTML,則CSS是逃不掉的,而要實作動态的CSS效果,JavaScript又是逃不掉的,于是好像有很多要學的東西,也學了很多東西,但是感覺卻離目标越來越遠;十步學習法在第一階段就解決了這一問題;

當然這裡每一步都有很多細節,但是這裡不做展開,因為我們的目标是“打通任督二脈”,而非修煉“絕世武功”;在這裡,我要描述的是一幅航海圖,而非一張設計圖;這一點,還請諒解;實際上,如何練功,是一件很個性化的事情,他人的經驗未必管用;

如果說,驅動力3.0是解決[黃金圈法則](# 黃金圈法則)中的Why的利劍,那麼[十步學習法](# 十步學習法)以及接下來的[整體性學習法](# 整體性學習法)和[費曼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 就是解決How的利刃;

整體性學習方法

整體性學習方法,分為6個步驟:

  1. 擷取;
  2. 了解;
  3. 擴充;
  4. 糾錯;
  5. 應用;

和貫穿1-5的測試;

如果說十步學習法注重學習流程:從學習前到學習中,再到學習後,那麼整體性學習法則偏重于學習方法:建立聯系和連接配接;它的核心特色展現在擴充階段;

通過擴充,建立知識和知識之間的連接配接,形成一個網狀甚至是立體式的結構,進而保證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裡不迷路!

擴充又分為橫向擴充、縱向擴充和深度擴充;具體介紹可以參見博文整體性學習政策,嗯,沒錯,也是我寫的;

現在,我們有兩把解決How的利劍啦!很快,你将收獲第三把利劍!

費曼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号稱世界上最好的學習方法;它和十步學習法的共同之處是強調“講解”的重要性;它和整體性學習方法的共同之處是連接配接;

費曼學習法,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1. 選擇要學習的概念,在白紙的最上方寫下該概念;
  2. 設想你是老師,正在試圖教會一名新生這個知識點;
  3. 當你感到困惑,就回去學習;
  4. 簡化和比喻;

十步學習法中,教學是最終的檢驗手段;而在費曼學習法中,教學則是為了發現知識盲點;整體性學習法中,比喻正是縱向擴充的一種手段;

是以,綜合來看,要解決How的問題,建立連接配接、教學、實踐、循環往複是關鍵;

程式員的自我修煉(一):打通任督二脈程式員的自我修煉(一):打通任督二脈

你看,通過學習金字塔,我們就可以發現,隻輸入,沒輸出,是行不通的;規律就是這樣;這也是三種學習方法中均涉及實踐的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三把解決How的利劍啦;如何打磨,還得看自己,對吧;

富爸窮爸爸爸

程式員的自我修煉(一):打通任督二脈程式員的自我修煉(一):打通任督二脈

解決了Why和How,我們即将獲得解決What的利劍;

《富爸爸窮爸爸》,關于财務知識的書籍;正如剛開始的思維導圖所示,它介紹了:

  1. 資産與負債的差別;
  2. 貧窮和富有的差別;
  3. 事業和職業的差別;
  4. 為什麼工作和為什麼工作;
  5. 如何看待風險和失敗;
  6. 現金流象限;

書中剛開就介紹了一個觀點:我們大多數人的财務知識,來自父母和家庭,因為學校并不教授關于錢的知識;好吧,我并不是經濟系學生,是以不知道他們是否從學校得到了關于錢的知識;接下來的一句話,展現了濃濃的哲學氣息:我們的父母也一樣;

反正,對我而言,事實就是這樣;是以,我決定繼續學習那本書,即便考試不考(哈哈,外在獎勵已經不是驅動我學習的動力了,因為我的驅動系統是3.0版的~);

當然,這本書不涉及具體的理财技巧,它重在傳授一種觀點吧,即如何看待錢,以及使用錢的行為;

如果你對上面提到的幾個問題,當然,書中所涉及的觀點肯定不止這些,我隻是列出來對我來說很有意思的幾個看法,那麼我想,《富爸爸窮爸爸》不會讓你失望;(但是,書中的很多觀點,會在不同的書中重複出現,權當是複習了吧);

《富爸爸窮爸爸》是要解決What的!我想,當你知道富人并不為錢工作以及财富的定義和現金流象限後,自然會明白,它是如何解決了What的!

至此,黃金圈三大要素,均已被解決;思想和劍,都齊全啦,你習得了“九陽神功”嗎?

結語

世界上有兩種力量,一種是思想,一種是劍,而思想最終總是戰勝劍——拿破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