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屆亞運會簡介
●●第一屆新德裡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51. 3. 4 ~ 3. 11 (8日)
-參加國:日本、泰國、印度、菲律賓、緬甸、伊朗、印尼、新加坡、錫蘭(現 斯裡蘭卡)、阿富汗、尼泊爾(一共11個國家)
-參加者:489名
-比賽項目:田徑、遊泳、足球、籃球、舉重(一共6個項目)
■ 備注
-南韓戰争爆發,是以南韓沒有參加本屆亞運會。
-以加入國際聯盟為條件,容許了日本的參加。
●●第二屆馬尼拉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54.5.1—9(9日)
-參加國:南韓、日本、台灣、泰國、印度、菲律賓、緬甸、印尼、新加坡、錫蘭(現 斯裡蘭卡)、阿富汗、巴基斯坦、越南、馬拉西亞、文萊、香港、以色列、高棉(一共18個國家)
-參加者:1,280名
-比賽項目:田徑、遊泳、足球、籃球、舉重、摔跤、射擊(一共8個項目)
■ 備注
-創立亞運會的會員國——叙利亞脫離會員國組織。
-南韓首次參加。
●●第三屆東京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58.5.24—6.1 (9日)
-參加國:南韓、日本、台灣、印度、菲律賓、緬甸、印尼、新加坡、錫蘭(現 斯裡蘭卡)、阿富汗、巴基斯坦、越南、馬拉西亞、文萊、香港、以色列、高棉、伊朗、巴林、尼泊爾(一共20個國家)
-參加者:1,280名
-比賽項目:田徑、遊泳、足球、籃球、舉重、摔跤、射擊、網球、排球、乒乓球、曲棍球、自行車(一共13個項目)
■ 備注
-指定了“不斷前進”做智語。
-具備了亞洲國際綜合性體育大賽的面目。
●●第四屆雅加達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62. 8. 24 ~ 9. 4 (12日)
-參加國:南韓、日本、泰國、印度、菲律賓、緬甸、印尼、新加坡、錫蘭(現 斯裡蘭卡)、阿富汗、巴基斯坦、馬拉西亞、文萊、香港、高棉、越南(一共16個國家)
-參加者:1,460名
-比賽項目:田徑、遊泳、足球、網球、籃球、排球、乒乓球、自行車、拳擊、摔跤、射擊、曲棍球、羽毛球(一共13個項目)
■ 備注
-由于政治的和宗教的問題跟主辦國發生沖突,台灣和以色列沒有參加。
-“平和和友誼”的亞運會理想受到損害。
●●第五屆曼谷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66. 12. 9 ~ 12. 20 (12日)
-參加國:南韓、日本、台灣、泰國、印度、菲律賓、緬甸、伊朗、印尼、新加坡、阿富汗、尼泊爾、巴基斯坦、馬拉西亞、香港、以色列、越南、錫蘭(現 斯裡蘭卡)(一共18個國家)
-參加者:2,486名
-比賽項目:田徑、遊泳、足球、網球、籃球、排球、乒乓球、自行車、拳擊、摔跤、舉重、射擊、曲棍球、羽毛球(一共14個項目)
■ 備注
-南韓獲得獎牌榜第二名。
-确定了南韓的漢城第6屆亞運會主辦權。
●●第六屆曼谷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70. 12. 9 ~ 12. 20 (12日)
-參加國:南韓、日本、台灣、泰國、印度、菲律賓、緬甸、伊朗、印尼、新加坡、錫蘭(現 斯裡蘭卡)、尼泊爾、巴基斯坦、馬拉西亞、香港、以色列、越南、高棉 (一共18個國家)
-參加者:2,400名
-比賽項目:田徑、遊泳、足球、籃球、排球、自行車、拳擊、摔跤、舉重、射擊、曲棍球、羽毛球、帆船(一共13個項目)
■ 備注
-南韓放棄了主辦權,是以上屆亞運會主辦國泰國連續承辦。
●●第七屆德黑蘭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74. 9. 1 ~ 9. 16 (16日)
-參加國:南韓、日本、中國、北韓、泰國、印度、菲律賓、緬甸、伊朗、印尼、新加坡、斯裡蘭卡、阿富汗、尼泊爾、巴基斯坦、馬拉西亞、香港、以色列、越南、谷美爾、蒙古、伊拉克、科威特、巴林、寮國 (一共25個國家)
-參加者:3,010名
-比賽項目:田徑、遊泳、射擊、自行車、舉重、體操、摔跤、拳擊、乒乓球、籃球、排球、足球、網球、羽毛球、擊劍、曲棍球(一共16個項目)
■ 備注
-中國、北韓、蒙古等共産主義國家首次參加。
-主辦國伊朗不顧各個阿拉伯國家的反對,容許以色列也參加。
●●第八屆曼谷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78. 12. 9 ~ 12. 20 (12日)
-參加國:南韓、日本、中國、北韓、泰國、印度、菲律賓、緬甸、印尼、新加坡、斯裡蘭卡、尼泊爾、巴基斯坦、馬拉西亞、香港、蒙古、伊拉克、科威特、巴林、沙特阿拉伯、黎巴嫩、卡達、叙利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孟加拉國(一共25個國家)
-參加者:3,842名
-比賽項目:田徑、遊泳、足球、網球、籃球、排球、乒乓球、自行車、拳擊、摔跤、舉重、擊劍、射擊、體操、曲棍球、羽毛球、射箭、保齡球、帆船
(一共19個項目)
■ 備注
- “亞運會聯合會(AGF)”的解體和“亞奧理事會(OCA)”的創立。
-巴基斯坦放棄了主辦權,是以在泰國的曼谷舉行了本屆亞運會。
-以色列和台灣被禁止參加本屆亞運會。
●●第九屆新德裡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82.11.19 ~ 12.4 (16日)
- 參加國:南韓、中國、北韓、泰國、日本、印度、菲律賓、緬甸、伊朗、印尼、新加坡、斯裡蘭卡、阿富汗、尼泊爾、巴基斯坦、越南、馬拉西亞、香港、蒙古、伊 拉克、科威特、巴林、寮國、孟加拉國、黎巴嫩、卡達、沙特阿拉伯、叙利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民主葉門、葉門、阿曼、馬爾代夫(一共33個國家)
-參加者:4,595名
比賽項目:田徑、遊泳、足球、網球、籃球、排球、乒乓球、手球、自行車、拳擊、摔跤、舉重、射箭、射擊、馬術、體操、曲棍球、羽毛球、賽艇、帆船、高爾夫球(一共21個項目)
■ 備注
- “亞奧理事會(OCA)”創立,主管亞運會有關事項。
-中國上升為本屆亞運會的獎牌榜第一名。
●●第十屆漢城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86. 9. 20 ~ 10. 5 (16日)
-參加國:南韓、中國、日本、孟加拉國、不丹、巴林、香港、印泥、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黎巴嫩、馬拉西亞、馬爾代夫、尼泊爾、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卡達、新加坡、斯裡蘭卡、泰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葉門、約旦、伊拉克(一共27個國家)
-參加者:4,839名
-比三項目:田徑、遊泳、射箭、羽毛球、籃球、保齡球、拳擊、自相車、馬術、擊劍、足球、高爾夫球、體操、手球、曲棍球、柔道、賽艇、射擊、乒乓球、跆拳道、網球、排球、舉重、摔跤、帆船(一共25個項目)
■ 備注
-南韓在金牌總數上超過了日本隊,躍居第二位。
-本屆亞運會提供了達到奧運會水準的轉機。
●●第十一屆北京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90. 9. 22 ~ 10. 7 (16日)
-參加國:一共37個國家(除了伊拉克和約旦以外,亞奧理事會全會員國都參加)
-參加者:6,122名
-比賽項目:田徑、遊泳、射箭、羽毛球、籃球、保齡球、皮劃艇、卡巴迪、自相車、擊劍、足球、高爾夫球、體操、手球、曲棍球、柔道、賽艇、藤球、射擊、壘球、乒乓球、網球、排球、舉重、摔跤、國術、帆船(一共27個項目)
-表演比賽項目:棒球、軟式網球(2個項目)
■ 備注
-伊拉克被停止亞奧理事會的會員國資格,是以沒有參加本屆亞運會。
●●第十二屆廣島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94. 10. 2 ~ 10. 16 (15日)
-參加國:一共42個國家
-參加者:約6,824名
-徽章:鴿子
-吉祥物:"Poppo"(公鴿子), "Cuocu"(木鴿子)
-智語:亞洲人的調和
- 比賽項目:田徑、遊泳、射箭、羽毛球、棒球、籃球、保齡球、拳擊、皮劃艇、自相車、馬術、擊劍、足球、高爾夫球、體操、手球、曲棍球、柔道、卡巴迪、空手 道、現代五項、賽艇、藤球、射擊、壘球、軟式網球、乒乓球、跆拳道、網球、排球、舉重、摔跤、國術、帆船(一共34個項目)
■ 備注
-伊拉克被停止亞奧理事會的會員國資格,高棉以準會員國身份參加。
-舉行地在亞運會曆史上首次不是首都而是地方城市。
●●第十三屆曼谷亞運會
■ 概要
-時間 : 1998. 12. 6 ~ 12. 20 (15日)
-參加國:一共41個國家
-參加者:約9,545名
-智語:超過國境的友誼
- 比賽項目:田徑、射箭、羽毛球、棒球、籃球、撞球、保齡球、拳擊、皮劃艇、自相車、馬術、擊劍、足球、高爾夫球、體操、手球、曲棍球、柔道、卡巴迪、空手 道、賽艇、橄榄球、藤球、射擊、壘球、軟式網球、壁球、遊泳、乒乓球、跆拳道、網球、排球、舉重、摔跤、國術、帆船(一共36個項目)
■ 備注
-阿富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沒有參加。
●●第十四屆亞運會——釜山
日期:2002年9月29日至10月14日(為期16天)
參賽國家及地區:41個國家及地區
參賽人數:9,699名
比 賽項目:田徑、遊泳、足球、籃球、舉重、摔跤、拳擊、射擊、排球、曲棍球、自行車、羽毛球、網球、體操、乒乓球、射箭、帆船帆闆、手球、高爾夫、賽艇、擊 劍、柔道、卡巴迪、藤球、壘球、國術、皮劃艇、棒球、保齡球、馬術、空手道、現代五項、軟式網球、跆拳道、壁球、橄榄球(共41個)
花絮
1、會徽:
本屆亞運會的會徽是以太極圖案和藍色的海水為主題,代表全體亞洲人民緊密團結、共同發展的精神。藍色的海水巧妙地彙聚成一幅太極圖案,勾繪出滾滾波濤的磅礴氣勢。圖案上方,是代表亞奧理事會的紅色太陽,而太極圖案和藍色海水分别象征着南韓和釜山。
2、吉祥物:
本 屆亞運會的吉祥物是一隻展翅高飛的海鷗,它是主辦地釜山市的市鳥。海鷗周身圖案運用粗線條的墨迹和自由的線條,顯得生動而純樸,散發出南韓傳統文化的韻 味,同時粗細線條的搭配也代表着邁向新時代的亞洲各國人民的進取精神和遠大理想。這隻吉祥物的名字叫做“DURIA”,具有“前進中的亞洲 (Durative+Asia)”的含義。同時在南韓語中“你和我一起”的發音為“DU-RI”,這也與希望所有參加本屆大會的亞洲國家互相團結友愛,不 斷發展的大會理念相吻合。
3、大會口号:New Vision, New Asia
One Asia Global Busan
獎牌榜前3位
第一:中國 金:150 銀:84 銅:74
第二:南韓 金:96 銀:80 銅:84
第三:日本 金:44 銀:73 銅:72
二、曆屆亞運會會歌:
●●第13屆曼谷亞運會會歌:
飛翔
飛翔,我越飛越高
飛翔,我究竟能飛多遠
隻要我們堅持
我們終能達到夢中的彼岸
某一天,那屬于我們的一天
我們将飛向理想
我們的心靈将自由翺翔
我們将充滿豪情
我們将實作目标
我們将成為耀眼的明星
合唱:
亞運會上,我們充滿鬥志
迸發出無比豪情
充滿希望,充滿夢想
亞運會上,我們為集體獻力
讓所有的人為之自豪
讓夢想成為現實飛向遠方
昨天已經過去
明天更加美好
我們将飛向星辰
我們的心靈将會閃光
即使淚水在閃動
微笑與愛也将永不停息
你的比賽就是我們的比賽
你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快樂
星光将永駐你的心中
Fly (03:30)
Music :CHAIRAT WONGKEITKAJORN
Lyrics :THIDA ADIREKSARN
Arrangement & Mix :U-KRIT BALAKURA
Recorded at JAM STUDIO
Fly I'm flying flying high
Far how far that I can fly
If we don't give up now, we can
reach the dream somehow
One day, will be our day
Fly to where we want to be.
Fly to let our soul go free
And the pride be surely ours
We'll reach the goal that found,
and become a star one day
CHORUS
Asian Games, built up the will to fight
Give it all you have with pride
Full of hope and full of dreams
Asian Games, we give if for the team
To make it through for all we know
Wish come true so fly away
Make a better day tomorrow.
Yesterday is gone away
Reach for the star, to the way
for all you are
And then, your heart's
going to shine
Smile and love will never end.
Even tears are falling down
All the joy that you have found,
and the games are ours now
All the stars are in your heart.
●●第11屆亞運會會歌《亞洲雄風》
亞運會全稱亞洲運動會,是國際奧委會所承認的地區性大型綜合運動會,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亞奧理事會)主辦。它不僅是亞洲地區規模最大、水準最高 的綜合性運動會,同時也代表了整個亞洲的體育運動水準。亞運會的前身是遠東運動會和西亞運動會。每4年一屆,與奧運會相間舉行,會期16天。第1屆亞洲運 動會原訂于1949年2月在印度新德裡召開,因故延至1951年舉行,至2001年共舉行13屆。
亞洲運動會比賽項目大都為奧林匹克運動會項目,但不像奧運會有嚴格的規定。每屆除一些廣泛開展的項目,如田徑、遊泳、籃球、排球、足球等必須列入外,東道國可根據自身的條件和運動技術水準适當增選。
1912 年,經中國、日本、菲律賓3國基督教青年會中的美國幹事發起組織成立了“遠東體育協會”,并于1913年在菲律賓的馬尼拉舉行第一屆遠東運動會。到 1934年,遠東運動會共舉辦了10屆。最初,每2年舉辦一屆。後為與奧運會交叉舉行,從1927年第8屆後改為每4年一屆。開始時,隻有中國、日本、菲 律賓3國參加,第九屆起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也加入進來。
遠東運動會共設田徑、遊泳、足球、籃球、棒球、網球、排球7個項目,在當 時代表了亞洲競技體育的最高水準,為推進亞洲早期體育運動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中國曾獲得9屆遠東運動會足球冠軍。1934年,因日本侵略中國,并堅 持把其所謂“滿州國”拉入遠東運動會,中國宣布退出遠東運動會。之後,遠東體育協會由于中國退出宣告解體,遠東運動會也随之消亡。
1934 年,在印度體育上司人古魯桑迪博士的籌措下,第一屆西亞運動會在新德裡舉行,參賽國有印度、錫蘭(現斯裡蘭卡)、阿富汗和巴基斯坦4國,設有曲棍球、籃 球、田徑等項目。原定于4年後在巴基斯坦舉行的第二屆西亞運動會,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停辦。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各國人民渴望維護和平環境, 促進各國和地區人民之間的團結、友誼和文化交流,要求參加國際性體育比賽的願望十分迫切。
1948年7月倫敦第14屆奧運會期間,中 國和菲律賓體育人士頻繁接觸,醞釀恢複遠東運動會,并提請參加本屆奧運會的亞洲各國探讨。國際奧委會印度委員、印度體育上司人古魯桑迪認為僅僅恢複遠東運 動會不足以展現整個亞洲的運動水準和團結精神,主張創辦一個包括所有亞洲國家參加的洲際運動會——亞洲運動會。為此,他遍訪了來倫敦參加奧運會的亞洲國家 體育代表團,邀請中國、南韓、菲律賓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召開了有關成立亞洲運動會聯合會的第一次籌備會議。會議讨論通過了印度關于成立亞洲運動會聯 合會的提案,并推舉中國、南韓、印度和菲律賓4國共同起草亞洲運動會有關檔案和章程。會上還确定1949年2月在印度新德裡舉行第一屆亞洲運動會。後由于 印度國内的原因,運動會未能如期舉行。
1949年2月12日-13日,印度邀請菲律賓、緬甸、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泰國等國家體 育組織代表在印度首都新德裡會晤,會上宣告成立了“亞洲運動會聯合會”(1982年後改稱為“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并正式通過由中、印、菲、韓起草的 憲章。與會的印度、阿富汗、緬甸、巴基斯坦和菲律賓的代表當即簽字入會,成為亞運聯的基本會員。全體代表一緻同意采納“Ever onward——永遠向前”為亞洲運動會的口号。會議選舉印度的辛格為主席,菲律賓的範爾加斯為副主席。會議決定4年舉行一屆的亞運會在兩屆奧運會中間舉 行,并規定比賽時間為12—16天,項目為20個,東道國可酌情增減,但一般不少于11個項目,田徑、遊泳和藝術展覽為必設項目和内容。會議還決定第1屆 亞運會于1950年在印度的新德裡舉行。印度的桑迪博士作為亞運會的主要倡辦者而被稱為“亞運會之父”。
亞洲運動會聯合會基本上是仿照國際奧委會建立的。國際奧委會承認亞運會為亞洲地區的正式運動會。亞洲運動會聯合會的任務是:按期舉行亞運會和冬季亞洲運動會。亞運會聯合會在1982年第9屆亞運會期間改組成為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簡稱亞奧理事會)。
from: http://uwb.blog.hexun.com/6655432_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