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談一萬小時定律

當你懷疑自己的能力時,當你想放棄時,當你失敗時看看這篇文章。偶然看到一片一萬小時定律,感慨了一下整理了一篇文章。加拿大暢銷書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在《異數》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是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隻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他将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一萬小時是什麼概念?那大約是每天練習三小時,風雨無阻,連續十年。葛拉威爾引述大量研究資料表明,世界上不論任何行業,當你具備基本技能後,最終能否出類拔萃,成為專家、權威、大師,隻有一個因素最重要,那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最低限度是一萬小時。

大畫家達·芬奇,當初從師學藝就是從練習畫一隻隻雞蛋開始的。他日複一日,年複一年,變換着不同的角度,更換着不同的光線,少說也得練習有一萬個小時,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從最簡單最枯燥的重複中掌握了達到最高深藝術境界的途徑。這才有了後來的世界名畫《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安吉裡之戰》。天才在于勤奮,就是對他的最好寫照。

田壇飛人劉翔,人們隻看見他在賽場上的風馳電掣,一騎絕塵。可是為了在賽場上10多秒的輝煌,他從7歲開始至今已苦練了19年,不知跑了幾個一萬小時,汗水流了幾噸,經曆了多少挫折和失敗,才換來了事業輝煌,換來了“彩虹總在風雨後”。

青島港吊裝大師許振超,能把吊裝技術練得像繡花一樣精細,絲毫不差,多次在吊裝技術比賽中技壓群雄,還多次打破世界港口吊裝紀錄。為了這“一招鮮”,他至少練了30年,苦心孤詣,練習不辍,足足有好幾個一萬小時,再次印證了天道酬勤的規律。

三軍儀仗隊旗手朱振華,1994年參軍至今光是練習“走路”就已苦練了15個年頭,平均每天練習6小時,今年到閱兵村後,更是每天訓練12個小時左右,早已超過了一萬小時,終于練就了“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的驚人标準。是以,他有幸成為新中國60年大慶的“國慶受閱第一兵”。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事業成功,人生輝煌,都羨慕那些成就非凡的弄潮兒,可是有沒有想到,他們其實大多數也和我們一樣是平常人,并非天才,其是以能脫穎而出,就是因為他們有超人的耐心和毅力,锲而不舍,不怕枯燥,肯花一萬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來訓練和學習積累,是以才水滴石穿,終成正果。如果我們也想像他們一樣出類拔萃,就先别埋怨自己沒有機會,不逢貴人,懷才不遇,大材小用,而是先問問自己功夫下得夠不夠,汗水流得夠不夠,心血付出得夠不夠,有沒有付出過一萬個小時的努力。古今中外無數事實證明,一個人隻要不是太笨,太不開竅,認準方向,方法得當,有這一萬個小時的苦練打底,你即使成不了大師、巨匠,至少也會成為本行業的一個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能夠實作個人價值的人。

“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世界上沒有人能輕易成功,“一萬小時”就是通向成功的一道門檻,邁過去就是成功。

英國神經學家DanielLevitin認為,人類腦部确實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去了解和吸收一種知識或者技能,然後才能達到大師級水準。頂尖的運動員、音樂家、棋手,需要花一萬小時,才能讓一項技藝至臻完美。美國遊泳好手麥克.菲爾普斯,除了手腳特長的天賦異禀,他每天練習八小時,全年無休,這樣持續五六年,方能谛造一人獨得八面金牌的奧運奇迹。認知心理學家艾瑞克森在柏林音樂學院的研究,研究員問主修小提琴的學生:“從學小提琴第一天,到目前為止,總共練習了多少小時?”剛開始所有人的程度一樣,但随着練習時間的長短,音樂專業表現有了顯着差異。二十歲時,這些學生能否成為揚名國際的小提琴家,或隻是一般演奏家,關鍵就在從小到大練琴的總時數。能揚名國際的學生,練琴時數到達一萬小時以上,而成為一般演奏家者,練琴時數大概是八千小時。

實際上,真正有天賦的人,是非常努力的,隻有沒有天賦的人才會怨天尤人。

童年的鄧亞萍,因為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于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規定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後,必須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鄧亞萍雖然隻有七八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紮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多麼難能可貴!這不但要使身體備受煎熬,心裡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小小的她,每閃、展、騰、挪一步,都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都是家常便飯!但她從不叫苦,不喊累! 負責訓練的父親,有時心疼得掉眼淚!付出總有回報,由于鄧亞萍的執着,10歲的她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進入國家隊後,鄧亞萍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對裡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規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鄧亞萍為了訓練經常誤了時間,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進行多球訓練時,教練将球像連珠炮彈一樣打來,鄧亞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絲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個。 每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濕透了鄧亞萍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闆也會浸濕一片,不得不換衣服、鞋襪,甚至換球台再練。長時間從事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從頭到腳,鄧亞萍身體很多部位都是傷病。表面上鄧亞平根本就不是塊打乒乓球的料,在這方面沒有天賦,但實際上她是個天才,是通過後天的努力獲得的。這個世界上有天才,但不努力是天才也沒用。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着亦易也,不學則易者亦難矣。當懷着三分鐘的熱情去做一件事時,短期内沒有效果時就放棄,認為自己沒天賦總是失敗。你可曾想過大師級的人物付出了多少,不知道他們練習過多少個一萬個小時,想想自己的努力,和他們根本沒法比。他們甚至吃飯,睡覺都在為自己的理想努力。如果你練習一萬個小時,就算不能成為大師也會成為這方面的專家吧。在說天賦,如果你對某一方面感興趣,并且能堅持下去,那你就有天賦。不去努力就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天賦,如果知道你就不會讀這篇文章了,你已經成神了。是以當你沒努力還沒努力一萬個小時時,就不要說自己已經失敗,沒有天賦。那是懦夫的表現,不用可能,是懦夫的座右銘。之是以是天才,是因為天才比任何人都努力,比任何人都渴望成功。之是以成功,是因為他比别人付出的更多。

我不是為了失敗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我的血管裡也沒有失敗的血液在流動。我不是任人鞭打的羔羊,我是猛獅,不與羊群為伍。我不想聽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的牢騷,這是羊群中的瘟疫,我不能被它傳染。失敗者的屠宰場不是我命運的歸宿。

我承認每天的奮鬥就像對參天大樹的一次砍擊,頭幾刀可能了無痕迹。每一擊看似微不足道,然而,累積起來,巨樹終會倒下。這恰如我今天的努力。

就像沖洗高山的雨滴,吞噬猛虎的螞蟻,照亮大地的星辰,建起金字塔的奴隸,我也要一磚一瓦地建造起自己的城堡,因為我深知水滴石穿的道理,隻要持之以恒,什麼都可以做到。

我要牢牢記住古老的平衡法則,鼓勵自己堅持下去,因為每一次的失敗都會增加下一次成功的機會。這一次的拒絕就是下一次的贊同,這一次皺起的眉頭就是下一次舒展的笑容。今天的不幸,往往預示着明天的好運。夜幕降臨,回想一天的遭遇,我總是心存感激。我深知,隻有失敗多次,才能成功。努力不一定有收獲,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有收獲。實際上大部分努力和收獲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