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考點拾遺”系列基于日常為學員和網友做的答疑整理,主要涉及教材中沒有完全覆寫到的知識點。
資訊安全是一個動态過程,機構必須對資訊安全進行有效和主動的管理,以識别和應對新的漏洞、不斷演變的威脅以及不斷變化的企業架構和營運環境。
上面這句話天經地義吧,不接受反駁了哈~~
實施資訊安全持續監測(ISCM)就是為了保持對資訊安全狀态、漏洞(脆弱性)和威脅的持續了解,以支援機構風險管理決策。
持續監測是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資訊安全管理體系的PDCA循環中屬于“C”--check,建立、實施和維護ISCM的步驟如下(依據NIST SP 800-137):
- 第一步:定義ISCM戰略
- 基于風險承受能力定義ISCM戰略,保持對資産、脆弱性意識、最新威脅資訊和任務/業務影響的清晰可見性。
- 第二步:建立ISCM計劃
- 确定度量名額、狀态監測頻率、控制評估頻率和ISCM技術架構。
- 第三步:實施ISCM計劃
- 收集度量、評估和報告所需的安全相關資訊。盡可能自動收集、分析和報告資料。
- 第四步:分析和報告發現
- 分析收集的資料并報告結果,确定适當的應對措施。可能有必要收集額外的資訊來澄清或補充現有的監測資料。
- 從技術、管理和操作等方面采取行動來響應調查結果,包括緩解、規避、轉移/分擔、或接受。
- 審查和更新監測計劃,調整ISCM戰略并完善測量能力,以提高資産的可見性和對漏洞的認識,進一步實作對組織資訊基礎架構安全性的資料驅動控制,并提高機構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