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腸道菌群學習筆記

一、乳酸菌

是指發酵糖類主要産物為乳酸的一類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陽性細菌的總稱。它不是一個分類學上的概念,至少包含5種23屬,其具有種和菌株的決定性,21種可用于食品和保健品的生産(6種雙歧杆菌、14種乳杆菌、1種鍊球菌),隻有6種可用于嬰幼兒。

附名單:

https://wenku.baidu.com/view/20e6c4a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5d.html

二、益生元與益生菌

益生元種類很多,有低聚糖,微藻類( 螺旋藻、節旋藻等) ,還有一些天然植物( 蔬菜 中草藥和野生植物等),蛋白質水解物,多元醇等等,大量生産商品化的主要是一些有雙歧因子功能的低聚糖(由2~10個分子單糖組成)。低聚糖如今已包括抗性澱粉和乳果糖、低聚半乳糖、菊粉、低聚果糖、低聚異麥芽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水蘇糖等數百種低聚糖類。

三、腸道菌群概況

  1. 腸道内大約有1000-1500種細菌,每個個體有160種左右的優勢種。普氏菌屬/拟杆菌作為腸型的标準,其狀态非常穩定。腸道型分三種:1)ETB–拟杆菌型(含有較多的拟杆菌);2)ETP–普氏菌型;3)ETF–厚壁菌型(以瘤胃球菌為主,也稱瘤胃球菌)。ETP人群有着非西式,富含膳食纖維的飲食,普氏菌中水解酶能特異的降解植物纖維,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質水解發酵相關的基因相對較低。相反的,ETB人群的飲食中富含植物蛋白和飽和脂肪酸,腸道菌群中含有大量對動物類碳水化合物特異的拟杆菌酶。
  2. 腸道菌群在人一生中分三個階段:嬰幼兒快速變化期,成人穩定期和老年退化期。
  3. 368個中國人的資料,厚壁、拟杆、變形和放線四個菌門>95%;拟杆、梭菌、柔嫩梭菌、真細菌等15個屬占90%以上。

四、緻病菌及其基因的情況

引起急性感染的食源性細菌和病毒在腸道中長期存在的可能性不大,此類細菌的研究主要是食品的檢測,絕大多數樣品檢測會為陰性。以幽門螺旋杆菌為代表的引起慢性病的細菌在腸道中是存在的,根據《人民網》引用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截止2017年,中國幽門螺杆菌感染率不降反升,達到了60%(也就是近8億人被感染!) 。

腸道菌群學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