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內建電路内部構成設計的學習總結和想法:
1. 内部構造設計
1.1 内部構造設計的基本流程
内部構造設計是從要求時序到程式轉化的重要過程。他的功能相當于軟體設計中的流程圖或者更多的内容。如果沒有這步就很難固定下一步的邏輯設計,還有就是很難讓别人看懂你寫的程式。
具體的流程如下:
1.按照時序要求,取得所有決定輸出的條件。
2.根據時序要求,列出決定輸出的特征方程。并且化簡。
3.拆分特征方程用門級電路和觸發器來構成内部電路,也就是内部構成。
4.根據内部構成寫出Verilog HDL描述,也就是RTL程式設計。
1.1.1.取得所有決定輸出的條件
在這個程式中有幾點要注意的内容:
1.有的條件是很短的時間内出現的,但是在後面的判斷中需要用到,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内部信号進行條件延長。
2.有的條件太長,而隻需要一會。太長會導緻後面的判斷失誤。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内部信号進行條件縮短。
3.有的時候輸出信号本身也是條件,這個時候注意一般就可以使用RS,T,JK觸發器之類。
1.1.2.列出特征方程并且化簡
列出方程我習慣采用的步驟是這樣的
1.根據時序圖找出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決定條件(當然這個條件不包括異步複位),這兩個條件以外的條件就是保持條件。嚴重注意這兩個條件不可在同時出現。如果想使用同時出現的情況,則第二步則考慮采用JK觸發器的特征方程。
2.把它作為RS觸發器的條件帶入到RS觸發器的特征方程。然後化簡這個特征方程,此時有可能就會化簡到JK觸發器上來哦!這個時候也就決定了輸出電路的最後一個觸發器的形式了。
3.或者也可以采用卡諾圖的方式來化簡,或者QM化簡法。這個看實際情況和個人的喜好了。
其實以上的步驟也就是通常設計中的一下步驟
1. 寫真值表,在設計中可以寫簡單的真值表來确定上升沿,下降沿,保持這三種狀态的條件既可。
2. 對于是帶入哪個寄存器的表達式最好是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雖然有的時候RS觸發器用起來比較友善。但是電路面積比較大
1.1.3.寫内部構成。
1.拆出特征方程中一樣的地方。
2.看能不能構成異或或者同或之類的邏輯結構。
1.1.4.觸發器的描述
這部分的内容需要多看書。我的筆記裡面有一些但是今天懶得整理了。大家自己上網找找吧。不是很麻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