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塵封十三載:我已分析出兇手是誰,對了的話記得來贊我

01 陳建斌和陳曉的“化學反應”

看劇名《塵封十三載》顧名思義,十三年前有一樁懸案未破,十三年後這名兇手又卷土重來。

這十三年間,還有一對刑警師徒換位,師父老衛,衛峥嵘(陳建斌 飾)從刑警隊長轉為文職管理圖書館。

徒弟小陸,陸行知(陳曉 飾)從當年的新人成長為如今的刑警隊長,變成了“老陸”。時間也一轉眼來到2010年,又一樁命案打開了他們憋在心裡,塵封了十三載的往事。

舞蹈演員王楠楠的屍體在家具城的浴缸内被發現,現場被布置得宛如一幅人體油畫,還有受害人後腦遭錘擊和現場的一支“HB”鉛筆,這些線索深深地觸動了老陸的神經。

因為十三年前,未破的懸案跟如今這樁相似度極高。最關鍵的一點是,警方發現王楠楠的發飾正是1997年,第一名受害人被兇手拿走的“櫻桃發繩”, 發繩上還有第一名受害人頭發!

時間回到1997年,一所廢棄照相館内,受害人是在歌舞廳跳舞的柳夢。

兇手留下了三個線索:一,他拿走了帶有她頭發的“櫻桃發繩”(呼應了2010年的“王楠楠案”)。

二,兇手戴了膠皮手套,說明具有很強的反偵查意識;三,兇手看了一眼手表,露出了手表的品牌。(與後面一位出場人物的手表品牌一緻,但這點也有可能是煙霧彈)。

當然,以上三個線索都是以觀衆(上帝)視角來看的。警方無法“開挂”,隻能采取最基本的刑偵手段——排查。排查出的嫌疑人叫姚樂(yuè),一名落魄的搖滾歌手,與柳夢曾有過感情瓜葛,很快他被抓,可就在審問期間,又一名女性遇害,姚樂自然也洗脫了嫌疑。

這次,受害人是勞工杜梅,早年間曾在夜總會跳舞,現場與“柳夢案”相似,屍體被擺成了一幅油畫。

至此,兩樁發生于1997年的“柳夢案”和“杜梅案”有5個相同的特點:

一,受害人皆是女性;二,同樣後腦遭錘擊死亡;三,均未遭性侵;四,受害人被擺成很藝術的造型,宛如一幅人體油畫作品;五,現場都留有一支“HB”鉛筆,疑似是兇手的簽名。

因而“柳夢案”和“杜梅案”并案偵查,經排查,杜梅案的嫌疑人馬成群被抓,經初步調查,他也不具備作案的時間。後續也調查未果,“柳夢案”和“杜梅案”均未能告破。成了老衛和小陸的一塊心病。

當時,師父老衛是案件主辦刑警,徒弟小陸是協辦刑警。前者經驗老道但思想難免“落後”,後者有新思維,但還很“菜鳥”。

人物設定上是典型的警隊老帶新,新舊摩擦,碰撞。陳建斌和陳曉的出色表演,讓這兩個角色間擦出了燦爛的火花,也産生了耐看的“化學反應”。

那時的老衛是個急性子,嘴炮無敵,怼天怼地怼上司。讓一心撲在案子上的他帶新人?小陸報到第一天在廁所裡偶遇老衛,剛一拍背就讓老衛用擒拿給按那了,可想而知這以後的日子不好過。從吃上就格格不入,吃面時老衛愛吃辣,小陸不吃辣,老衛說,不吃辣白來!

小陸還被老衛嫌棄太嫩,理想主義,問他幹嘛當刑警?小陸說要抓對人類危害最大的罪犯。老衛直怼:早生六十年你應該去抓希特勒!

總之老衛覺得小陸有濃重的書生氣,完全不符合刑警隊的糙漢氣場。而小陸也的确像老衛所說,初出茅廬,不會走訪,出現場還會吐,試圖用理論和新思維去辦案。

針對“柳夢案”和“杜梅案”,他認為兩案多次行兇,且動機不明,符合在犯罪心理學書中說的連環殺手,而老衛則不以為然。

可盡管如此,老衛還是會在小陸不會走訪時,親自教他“要問誰,問什麼,怎麼問”。後面小陸開始獨立走訪,遇到街頭無賴索要好處,他賞給無賴一個“大比兜”把小陸的錢要回來,并教育他一句大實話:有錢孝敬你媽去。

當小陸的妻子楊漫(啜妮 飾)傳呼催他赴家宴,小陸都無動于衷時,老衛看在心裡,讓他趕緊去飯局自己負責收尾工作。請注意,這裡的赴家宴是一個伏筆,文章的後面會提到這場家宴上透露的一個重要線索!

可見,老衛這個師父當得很稱職,在他的呵護下小陸成長很快,要不然也不可能在未來接替他成為刑警隊長。如果隻是這一老一少的對比,套路着實老了點,而本劇的好看在于,師徒倆人十三年後的換位,還是很有意思的。

因而劇情也是在1997年和2010年兩個時間線交替進行,讓人物穿行其中,塑造命運變化,也描摹時代變化。兩個時空的轉場非常絲滑,同時完全不用擔心會分不清。

塵封十三載:我已分析出兇手是誰,對了的話記得來贊我

時間回到2010年的“王楠楠案”,初步判斷與1997年兩案具有相同特點,尤其是出現了“櫻桃發繩”,還有柳夢的頭發,因而并案偵查。小陸想找回賦閑的老衛,一起了卻這個心病。

兩人在以前的面館,這回小陸吃辣,老衛卻說胃不行了。

一場戲師徒二人換位,徒弟也終于在13年後“怼回”師父:你不是說不吃辣白來嗎。

對于參與查案,老衛嘴上說不,可身體還是很誠實的。

小陸故意把新案的卷宗露出幾張又趕緊收起,不參與查案就不能看卷宗。老衛心裡還是放不下,眼睛不停的撇卷宗,陳建斌眼神裡的好奇,糾結,不甘心演得實在太好了,老衛“咬了”徒弟下的“魚鈎”。

塵封十三載:我已分析出兇手是誰,對了的話記得來贊我

表面上,小陸從當年的菜鳥變成了老獵人,居然開始“釣”起師父來,但師父真的是魚嗎?什麼叫高端的獵手往往以獵物的形态出現,看似賦閑的大爺隻是老衛的表象,誰又敢說他的真心思不是讓徒弟求着自己查案呢?這些戲份,讓劇情十分生動好看。

十三年,怎麼表現一個當年的年輕刑警成長了呢?不是有胡子,變滄桑等外在,而是對案件的一番判斷,讓師父老衛刮目相看。經排查,與王楠楠有情感糾紛的嫌疑人叫“姚铄”他就是十三年前“柳夢案”的嫌疑人“姚樂”。

兩人分析起如今的“姚铄”,老衛說,你當年說了連續殺人犯的特征,這個當年的“姚樂”不像啊。

小陸毫不猶豫的否定自己,說當年隻是書上的理論,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絕對标準......經曆了那麼多案件,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這裡要再誇一下陳建斌老師的表演,不用台詞,一個眼神就生動地表達了——徒弟今非昔比,令我這個師父刮目相看的意思。

而老衛呢,則開始聊起了犯罪心理學的“長篇大論”,連續殺人犯突然收手一般是因為生活出現巨大的變故......在國外有很多案例,甚至舉出了“BTK殺手”的例子。

驚得徒弟直問他:這十多年你跑去公安部進修啦?

兩場戲,又完成了一次師徒換位,徒弟從實踐中積累了經驗,師父從賦閑看書中,吸取了新的知識。徒弟經過時間的磨練後成為另一個師父,而師父又和早年的徒弟越來越相似。這種變化巧妙的融入在每一場師徒二人的對手戲中,火花四濺,精彩絕倫!

十三年過後,師徒二人都吸收了彼此的優點,再次雙劍合璧,也預示着這樁塵封十三載的懸案終究會真相大白!

經姚铄交代,王楠楠曾說自己有一個無話不談的網友,通過IP位址警方鎖定了出現在網吧的嫌疑人,居然又是13年前“杜梅案”的嫌疑人馬成群。皮褲套棉褲,必定有緣故!1997年的兩個嫌疑人又與2010年的案件産生關系,要麼兇手就藏在當年的嫌疑人中,要麼就是與他們有什麼密切的聯系。

13年後,馬成群也說出了當年沒有向警方交代的一件事,他在杜梅被殺害的那晚,看到過一個戴着貓頭鷹面具的人,也就是兇手。

《塵封十三載》的坑挖得很深,其實除了上述嫌疑人還有一個人因為與受害人沒有任何交集,是以根本不在警方的排查範圍内。但是通過觀衆(上帝)的視角,他有很大的問題,這就要說回三個被擺成油畫的兇案現場到底是什麼意思!

02 按照名畫殺人,案子驚奇卻不是故弄玄虛

三起案件最顯著的特征是“油畫”和“HB鉛筆”,還有兩個細節是“櫻桃發繩”和“貓頭鷹面具”,解讀出這些線索的含義,才能接近兇手。或者說洞悉兇手的動機和模式。

可惜的是,當年的糙漢老衛,毫無藝術細胞。小陸雖然有文化,讀書多,可與藝術也是八竿子打不着,但作為觀衆視角我們比老衛和小陸要看到得多。通過查詢相關資料,下面我大膽解讀一下。

在第4集的一開始,兇手在用放大鏡看一幅畫的局部,一名女性頭上有個櫻桃,于是我查了一下這幅畫,它是十五至十六世紀的尼德蘭(舊時尼德蘭地區所包括的區域相當于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北部部分地方,荷蘭的正式國名叫尼德蘭王國)畫家耶羅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的一幅名作《人間樂園》,細心的觀衆還會發現“HB”正是這位畫家名字的縮寫。

兇手還畫了一幅人體速寫,正是受害人柳夢的造型。

那麼通過這些我們大緻可以推斷,兇手有相當程度的藝術修養,甚至可以說精通近代西方繪畫(耶羅尼米斯·博斯并不是一位被大衆所熟悉的畫家,不專門喜歡或者研究的人一般不會知道),而且兇手還會畫畫。

假設97年作案時他是個成年男性,那麼能達到這種速寫水準,至少在青少年時期有過一到兩年的繪畫基礎。換句話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他的家庭有提供學畫畫的經濟基礎和文化底蘊。

再結合受害人被花費時間,心思,耐心的擺成油畫的特征,還可以推斷出,謀殺對他來說不是激情犯罪,而是滿足扭曲心理,也許就像完成一部藝術作品——《人間樂園》。

那麼第一案,他選擇柳夢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也許是柳夢佩戴的“櫻桃發繩”,這個元素符合“人間樂園”中的造型。

這裡還有一個細節,就是兇手将柳夢擺好造型後等待屍僵時看了一眼手表,露出了手表的品牌。

而緊接着,小陸在赴家宴時偶遇妻子楊漫的同學兼發小楊哲一家在隔壁吃飯,小陸的嶽父馬上就問到,楊部長也在啊?

後面楊漫也問過,你還住市委家屬院呢?

顯然這個楊哲是名官二代,目前在外語出版社工作。

席間他也看過一眼手表,而他的手表和兇手的手表一模一樣。

當然,這也不能算是确鑿證據,碰巧有一隻一樣的手表也不是不可能,但也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很明顯的線索。至少說明兇手的經濟條件應該不錯,能和官二代戴同款手表。換過來說也說得通,就是楊哲這個人的背景也很符合上述我分析的兇手特征。

特别是到了第8集,楊哲與楊漫單獨吃飯時,他說自己去了趟歐洲,逛了幾個博物館,帶回幾幅紀念品。其中一幅是法國畫家保羅·高更的著名畫作《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劇中特意給了特寫。也從側面說明了楊哲這個人對西方繪畫有深厚的研究。

說到西方繪畫我們再說回《人間樂園》,因為1997年的第二案“杜梅案”的造型完全是模仿了畫中的一個造型。

而兇手戴的“貓頭鷹”也是在《人間樂園》中多處出現。

通過了解,畫中女性們頭上頂着的櫻桃象征着驕傲,貓頭鷹在尼德蘭的傳說中是邪惡的象征,作為夜行動物,它對其他晝行的鳥類充滿了敵意,代表着對人世的黑暗視而不見的人。

是以,這名兇手自比是邪惡的夜行動物,隻在晚上出來謀殺,而他謀殺的女性則代表着驕傲。再聯想到三名被害人“柳夢”,“杜梅”,“王楠楠”都是外表美麗且會跳舞的女性,因為跳舞的女性總是給人以驕傲的姿态。

是以,我推斷兇手的内心深處要麼十分痛恨美麗且驕傲的女性,要麼十分欣賞甚至癡迷美麗且驕傲的女性,以至于想把她們變成藝術的一部分。注意,三起案件都沒有性侵,因而我更偏向于兇手是欣賞而不是痛恨。

目前該劇剛剛過半,播到第12集,根據已知劇情我暫時分析到這裡,得出如下結論:楊哲很可能是97年“柳夢案”和“杜梅案”的兇手,即便不是真正實施謀殺的人,至少也是從犯,他給兇手詳細的描述過《人間樂園》,或者是給兇手洗腦,教唆殺人,甚至是與兇手合謀。那麼也許整個案件不排除會有兩個兇手。

而根據2010年的“王楠楠案”,我仔細看了一下畫作,确認她的造型沒有取材自《人間樂園》,但卻特意擺放了97案的“櫻桃發繩”和“HB鉛筆”,是以怎麼看都像是模仿犯罪。

另外一點是97案的兇手整整13年沒做案,我比較認同老衛說的,兇手遇到了人生重大變故,甚至是已經死亡。而當年的從犯,教唆他犯案的另一個人拿到了當年的證物,出于扭曲和尋求刺激的心理,再次進行模仿犯罪,挑戰警方,這個推斷也符合我之前97案有兩名兇手的推斷。

那麼這個兇手是楊哲的可能性就更大,因為在97年他與楊漫和小陸吃飯遇到時,他看楊漫喂小陸吃飯時的表情很奇怪,有嫉妒的成分,換句話說他覺得當警察的小陸配不上楊漫。

後面他還關心楊漫過的如何,并且表示自己一直沒結婚,他還說沒想到楊漫嫁給一名警察。

也都暗示着他對楊漫可能有特殊的感情。或許他倆青梅竹馬,後面他出國留學,再回來後楊漫已經結婚了,又或者他曾向楊漫表白被拒絕,也許在他心中楊漫也是美麗驕傲的女性,但卻嫁給了警察。

是以他由欣賞變為痛恨,于是躲在背後遙控殺人,挑戰警方也是在挑戰小陸,後來真兇死了,他也有可能又到國外避風頭,定居了一段時間,再回來時小陸已經成了刑警隊長,是以這次他親自出手,再次挑戰小陸。

楊漫在另一次與楊哲見面時曾問過他,你不會又要寫偵探小說吧?也曾說過楊哲心思缜密,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楊哲是有很強反偵查意識,而且具備布局,遙控,甚至日後記錄寫書的能力和意願的人。

通過小陸和楊漫女兒的話,我們得知楊漫在2010年時36歲,那麼作為她的發小兼同班同學楊哲應該也是差不多這個年齡,反着推13年前就是23歲,具備犯案的體能和心智,如今正值壯年,襲擊青年女性也并不難。是以,我的最終推斷是,兇手是楊哲的可能性很大。

大家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分析,如果我分析對了,記得回來贊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