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通人通過個人努力,便可以通過有效學習、憑借知識的力量改變自己的命運。
2. 不管你有多忙,還是要抽出時間學習、追趕時代的步伐,不然便可能在激烈的競争中被淘汰出局。
3. 更可怕的是,在被淘汰的那一刻,若無知識和專業技術傍身,你或許很難再尋得一份體面且令自己滿意的工作。
4. 不要誤把資訊當知識,也不要誤把閱讀當思考。
5. 很多時候,人們沉迷于輸入,喜歡做知識的收藏者和搬運工,卻不知道這是一種假性努力。
6. 一個人所學到的知識若隻是一些孤立的點,那麼便是一種對知識的浪費。他并沒有進行有效學習,打造屬于自己的個人知識管理閉環,也沒有讓知識發揮應有的功效。
7. 所謂“教授給他人”,是指你在學習知識後,可以通過寫作、演講、錄視訊、直播等不同方式對外輸出,用輸出反向推動輸入,打造個人影響力。
8. 也許,你沒有将知識轉化為行動。很多人的學習都是“自嗨式學習”,滿足于在學習時單純地過一把“腦瘾”,他們的生活沒有因學習而發生任何變化。
9. 他們缺乏将知識轉化為行動的意識,更不用說持續行動了。
10. 隻有将知識融入實踐,才能産生改變。
11. 個人知識管理程序中,複盤能加速知識的疊代,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有了複盤,個人才可能打造知識管理閉環。
12. 什麼曾經拯救過你,你最好就試着用它來拯救這個世界。”
13. 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我們都能走在有效學習、精進不息的路上,擁有自信、從容的心态,不急不躁,不懼風雨。
14. 在知識面前,沒有人可以高高在上,時代會淘汰一切落伍者。
15. 在學習的路上,很多人缺少個人知識管理意識,沉浸于知識的輸入性學習,這是一種無效努力。
16. 如果沒有将資訊内化,我們便依然隻是一個沒有内涵的人,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把資訊轉化為知識,在行動中應用知識。
17. 個人知識管理是指一個人在目标明确的情況下,通過對知識進行輸入、擷取、内化、輸出、應用、複盤疊代,而實作知識的轉化,滿足個人知識需求的過程。
18. 當一個人不被擷取知識的焦慮所裹脅,在明确目标的情況下學習時,他的學習動力才會更持久。
19. 我們應注意以平和的心态應對學習平台期,盡量擺脫手機的幹擾,保持高效學習。
20. 告别采用單一方式進行知識輸入的局限性,多管齊下,多元擷取顯性知識,才是輸入知識的正确方式。
21. 用利他之心進行知識輸出,收獲的将不隻是表現。
22.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也許就是從“知道”到“做到”。知識是個動詞,我們隻有把知識變為行動,知識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23. 複盤是高手的成長秘籍,高手在持續複盤中更新知識。
24. 真正擁有知識的人會知道,每個人在學習的路上都無法一勞永逸,時代在督促着你每日精進,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25. 我們每天忙碌,卻很少正視自己的時間配置設定狀況。
26. 我唯一能控制的時間隻有清晨。
27. 這種充實的時間安排,為我帶來每天進步一點點的踏實感,我的内心也跟着生出許多對未來的期望,心中的陰霾也一掃而光。
28. 如果你想讓早起發揮最大的功效,需要做好早起後的時間規劃,以免浪費時間。
29. 你要守住你的個人時間,去做一些“重要不緊急”的事情。
30. 世界上的一切美好,都是由“重要不緊急”的事情組成的,比如讀書、學習、運動等。
31. 你的每一點努力,時間都看得見,不知何時,生命便會還給你驚喜。
32. 比你優秀的人,也許比你還要勤奮、努力,也希望你可以好好珍惜個人時間,每日精進,讓生命變得閃閃發光。
33. 即使堅持早起,很多人也無法高效工作、生活、學習,這是因為他們敗在了精力管理這一關。
34. 我發現,有些人之是以搞不定一些事,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心。
35. 運動讓人擁有更加健康的體魄和更加充沛的精力,以應對工作和生活的挑戰,這是健康生活的根本所在。
36. 沒有人天生是運動健将,但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37. 希望在時間管理和精力管理的雙重加持下,我們都能做好自己的人生CEO,綻放自己的光芒。
3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可以借助強大的工具做好個人知識管理,助力有效學習。好的工具相當于大腦的加速器,助你事半功倍。
39. 你可以把知識标簽想象為一個個知識籃子,每個籃子負責收集特定種類知識。
40. 很多時候,我們學習、努力工作的目的是成為更好的自己,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41. 知識可視化。“一圖勝千言”,借助畫圖的方式,我們可以使知識可視化。
42. 很多人熱衷于關注一個個互相割裂的知識點,忽略了完整的知識體系的重要性。
43. 隻有基于特定目标,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我們才能轉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有方向、有步驟地學習真正需要的知識。
44. 各種碎片化知識,就像是一片片葉子,而知識體系就像一棵大樹。
45. 我們在初接觸零散的知識時獲得感很強,但轉瞬便會忘記它們。
46. 當你把新學到的知識和以前的知識連在一起時,知識才算真正長在了你的大腦中。
47. 弱水三千,隻取一瓢飲。”你必須專注于一個細分領域,這是建構個人知識體系的前提。
48. 很多人甚至妄想在自己的大腦裡建構一個綜合性圖書館,這遠不如在某一領域成為專家更具可行性。
49. 我發現很多人對知識體系的認知都存在一個誤區:追求成為一部“行走的百科全書”。讀完所有書、掌握所有的知識其實是一個非常不現實的目标。
50. 貪多嚼不爛,目标定得過大也特别容易使人産生挫敗感,得不償失。
51. 一個人終其一生,若能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專家,便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52. 在心中種下知識體系的小樹苗後,它會不斷汲取各類營養,慢慢長成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結出豐碩的果實。那時你會覺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53. 進行個人知識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明确目标。
54. 很多人被鋪天蓋地的宣傳所誤導,為自己努力了卻沒有變現,或為别人變現了而自己沒變現,陷入自我否定和極度焦慮之中。
55. 知識付費時代的大部分内容,本質上都是以營銷為驅動力的産品。營銷者通過文案、圖檔、視訊等形式,讓你意識到你的問題所在,進而引發焦慮。
56. 我們需要非常清楚自己到底需要哪方面的内容,不要盲目跟風學習。
57. 我們時常會有一種錯覺,仿佛擁有了不同形式的學習資料,知識就已自動裝入大腦。
58. 你需要給囤積的知識,來一次斷舍離!
59. 你可以抽時間進行一次存貨整理,将你買到家裡很久都沒有拆封的書送給朋友,把你知道自己不會去學的課程删掉,取關你根本不會閱讀的公衆号,解除安裝那些很少打開的學習App,清空電腦裡囤積了很多卻沒有看過一眼的學習資料。
60. 隻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對的事情上,不再陷入“焦慮—囤積—更加焦慮”的惡性循環。
61. 開始從一個“透明體”漸漸成為一個“發光體”。或許,這是一種比“變現”更為寶貴的收獲。
62. 隻有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人,才不會為焦慮買單。
63. 如果你想要在學習上有所成就,就一定要給自己樹立清晰而明确的學習目标。
64. 人沒有了目标,就像是一艘船在大海上航行時失去了方向,人們将感到内心茫然,焦慮無助。
65. 由于方向是錯誤的,人們會由于加倍努力仍無法實作目标而陷入自我懷疑,掉入“越努力越自卑,越自卑越痛苦”的陷阱。
66. 一個人在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之後,就會擺脫内耗,讓生活恢複活力,讓自己恢複能量。
67. 目标并不是一個孤立的點,而是與其他目标、個人生活各方面都有牽扯。
68. 目标的人和沒有目标的人,過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沒目标的人,在流浪。
69. 人們明明是手機的主人,有時反而被手機所掌控,成了手機的奴隸。在知識管理的路上,手機更是很多人前進時最大的阻礙。
70. 要樂于錯過,敢于錯過,勇于和錯失恐懼症說再見。
71. 你放棄的不隻是某件事,而是樂觀的心态。
72. 不要總是問自己,為什麼明明努力了卻沒有效果。一努力就要看到效果是小孩子才會有的幼稚想法,成年人應該具備耐心。
73. “簡單相信,傻傻堅持”。
74. 拼到最後,拼的不是運氣和聰明,而是毅力和堅持。
75. 你一定要努力,但千萬别着急,請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時間!
76. 是讀書的主體,書是為你服務的,你需要結合自己的認知水準判斷到底運用哪一種方法最合适。
77. 這種“愛書如命”,其實是一種非常低效的讀書方式。我提出了“毀書不倦”的口号,所謂“毀書不倦”,就是強調人在讀書時,可以拿起筆在書上寫寫畫畫,記下筆記。
78.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79. 被标記了重點的書,有着你自己的思想印記,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你自己的書。
80. 讀書分享能鍛煉你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幫你更好地吸收、消化書的内容。
81. 如果你讀了很多書,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那麼可能是你的讀書方法不對。
82. 讀書時,你需要一手拿筆,一邊讀一邊記筆記,順手标記你認為重要的或觸動你的句子。記筆記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劃線。
83. 讀書時,如果你有什麼想法,直接将想法寫在書頁空白處就好了。
84. 章學誠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讀書如不及時做筆記,猶如雨落大海沒有蹤迹。”寫與不寫,完全不同。
85. 說到底,讀書是一種精神生活。
86. 我們因為無知而讀書,而讀書讓我們更加覺得自己無知。
87. 甘地(Gandhi)說:“活着,如同生命中最後一天般活着。學習,如同你會永遠活着般學習。”
88. 當内心的焦慮減少時,學習變成了一件幸福快樂的事情。
89. 學習的過程是快樂的,學習使人在面對世界時,一下子有了充足的底氣。
90. 你越強,你的選擇就越多,這時候,不再是生活掌控着你去為柴米油鹽奮鬥,而是你在掌控着生活。
91. 經濟學家周其仁曾說:“很多時候,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切身感受到的力量,靠近厲害的人,你就會慢慢變得厲害,沒想法也會變得有想法,小想法會變成大想法。”
92. 讀書是靜态的,行路是動态的,書中知識有限,隻有行路、眼觀、耳識才能彌補其不足。
93. 我出去學習,目标往往是希望堅定我的一個想法,通過看别人的成功案例,和有結果的人交流,我會意識到:這件事情其實沒那麼難。一旦突破了這層心理障礙,我就會勇敢去做,而結果往往都是這樣做出來的。”
94. 善用網絡,進行聯機式學習,能将你的學習能力放大100倍,有效提高你的工作和學習效率。
95. 每個人看似平淡無奇的生命中,都蘊藏一座寶藏,那就是隐性知識。
96. 隻要人們肯挖掘,沿着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一絲線索,也能挖出令人驚訝不已的寶藏。
97. 作為成年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你要有意識地加入優秀的圈子,與大家連接配接起來。
98. “安逸的生活方式,開始時或許會讓人覺得輕松愉快,但結果很難讓人感到充實滿足,人總會追求更高層次的人生目的。”
99.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利他才是最好的利己。
100. 我們要努力增加“給”的能力,而不是“要”的習慣。
101. 通過交流互動,成員可以擺脫自身現實思考,突破自身局限性。
102. “用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103. 你需要不斷融入高品質的社會網絡,有意識地拓展不同領域的人際關系,讓自己擁有更多與不同領域的高手交流、擷取隐性知識的機會。
104. 那些可以“壓箱底”的東西,往往是你在不經意間學到而且無法用文字表達出來的内容。
105. 有反思的生活,就好比每天在時間的溪流中拾取一塊閃亮的小石頭打磨成認知的晶石。有了認知晶石打底,我們的生命品質和密度将發生改變。
106. 如果你想讓收獲效果最大化,就要積極參與其中,越參與、越收獲;越付出、越收獲。
107. 筆記能夠助力知識内化,讓知識長進腦子裡。
108. 别人說出來的東西,你就算記了下來,它也是别人的知識。
109. 如果沒有思考,沒有讓記錄在不同卡片上的知識點産生化學反應,産生新的想法和知識,我們積累的知識就不會産生複利。
110. 盧曼說:“不寫,就無法思考。”輸出是主動學習的有效方式。
111. 隻輸入不輸出,是一種假性努力,更是一種對知識的浪費。
112. “成長陷阱”,即一直以來你都在享受自己努力奮鬥的狀态,少有對外産出作品的意識。
113. 在輸出之路上,你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态,接受自己一開始的笨拙和挫敗,甚至接受反複的失敗。
114. 真正的成長是向内求,追求個人精進,把輸出當成一種修行。
115. 真正有效的成長應該是注重内外兼修的。
116. “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117. 你的聲音能傳播多遠,你的舞台就有多大。
118. 你要和自己和解,接納自己一開始的不完美。
119. 不去試試,你不會知道原來你也可以。不去試試,你永遠不知道你有多厲害!
120. 擁抱變化,順勢而為。
121. 成功的路上并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并不多。
122. 隻有把知識轉化為行動,知識才是強大的力量,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123.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也不是天各一方,而是從“知道”到“做到”。
124. 很多時候,我們之是以沒有完成某件事,是因為我們相信自己做不到。
125. 要用将來進行時來看待自己的能力,現在做不到不代表未來也做不到,你要打破内心的限制性信念,勇敢嘗試。
126. 請不要急着說“我不行”,而是要說“我試試”。你不是厲害了才開始,而且開始了才厲害。
127. 知道”并不等于“做到”,看到限制、勇于突破,正是改變的開始。
128. 去追逐,就永遠不會擁有;不往前走,将永遠在原地停留。
129. 問題并不在于知識的“擷取”,而在于知識的“運用”。
130. 找到做一件事情的意義,隻是進行動力管理的第一步。
131. 真正的意志力高手,并不會強迫自己痛苦地堅持,而是會堅持做自己熱愛的事。
132. 真正的意志力高手,都有源于骨子裡的熱愛。
133. 學習不是單打獨鬥,而是一種社交行為。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與虎狼同行,必是猛獸。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他與誰同行。
134. 你需要有意識地靠近你周圍積極正面的“角色楷模”。
135. 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将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巅峰。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你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136. 借用外部力量,你将更容易擁有強大的行動力。
137. 對于個人來說,複盤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更是一種行為習慣,個體的成長離不開複盤。
138. 知識複盤不是停留在腦子裡的空想,其應該以知識産品的形式傳遞,以友善後期存檔和檢視。
139. 要想有不一樣的結果,必須要有不一樣的行動,不要試圖用同樣的行動引發不同的結果。
140. 可能我們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為很多人半途而廢了。
141. 你并不是“意志力不足”,你隻是沒有找到你的内在動機。找到内在動機的人,将擁有強大的内驅力和意志力。
142. 劉潤老師說:“人生并不隻有兩種選擇:因為焦慮,而奮鬥;或者因為焦慮,而躺平。人生還有另外一種選擇,就是出于熱愛,出于真心,出于喜歡,因為内心的動力,而努力。”
143. 找到做好一件事的真正動力,能幫助你無須堅持就把事情做好。
144. 無論做什麼事,在開始前,都要仔細想一想做它的必要性,找到非做不可的理由,這能為你的行動賦予持久的動力。
145. 你在挖掘意義時,内在動機比外在動機具有更強更持久的驅動力。
146. 心甘情願地付出,心甘情願地承受失敗,心甘情願地接納、追尋路上的苦和累。
147. “堅毅意志力”等于“激情+堅持”,真正的激情,源于骨子裡的熱愛,即你根本不需要有意堅持。
148. 這條路上沒有所謂的“成功”,有的隻是一個不斷精進的過程。
149. 一個人最幸福的事,大概就是能活在自己的熱愛裡。
150. 你通過不停探索,尋找熱愛、擅長與意義三者之間的交集。
151. 大部分人被忙碌的日子綁架,忽略了探索熱愛和人生的方向。
152. 當一個人被人生的使命喚醒後,強大的自驅力就會推動自己往前走,使其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153. 在新的時代,人們在物質上早已不再匮乏,更多關注精神上的自我實作,希望一生追求熱愛,綻放激情。
154. 當别人在靠着意志力苦苦支撐時,你卻因找到“熱愛”的铠甲,在追夢的路上一路披荊斬棘、大步向前。
155. 生活中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往往是我們身邊的人。
156. 所謂“鏡映思維”,簡單地說,就是對他人的言行,我們會先觀察、模仿,然後了解、消化,重複地做。
157.
158. 學習能力的養成離不開鏡映思維,如果你想提高學習效率、實作光速成長,需要有意識地選擇有牛人聚集的環境。
159. 找到高能小夥伴。一個人堅持的話,非常容易放棄。
160. 一個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
161. 在光速成長後,請你記得用“鏡映系統”的力量幫助他人,讓自己也成為他人的“角色楷模”,和同路人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162. 不管你是想讀書學習、精進自身,還是隻想把工作幹好,都離不開複盤這一神器的助力。
163. 費曼學習法,從通俗意義上來看非常簡單,其核心就是:用轉述的方法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個人進行演講,就是在運用“費曼學習法”。
164. 你需要徹底消化吸收知識,才能清晰地将其轉述出去。這是一個用輸出帶動輸入的過程。
165. 喜歡演講和分享的人會将自己從書裡學到的東西講給别人聽,以影響别人,提升自己,通過與人交流進行更多思考;為了講得更好,他們會進行更多閱讀和整理……這樣一個正回報循環,能讓人真正體會到演講的樂趣和學習的樂趣。
166. 語言表現能力是一種更加全面的能力,它也指大家所說的“氣場”。
167. 在模仿中,你會漸漸找到自己的風格。
168. 量變将會帶來質變,效果仍會超出期待。
169. 你隻有進行大量刻意練習,才能慢慢成為演講達人。
170. 不管現在的你多麼平凡、普通,堅持日更都能帶來一些改變。
171. 通過輸出倒逼輸入,你将成為一個知識更淵博、口才更好、思維更靈活的自己,你将成為一個更自信、更有競争力的自己。
172. 隻有在你自己熱愛并且擅長的領域,你才有持續輸出、對外分享的動力。
173. 先完成,再完美!這也是我一直在強調的。我發現怎麼強調這句話也不過分,因為很多人都是輸在“求完美”的心理上。
174. 很多時候,人們都會有沉重的心理負擔,想要做得非常完美,一出場就驚豔全世界,其實這是一種幻想。
175. 習慣培養确實能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但如果你能在向外成長上投入更多,培養技能、産出作品,你就能參與社會價值體系的循環。
176. 隻有在向外成長的輸出中,你才會感受到努力的意義,并樂此不疲地努力下去。
177. 不要一味沉迷于輸入,而要兼顧輸出。
178. 隻有輸出了,你才有可能被别人看見,獲得回報,擁有更多前進的力量。
179. 人們通過主動學習學到的知識的留存率遠高于被動學習所學到的。
180. 當你用輸出倒逼輸入,你學到的知識将真正被内化于心,隻有你自己真正搞明白了,才可能清楚地對外輸出。
181. 真正的改變都是由内向外發生的。
182. 借着别人的回報疊代自己的作品,慢慢打磨作品。
183. 珍惜每一個回報,它們會幫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184. 焦慮是對情緒的消耗,當人們被焦慮淹沒,就特别容易放棄。
185. 把收獲的回報和獎勵都當作意外的驚喜,而不是必然和目标,進而持續輸出作品。
186. 真正的成長是向内求,追求個人精進,把輸出當成一種修行。
187. 在輸出中,你會鍛煉自己的書面表達能力,慢慢文筆變得流暢,妙筆生花;在輸出中,你會鍛煉口頭表達能力,慢慢地表達流暢、口若懸河;在輸出中,你會鍛煉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慢慢變得邏輯清晰、處事不慌;在輸出中,你會改掉自卑與懦弱,慢慢變得勇敢自信、當仁不讓。
188. 我們雖然不能說自己輸出的都是智慧,但哪怕有一個人因你的輸出而受益,受到了一點點的啟發,一切也是有意義的。
189. 稻盛和夫在《心》中說“一切成功都歸結于利他之心”,一想到自己的輸出能幫助哪怕一個人,你的内心也将是非常歡喜的,你将覺得自己很幸福。
190. 即使你并不想成為網紅,努力經營自己的個人獨幕喜劇牌也會為你帶來意外驚喜和收獲。
191. 秋葉大叔說:“每一個不普通的人,都是從普通人起步的,今天的打勞工,說不定就是明天的IP人,隻有你想改變,命運才有機會與衆不同。”
192. 從成為“更好的人”到成為“更有價值的人”。
193. 你需要一邊讀書,一邊思考。
194. 持續閱讀。有人曾說,為了寫作,一個作家要将絕大部分時間花在閱讀上,一個人要翻遍半個圖書館才能寫成一本書。
195. 一個人若是沒有目标,将非常容易懈怠,寫着寫着,可能就沒有動力,自己先放棄了。
196. 幸福生活不會從天而降,你需要自己創造想要的幸福。
197. 一本書就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海洋。
198. 路雖遠,行則将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199. 個人更應該居安思危,積極培養自己面向未來的能力。
200. 一個人想要取得成就,最重要的就是先成為自己的上司者,自己造就自己。
20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邊界,意識到自己的無知是進步的開始。隻有敢于自我革命,才有機會超越自我。
202.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03. 想成為知識管理的超級個體,你需要把握每一個當下,每日精進,日拱一卒,做好當下即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