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G toB:下一場營運商與OTT之争?

5G時代,營運商與OTT之争會不會繼續上演?

不可避免擦槍走火

為了實作從toC向toB跨越,5G是史上第一個原生為專網設計的G。5G核心網功能可靈活下沉,并與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等結合,面向垂直行業部署5G專網,使得網絡時延和可靠性等能得到保障,進而使能大量行業應用,賦能各行各業數字化。

為了開拓toB藍海,一方面,電信營運商正充分利用其網絡優勢,推動雲網融合,積極與垂直行業合作部署5G專網;另一方面,公有雲玩家們也在利用其雲優勢,從中心雲向邊緣延伸,将雲能力進一步滲入到企業的“最後一公裡”。

ToC發展幾乎已經到了盡頭了,營運商在5G時代必須向toB拓展來增加收入來源,而OTT雲商們當然也決不能錯過邊緣雲時代,是以,在5G專網領域,尤其在邊緣節點,未來營運商與OTT雲商不可避免的會發生擦槍走火。

朋友還是對手?

事實上,AWS、微軟、Google、阿裡等公有雲玩家們均已推出了邊緣計算或核心網解決方案,并打着與電信營運商合作的口号,一步步潛入5G雲網。

這種合作,看起來是一場雙赢的局面,但也讓人聯想起“特洛伊木馬”的故事。

根據與公網的共享程度,以及MEC的部署位置不同,5G專網部署主要有三種方式:與公網完全共享、與公網部分共享、獨立部署。

5G toB:下一場營運商與OTT之争?

與公網完全共享,指5G專網完全共享5G公網端到端資源,通過切片技術為企業客戶提供确定性SLA保障的端到端“虛拟專網”。與公網部分共享,指5G專網與5G公網之間共享gNB,或者共享gNB和核心網控制面(CP),企業專網内部部署核心網使用者面(UPF)和MEC。獨立部署,指企業獨立部署一張包括核心網CP、UPF、MEC、gNB等所有網元的5G專網。

從5G專網的架構看,本質上就是聯接與計算(邊緣計算)的結合,或者說雲與網的融合,營運商擁有絕對的網絡優勢,尤其是“最後一公裡”的網絡優勢,但OTT雲商們擁有雲能力優勢。

于是,OTT雲商們紛紛推出了邊緣雲解決方案,比如微軟Azure Edge Zone、亞馬遜AWS Outposts等,以希望與營運商合作部署5G專網。

OTT雲商們可以将其雲基礎設施、雲應用、API和工具等擴充到營運商的邊緣資料中心,進而幫助營運商快速部署5G專網,豐富應用,壯大生态。

5G toB:下一場營運商與OTT之争?

在這個合作的過程中,盡管營運商擁有網絡優勢,但如果其邊緣雲能力太過弱勢,有可能被OTT雲商一步步“鸠占鵲巢”,再次陷入被OTT管道化的尴尬境地。

而最大的變數莫過于獨立部署模式。

在獨立部署模式下,企業不用依賴營運商的5G公網,可自己采購網絡裝置與OTT雲商們直接合作部署獨立5G專網。

尤其是對于一些已為垂直行業配置設定了5G專網頻譜的國家(比如德國、日本、英國),以及面向未來5G NR将引入未授權頻譜的趨勢,企業甚至可以不用依賴營運商的頻譜資源,而完全跳過營運商與OTT雲商合作部署5G獨立專網。

不久前,ABI Research報告就指出,未來采用專網頻段和非授權頻譜的5G專網的支出将不斷攀升,并于2036年将首次超過營運商的授權頻譜5G專網。

同時,OTT雲商們不僅正将其邊緣雲能力逐漸滲透到營運商網絡,一些OTT巨頭還提供5G核心網解決方案,比如微軟已收購Affirmed Networks和Metaswitch Networks這兩家核心網供應商,阿裡與營運商合作部署5G輕量級核心網,這将進一步增強OTT雲商的雲網競争力,增加了其未來與營運商分庭抗禮的可能性。

就這樣,一場本來看起來是“雙赢”的合作,就可能演化為一場“木馬屠城記”。

多一個合作夥伴就多一份力量,但也意味着多一張嘴,除非營運商在這場“合作”中有足夠強大的優勢,否則,真有可能像4G時代一樣被OTT一點點蠶食。

那營運商如何避免這場“木馬屠城記”?

赢得下一場競争

簡單的說,還是那句老話:立足優勢,補齊短闆。

首先,營運商擁有頻譜資源優勢,且公網規模大、覆寫廣,擁有大量的邊緣站點資源,以及擁有幾十年專業的網絡設計、規劃、建設、運維和優化經驗,這些能力是任何一家OTT雲商都不具備的,是以,營運商可充分利用這些網絡優勢,根據不同行業、不同業務的具體需求,為企業快速量身打造5G專網,搶占企業使用者。

對于企業而言,可根據自身對安全隔離、成本訴求的不同,以及業務對網絡時延需求不同,來選擇最合适的5G專網部署方式。比如,智慧城市、車聯網、媒體娛樂等行業,其使用者遍布全網,獨立部署成本非常高,需依賴5G公網的廣覆寫優勢,可采用與5G公網完全共享的部署方式;對于港口碼頭、工業園區等場景,要求資料不出園區,以及網絡低延遲時間,可采用與5G公網部分共享的方式;對于高精制造、監獄、軍隊等場景,對資料安全和自主管理要求很高,可采用獨立部署方式。

但是,除了針對一些特殊行業,營運商最好應立足自身優勢,堅持與公網共享的5G專網部署方式,即“5G公網專用”模式,原因主要有三:

一、行業使用者可充分利用營運商的資源和專業能力,大幅節省部署成本,提升部署效率和品質,避免重複投資浪費。

二、可避免散點式的獨立專網形成一個個資訊孤島,可充分依賴營運商廣覆寫、大規模和全球漫遊的公網連接配接優勢來保證行業使用者的服務連續性。

不妨看看PBX的發展曆程,早期企業都是各自獨立部署,但随着VoIP和融合通信等技術發展,這種方式帶來的成本高昂、缺乏靈活性和擴充性、以及資訊孤島越來越難打通等問題不斷突出,最終也逐漸向大網和中心化收攏。

三、可避免垂直行業各自單打獨鬥,導緻産業競争碎片化,反之,“公網專用”模式可集合全産業鍊的力量共同探索出通用的解決方案,利于5G行業應用規模複制。

其次,應快速補齊邊緣雲能力短闆。營運商應與垂直行業以及産業鍊合作,建構開放的邊緣平台,讓開發者可便捷的調用5G網絡能力和IT能力,讓開發者更友善的開發應用,讓應用可容易的內建到平台,以及可快速上線,進而豐富邊緣應用,并實作創新應用可規模複制,推動5G toB生态繁榮。

5G toB,營運商與OTT雲商既是朋友也是對手,未來将如何相處?

原文來自中原六仔網:http://www.zy1788.com/content.dhtml?id=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