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前不久,浙江大學釋出喜訊,目前中國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斌勇已入職數學高等研究院,這或将大幅提升浙大在數學領域的整體實力,使浙大數學進入到“第二梯隊”高校。

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增選64名院士,平均年齡為55.7歲,60歲(含)以下的占87.5%。其中,最小年齡為42歲,他就是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的孫斌勇。

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孫斌勇1976年11月生于浙江省舟山市,1995年被保送至浙江大學數學系。在香港大學參加了莫毅明院士等人組織的李群研習課程後,孫斌勇于2001年進入香港科技大學,師從勵建書院士學習李群表示論,并于2004年取得博士學位。2005年起,孫斌勇入職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2011年,孫斌勇被破格晉升為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他曾獲2014年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數理獎、2016年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

1

師從勵建書院士,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畢業論文不需要,我畢業也沒有論文,

隻要把我提的3個問題解決一個,就可以畢業了”

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孫斌勇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六橫雙塘社群孫家村,家裡兄弟三人,他排第二,上學時,兄弟三人成績都不錯,而他和雙胞胎弟弟尤其聰明伶俐,數一數二的學習成績使他們自幼便成為島上的名人,被傳為佳話。

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孫家當年的合影(資料圖)

據孫斌勇母親說:“阿拉斌勇從小就對數字特别敏感,拿算‘二十四點’遊戲來說,他幾乎是一拿到牌,看一下就能算出24來,八九歲時,他就能赢過一般的大人,以至于一些小夥伴都不願意和他玩這個遊戲。”

而談起孫斌勇在數學上的天分,母親也自豪地告訴記者,孫斌勇讀國小六年級時,就解出了他哥哥中考模拟題的壓軸題“,雖然兄弟倆是用不同的解題方法,但答案都正确。那時,斌勇還沒學過國中數學呢。”

上國中時,孫斌勇各科成績都很優異,文理科總分經常為年級第一,數理化競賽都得過獎項,最令人感到詫異的是,有一次他竟獲得了全國化學競賽一等獎。孫斌勇認為這是自己運氣好,因為國中時化學并沒怎麼學,平常作業也很少,對于參加化學競賽沒有進行特别的準備,就是之前臨時抱佛腳背背書,不過那時他的記憶力确實很好。

等到高中快畢業時,由于在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屢獲金獎,曾以滿分成績獲得浙江省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第一名,孫斌勇直接被保送到浙江大學數學系。

上大學時,數學專業中開設有涉及計算機程式設計的資料結構課程,孫斌勇寫了個程式,在計算機系的弟弟便把他寫的程式拿到系裡老師那兒去做測試。一般編寫完的程式中會存在bug(程式設計中的漏洞、缺陷),需要不斷修改才能通過測試,而孫斌勇編寫的程式檢測中沒有發現錯誤,整個程式一遍順利通過。如此嚴密的數學邏輯和思維,連雙胞胎弟弟也由衷地感到驚訝和贊歎。

大學期間,孫斌勇被選派參加了在香港大學組織的李群系列課程的系統學習,兩個學期時間,孫斌勇有機會跟國際上一流的數學家們進行學習。其中包括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波萊爾(Borel),以及後來成為香港地區中科院兩位數學院士之一的莫毅明教授。此後,他師從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勵建書教授,繼續深入李群論方向的研究,獲得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學位。

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通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2004年,孫斌勇博士畢業的時候,第一篇論文還沒有發表,之前問導師需要有論文嗎,導師的答案是不需要,他畢業的時候也沒有論文。2007年,孫斌勇才正式發表第一篇論文,其實這在數學界不足為奇,一篇高品質論文從投稿、審稿到發表,周期較長,往往需要花費數年時間。讀博期間,導師勵建書給孫斌勇提了三個頗具挑戰性的問題,對他說,隻要做出來其中一個就可以畢業了。

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勵建書院士

孫斌勇感覺自己在學業上一直挺順利,大學期間老師們都對他很照顧,讀博後導師勵建書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候給予他幫助。從給他提出三個重要的問題,為他聯系在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做博士後,到推薦他到中科院工作。孫斌勇認為最主要的是,攻讀博士期間所确立的研究方向面臨很多未解的問題,吸引自己不斷進行鑽研探索。

2005年,孫斌勇入職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他一直緻力于典型群無窮維表示論中重大問題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和合作者最終證明了典型群重數一猜想,以及典型群Theta對應理論中三個最基本猜想:重數保守猜想、守恒律猜想和對偶猜想。

2017年,孫斌勇又以自己博士論文裡的結果為基礎,證明了上世紀70年代著名學者提出的L-函數非零假設。

2011年,孫斌勇被破格晉升為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2012年入選中組部首屆“青年拔尖人才計劃”,2014年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2016年獲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

2

時隔63年,中國數學家再一次取得突破性成果

遇到難題要堅持,要一直去想

2019年年初,孫斌勇以“典型群表示論”項目獲評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典型群表示論”是當代數學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被廣泛應用于數學和理論實體的各個分支中。上次該領域的獲獎者是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他于1956年獲得首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時隔63年,中國數學家在典型群方面再一次取得突破性成果,引起國際關注。該成果被孫斌勇的國内外同行稱作“孫的突破”“該領域的基本定理之一”“已成為衆多國際數學家工作不可替代的基礎”……

3

“學習要有耐心,千萬不要着急!”

踏實做,一個事情做10年總比做幾天厲害

與世界水準相比,我國數學基礎理論研究水準還存在差距。對于數學人才的培養,孫斌勇認為,“如果目标就是培養數學家,還是要早點起步,因為現在要學的東西很多,基礎比較龐大,早點學比較好,而且要學得系統。像中國小裡面做很多題都是平行的,那些題目做一個,再做一個類似的,都差不多,這樣的學習是無效勞動,不要平行地做很多重複勞動。一個理論要系統深入地學下去,深度更重要,一直堅持下去就可以了。”

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溫馨小家庭

如果看一份數學考卷,孫斌勇的要求會不太一樣。有些人覺得把試卷答滿就好,即使每個題都做的有點錯有點對也沒關系。孫斌勇覺得,哪怕隻做對一道題,其他都是空白也是好的,他更欣賞要做就全部做對的這種學習方式,他認為數學思維應該是這樣的,不要學得稀裡糊塗的,會的就要完全搞清楚。

關于做數學研究所需具備的特質,孫斌勇的看法是,“數學天賦需要一些,但其實聰明的人并不少,是有耐心的人比較少,做事情浮躁的比較多。我覺得學習,特别是學數學,主要還是有耐心,千萬不要着急。其實各行各業都是這樣,一直踏實地做下去,一個事情做十年總比人家做幾天的厲害。”

孫斌勇覺得,學習好壞最重要的還是态度問題,一種踏實的态度。有些人雖然學曆很高,但一開始邏輯就不太明白,便稀裡糊塗地讀了很多書下去。“因為着急,一個問題還沒搞清楚,又想學更多的東西,那就一直弄不明白。如果不着急,不要求學得多,就學那麼一點點總是能弄清楚。要有不急不躁的态度,非得把問題弄得很清楚才可以踏實往下走。”

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談到如何看待奧數競賽,孫斌勇的觀點是,“有一部分感興趣的人去參與一下可以,不必要誰都去幹這個事情,我更贊成系統地學一個學問,一直深入學下去,那肯定比參加奧數不停地做競賽題練習要好,做一千道奧數題,跟系統深入學一個理論是沒法比的。” 他繼續解釋道,對于有些本來就在認真學習數學的同學,順便參加一下奧賽,水到渠成拿金牌,那挺好的。如果把拿金牌作為最大目标,花很大精力在那是不值得的。如果花費很多時間又沒拿到金牌,就更加不值。

相對于自己小時候可以自由生長的狀态,孫斌勇覺得,“現在學生最糟糕的是,大家都在學同一樣本領,而且很多人學習的所謂本領就是為了對付聯考卷子,太單一了。”他認為,“中國那麼多人,應該有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要有個性比較好。”

孫斌勇說自己就是一個選擇了做數學研究的普通人,也會炒炒股,看看電視劇、網絡小說;他喜歡慢節奏,生活中享受逗女兒玩,帶她去爬山,也會教她數學。他跟母親很聊得來,雖然母親更願意待在老家,不能陪在身邊,但他會常回家看看,跟母親一起叙家常。

通過跟孫斌勇交流,記者感到,正像中科院數學院的從業人員所說的那樣,數學家們都很單純,一旦跟他們接觸,會發現他們是非常可愛的人。

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