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術期刊發表流程

作者:editage意得輯

有些作者朋友比較好奇學術期刊發表流程是什麼樣的,今天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傳統學術期刊發表流程,如果你投稿的是快速發表期刊,或許無法完全适用,但依然可以大緻了解學術期刊内部的工作流程。

學術期刊發表流程

  首先由作者将自己撰寫好的稿件遞交給學術期刊,然後由期刊編輯對論文進行審查,檢視論文是否适合期刊的要求,也決定了文章的去留。有的文章會被直接拒稿,而通過的文章就會進行接下來的同行評審環節。

  同行評審是将論文發給兩位或多位審稿人,經過審稿人對論文的檢查,将他們對論文的意見與建議分享給期刊編輯。再由期刊編輯稽核審稿人的報告和建議,這裡會出現4種可能:

學術期刊發表流程

  1.無需修改直接接受(這種情況非常少見);

  2.修改重投(大修);

  3.修改重投(小修);

  4.拒稿。然後期刊編輯就可以根據情況安排作者進行修改稿件,接下來作者就要按照要求對論文進行修改,在規定的時間内将改好的文章再次發給期刊。期刊編輯得到作者修改之後的論文時,可以讓審稿人再次稽核論文,然後對論文做出最後的決定,是否接受這篇論文。

學術期刊發表流程

  作者收到結果後該采取的後續行動

  未審被拒

  在這種情況下,你很快就會收到期刊編輯的通知,短則一天之内,一般在一個月内。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除非期刊有特别表示接受重投,否則你别無選擇,隻能改投其他期刊。這就是确定有多個目标期刊的原因,選擇已确定好的下一家期刊并立即開始投稿,無需為尋找其它期刊而浪費時間。

  審稿後有條件被拒/接受

  有條件拒絕并不是個壞消息,這表示如果你能根據審稿人和編輯的建議進行修改,期刊将重新考慮你的論文。你有兩個選擇:拒絕/忽略或接受審稿人的建議修改論文。一般我們會建議作者選擇後者,也就是進行修改(除非你完全不同意審稿人的意見),因為期刊要求你重新投稿表示他們對論文很感興趣。另外,第二輪審稿的時間通常會更短,因為編輯已經熟悉你的論文,甚至也有可能直接進行下一步處理和發表,而無需進行另一輪評審。

  審稿後徹底拒稿

  收到完全拒絕通知後,應全面思考論文被拒的原因。采納審稿人和編輯的建議可提高論文在其它期刊發表的機會。事實上,一項針對某期刊的研究表明,在論文被期刊拒絕的情況下,相較未進行修改的論文,作者按照審稿意見進行修改的論文随後會在具有更高影響因子的期刊上發表(研究還發現,某些論文發表所需的時間超過了28個月)。但是,如果審稿人發現研究中存在重大缺陷,他們會強烈建議作者投入更多的時間對研究進行改進,然後再考慮向其它期刊投稿,而不是持續向一家又一家的期刊投稿。

學術期刊發表流程

  接受發表

  首先恭喜你的大部分工作已經完成。一定要認真且合理地應對審稿人的建議,特别是在有條件接受的情況下。另外,還需確定完成期刊所要求的所有修改、論證和資料提供工作,以避免發表延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