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公元904年八月的一個晚上,長安城籠罩在夜色中。唐昭宗正在皇後的椒蘭殿休息。
突然門外一陣鼓噪,大門旋即被人一腳踹開。
唐昭宗大驚失色,看着眼前渾身是血的幾名軍官正拿着屠刀對着自己。唐昭宗慌忙問道:
“愛卿,深夜闖宮,所為何事?”
其中一人随手将唐昭宗愛妃裴貞一的首級擲到其面前,唐昭宗登時吓得癱軟在地。
“奉梁王之命,特請聖上上路。”
其中一位軍官亮出明晃晃的屠刀,朝着唐昭宗走來。
唐昭宗立馬起身,效仿秦始皇繞着宮殿的柱子躲閃,奈何軍官手腳麻利,追上去照着唐昭宗的背後就是一刀,唐昭宗随即倒在血泊之中。
軍官從容地取下皇帝的首級,策馬奔向梁王府邀功請賞去了。
落魄書生揭竿而起
公元874年,山東地界民不聊生,這裡正遭受着罕見的旱災。農田裡顆粒無收,百姓甚至連地上的草根都已啃食殆盡。
然而,地方官卻以朝廷“用兵不息,賦斂愈急”為由,拒絕上報這次災情,打算讓百姓自己挺過去。
于是,當地鹽販首領王仙芝站了出來,決心冒險舉事,率領山東百姓讨一條生路。
很快,他聚集了饑民千餘人在長垣縣揭竿而起,沖州撞府,劫富濟貧。王仙芝的事迹很快傳到了一個落魄書生的耳朵裡。
這個書生曾經多次前往首都長安參加科舉考試,自信飽讀詩書定能賺取個功名,好為朝廷效力。
然而冰冷的現實留給他屢試不中的嘲諷,他的内心也逐漸由渴望轉變為憎恨,他看清了朝廷的軟弱無能和官員的勾結腐敗。
他很清楚,憑借自己的出身是永遠無法擠進唐朝的官場的,他的滿腹經綸也注定一無是處。
于是,他做出了一個改變人生乃至于改變中國曆史的決定,他率領自己的族人扯旗造反響應王仙芝,身邊同樣迅速聚集起數千人的隊伍。
公元875年六月,他率領自己的部隊前去投靠王仙芝。
王仙芝的實力得到進一步壯大,因而十分高興。
從此,這個名叫黃巢的年輕人,就成為王仙芝最好的搭檔,二人将聯手為唐朝揭開滅亡的大幕。
黃巢的加入幫助王仙芝确立了更高的政治綱領,他們的起義軍每攻下一座城池立馬就開倉放糧,于是義軍的威名在百姓間口口相傳,部隊源源不斷地招募到青壯年兵力,實力進一步得到擴充。
公元876年秋,起義軍會師中原,準備大展拳腳。
此時的唐王朝日薄西山,地方軍閥又各自為政,中央無法有效組織起全部力量進行戰前部署和預防。
是以河南、安徽大部分城池面對聲勢浩大的起義軍,幾乎望風而降。眼看義軍逼近東都洛陽,朝廷真的急了。
宰相王铎苦思冥想終于有了一條計策。
他請求13歲的小皇帝唐僖宗下诏招安王仙芝,隻要王仙芝心動,就可以從内部分化瓦解義軍。
小皇帝同意了王铎的建議,于是以“左神策軍監察禦史”這樣一個中等官階招降王仙芝。王仙芝是貧苦出身,果然抵擋不住來自朝廷的誘惑,立馬打算投降。
黃巢聞訊大驚,立即趕來勸告王仙芝。
憤怒的黃巢一拳打向王仙芝,咆哮道:
“你若投降,我們這些人怎麼辦才好?這麼多人起兵造反,難道就是為你謀一個閑差的嗎?”
王仙芝聞言羞愧難當,當着黃巢的面撕毀了朝廷發來的委任狀。
然而,王仙芝心裡對黃巢從此有了芥蒂,他開始想着脫離黃巢走自己的道路,他的内心還是渴望能夠接受招安,吃上唐朝的皇糧。
至于自己手下的人以後怎麼辦,他可就顧不了這麼多了。
不久後,王仙芝果真率領着自己的部隊和黃巢分道揚镳,走上了另外一條不歸路。
終極反派粉墨登場
王仙芝的離開并沒有讓黃巢氣餒,黃巢自此反而越挫越勇,繼續貫徹自己的鬥争道路。
而失去黃巢輔佐的王仙芝則不斷遭受到軍事上的打擊,勢力不斷被削弱,最終在黃梅一帶被唐軍将領曾元裕斬首五萬,自己也被殺,首級還被送往長安。
王仙芝戰死後,餘衆紛紛歸附到了黃巢帳下,由此黃巢成為唐末勢力最大的農民軍首領。
為了鼓舞士氣,同時表明自己與朝廷勢不兩立的決心,黃巢自封為“沖天将軍”,并效仿唐王朝創設年号,設立百官。
事态發展到這一步,黃巢的終極使命顯然就是推翻唐王朝,建立新的全國性政權。
此後,黃巢為避開中原戰場上具有優勢實力的唐軍,便采取運動作戰的方式,開始逐漸掃清唐朝在地方上的軍事力量,他揮師南下直取嶺南。
此時,黃巢對攻打廣州這個重鎮并沒有十足的把握,于是他決心試探一下對手,黃巢表示,如果朝廷能夠賜給他天平軍節度使的官職,自己就願意化幹戈為玉帛。
然而朝廷一口拒絕。
眼看朝廷态度強硬,黃巢估計廣州一時間難以拿下,于是退讓一步再次表示隻要任命他為廣州節度使,自己也願意放下屠刀。
可是這一次朝廷依舊拒絕。
在朝廷看來,王仙芝都已經傳首九邊了,黃巢算什麼東西?遲早也是要趕盡殺絕的。
黃巢兩度被拒,面子上十分挂不住,不禁怒火中燒,于是他立即進行戰前動員,率領大軍猛攻廣州城,當年九月,唐王朝的賦稅重鎮廣州陷落。
黃巢并沒有在廣州久留,他立馬揮師北上,朔香江而上,十月克長沙兵鋒直指湖北。
公元880年,黃巢大軍勢如破竹,一口氣掃蕩了半個中國。
十一月黃巢攻克東都洛陽,十二月初,潼關陷落,此時的黃巢大軍就如同當年的安史叛軍一樣,睥睨着唐朝的首都長安城。
唐僖宗慌忙出逃,将身後這座偉大的古都留給了黃巢。
黃巢占領長安後開始着手稱帝的事宜,卻放松了對軍隊的管理。
士兵們起初尚且能夠遵守紀律,可沒過幾天看着繁華的長安城,士兵的欲望再也無法壓抑住。
于是,長安城就此陷入一場浩劫之中。
士兵四處劫掠,殺人放火,街頭巷尾火光沖天,長安城的百姓如同深陷煉獄,一夜之間幾乎被屠戮殆盡。
黃巢此時雖然反感這種做法,但法不責衆,手下的人已經殺紅了眼,黃巢根本無法控制局勢,便不予追究。
良辰吉日一到,黃巢在含元殿正登基稱帝,建國号“大齊”,改元“金統”,并大赦天下。
當時不少長安名流也都來到黃巢帳下效力,其中就有著名的晚唐詩人皮日休任翰林學士。
就在黃巢志得意滿之時,一個令他叫苦不疊的消息傳來:大将朱溫叛變了。而朱溫的倒戈最終促成了黃巢盛極而衰的悲劇人生。
一手締造人間煉獄
公元882年春,黃巢任命手下大将朱溫攻取同州,朱溫遂率領本部兵馬自丹州南下攻擊同州。
唐朝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屯兵數萬與朱溫對峙。幾番交戰下來,朱溫被王重榮率領的三萬精兵擊敗,便火速向黃巢求援。
然而黃巢的左軍使孟楷嫉妒朱溫的軍功,想借刀殺人。
是以孟楷私自截留朱溫的求救信不報,朱溫一連上奏十次請求支援,但黃巢都沒有回應。
眼看自身難保,朱溫遂率領餘衆向王重榮投降。
朝廷從黃巢陣中得來一員骁将,自然十分高興。
唐僖宗于是賜名“全忠”給朱溫,并封其為同化節度使,希望他能夠洗心革面為朝廷效力。
改換門庭的朱溫倒是甘當馬前卒,他恨死了見死不救的黃巢,于是主動充當開路先鋒,率領其他唐軍聯兵進剿黃巢的起義軍。
與此同時,朝廷招降了當時的另一員猛将,綽号“飛虎子”的沙陀人李克用。
朱溫、李克用這兩個當世豪傑聯手發兵,黃巢聞訊自知大事不好,叫苦不疊。
公元883年四月,李克用率先攻入長安,黃巢率衆突圍。
此後黃巢的部隊士氣潰散,又不斷遭遇朝廷追兵的圍剿地方武裝的襲擊。
六月十七日這一天,黃巢迎來了自己的末日。他一家十七口人全部被殺死在了狼虎谷,就此一代枭雄落幕。
黃巢雖死,唐朝同樣氣數已盡。
重返長安的唐僖宗已經尊嚴盡失,無力掌控時局。幾經折騰也讓這名悲情的天子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公元888年,昏聩無能的唐僖宗一命嗚呼,他的弟弟李晔繼位,是為唐昭宗。
唐昭宗是個完全受宦官擺布的皇帝,其功能與傀儡無異。朱溫眼看大唐氣數已盡,便開始積蓄力量暗行不軌之事。
朱溫利用手中的武裝相繼讨平蔡州,平定郓兖,西攻鳳翔,其軍事實力迅速壯大,逐漸發展成中原地區的霸主。
就連李克用也一時無法與其争鋒,被朱溫大敗。
公元903年,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慶請降,朱溫完全把控了中央政權,他立即誅殺了朝廷内大大小小的宦官。
随後,為了效仿曹操,朱溫下令将唐昭宗遷到自己的勢力範圍洛陽。
與此同時,朱溫下令摧毀長安城,壯麗的古都就此化為灰燼。
在皇帝遷徙的路上,朱溫絲毫不講情面,半路上就把皇帝的兩百多名侍從全部勒死。
進入洛陽後,他就派朱友珪等人趁着夜色完成了弑君了惡行。
唐昭宗死後,朱溫立昭宗第九子李柷為帝,是為唐哀帝。
然而,殺死唐昭宗後朱溫還不放心,務必要斬草除根。
公元905年二月,朱溫假模假樣在九曲池畔宴請唐昭宗的9個兒子。
席間,他命武士強行将這9名皇子全部灌醉,然後取下弓弦逐一勒死,皇帝一家幾乎被滅門。
朱溫自己則喝着酒欣賞了行刑的全過程,最後下令抛屍在九曲池,還嘲笑說九曲池就是裝着九具彎曲屍體的池塘。
朱溫認為從長安遷徙來的這批大臣還是感念舊主的,不會真心實意為自己服務。
于是在六月的一天,朱溫将這三十多名朝廷命官召集到滑州城外的白馬驿,縱兵将他們全部亂刀砍死,屍體推入黃河。
朱溫意猶未盡地說道:
“這些人平日裡自視為清流,今天我把他們全部丢進黃河裡,讓他們浸豬籠,看他們髒不髒。”
公元907年四月,眼看時機成熟,朱溫逼迫唐哀帝禅讓皇位,自己登基稱帝,建國号“梁”,改元“開平”。
輝煌一時的大唐帝國就此宣告亡國。
第二年,年僅16歲的李柷就被朱溫的一杯毒酒鸩殺,成為政治鬥争的犧牲品。朱溫開啟了五代十國的亂世,卻并沒有留下好名聲。
在他之前,凡篡位的權臣都能夠善待舊政權的末代皇帝,但自朱溫開始,篡位變得血腥恐怖,毫無人情可言,這也注定了五代十國的亂世格局。
而朱溫自己,也在僅僅當了5年的皇帝後,被親兒子朱友珪所殺,死不瞑目。
朱溫的雙手沾滿了鮮血,唐朝的覆滅怎一個慘字了得!至今令我們不忍卒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