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長期生活在"中國第一私人相聲團體"的德雲社氣環下,之前生活在相聲世界裡非常快樂非常滋潤,突然有一天擡頭才發現狼來了。

這隻狼是一檔脫口秀節目,或者幹脆是脫口秀的第四季。
無論來自哪個平台的資料來看,"脫口秀大會4"的熱度都遠遠超出"德雲社交笑會2",比如單月百度搜尋指數,"脫口秀大會4"整體日均16950,"德雲社交笑會2"整體日均為7148。
如果比較最直覺的累計播放,截至10月12日,《脫口秀大會4》累計播出量達到25.5億,而《德雲豆笑會2》累計播出量為14.6億,幾乎不算一個量級。
筆者在撰寫本文時截獲的實時播出資料差距更大,"脫口秀大會4"達到642萬,而《德雲社交笑會2》的實時播出量僅為133萬。
這麼說吧,如果脫口秀大會4是路布,《德雲鬥笑俱樂部2》可能隻是公開的孫宇,爆炸式的所有孫宇都可能赢,單打不是對手。
當然,我們也要客觀地看一下兩檔節目的差距,《德雲社會笑俱樂部》系列從來都不是最受歡迎的節目,要保持前幾個在熱門榜單上并不是常态,畢竟串擾還是屬于一個相對小衆的市場,沒有流量明星和大衆娛樂項目那麼廣泛的閱聽人。
但這次和過去不同的是,脫口秀嚴格也屬于小衆市場,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比相聲娛樂更直覺的,在形式上和表演目的上,脫口秀和相聲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
甚至在《脫口秀大會4》創作者李彥宏之前,就是《今夜80後脫口秀》中王子健的弟弟,而王子健是一個相聲演員,有正式的相聲大師侯耀華師傅、常寶華師傅、石祖瑪三麗,說起王子健的馬家配音身份,比趙佩茹的孫子郭德剛要真實得多。
另外,别忘了,王子健是張博信的小弟弟,張博信是德雲相聲聯盟老闆郭德剛的弟弟,兩人以相聲"我愛郭德剛"在全國成名。
作為笑話,《脫口秀大會4》其實是郭德剛弟弟的弟弟作為主創者,結果在各方面的資料上都完成了郭德剛的《德雲豆笑俱樂部2》。
當然,客觀分析,對于這次"脫口秀大會4"上"德雲豆笑社2"的整體超越,其實結果并不令人意外。
1、前三季《脫口秀大會》和《嘟嘟吧》的經曆總結和熱身效果不容忽視,相對而言,《德雲豆笑會》似乎還處于摸索階段。
2、"脫口秀釋出會"目前處于各個方面都處于上升期,吃了很多增量市場。"德雲豆笑俱樂部"是比較穩定的時期,大部分時間吃的是股市,直白就是吃粉絲。
3、德雲社的相聲已經紅了十幾年,新作品和新鮮感越來越少,而脫口秀尤其是李志帶領的脫口秀團隊剛剛走上了快車道發展的不了幾年,換句話說,還是很新鮮,新作品和新片段層出不窮。
4、還有另外一個,也許德雲的粉絲不會承認,但現實地說,"脫口秀大會4"和時代越來越近,球員的整體素質也更高。"德雲豆笑會2"選手的整體素質是脫口秀選手無法比拟的。
5、2005年郭德剛的相聲除了受到相聲愛好者的贊賞外,還受到都市白領、大學生和文化精英的歡迎,而現在都市白領、大學生和文化精英顯然對脫口秀更感興趣。
是以,該網絡有一些"德雲社被脫口秀打敗"和"相聲過時的微"聲音。
對此,德雲的班長郭德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顯得有些着急。
陽城晚報記者請郭德剛談"脫口秀相聲"的話題,郭德剛說了很多,總結了三點:
1、脫口秀并不是一件新鮮事,早在100年前就已經存在相聲了,說《西遊記》《三國志》之前的獨白會有20分鐘的鋪路,比如"今天的觀衆來了很多,我喜歡你......我今天來這裡的路上看到了一些有趣的東西,我們的孩子怎麼樣?"等等,這個鋪路(觀衆叫八卦)是一個脫口秀節目。
2、可以說脫口秀好友不想離相聲太近,是以就分開一首"歌"。
3、誰過得好,我都快樂,但從藝術的角度來看,我隻能說這種形式是100年前的事了,是以,我也祝願脫口秀越來越好。
相信熟悉郭德剛的讀者可以從郭德剛的采訪中看出,老郭可能确實有些焦慮,說脫口秀《嫉妒恨》還沒,但也有一些暢通無阻甚至偷竊的概念。一個笑話,老郭這次有些AQ精神:雖然我打不了你,但你是我的兒子。
筆者不太贊同郭德剛的說法。
首先,脫口秀的表演形式确實有些類似于脫口秀,但人們真的不是從單調發展而來的,中國的脫口秀其實是進口的,但這種在國外的表演形式并不叫脫口秀,而是單口喜劇。
郭德剛不能因為脫口秀的形式像脫口秀一樣起源于相聲,就像獨幕喜劇看起來像相聲劇一樣,但實際上,影視學校教育訓練班的人也是從中走出來的。
同樣,德雲社有時和小沈陽、宋小寶兩個人轉得很像,但你可以說德雲社的相聲起源于兩個人轉?
此外,郭德剛表示,評論書和前那些八卦的獨角獸并不是行業固有的一部分,你看袁國成和劉寶瑞其中哪一篇拉了20分鐘的閑置文章。
其次,中國脫口秀和相聲關系的發展真的不大,除了王子健的起源,脫口秀能夠快速吸收粉體迅速流行起來,其實和兩個因素有關。
一個是支離破碎、分段的網絡氛圍,這種氛圍也影響了串擾,郭德剛用很多網段來豐富内容,但這段話要往前推進的是脫口秀,就像李志本身就是一個網段手和兒子。
二是工作和才華,很多脫口秀人士說,為什麼以前那麼多脫口秀不受歡迎,而"脫口秀大會"是紅色的,根本原因是"脫口秀大會"有一批優秀的選手和優秀的作品。
郭德剛是因為2005年叫郭德剛,也不是因為他是侯耀文的徒弟,而是因為他有一些優秀的相聲作品。
現在郭德剛通過各種管道和方法讓他的徒弟們大受歡迎,但這些徒弟的優秀相聲作品數量與他們的名氣流不成比例,是以包括郭德剛在内的很多人在德雲社會其實都是在吃舊書,吃之前積累的人氣和流量。
同時,《脫口秀大會》的流行并不是因為少數人的名氣,而是因為節目有很多非常好的作品,沒有好的作品,普通觀衆不會追逐幾個半生不熟的年輕人傻乎乎的。
歸根結底,決定一個節目和節目是否變紅的關鍵因素不是紅的,不僅是明星,好作品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