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D子產品調研問卷:
此問卷的目的是了解客戶管理的現狀以及管理水準,發現其中的問題及需改進之處,了解企業對現時管理咨詢的需求,通過問卷的評估,對目前管理各方面作出描述,對客戶需求作出分析,進而為項目實施确定一個系統的完整的業務藍圖. (XX公司調研--彩電業)
1.确定銷售機構:銷售公司,銷售部,全國銷售辦事處,銷售組,銷售員等
2.銷售的産品類型(産品組):彩電,空調,VCD等
3.銷售方式(管道):直銷,分銷,代理等
4.成品倉庫組織結構:成品倉庫管理部門,成品分庫及全國成品庫存點
5.成品倉庫發運點
基礎資料
銷售的産品
1.銷售産品的類型:成品,半成品,零配件,外購商品,技術服務等
2.銷售産品的品種類别,各品種在各倉庫的庫存數量
3.成品的管理是否需批次管理或管理到每一産品的序列号
銷售的對象-客戶
1.客戶的類型:代理商,分銷商,直接使用者,維修站等
2.客戶的角色:售達方,運達方,開票方,付款方
3.客戶的管理要求
銷售價格管理
1.公司是否實行産品價格管理
2.産品的目錄價
3.産品不同管道的折扣管理
4.産品不同客戶的折扣管理
5.其他價格管理模式
SD的列印輸出文本
1.需要SAP列印的文本:銷售訂單,發運單,發票等
标準銷售訂單處理
1.銷售員如何與客戶簽定銷售合同或訂單
2.本部的銷售部如何及時獲得辦事處銷售員的合同,進行處理
3.銷售合同或訂單在本部的管理方式:銷售訂單的資訊完整性-客戶,産品,數量,交貨期,售價,付款條件,運輸方式等
4.發運單的制作及下發
5.成品倉庫的庫存管理及根據發運單的發貨
6.成品運輸管理
7.客戶發票的開具
8.客戶的付款方式:預付,現款現貨,分期付款等
9.客戶應收帳的管理
成品倉庫的管理
1.成品倉庫的資訊內建
2.成品庫之間的調貨(庫存轉移)
3.成品庫的收貨及發貨管理
4.成品庫的庫位管理
5.成品的庫存報表,資訊系統
其它業務流程
1.銷售員管理/業績評估
2.銷售詢價/報價
3.銷售架構協定/長期銷售合同
5.出口貿易
6.産品免費贈送
7.産品退貨管理
8.外購商品的銷售流程
9.客戶寄售管理
10.客戶信用管理
11.銷售與售後服務的銜接
銷售與分銷報表/資訊系統
對售後服務面談的有關問題
功能組織結構
1.售後服務機構:本部/全國辦事處的售後服務機構,維修中心
2.特約維修站的類别,數量,管理模式
3.最終使用者的資訊要求
售後服務的基本流程
1.售後服務的流程描述及流程圖
2.各功能機關的角色:售後服務管理機構,特約維修站,最終使用者,維修中心
3.售後服務的結算
4.産品備件的申請,發運,調配,管理,結算
5.售後服務業績評估
售後服務對象管理
1.售後服務對象分析(Material, Equipment, BOM, Functioanl Location)?
2.對象的管理要求:分類管理,産品序列号管理
基礎資料管理
1.物料主資料
2.服務對象主資料
3.服務客戶主資料
4.服務供應商主資料
5.物料分類系統
6.産品序列号管理
售後服務保證書管理
1.保證書的形式,内容
2.保證書的輸出格式
客戶互動中心(CIC)
1.未來客戶互動中心的結構/模式
2.互動中心的電話處理:熱線電話解答(電話記錄,服務通知,服務完畢),上門/取回維修(電話記錄,服務通知,服務訂單,費用結算),替換備件發貨/結算等
3.互動中心的電話服務監控:電話響應時間控制
4.互動中心的電話處理與銷售及售後服務子產品的資訊內建/共享
5.互動中心前端技術:SAP與電話系統的接口
二.MM子產品調研問卷:
此問卷的目的是了解客戶管理的現狀以及管理水準,發現其中的問題及需改進之處,了解企業對現時管理咨詢的需求,通過問卷的評估,對目前管理各方面作出描述,對客戶需求作出分析,進而為項目實施确定一個系統的完整的業務藍圖.
1.公司現有多少種物料?
2.對物料是怎樣歸類管理的?例: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備品備件,包裝等。
3.目前公司對物料的編碼原則及管理是怎樣要求的?
4.有多少供應商提供行政管理(辦公用品)的物料?
5.這些供應商的分布地點?
6.對供應商有沒有用付款條件(例:到貨付款,15天内付款,30天内付款有1%的折扣等)? 如果有,包括哪些?
7.對供應商的付款是否涉及多種貨币?
8.供應商的類型有哪些?
是集團内部的?
是國内的?
是國外的?
供應商中有沒有接受訂單方,供應商付款方,供應商運貨方等供應商合作夥伴?
9.采購中是否實施對供應商的評估?
是否有物料的曆史價格?
是否對供應商的行為,價格,數量,運輸和服務等進行評估?
10.通過什麼方式和供應商簽訂訂單? (傳真,根據采購合同簽訂訂單等等.)
11.采購申請(采購計劃,部門請購單)由誰産生?
12.采購申請是否要授權?授權的層次是什麼?
13.是否需要在系統中自動産生采購申請?
14.是否需要在系統中進行報價處理?
15.是否需要在系統中自動分析和比較供應商的報價?
16.是否需要在系統中自動根據報價選擇供應商?
17.目前和供應商共有多少采購合同?
18.由誰建立這些合同?
19.這些合同被修改的頻率是多少?
20.合同是金額的,數量的,還是有計劃行(有具體的交貨時間,數量等)的等等?
21.合同中是否包括運費,運輸,關稅,報關和其他條件的條款?
22.目前采購合同是怎樣進行管理的?
23.采購訂單是否是根據采購合同下達?
24.對采購訂單的下達準許是否是根據金額而定為不同的準許人?
25.采購定單是怎樣為資産,庫存,費用?是否有寄存采購(采購入庫的物料不算公司的資産,在物料消耗時才算公司的資産),外協采購和銷售驅動的采購(銷售部門在下達銷售訂單後,采購部門為此銷售物料進行采購)等等。
26.在采購訂單上是否包含有運費及關稅?
27. 目前發票的校驗是在哪個部門(财務或采購)進行的?
28. 運費和關稅是怎樣計算的?
29.發票中哪些資料是需要校驗的?
30.目前公司對物料成本核算是采用标準價還是移動平均價?如何使用管理的?
31.哪些物料将被包括在庫存管理的系統中? (原材料,半成品,産成品,備品備件,辦公用品等等.)
32.是否有零價值庫存物料的管理?
33. 物料管理是否要批次控制?
34.目前公司倉庫的管理是什麼結構(如是否存在庫别區域的劃分管理)?
35.對物料的收貨是否全部直接進庫存管理?
36.收貨後是否進行品質檢查,物料是否存在由采購部門或收貨部門提出要求品質檢查?
37.收貨是否要有進入當機庫存(即物料由于某些原因,不能進行接收,要将物料進行暫存管理,等待處理)?
38.是否有收貨直接作為消耗,即為部門采購,收貨後不作為庫存管理?
39.目前是否根據采購訂單收貨?
40.是否沒有采購訂單的收貨,原因是什麼?
41. 是否沒有含運費的收貨?
42.是否有對物料預留(事先有計劃的對所需處理的業務如:部門消耗領料進行物料的預配置設定)的管理?
43.是否發貨給成本中心,即部門的非生産領用?
44.是否為預留發貨?
45.是否從寄存庫存發貨?
46.是否為資産發貨,即将庫存物料出庫轉為固定資産?
47.是否有退貨給供應商?
48.是否有對供應商進行索賠業務的處理?怎樣處理?
49.物料是否從質檢狀态轉移到當機庫存狀态?
50.物料是否從當機狀态移到合格庫存狀态?
51.是否有可傳回利用的包裝物?
52.是否對外協廠家的庫存進行庫存的管理及盤點?
53.對倉庫之間的庫存物料的調撥是否要進行在途庫存的管理?
54. 是否有對庫存物料編碼進行改變,即A物料變成B物料,為什麼?
55.目前公司執行盤點的政策是什麼,即是普盤還是抽盤,是連續盤點還是周期盤點?
56.在執行盤點時,由哪些部門參與,作業流程怎樣?
57.對須進行檢驗的物料是采取普檢還是抽檢?在檢驗中是否存在毀壞性檢驗,對抽檢的物料是否要進行庫存管理?
三.PP子產品調研問卷:
此問卷的目的是了解客戶管理的現狀以及管理水準,發現其中的問題及需改進之處,了解企業對現時管理咨詢的需求,通過問卷的評估,對目前管理各方面作出描述,對客戶需求作出分析,進而為項目實施确定一個系統的完整的業務藍圖.
調研内容:
1 公司目前有實施哪些資訊化項目,如ERP,MRP,SCM、PDM、OA等.
2 公司目前PMC的組織結構,崗位設定和人員職責如何?
3 對與PP來說,目前最主要的問題在哪裡?部門内部還是與别部門的溝通?
4.是什麼樣的生産模式,按訂單,按庫存,還是都有,離散型,可重複生産還是其它?
5 目前有幾間工廠,有外包業務嗎?對與外包業務現在是如何處理?
6.公司現有人員多少,生産控制部門人員占的比例如何?人員流動大嗎?
7.對于生産計劃部分有做月計劃,周計劃還是日生産計劃.
8.如何去掌控生産進度,以什麼報表展現或是有使用相應生産作業系統
9.業務部門是如何把客戶需求給到生産控制部門,生産控制部門又是如何回報資訊給業務部門
10.生産産品種類多嗎?生産周期如何,相對應的物料采購周期呢?
11.公司BOM完不完整,目前BOM有幾層,是所有物料都有放BOM嗎?還是有些做單獨的安全庫存控制?BOM由誰在完成,以什麼方式發放到相關部門?對于版本公司是如何控制的?
12.是否所有物料都有給編号,如何定義物料編碼?有分類嗎?目前有分幾大類?
13.是否所有工序都有作業指導書,所有産品都有Workflow?
14.公司的領料流程是怎樣的?退料呢?對于報廢或損耗部分如何處理?對于替代料呢?是否所有的領料都有領料單?沒有領料單倉庫會發料到生産線嗎?如有,事後又是如何處理?
15.公司的物流,倉庫管理狀況如何?如周期,庫存等.
16.對于生産線的在制品(WIP),公司是如何控制的?生産線會常待料或堆料嗎?
17.公司有IE(工業工程)部門嗎? 有無完整的工時評估體系,目前誰在做标準工時?
18. 公司目前是怎樣去評估産能,生産過程中瓶頸多嗎?主要是裝置還是人力或是其他,那公司是如何去做能力的平衡?
19 工程變更頻繁嗎? 變更是否要紀錄?有使用工程變更通知 (ECN)嗎? 由誰發出?
20. 通過何種方式算物料需求,系統還是手工?是否所有的物料都有采購單,需求計劃準确嗎?會不會出現我要的沒有,不要的很多這種狀況?
21.目前生産線會有幾種形态,批量生産,樣品,重工(redo)等.
22.目前執行生産計劃最困難的是什麼?生産計劃能比對到實際生産嗎?是否會出現客戶
要的沒有,不要的生産了很多這種情況?造成生産不順暢的因素有哪些?
23.生産線領料是以什麼方式來完成?按訂單.安工序的順序還是所有的一次領完?
24.對于客戶财産是如何管理?
25.對于出貨公司是如何管理的?
26.目前客戶交期率是多少?生産計劃部門是如何提升客戶的交期率的?
四.FI/CO子產品調研問卷:
此問卷的目的是了解客戶管理的現狀以及管理水準,發現其中的問題及需改進之處,了解企業對現時管理咨詢的需求,通過問卷的評估,對目前管理各方面作出描述,對客戶需求作出分析,進而為項目實施确定一個系統的完整的業務藍圖.
1.公司目前的會計科目設定原則,應收應付科目下是否設定客戶供應商明細,費用科目是否分細至具體部門,經營費用和管理費用是否在科目中展現?
2.目前公司對科目的編碼原則是什麼,是否按照科目分組(如:現金銀行存款類,流動資産,負債類,收入類,費用類 )定義編碼規則?
3.目前是否存在帳外科目管理?
4.目前客戶類型有哪幾類?是否分為國内客戶(按省市細分),國外客戶,集團類客戶,一次性客戶,客戶中是否存在 既為客戶又是供應商的情況,如存在,是否會進行應收應付的沖銷?
5.對客戶資料如何進行控制管理,誰負責建立客戶資料,如何保證客戶資料的唯一性?目前客戶的編碼規則是如何定義的?大緻有多少客戶?
6.目前對集團内部往來客戶如何進行管理?
7.對客戶是否使用付款條件(例:貨到付款,15天内付款有1%的折扣,30天後到期等)? 如果有,包括哪些?
8.對客戶是否實行信貸控制?( 例:應收帳款餘額超過一定限度後停止發貨開發票等)?
9.供應商類型有哪幾類?是否分為國内供應商(按省市細分),國外供應商,集團類供應商,一次性供應商,供應商 中是否存在既為供應商又是客戶的情況,如存在,是否會進行應付應收的沖銷?
10.對供應商資料如何進行控制管理,誰負責建立供應商資料,如何保證供應商資料的唯一性?供應商的編碼規則是如何定義的?大緻有多少供應商?
11.目前公司對集團内部供應商如何進行管理?
12.對供應商是否存在付款條件(例:貨到付款,15天内付款,30天内付款有1%的折扣等)? 如果有,包括哪些?
13.固定資産類型有哪幾類(如:房地産,機器裝置,交通工具等等),同一類型的固定資産是否使用相同的折舊方法,使用年限是否相同?
14.固定資産的編碼規則是如何定義的?目前公司大緻有多少固定資産?每月新置固定資産的數量有多少?
15.誰負責固定資産主資料的建立,以什麼為依據進行建立?(如:以采購部門的請購單為依據建立固定資産,或以收到的供應商發票進行建立)?對于某些高價值固定資産是單獨管 理還是按照元件分為多個資産進行管理?
16.目前公司費用是否按部門或個人(例:銷售員或部門經理)進行歸集?部門或個人資料是反映在費用明細科目中還是單獨設定?
17.對于某項具體活動是否進行單獨設定,進行相關費用收集?
18.目前公司收入是如何進行統計分析的?(例:按照客戶,地區,産品或銷售公司)
19.憑證主要分哪幾類(例:收,付,轉),日常業務中有幾種外币?每月的憑證數量大緻有多少?憑證的編号規則是如何定義的?是否每月憑證重新編号?
20.憑證記帳是否采取稽核流程 (即:制單人輸入憑證,由複核人稽核通過後再記帳)?如采取憑證稽核流程,稽核人是月末集中稽核還是每天稽核憑證,未稽核的憑證資料如何進行查詢?
21.錯誤憑證的沖銷或退貨憑證是否使用紅字沖銷?
22.目前公司銀行對帳是手工勾對還是由系統處理?
23.目前公司的會計年度如何劃分,一年有幾個會計期間,如何設定起始截止日期?
24.月末是否進行外彙彙兌損益重估?
25.月末是否進行資産負債表調整(例:對于應收貸方餘額,應付借方餘額或按照帳齡進行重組産生調整憑證,下期沖回)
26.目前公司是否生成合并報表,公司間往來業務及内部虛增利潤的抵銷是手工處理還是由系統自動處理?
27.目前銷售發票是由财務人員根據發貨單手工輸入還是由銷售單據內建自動生成?每月銷售發票的數量有多少?
28.目前對于客戶的應收貨款和應收運費是否進行區分?
29.對于客戶的收款是否對應發票進行按單收款,具體有哪些收款方式(現金,銀行存款,彙票),如對應發票收款,是由客戶指定發票還是财務人員根據相關規則自行選擇?對應 一張發票是否存在多次收款的情況,是否需要記錄收款的曆史記錄?對客戶是否有預收帳 款,預收帳款和正常收款是否區分不同科目?客戶的付款是集中在月末還是按照付款條款到期即付?
30.是否根據銷售單及發票的付款條款進行相應的現金預測管理?
31.月末是否對客戶進行催款處理,是否按照不同的帳齡和應收帳款金額進行催款?
32.目前應付帳款采購發票是由财務人員根據供應商發票手工輸入還是由采購單據內建自動
産生?
33.如何對供應商進行付款?(例:按照付款條款進行付款,或結合制定付款計劃進行處理),進行付款時是否針對發票進行按單付款,是否存在對一張發票多次付款?對供應商是否存 在預付帳款,預付帳款和正常付款是否區分不同科目?
34.目前采購發票中的進項稅款項是否要付款之後才可進行抵扣?
35.是否根據采購定單及發票進行相應的現金預測管理?
36.目前公司對于員工是如何進行管理的?是采取内部客戶,内部供應商或設定總帳明細科目進行統計?
37.目前固定資産購置時是否進行金額檢查(例:價值2,000元以上)?如何區分固定資産購置和原材物料購置?财務人員是根據采購申請建立固定資産還是依據供應商發票建立?
38.目前固定資産主要有幾種折舊方法? 對于同一固定資産是否采用多種折舊方法或不同的使用年限統計折舊資料?每月折舊資料如何記帳?
39.是否存在不提折舊的帳外資産需要進行管理?
40.對于低值易耗品,在建工程是否納入固定資産進行管理?
41.是否有固定資産的拆分和重組情況?(例:一個資産分為幾個資産進行管理,折舊方法或使用年限是否改變)
42.是否存在資産停用情況(例:機器大修期間停提折舊,恢複使用後開始計提折舊,使用年限可以順延)?
43.目前公司對于資産維修更新的投入是如何處理的?是直接增加資産原值還是重估後建立一個新的資産或視投入的規模直接記入費用處理?
44.對于資産的報廢是否需要分析每一項資産的報廢情況,進行固定資産清理的結轉?
45.目前公司的産品成本是如何進行控制核算的?成本結轉是月末手工結轉還是由系統處理?是月末一次性結轉還是根據每筆業務單獨結轉?
46.目前公司如何進行費用的統計控制?是否具體細化到部門或個人?
47.對于某項具體活動是否進行單獨費用歸集統計,同時進行費用預算控制?
48.目前公司對費用收入如何進行計劃控制?以什麼為依據設定計劃資料?(例:以上年各部門的實際費用為參考或根據某些活動所簽定的合同為依據,等等)
49.目前公司如何進行費用收入的統計分析?對于利潤分析是否按照産品,地區,客戶或銷售公司進行分類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