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育兒季#
文/蘭媽談育兒
好的教育,從來都不是僅限學習成績
像未來生活所需的正确三觀、健全人格,包括自愛能力…
這些都是家長必須要教會孩子的成長能力
等待不如行動,他愛不如自愛,這也是我們送給孩子的最好庇佑傘
9歲女孩婷婷,從家裡偷偷拿錢給同學買玩具的事兒被發現了
媽媽生氣地把婷婷教訓一頓,然後又吐槽說:“學校老師怎麼也不管管學生,要是養成亂花錢、喜歡偷錢花的壞毛病,那長大後還得了”
聽完這位媽媽的吐槽,我陷入了一陣沉思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影響力”,生活、和學習也是如此
有些比成績還重要的能力,恰恰會成為孩子的未來生活所需
比如,孩子未來成長所需的這三種能力,在學校可能不會教、也不會出現在教科書上,但在生活某種程度上卻決定着孩子未來人生的質感
第一種:
金錢支配能力
金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錢卻寸步難行
特别是那些不懂得金錢支配的日子,也不好過
堂姐歡歡,就是典型的月光族代表
每個月拿着五千薪水,卻花着一萬➕的消費水準
由于入不敷出已經成為常态,歡歡每個月都經曆着不同類型的“催債”
這不,前幾天(5号)剛發的工資,僅僅才3天時間就讓卡裡的餘額成為負數了
剛發的工資就如大風一般吹得無影無蹤,這是什麼情況呢
聽堂姐陳述說,新鮮出爐的工資,一部分用來還債
還有另一部分,在一次逛街中買了一塊手表,斥資三千五
而發工資的第4天,當堂姐找我借錢用作生活費時,我直接驚呆了
原來,表面看起來風風光光的堂姐,私底下卻過東拼西湊的日子
特别是為了一時消費沖動,而低三下四問别人借錢的感覺,應該是不好受吧
直到那一刻我也才意識到,金錢支配能力,原來在我們生活中竟占據着如此重要的位置
我認識一位媽媽
她的兒子上二年級之後,每個月都擁有着固定的零花錢
并且,男孩從擁有零花錢的那一刻開始,還有一個專門用來記賬的日記本,每天都用來記錄消費的金額、類别,包括每一筆消費的找零狀态
聽着這種具有規劃性、記錄性的金錢支配能力,我似乎看到了男孩身上不久後的出色理财能力
而從小就擁有金錢支配能力的孩子,比起每天過着入不敷出的生活也要更有安全感一些
正如堂姐歡歡,一到發工資時就想着眼前的一時消費沖動,該花的不考慮,不該花的哪怕借錢也要滿足欲望
這種不知賺錢辛苦、沒有規劃能力的随意,看起來光鮮亮麗,卻很容易把日子過得狼狽不堪
是以,孩子在成長,我們也需要從小培養他們的金錢支配能力
大概從孩子能認識數字、懂得支出開始,可以趁着周末節日帶着孩子去擺攤體驗生活
賣兒童玩具也好、蔬菜水果也罷,每一份買賣體驗,都是一節節真實的金錢支配能力課
而在真實的金錢支配體驗裡,重點并不是孩子能夠掙多少錢,是讓他們明白每一份金錢的來之不易,也隻有親身經曆過了賺錢的酸楚,才能有未來的珍惜和滿足
像正确的金錢觀、優秀的理财能力,這些也都需要從小培養,特别是兜裡有錢、吃飯不慌的日子,才是未來充實而幸福的平淡生活
第二種:
社交相處能力
之前一次聚餐時
有位朋友說“未來社會裡,現在那些不善于言辭、不懂得社交的孩子,以後還混得下去嗎?”
剛開始隻覺得這句話太過焦慮了,等到仔細回味一番又是另一般滋味
表哥虎子,就是典型的社交恐,33歲的他至今還是單身一人
因為不會聊天、再加上社交能力一般,姑娘們也不願意跟他這樣的“老實人”湊成一對
那不會社交、或社交能力差的人能老實到什麼地步呢?
聽姑姑說,虎子表哥第一次到相親對象家吃飯時,扒飯期間一直低着頭
那恨不得把頭低進碗裡的模樣,也讓女方家長盛湯時不小心把湯汁灑到表哥頭發上了
最要緊的是收拾好頭發上的油漬後,表哥回到餐桌繼續低頭扒飯
直到“哐當”一聲,碗掉到地上後,四目相對除了尴尬、還是尴尬……
相個親,把碗都摔碎了,那好事肯定是黃了
後來,親朋好友也給表哥介紹了好幾門親事,可結果都是不相處還好、一相處就徹底失去希望了
有一個跟表哥相親的姑娘,是我的國小同學,他們才交換聯系方式一個星期就結束了
怎麼回事呢?姑娘告訴我:“每天就那麼兩句話,吃飯沒,吃的什麼飯……”
聽着這種枯燥的聊天描述,我大概找到表哥一直單身的原因了
因為不會聊天、缺乏社交相處能力,他給人的感覺除了無趣還有尴尬
特别是姑娘們的擇偶對象,不管是奔着未來生活而去,還是談一段彼此相誼的戀愛,不會說話或者缺乏社交能力的人往往是吃虧的,也很容易成為被衆人忽略、冷落的那個人
正如表哥虎子,經曆了多次相親失敗、感情抛棄後,他的内心也承受着極大的自卑感
甚至生活中也漸漸變得不怎麼愛說話,就連和家人溝通時也是淡淡一撇,也似乎一切都跟他沒有太大的關系
這大概就是不會溝通社交、還缺乏情商的直男性格了
是以,适用于未來生活的能力培養,還不要忘記了對孩子的社交能力注重
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我們也更應該注重孩子的社交能力發展
包括培養他們的同情心、教孩子如何與人溝通,以及在社交過程中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強調孩子的人際關系,讓孩子在社交能力相處中擁有更出色的能力,這不僅僅是未來生活的充實保障,更是未來站立腳跟的一種人力資源
當你五湖四海皆是好友時,走到哪裡都是所遇伯樂,更是就業和生活機會的橋梁搭建
第三種:
關愛自己能力
為人母親多年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究竟要把女兒培養成什麼樣才是正确的呢
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直到一次經曆我找到了答案
那是一個雨天,我去接女兒放學
把雨傘遞給她後,女兒第一時間就把雨傘送給她旁邊的同學,而自己卻在一邊淋着雨
孩子有慷慨之義、幫助朋友之心,我固然很開心,可看到女兒淋雨的樣子又心生擔憂
親戚家有個女兒叫悅悅
記憶中,這個女孩善解人意、做什麼事情都先考慮别人
上學的時候成績名列前茅,是老師眼中的三好學生、還是同學眼裡的小雷鋒
同學摔傷了直接護送回家,同學值日時說垃圾太多掃不完,悅悅也會直接留下來幫忙掃地
被萬衆矚目的感覺自然很好,可過分懂事、隻考慮他人并非好事
大學畢業後,善解人意的悅悅吃得了虧,也上了不少當、受過不少騙
剛參加工作那一年,悅悅就遇到那個讓他一眼鐘情的男孩
那一眼就足夠淪陷的感覺,讓悅悅這個傻姑娘開始不斷委屈自己,掙了錢倒貼男友不說,一次意外還讓她懷孕了
本以為有了愛情結晶後,未來會過着賢妻良母的安逸生活,可害怕擔責任的男友就那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一時之間,悅悅成為了那個讓衆人議論不斷、甚至失望透頂的一盤爛菜
而這對于一個從小生活在被誇贊環境下的女孩來說,所承擔的打擊不敢想象
最後,悅悅帶着失望跳進了冰涼的海水,結束了她寶貴的生命……
當時得知這件事情時除了惋惜還有氣憤,究竟是承受着什麼樣的無助和委屈,才會萌生放棄生命的想法呢
我認為,關愛自己的能力就是不斷壯實内心強大的一股力量,先愛自己再去愛别人,這才是正确的打開方式
假如,你看到一個被綁架的小孩,可你沒有能力去解救于危難
這個時候如果硬沖上就是逞一時英雄,最後連累自己、也無法解救他人
可是,如果你保持警覺先摸清對方的轉移路線,通過求助外界的方式再伺機行動,那麼多一分正義力量就會多消滅一份邪惡力量的勝算
是以,原地不動有時候是一份自愛、更是一份聰慧
而我們教孩子見義勇為之前,也一定要教會他們先愛自己、再去實作大愛精神
那麼,關于孩子未來生活所需的一些能力提升,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