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殘竹之軀,台灣收複新疆,被稱為是自李世民之後對中國領土貢獻最大的人物。有人說,他是中國五百年來第一人,也有人說他是晚清最後的硬骨頭。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口氣看懂一代名将祖宗堂的一生。左宗棠是湖南湘陰人,出生于一個以耕讀為業的寒素之家。父祖都是秀才,但左宗棠在學習方面卻是個非主流,他除了攻讀儒家經典之外,對軍事、地理甚至水利這些經世之用之學似乎更感興趣,以至于在他二十歲考取舉人之後便屢試不第。
公元1838年,26歲的左宗棠第三次落第歸鄉。一氣之下,他決定放棄科舉之路,回家繼續種田讀書,并以隴上諸葛自稱,心懷身無半畝,心憂天下的志向,等待建功立業的機會。公元1852年,太平軍圍攻長沙,省城危急,湖南巡撫張亮基派人請左宗棠出山,左宗棠冒着太平軍的炮火,以吊威亞的方式缒城而入。左宗棠的到來,讓張亮基大喜過望,立刻将所有軍務全部交給他。左宗棠便以慕客之名,行巡撫之實,經過他的日夜籌劃,太平軍圍困長沙八十二天,久攻不下,最終撤回北去。左宗棠由此一戰成名。
不久,張亮基調離湖南,左宗棠又辭歸湘陰。新巡撫駱秉章多次禮聘他出山都被拒絕。兩年後,太平軍馳騁湘北,湖南再度陷入危局。左宗堂因軍情緊急,才再度複出。駱秉章對左宗棠言聽計從,所有的巡撫之事全權交由左宗棠處置。左宗棠也殚精竭慮的輔佐他,内傾四境,外援五省,湖南形勢終于轉危為安。當時駱秉章挂的是右副都禦史的官銜,左右尊于右,是以湖南百姓便給左宗棠起了個外号,叫左都禦史,笑稱他一個慕客竟比巡撫的權利還要大。也正是駱秉章的充分授權和信任,左宗棠才得以大展拳腳,把湖南軍務辦得有聲有色,成為了清廷對抗太平軍的重要基地。然而,左宗棠的耀眼卻遭到了當時很多滿族大臣的猜忌。
公元1859年,湖南永州鎮總兵樊燮就向鹹豐帝參了左宗棠一本,說他以幕僚身份把持軍政。這次參劾雖然讓左宗棠不得已離開了湖南幕府,但也讓他的名字震動朝野。因為保舉他的大理寺少卿潘祖蔭竟然在上書中寫道,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區區一界撫署幕僚,竟能關系到國家安危,也使得左宗棠走進了鹹豐帝的視線裡。果然,第二年,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左宗棠便以四品京堂候補的身份投到了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的麾下。從此,他便在一代中興名臣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曾國藩舉薦他為浙江巡撫,南下收複浙江。四十九歲的左宗棠在短短四年的時間裡,便率軍橫掃浙江,官職也升為閩浙總督,爵封二等恪靖伯。公元1865年,盤踞在中亞的阿古柏率軍進入新疆,迅速消滅了衆多割據政權,還建立了洪福汗國。而此時的大清朝,太平天國殘餘勢力仍未消滅,撚軍又席卷了整個北方大地,陝西、甘肅等地也爆發了農民起義,内憂外患,整個國家分崩離析。直隸總督李鴻章發出了中國正面臨三千年來未有之大變局的感歎,左宗棠再次挺身而出,以欽差大臣的身份督統各路大軍平定内亂。可是内亂未平,一波又起。
公元1871年,沙俄又派兵搶占伊犁,整個新疆全部淪陷,西北危急。而此時,英國竟然也表示全力支援新疆阿古柏,使得新疆形勢更加複雜。同年,日本進攻台灣沿海,數十萬清軍毫無抵抗之力,東南告急,邊塞和海防同時告急。而大清朝國庫的銀兩無法支撐兩邊同時進行,于是清廷内部就爆發了關于應該加強海防還是塞防的激烈争論。以李鴻章為首的海防派堅持海防優先,認為應先建設海軍,放棄新疆,而左宗棠則立主國家領土寸尺不能讓人。如果此時放棄新疆,恐怕日後再也沒有收複的機會了。最後,在左宗棠的力谏之下,慈禧太後決定出兵新疆,但隻給他五百萬兩白銀,這對于西征大軍來說也隻是杯水車薪。于是,左宗棠左右騰挪,到處舉債,終于湊夠了一千萬兩銀子。
公元1876年,六十四歲的左宗棠再次披挂出征。而這一次戰役,又再一次展現了左宗棠卓越的軍事才能。他先制定了先北後南的戰略部署,利用烏魯木齊的位置為下一步收複伊犁創造必要條件,又在作戰上巧妙的運用了緩進速戰的原則。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便收複了除伊犁以外的所有領土。而在這期間,他真正的作戰時間不過四個月,其餘時間都用在了物資準備和戰機的選擇上。戰争打的幹淨利落,毫不拖托尼帶水,沒有給英國和沙俄任何軍事介入的機會。
随後,左宗棠又馬上催促朝廷盡快以談判方式收回伊犁,可沒想到派去和談的大臣完顔崇厚,竟然擅自與沙俄簽訂了一個喪權辱國的《裡瓦幾亞條約》回來。左宗棠聞訊大怒,直言談不成就打,還是我打頭陣。于是,已經六十八歲的左宗棠擡棺出征,親自率兵四萬屯于哈密,并定下三路大軍收複伊犁的新方案,給談判做足了軍事後盾。這一次,朝廷派了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談判,最終,中俄伊犁條約簽訂,俄國歸還了伊犁大部分領土。至此,左宗棠收複了新疆一百六十六萬平方公裡領土。這是大清朝前所未有的奇迹,舉國震驚。慈禧太後大喜過望,下令文武百官三十年不準參奏左宗棠。
公元1884年,中法戰争爆發,已經七十二歲的左宗棠以衰病之軀再抵前線,并組成恪靖援台軍東渡台灣。但曆史沒有再給左宗棠時間。不久,他便重病不起。而此時,李鴻章卻在天津和法國人簽訂了《中法會定越南條約》。左宗棠聞訊大罵,十個法國将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彌留之際,左宗棠仍然上奏朝廷,堅持請求台灣建省,雖然朝廷最終同意了他的要求,但左宗棠最後還是沒能親眼見證這一時刻。
公元1885年,絕口不談和議事的左宗棠帶着遺憾去世了,終年七十三歲。左宗棠死後不久,《中法會定越南條約》被準許。從此,中國承認法國吞并安南,中國西南門戶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