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残竹之躯,台湾收复新疆,被称为是自李世民之后对中国领土贡献最大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中国五百年来第一人,也有人说他是晚清最后的硬骨头。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口气看懂一代名将祖宗堂的一生。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出生于一个以耕读为业的寒素之家。父祖都是秀才,但左宗棠在学习方面却是个非主流,他除了攻读儒家经典之外,对军事、地理甚至水利这些经世之用之学似乎更感兴趣,以至于在他二十岁考取举人之后便屡试不第。
公元1838年,26岁的左宗棠第三次落第归乡。一气之下,他决定放弃科举之路,回家继续种田读书,并以陇上诸葛自称,心怀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志向,等待建功立业的机会。公元1852年,太平军围攻长沙,省城危急,湖南巡抚张亮基派人请左宗棠出山,左宗棠冒着太平军的炮火,以吊威亚的方式缒城而入。左宗棠的到来,让张亮基大喜过望,立刻将所有军务全部交给他。左宗棠便以慕客之名,行巡抚之实,经过他的日夜筹划,太平军围困长沙八十二天,久攻不下,最终撤回北去。左宗棠由此一战成名。
不久,张亮基调离湖南,左宗棠又辞归湘阴。新巡抚骆秉章多次礼聘他出山都被拒绝。两年后,太平军驰骋湘北,湖南再度陷入危局。左宗堂因军情紧急,才再度复出。骆秉章对左宗棠言听计从,所有的巡抚之事全权交由左宗棠处置。左宗棠也殚精竭虑的辅佐他,内倾四境,外援五省,湖南形势终于转危为安。当时骆秉章挂的是右副都御史的官衔,左右尊于右,所以湖南百姓便给左宗棠起了个外号,叫左都御史,笑称他一个慕客竟比巡抚的权利还要大。也正是骆秉章的充分授权和信任,左宗棠才得以大展拳脚,把湖南军务办得有声有色,成为了清廷对抗太平军的重要基地。然而,左宗棠的耀眼却遭到了当时很多满族大臣的猜忌。
公元1859年,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就向咸丰帝参了左宗棠一本,说他以幕僚身份把持军政。这次参劾虽然让左宗棠不得已离开了湖南幕府,但也让他的名字震动朝野。因为保举他的大理寺少卿潘祖荫竟然在上书中写道,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区区一界抚署幕僚,竟能关系到国家安危,也使得左宗棠走进了咸丰帝的视线里。果然,第二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左宗棠便以四品京堂候补的身份投到了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的麾下。从此,他便在一代中兴名臣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曾国藩举荐他为浙江巡抚,南下收复浙江。四十九岁的左宗棠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便率军横扫浙江,官职也升为闽浙总督,爵封二等恪靖伯。公元1865年,盘踞在中亚的阿古柏率军进入新疆,迅速消灭了众多割据政权,还建立了洪福汗国。而此时的大清朝,太平天国残余势力仍未消灭,捻军又席卷了整个北方大地,陕西、甘肃等地也爆发了农民起义,内忧外患,整个国家分崩离析。直隶总督李鸿章发出了中国正面临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的感叹,左宗棠再次挺身而出,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统各路大军平定内乱。可是内乱未平,一波又起。
公元1871年,沙俄又派兵抢占伊犁,整个新疆全部沦陷,西北危急。而此时,英国竟然也表示全力支持新疆阿古柏,使得新疆形势更加复杂。同年,日本进攻台湾沿海,数十万清军毫无抵抗之力,东南告急,边塞和海防同时告急。而大清朝国库的银两无法支撑两边同时进行,于是清廷内部就爆发了关于应该加强海防还是塞防的激烈争论。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坚持海防优先,认为应先建设海军,放弃新疆,而左宗棠则立主国家领土寸尺不能让人。如果此时放弃新疆,恐怕日后再也没有收复的机会了。最后,在左宗棠的力谏之下,慈禧太后决定出兵新疆,但只给他五百万两白银,这对于西征大军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于是,左宗棠左右腾挪,到处举债,终于凑够了一千万两银子。
公元1876年,六十四岁的左宗棠再次披挂出征。而这一次战役,又再一次展现了左宗棠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先制定了先北后南的战略部署,利用乌鲁木齐的位置为下一步收复伊犁创造必要条件,又在作战上巧妙的运用了缓进速战的原则。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便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所有领土。而在这期间,他真正的作战时间不过四个月,其余时间都用在了物资准备和战机的选择上。战争打的干净利落,毫不拖托尼带水,没有给英国和沙俄任何军事介入的机会。
随后,左宗棠又马上催促朝廷尽快以谈判方式收回伊犁,可没想到派去和谈的大臣完颜崇厚,竟然擅自与沙俄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回来。左宗棠闻讯大怒,直言谈不成就打,还是我打头阵。于是,已经六十八岁的左宗棠抬棺出征,亲自率兵四万屯于哈密,并定下三路大军收复伊犁的新方案,给谈判做足了军事后盾。这一次,朝廷派了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谈判,最终,中俄伊犁条约签订,俄国归还了伊犁大部分领土。至此,左宗棠收复了新疆一百六十六万平方公里领土。这是大清朝前所未有的奇迹,举国震惊。慈禧太后大喜过望,下令文武百官三十年不准参奏左宗棠。
公元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已经七十二岁的左宗棠以衰病之躯再抵前线,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但历史没有再给左宗棠时间。不久,他便重病不起。而此时,李鸿章却在天津和法国人签订了《中法会定越南条约》。左宗棠闻讯大骂,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弥留之际,左宗棠仍然上奏朝廷,坚持请求台湾建省,虽然朝廷最终同意了他的要求,但左宗棠最后还是没能亲眼见证这一时刻。
公元1885年,绝口不谈和议事的左宗棠带着遗憾去世了,终年七十三岁。左宗棠死后不久,《中法会定越南条约》被批准。从此,中国承认法国吞并安南,中国西南门户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