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回憶:各宮小主很聰明,宮女無美人,皇子常餓死

作者:平原隐者

大清王朝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12位皇帝,這個由少數民族人建立起來的政權統治了中國二百多年,大清王朝鼎盛之時,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鞏固和發展。

清朝不僅統一了蒙古多個部落,将新疆納入了大陸版圖之中,維護了國家主權完整,确立了多民族世界大國的格局,而且還出現了康雍乾三朝盛世。

康雍乾盛世之時,中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小農經濟生活繁榮,正因如此,清朝才一直被後世以盛世相稱,可惜時間進入嘉慶年間之後,清朝便走向了衰落。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回憶:各宮小主很聰明,宮女無美人,皇子常餓死

清朝

晚清之時,清政府深陷戰争,無法自保,朝中女性和皇子的生活過的也是苦不堪言。

清朝最後一批太監信修明在辛亥革命之後,将自己在紫禁城中的所見所聞撰寫了一本名為《老太監的回憶》的書籍。

這本書籍詳細的記錄了宮廷男女的生活,讓後人對清朝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和了解,那這位太監在回憶錄中究竟說了什麼,後妃和皇子又在晚清之時,遇到了哪些悲慘遭遇呢?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回憶:各宮小主很聰明,宮女無美人,皇子常餓死

皇帝

後宮女性多受限

首先,從後妃開始講起,紫禁城中的女人就像被困在牢籠中的金絲雀一樣,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張祜曾寫過一首《宮詞》:“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清朝的選妃制度與前朝多有不同,明朝之時,後宮中有許多出身平民的普通女子,但是清朝統治者對出身家世和身份尤為看重,能夠通過層層選拔進入宮中的女性都非富即貴,出身不凡,她們都是資質絕佳之人。

但是晚清時期的後妃,無論家世如何,日子無一例外都過得非常凄慘。

清朝的後妃制度自皇太極時期開始建立,以皇後為尊,皇貴妃為次,宮中設有皇後、貴妃、妃嫔、貴人、常在、答應等位分,除皇帝的妃嫔之外,宮中還有大量格格。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回憶:各宮小主很聰明,宮女無美人,皇子常餓死

順治

順治皇帝登基,清軍剛剛入關的時候,清朝的後妃制度等級并不完善,人數也很少,一直到康雍乾盛世之時,人數才多了起來,妃嫔們的待遇也有了質的提升。

康雍乾盛世之時,國家富裕,中國GDP達到了世界之峰,乾隆皇帝對後宮佳麗出手也很闊綽,這一時期的妃嫔生活非常富裕。

一直到嘉慶皇帝逝世之後,晚清皇帝的後妃人數才極速下降,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在位時,後妃人數相較于前朝大為減少,同治皇帝身邊隻有一位皇後,四位妃子,光緒皇帝身邊隻有一位皇後,兩位妃子。

由于後宮女性仰仗的是皇帝的寵愛,拿的是國家的俸祿,是以國家财政的好壞與她們的生活水準高度相關。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回憶:各宮小主很聰明,宮女無美人,皇子常餓死

光緒

晚清之時,國家深陷财政危機,财政赤字尤為嚴重,宮中生活的女性面臨着巨大的經濟問題。

翻開清末曆史,我們會發現時間進入19世紀之後,清政府便一直在賠錢。

清政府不僅要在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之後,花費大量的軍費鎮壓人民起義,而且還要還發展國防,兌現與侵略者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支付高額的軍費和戰争賠款,僅僅是兩次鴉片戰争就讓清政府支付了三萬多兩銀子。

清政府的統治者為了解決這些财政危機,出台了很多措施,他們在對外貿易、财政和貨币海關等方面進行了諸多改革,但是可惜的是,由于清政府的改革具有妥協性和不徹底性,是以改革政策不僅無力回天,還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拮據的财政狀況使得清朝後宮的女性日子過得尤為貧困,她們的衣食住行水準直線下滑,失掉了宮中應有的富貴。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回憶:各宮小主很聰明,宮女無美人,皇子常餓死

宮女劇照

宮女數量突減少

看過《甄嬛傳》等清宮劇的朋友都對宮鬥不陌生,雖然說這些影視劇有誇大和戲劇化的成分在裡面,但是卻傳神地講出了清宮的波谲雲詭和爾虞我詐。

這些進入後宮的女性,他們的一舉一動不僅牽動着她們個人的生活、個人的恩寵,更關系着家族的榮辱和前朝官員的升遷。

她們為了提升自己的生活水準,拿到更多的錢财,保證家族兄長、父親、親戚的富貴,常常會使盡手段,搶奪盛寵。

後宮之中充斥着無盡的壓迫和吃人的禮教,這些女子也被迫成為了所謂的“聰明人”。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回憶:各宮小主很聰明,宮女無美人,皇子常餓死

清宮劇

基于此,後宮當中女性居多,但是宮女的樣貌卻大多平庸,信修明曾經在回憶錄中直言寫過:

“我的經驗有幾個見解,太後用宮女是為了好使喚。

她們挑選宮女唯一的條件就是健壯,根本就用不上美貌,其餘的娘娘們也不願意挑選趙飛燕、西施那麼美的女人。

讓這些宮女去侍奉萬歲爺,無異于給自己找了個敵人,宮裡實在是沒有那麼傻的娘娘”。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回憶:各宮小主很聰明,宮女無美人,皇子常餓死

清朝妃子

信修明的這句話直接講出了宮女資質平庸的真正原因。

後宮宮女資質平庸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後妃不允許,彼時,朝中動蕩,各方勢力蠢蠢欲動,後宮的後妃們有着極強的不安全感。

她們出于對自身的維護,會特意指揮負責選拔宮女的官員太監,選一些資質相貌平庸的人進宮,在後妃的操作下,真正貌美的女性被攔在了宮外,而進入宮中的多為平庸之輩。

第二是因為資質較好的女性不願意進入宮中,康乾盛世的時候,官宦人家經常會送美女進宮來鞏固自己在前朝的地位,若是這些女性進入宮中,得到皇帝的喜愛,那她的家人便能謀取大量錢财。是以宮女在盛世之時算得上一個熱門職業。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回憶:各宮小主很聰明,宮女無美人,皇子常餓死

清朝妃子

可是到了晚清之後,大環境不好,人們對皇宮的态度也産生了變化,大家都不願意在進宮,是以隻有一些無法在民間讨生活的人和迫不得已的官員才會将女兒送入宮中。

信修明在撰寫回憶錄的時候也明确表示,晚清之時,參加秀女選拔和宮女選拔的人也一年比一年少,地方權貴家的小姐也不願意進宮做宮女了。

康乾盛世之時,宮中福利很好,無論是宮女還是太監,都能從中分一杯羹,可是晚清之時,階級固化非常嚴重,能夠掌握權力,拿到錢财隻有金字塔頂峰的人,即便是嫔妃、宮女能夠生下皇子,出身平庸的她們也無法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

都說母憑子貴,可是想在宮廷之中占據一席之地,又怎會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若是不得盛寵,即便是生下的孩子,也無法與孩子相見,不僅要受相思之苦,還要遭受他人譏諷。

正所謂“冷宮怨女猶吟亂,帝後宮樂袅升天”,後宮本就無情,榮寵有之,哀嚎也有之。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回憶:各宮小主很聰明,宮女無美人,皇子常餓死

晚清宮女

皇子挨餓受饑苦

在這千裡深宮之中,辛苦的不僅有女性,還有那些在禮教和規矩中成長起來的皇子。

按理來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身為皇帝的兒子,皇子應該生活得非常富足,無憂無慮才對。可是通過太監的講述,我們才得知清宮之中居然常常會出現皇子吃不飽飯的事情,這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宮中皇子常餓死的真正原因并非是因為宮廷沒錢,而是因為思想觀念的落後,清朝的醫療水準不比現代人,他們想要保證身體健康,就要注意忌嘴,是以皇子吃什麼東西,吃多少量都是有很大的講究的。

早在清朝初年,宮廷就出現了讓皇子挨餓的習慣,每當皇子受寒、發燒,因年幼不可用藥的時候,禦醫就會适當用挨餓的方式激發他們身體的免疫力,幫助他們度過危機。

有些身體強壯的皇子能夠度過危機,恢複活力,而有些身體虛弱的則有可能加重病情。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回憶:各宮小主很聰明,宮女無美人,皇子常餓死

皇子

清朝宮廷禦膳房在制作飯菜的時候,并沒有太過于關注美食的味道,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食物的健康上,宮廷的飲食大多以少油少鹽為主,目的就是為了最大程度的保證皇子身體的健康。

這種理念确實有一定的原因,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卻會因為忽略營養均衡而導緻皇子身體變得虛弱。

由于皇子身份尊貴,後宮爾虞我詐,陷害、宮鬥的事情常有發生,是以宮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皇子們在吃飯的時候不能夠多次夾起同一道菜,以此來防備他人摸清皇子的喜好下毒。

如果被禦膳房知道皇子愛吃這道菜,那禦膳房就會減少做這道菜的頻率。

不論是禦膳房的人,還是皇子身邊的仆人,都不敢擅自讓皇子吃東西。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回憶:各宮小主很聰明,宮女無美人,皇子常餓死

皇子

信修明曾經在回憶錄中直言感慨說,在他的印象裡,光緒皇帝的童年就尤為波折,光緒十歲的時候常常偷偷跑到太監房中翻吃的,拿起來就跑,有的時候還會被太監追。

追光緒的太監既不敢阻止他,也不敢放任他亂吃,隻得跪地哀求。

信修明在提起這段回憶的時候尤為感慨,他說:

“光緒皇帝受這麼多苦,如此饑餓,就是因為祖法限制,實在是令人感歎,他說想想農家子弟既能夠在父母的身邊長大,吃得飽,滿街跑,還發育得好,健康長壽,富貴子弟卻多疾病、壽短,其實是有原因的”。

清朝的皇子課業繁重,從小在半饑半飽中掙紮,日子過得很是辛苦。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回憶:各宮小主很聰明,宮女無美人,皇子常餓死

光緒

通過太監信修明說的這些回憶,我們看到了另一個不一樣的清朝,所謂的富麗堂皇其實隻是掩蓋在清王朝表面的假象,不論是皇子的悲慘遭遇,還是宮女妃嫔的減少,都是時代演變的必然結果。

封建社會的愚昧和“吃人”的習性終将被抛棄,封建帝制的覆滅亦是不可逆轉之事。

參考資料

《清史稿》